疫情影响下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
张玲 师子阔 刘怡君 河北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受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与贫困治理协同推进机制研究(HB19GL033)资助。 摘要:新冠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对各个国家的影响非常巨大,而我国应对疫情取得了全世界瞩目的成效,进入四月,随着国内疫情态势的逐步好转,复工复产率也明显增高,但是国外疫情却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国外疫情的泛滥很难使我国在发展中独善其身,出口和进口商品货物呈现一定受阻的局面,粮食价格也出现波动,近期社会上还传出了即将发生粮食危机的言论,导致大肆屯粮的局面产生,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分析我国粮食供需现状,并提出有可能发生的世界粮食危机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新冠疫情;粮食安全;市场供需 一、背景分析 我国受新冠疫情影响,生产消费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近期国外疫情的爆发,也极大的影响了粮食进口,加之非洲、中亚、南亚等国家还遭受了蝗虫灾害,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最终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突发情况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如图所示: ①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我国的复产复工率低于往期水平,并且物流速度也低于往期,出现农业生产中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不足的情况,加之各村落之间道路的封闭,农机作业和服务人员无法集中复工,作业效率低下,无法跨区进行作业,影响春耕的进程。 ②新冠疫情对国外生产的影响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仅就美国而言,患病人数的激增,导致工厂大范围停业;制造业密集的东南亚各国更是如此,长期的疫情将会影响各国生产之间的发展。 ③④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世界范围内生产的停滞,居民被迫在家中防疫,将会抑制居民消费。 ⑤今年初非洲与中亚,南亚各国的蝗灾,严重影响了各国之间的农业生产,受灾各国粮食安全问题均受到影响,在蝗灾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之际,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爆发也让这些受灾国家的生产步履维艰。 ⑥世界各国的生产消费均受到影响,在货物出口上也有改变,粮食安全问题迫在眉睫,所以近期出现一些国家表示将暂缓粮食的出口的情况。 ⑦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度较高,一些国家粮食的进口受阻,体现在消费上,近期出现的粮价上涨,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一些影响的表现。 ⑧新冠疫情,生产,粮食进口等问题都作用到消费上,而我国在近几个月消费水平抑制的情况下,随着生产生活的逐步正常化,消费水平预期将不断上涨,在粮食方面将会出现短暂的卖方市场,即供不应求局面的产生。 ⑨⑩这两点是对农业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比如极端天气和气象灾害的发生,都会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在粮食安全本就存在隐患的特殊时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尤为重要,要防患于未然。 二、疫情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一)对粮食种植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粮食种植业的影响最多是在农时的延误和农资的不足两方面。首先是农时上,我国华南地区的一季水稻种植一般是在农历2月中旬到2月底之间;东北地区水稻的播种是在清明左右,玉米播种是在谷雨左右,从目前看来,东北的水稻播种会稍微受到影响,因为目前交通的相对封闭和种子等农资的不足仍很明显,在一年一熟东北地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的古话更为贴切。其次就是农资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华北地区,冬小麦的解冻后需要灌溉,施肥,喷洒农药等工作,可目前物流交通的不畅,让化肥农药等农资无法及时供应,也会对粮食种植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对畜牧养殖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影响主要是在饲料的供应不足和商品的销售不畅两方面。首先是饲料的供应不足,因为疫情的持续,物流交通的停滞,大型养殖场的饲料供应出现了问题,比如奶牛所需的苜蓿等饲草,进口成本提高,国内产量不足;加上被迫停业的防疫政策,更是对畜牧养殖出现不利影响。其次是商品的销售受阻,主要是因为物流的原因,加上居民消费水平的抑制,造成肉蛋奶等产品大量积压,其中鸡蛋和奶制品受影响程度更严重一些,疫情期间鸡蛋的价格不升反降就是很好的证明,饲料价格的提升和产品价格的下降,会极大挫伤家禽养殖业业主的积极性,让家禽养殖业遭受巨大损失。 (三)对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对我国休闲旅游农业的影响主要是在收入的断崖和成本的损耗两个方面。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脱贫攻坚的对农业的扶持使得休闲旅游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比如“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的开拓运用,但是在疫情影响下,旅游行业遭受的打击是最大的,休闲旅游农业也不例外,春节前的订单面临全部取消的局面,本应在春节期间大放异彩的休闲旅游农业却在今年的收入上挂零,水果采摘,农家乐,民居休闲,花卉观赏等全部停业,遭受巨大损失。其次是在成本的损耗上,春节前期,商家会预期往年的收入情况会进行材料采购,比如新鲜食材的大量购买;水果采摘和花卉观赏等旅游农业也会在春节前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培育,成本的损耗很大,所以当收入锐减后很容易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 三、我国粮食供需现状分析 (一)供给端 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多年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显示,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水平6.63亿吨,其中谷物产量6.1亿吨,2015~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如图2所示。2020年4月4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五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保障绝对安全。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达到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足,特别是小麦和稻谷,库存约相当于一年全国人口的消费量。此外,我国谷物年度进口数量不大,仅占我国谷物总消费量的2%。 图2 2015~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2018年小麦、稻谷和玉米的年产量虽然与2017年相比有小幅度下降,但仍处于高位。但是大豆的产量偏低,并且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消费的大豆有85%来自于国外进口,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大豆的进口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在大豆问题上进行关注。 图3 2017、2018年重要粮食作物产量 此外我国大中城市建立了可以满足市场供应10天到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储备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等口粮的比例超过70%,另外多元市场主体也建立了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的库存。从目前看来,我国小麦和稻谷等口粮的储备处于高位水平,供给充裕,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2019年年度结余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已连续7年产大于需。稻谷和小麦不仅没有短缺,还面临着去库存的压力。近期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军谈到,虽然稻谷和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但是优质小麦和大米供给不足,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需要通过进口调剂余缺,优化供给结构,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粮食安全的整体水平。 (二)需求端 如表1所示,我国近几年中稻米,小麦,玉米的进口量并没有明显变化,并且进口总量在我国谷类粮食消费中仅占不到2%左右的比例,说明我国口粮基本达到自给自足,但是近几年中大豆的进口量急剧增加,其中因素包括很多,比如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高,近年来人们对豆类食品的需求增加,再就是饲养场的增加,大豆饲料的广泛应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豆进口一直居高不下的场面。不过近几年我国供给侧的改革,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开始增加,数据中显示2018~2019两年大豆进口较2017年有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国家的改革起到了一定作用。 表1 海关进口主要农产品数量(单位:万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如图4显示,2020年1~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去年有较大的增长,虽然到3月份已经有明显回落,但是仍同比上涨4.3%,其中食品烟酒上涨13.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5.3%,在居民消费欲望明显被抑制的2、3月份食品类产品有较大的增长,提醒我们更亟需保证粮食安全问题。 图4 2019~2020年3月份我国CPI指数变化 四、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对我国粮食进口影响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一些国家的粮食出口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东南亚,稻米产区越南、泰国、柬埔寨已经宣布禁止大米出口;中亚,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哈萨克斯坦禁止出口小麦、糖、土豆和胡萝卜;欧洲,塞尔维亚已经停止了其葵花籽油和其他部分农产品的出口;南美,大豆和玉米产地巴西和阿根廷港口运行因疫情已经陷入困境;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3月30日时发出了警告,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预计4月至5月就会出现粮食供应危机,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世界各国粮食出口状况 因为我国的谷类粮食进口总量不大,所以上述该国的粮食出口贸易政策对我国不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但是我国应该密切关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疫情状况和粮食出口贸易政策状况,因为我国大豆的进口大部分来源于上述几个国家,上述几个国家出口贸易政策的改变很容易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状况,比如2018年美国对我国实行贸易摩擦,限制我国大豆的进口,我国国内的豆制类商品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五、提升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一)保障农村物流通畅,抓好春耕工作 一是逐步恢复在抗疫期间中毁坏的乡间道路,优先保障农资运输,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高效地运送到农户手中,同时抓好防疫政策,地方政府应建立农资良好的销售渠道,在减少人员聚集的情况下高效促进农资销售;二是做好春耕工作,强化田间管理,全面恢复正常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出行车辆通达,优先农业作业人员复工,在疫情较轻的地区及时开展抢抓春播春耕工作,稳定生产。为减少早春播种对整个年度粮食生产产量的影响,应抓好夏粮和秋粮的生产工作。 (二)增加养殖业补贴政策,增强生产信心 一是落实畜牧养殖业的饲料供给,可在饲料购买上予以补贴政策,恢复肉蛋奶生产的任务,并确保各地畜牧养殖项目尽快复工复产,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二是实施税费减免政策,鼓励生产并减少相关税费,消除前一段时间内货物积压价格降低所造成的生产信心不足的影响,增强业主的生产信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三)调整种粮结构,优化生产配置 一是适当调整我国的粮食种植结构,增加优质大豆的种植面积,减少外部进口需求,同时可以采用间作的方式,在稳定谷类作物的种植基础上增加大豆的种植规模。二是大力发展高态粮食产业,培育优良品种,实现粮食生产的优质化,营养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粮食消费的升级情况。 (四)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稳定市场供应保障能力 面对目前社会上兴起的粮食危机言论,一是要积极引导,利用新闻媒体等媒介进行辟谣,逐步消除不当言论,并平抑物价,降低近期粮食不正常的价格波动;二是政府要稳定市场供应保障能力,开拓粮食生产基地,促进产销对接,提高粮食加工、储运、贸易环节的效率,稳定市场供应,消除恐慌。 (五)加强对外合作,确保粮食进口安全 一是加强对疫情严重国家的医疗合作互助,分享我国抗疫经验,推动疫情严重国家早日摆脱疫情影响,恢复生产与经济,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贸易,促进我国经济的复苏与粮食问题的缓解;二是寻求更多国家的粮食合作出口与进口,分散因一国进出口政策变化而对我国粮食问题产生的影响,不断扩大贸易范围,寻求更多的粮食贸易伙伴。 参考文献: [1]张蚌蚌孔祥斌.疫情之下,粮食安全如何保证?[EB/OL].https://news.fang.com/ open/35710153.html,2020-4-18. [2]疫情凶猛难撼中国粮食安全!长文说透新中国粮食进口往事后格局[EB/OL].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fmnews/2020-03-30/doc-iimxyqwa4015239.shtml,2020-3-30. [3]熊志.粮食安全有保障 囤货抢购大可不必[N].中国青年报,2020-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