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问题研究
段青梅 唐丽萍 东华大学 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社会的发展,城市间的互相竞争日益激烈,其形成竞争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企业作为城市经济的细胞,其竞争力的大小将对城市的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作为企业的空间载体,城市竞争力必然通过企业表现出来,二者相互作用与影响,从而实现企业与城市竞争力的共同提升。目前,许多学者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企业集群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而忽视了中小企业在推动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中小企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城市竞争力 城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载体,城市功能的完善与和谐稳定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而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而要在众多城市竞争中取胜,形成具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必须依托城市的生产主体——企业,将现有的资源要素整合,转化成为生产力,为城市发展奠定良好的竞争基础。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以城市创业创新基地为载体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深化惠企税费政策,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随着企业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各大城市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的扶持政策,给予他们落户补助、购买或租用办公用房补贴及其他方面的补助等,这些举措大大吸引了各企业的投资与入驻。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许多城市受传统的垂直一体化企业集团的影响,往往忽视了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和吸收就业的能力,过分强调大型企业的经济作用。然而,在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方面,中小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的作用都不容小觑,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中小企业成群连片的现象,如浙江温州、广东珠三角以及苏南地区等。这些中小企业通过集群的形式,结合当地资源和交通等优势,并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学习和创新,进而推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一、中小企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的基本概念 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关于中小企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亚当斯密,他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为了完成生产某种产品,由一群小企业联合而成。马歇尔认为人才、原料及技术等外部条件衍生了中小企业集群的聚集。在此基础上,迈克尔·波特将地理位置与产业优势相结合,指出中小企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某一特定地区,形成一个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集合体。 20世纪80年代,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受到了各领域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竞争力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有关竞争力的概念最先是在企业管理的领域进行研究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各国及其城市面临着诸多的竞争与机遇,竞争力的概念逐渐引用到区域中,城市竞争的地位及影响也日益深远。在此,笔者将城市竞争力定义为城市利用本地特有的资源优势,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服务,并为居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所具备的能力。 二、中小企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的相互作用 企业是城市经济的细胞,从微观上而言,企业又是中小企业集群的单位。在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分工的推动下,各类合作与竞争型的企业构成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资源配置和吸收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城市所拥有的国家战略和政策等又将反作用于中小企业集群,为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更多有利的条件。 第一,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作用于城市竞争力提升。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集群能够发挥一种集群效应,这种效应既是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合理基础,也是中小企业集群不断完善的内在推动力。中小企业集群效应包括资源汲取效应、区域特色效应、知识溢出效应等,这些效应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核心优势,并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1)中小企业集群的资源汲取效应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中小企业集群专业化的分工机制可以使企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高质量、低廉的原料,汲取各种有效的资源,如零件、服务与人力资源等,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的效率。(2)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特色效应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能够有效的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景德镇的陶瓷、东莞的电子产业等,这些产业随着中小企业集群的扩张而强化,成为地方的特色产业,促进城市竞争的提升。(3)中小企业集群的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在中小企业集群中,各企业间的关系呈网状对接,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这种知识的溢出效应可以促进知识与技术的传播和转移,为企业提供学习机会,形成企业内部的优势互补。 第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对中小企业集群起促进作用。城市竞争力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区域协调、政策扶持、人才引进、文化导向等方面。首先,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决定了该区域所能获取的资源要素,这些要素成为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城市的区域协调作用能够使产业的布局更为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小企业集群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多有力条件。其次,各城市为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各种政策,例如四川省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设立了“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山东省建立“产业互联网云平台”以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人才匮乏等问题,这些举措对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再次,在城市竞争力越强的地区,其所拥有的基础设备、工资水平和医疗服务等也更加完善,这些优厚的条件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提高中小企业集群整体文化素养,推动企业创新。最后,城市文化是城市外在形象和内在灵魂的集中表现,为长期稳定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必须植根于当地文化,与所在城市的政治、经济、历史等紧密相连。 综合所述,在社会发展中,中小企业集群以其小而精、成本低的生产模式,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的多重需求,进而提升城市的产出效率,增强城市的竞争能力,并作用于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人力资本、技术水平、环境、地方政府等。而这些又反过来影响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使企业的行为与外部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二者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至2016年,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7%,创造的产品和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虽然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政府支持力度不强,政策协调性差 近来年,我国尽管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大多数优惠政策是向大型企业及国有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的考虑少,一些政策虽然针对性较强,但资源投入不足,只停留在表面上,不能真正解决中小企业集群所面临的问题。由于政绩工程的影响,各级政府过于依靠大企业、大工程,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享受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权、增值税减免、招商引资等方面无法得到相应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此外,政府审批行为存在复杂性和不透明性导致进入市场的门槛过高,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它们的经营风险,使得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更加艰难。 (二)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大部分中小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民间集资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但其自有资金及外部渠道所获取的资金仍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成为阻碍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瓶颈。集群发展资金短缺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主大部分是私营企业,发展的时间较短,自有资产少、信誉低等,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贷款要求,导致贷款的额度受到限制且利息过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集群的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滞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国家的宏观调控,银行收缩了其信贷规模,手续繁杂,对中小企业存在“惜贷”的现象,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机构较少,这些问题都阻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甚至造成集群的退化。 (三)技术落后,人才匮乏 中小企业集群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服务层次低,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员工的主要来源绝大多数是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和素质低下,缺少服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另外,由于中小企业集群大工厂的生产模式,一般位于郊区,交通不便,工资低廉,难以吸引到高端人才的到来,导致其产品研发能力不够,只能进行简单的技术模仿,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最终易存在被大型企业所吞并的危险。 (四)组织内部管理不规范 由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时间有限,组织管理内部不成熟,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而中小企业“小、散、弱”的不足之处,又容易造成企业内部管理失序,无法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此外,中小企业集群家族式企业居多,使得其在经营的过程中,倾向于重用家族内部的成员,注重利益和资源的争夺,而忽视高端人才的引进,在不同程度上造成组织内部管理的落后与混乱,无法形成统一长效的科学运作规划,从而导致企业运行的不畅,降低集群的竞争力。 四、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 如前文所述,中小企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具有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尽管中小企业集群在促进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二者更好的发展,必须结合实际,提供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城市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环境。在福布斯圆桌有关城市竞争力的话题中,IBM大中华区的总经理徐非指出,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在于其最初规模大小、地理位置优劣、资金是否短缺,而在于是否有政府的支持与产业环境的优良与否。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引导,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办公用房租赁、公共交通、投资坏境等,并通过法律法规给予集群制度上的保障。同时,制定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搭建企业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打破彼此分散混乱的生产方式,从而形成集群良性的竞争局面。 (二)加强人才引进,促进集群转型升级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军,针对中小企业集群人才引进的困难,各城市应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从而提高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产品的设计、包装、技术等方面不断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顾客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城市应支持中小企业的转变发展方式,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集群的转型升级,并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服务业等,扩大城市的知名度。 (三)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 与其他城市相比,各城市均有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城市应在充分利用挖掘其优势的基础上,带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在产业密集型、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地区,可大力发展以制造业、服装业等的中小企业集群,例如义乌小商品、石佛寺玉器、广州服装批发等;资源丰富、特色农产品地区,可以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的中小企业集群,如中药材加工业集群、罐头食品加工业集群等。此外,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外相关的高技术和高管理的企业来城市投资与落户,学习优秀企业的经验,并加以利用,从而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辛国斌.激发“双创”活力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N].经济日报,2015.8.20 [2]热门城市"政策糖"不停发 企业总部如何选?,2016.08.10 [3]林卫卫.中小企业集群现象研究[J].商,2016(15). [4]隋鹏飞.浅谈关于中小企业集群的空间转移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09(7). [5]杨辉.用集群化优势提升化工中小企业竞争力[J].化工管理,2007(5). [6]付达院.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融合提升路径—兼论江浙的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0). [7]石蕴璞.福布斯圆桌对话话题四:城市的竞争力和竞争战略[N].洛阳日报,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