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
李伟霞 佛山市立生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摘要:营运能力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进行客观评价。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加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尤为重要。但是,目前营运能力分析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营运能力分析还存在需要完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企业营运能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营运能力 资产结构 流程管理 一、营运能力及主要分析内容 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狭义的营运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获得利润的能力,主要指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效益。企业资产周转速度越快,流动性越高,资产质量越高,偿债能力越强。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企业获取利润就越快。合理的资产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受保障程度、收益质量的好坏,生产经营能力的高低。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主要对流动资产营运能力、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和全部资产营运能力进行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实质是分析企业的总资产及其各个组成要素的营运能力,即资产营运效率分析、资产规模分析、资产结构分析。其中,资产营运效率用来揭示企业资产经营运作的结果,是结果分析;资产规模分析和资产结构分析用来揭示企业资产经营运作高效还是低效的原因,是原因分析。 常见的营运能力财务比率主要有: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 二、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高,营运能力分析有待深入开展 大部分企业只是把企业的盈利能力作为决策者考核的指标。虽然在现代企业运营中有营运能力分析体系,但是流于形式,没得到决策者重视,这使得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有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有时要去借高利贷,实际上是它们的一些重大的投资活动、重大的生产经营安排没有更好地结合企业营运能力来开展分析,导致事到临头要去借高利贷,最后使企业整个债务状况陷入循环往复的恶化状态。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趋于稳健保守,流动资产投资大。只有小部份企业属于激进型,能结合企业的资产和产品结构,流动资产质量高,保留负的营运资本。究其原因,大多数企业没有将营运能力分析放在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中进行考虑。 (二)财务人员专业分析水平偏低 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专业技能无法满足运营能力分析的需要。以事后的会计核算工作为主,重核算,轻管理,财务分析的相关经验匮乏,严重阻碍财务管理的预测和管理职能的充分发挥,直接影响运营能力分析结果可靠性、真实性和全面性。由于企业缺乏营运能力分析的人才,而且责任意识薄弱,这些企业只是进行营运能力公式层面上的分析,不能全面深入分析,对企业运营状况的监督和检查不到位,无法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造血功能。 (三)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层次低,财务指标分析存在不足 首先,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在利润表取数,简便易行,财务人员更乐于分析盈利能力。而要做好营运能力分析,取数相当繁琐,有很多数据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是看不到的,例如,是否有表外资产、资金来源,贷款是否抵押,贷款是否有特殊条款限制资金的用途、是否对外提供担保、行业特征等。最难的是获取充分的表外信息,并且和财务数据很好地结合起来分析。很多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拈轻怕重,在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构建方面举步为艰,停留在表面的简单的营运能力指标计算分析,很少有分析企业的最优资产结构,难以深入开展和挖掘深层次的内容,应用价值不高。 其次,目前的营运能力财务指标从数量上可以清楚的反映企业资产运营情况,但每个指标都有其不足,降低了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可靠性。只是以个别财务比率指标为依据去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难以得出客观、全面、合理的结论,选取的角度和指标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 (四)营运能力分析数据的来源存在局限性 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及外部利益相关者更多的关注财务报表信息,日常管理没有主动收集有关资产运营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等相关数据。营运能力的分析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财务报表附表。由于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和企业本身的财务人员及管理层掌握的信息不对等,管理层掌握较多的内部信息,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信息披露等具有相当的控制力,报表的外部使用人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也无力发现所有会计歪曲。这样就使指标分析质量有所降低。 同时,随着新的经济形式不断出现,如网络、虚拟企业等,财务人员的判断正确与否,会导致会计信息处理有差异,影响营运能力分析数据的准确性。由于没有强制规定企业要披露营运能力的信息,报表的外部使用人难以获得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数据。在分析的过程中会受到许多表外因素影响,要想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更是难上加难。 三、加强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正确指导营运能力分析工作 资产的规模和结构分析能揭示企业的投资战略和盈利模式信息。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企业应当把营运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把营运能力指标作为决策者的考核、激励指标,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同时,要把营运资金管理看作一种价值管理活动。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血液,资金的高效管理将为企业的竞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体公司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 除了财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外,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知识、职业道德和网络、营销、法律等相关的知识,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重点加强财务分析能力的培训,不断地更新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营运能力分析水平。 大力引进复合型的财务人才,打造高绩效的财务团队,推进财务管理流程再造,深入地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挖掘财务信息中的管理职能,发现当前企业营运能力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管理层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支持。 (三)加强企业营运资产与业务流程的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的主要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每个流程环环紧扣、彼此联系。企业应当对每个业务流程进行关联性管理,共享信息资源。根据业务活动各自的特点进行合理管理。不断优化和再造各业务流程,从而降低成本,减少营运资金的占用,加速营运资金的运转。 1.加强对采购和付款环节的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合理选择供应商并且保持良好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互助互动,提高工作效率,采购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采购计划合理选择采购方式,不断改进采购流程,可以大大节约采购成本。同时,企业应当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加强采购供应的全程管理,优化采购流程和存货结构,与销售结构配比,持续降低存货的库存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加速存货资金周转。 企业应当以双赢的思维去运用商业信用,合理地追求采购资金占用的最小化和应付账款的最大化,避免出现破坏双方合作关系的短期行为。 2.加强对设计和生产环节的管理 企业应当持续优化与改善生产流程,实施以顾客为中心、以全员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开展全员教育培训,树立质量就是利润的观念,有效控制成本,节约生产资金的占用。 企业实施协同重构,从市场需要入手,并能够快速反映,使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营销等其他环节有机整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缩短产品开发时间、精益生产、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 3.加强对销售配送和收款环节的管理 企业应当把客户与供应商一起纳入同一个管理平台,对市场需求变化实时做出反应,不断推出高新产品和改善销售结构,持续降低费用的投入;选择适合的营销模式,不断提升配送效率,加速营运资金的周转。同时,企业应当树立双赢理念,加强与客户的关系管理,缩短销售周期,加速资金回笼,还有助于改进产品的性能,节约服务成本。 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评估机制,合理运用商业信用。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企业利用赊销策略强化竞争、扩大销售的同时,应当加强对应收帐款的管理,尽可能降低应收账款投资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减少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周转率中的周转天数并非越少越好。如果企业刻意地控制应收账款占用最小,不利于保持和发展已经建立好的供应关系,扰乱营运资金的畅顺运转。企业基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客户,因势利导,可采用不同的赊销策略。当企业某个产品或某一时期,采取赊销策略比现销策略得到的好处更多,企业就不应当单方面盲目追求应收账款最小化,需要企业结合多方面综合评价。 4.关注不良资产区域和重大变化方向 关注资产负债表上的不良资产,并不是指资产本身,而是反映出的信息,比如长期待摊费用,它是个费用,资产负债表上作资产列示,这就属于企业的不良资产区,企业应当关注这个区域的大小。另外,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发生重大变化,相应地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比重越来越少,无形资产比重越来越大,这个变化可能是一点一点地变,称之为方向性变化。报表使用者对资产负债比值、结构的变化要把握它重大方向的变化。 5.兼顾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引入非财务指标分析一般是针对财务报表所存在的局限性和可靠性以及根据宏观的经济环境所进行分析,主要考虑的就是未来和不确定因素。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业务层和管理层的沟通交流,渗透到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科学合理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非财务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全面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为企业的营运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常见的非财务指标如客户满意度、产品质量、成长与学习、改善内部流程等。常用的量化指标有客户投诉数量、保修单数量等。 分析企业营运能力时,应该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且,应挑选相关的不同指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个指标的组合评价,选择整体最优的组合,来优化决策。在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评估时,应该依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可以在行业的平均水平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或降低。将多项流动资产进行组合投资分析,选择满意化决策。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并非一成不变,应该及时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拓宽营运能力分析的数据来源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资产、资金、存货及应收应付款项等方面的控制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信息。企业开展营运能力分析时,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统计力度,收集和整理非财务信息,尽可能的公开相关的数据,以保证营运数据的准确无误。 其次,除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内容外,还要结合现金流量表,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的增量信息。因为企业的现金流受企业管理者操控程度低,所以具备较强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会计实务的新变化,国家应当对会计准则不断进行修正,不断跟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制定相关的应用指南和配套指引,增强会计准则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相应的会计处理程序,对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减少人为选择的空间和范围。准则中应收款项的计价条款在实务中难以真正落实。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制度,会计信息质量就会越高。同时,有关部门应当依据准则来不断加大监管的力度。企业应当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并且严格执行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范旭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企业研究, 2010 年6 月第12 期 [2]朱玲,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研究,《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年08期 [3]于洁、赵俊,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思考,《商》,2013年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