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对策探讨
关黎丽 郑州师范学院 摘要: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一个集体为基础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而集体是由个体组合产生的。因此,现代企业制度自然就包含了个人与集体的这一矛盾。一个企业只有处理好这一矛盾,才能使企业健康积极地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以一种高效率的状态运行。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都不能切实有效的处理好这一矛盾。本文针对现代企业制度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并对其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效率;对策方法 现代企业制度起源于西方,该制度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这恰恰与中国一直以来所推崇的家庭主义、集体主义有所不同。因此这个来自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在尤其是在中国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而它具体体现在个体和集体的矛盾中,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经常存在把两者放在一个对立面上的情况,有的过分强调集体意思,弱化个人思想和观点;有的缺乏集体观念,过分强调个体在集体中的作用。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不可取的,都会造成现代企业制度效率低下等情况, 一、现代企业制度和效率困境 (一)何谓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制度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企业经济关系,包括企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规定、规程和行动准则。 按公司制要求建立的一整套企业管理制度。通常以企业的财产和资本为基础,将在市场经济控制下的企业制度分为两类,他们分别是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企业和剩余索取权可以转让企业两类。简单来说就是资本是否将自己的利润进行索取,也就是说经营者是否愿意分享利润。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企业包括工人资质企业、非盈利企业、国有企业等几类企业。这几类企业的员工几乎每一个人都拥有剩余索取权,但是这些企业员工的剩余索取权都是不可转让或者是不能自由使用的。 剩余索取权可以转让企业不同于剩余索取权不可转让企业,这类企业采用的是占市场经济体制主导地位的企业制度,它的剩余索取权或是归企业主所有,或是归合伙人共同所有,或是由股份确定所有权。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 现代企业制度的以其高效率被世人所熟知,首先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其次,经济学在理论上对其进行了支持。马克思是最早对现代企业制度的高效率进行阐释的人,他从当时的工场手工业出发,综合分析分析其分工与合作,最终确定了企业制和合伙制的高效率。同时他还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稳步提升以及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股份制公司等一些社会化较强的公司在效率方面就更凸显其优越性。 近些年来,对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问题出现了质疑的声音甚至有了明确的否定。首先,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理性选择理论家们认为只有以自身利益为前提,并根据自身的喜好将追求达到最大化的理性的人才能达到现代企业制度所期望的高效率。而在社会学基础上,不存在所谓的理性的人,当今社会上的人是以个人情感为基础的社会人,它不能也无法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 所谓的理性人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要两手抓,但是实践证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生产生活无法达到理论上所能达到的高效率。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下的人是近乎完美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是由程序设置好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属性。该理论中人被要求要有完整的知识储备、敏锐的分析能力、迅速的计算能力,但是现实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完整的拥有所有的能力和技能,因此他们所形成的决策通常根据固定的程式做出的,而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理论中的最完美的决策和方案。其次,企业内部不能达到企业内部结构、人员组织的效率最大化,也不能切实有效的做到使用成本最小化,因此,这一原理在实际运用中是相对效率较低的。而产生这一原因的核心因素是现实生活中的生产活动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活动,而是与参与其中的人们的情感需求和身体需求紧密相关的,生活中你无法要求一个人在参与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百分之百的投入。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经济活动必须满足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的两方面的需求,而在实际运行中很难是两者达到有效的平衡,因此,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的效率困境逐渐显现出来,较高的生产工作效率也很难达到。 二、效率困境中的探索与发现 经济社会学不同于以往其他理论对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的看法,它认为解决效率困境的关键因素在于对精神因素的重视。经济社会学认为,现代企业制度在安排组织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过分强调物质利益,而忽略了精神价值,只有在确保物质利益前提下,将与之相适应的精神因素融合进来,现代企业制度就能突破效率困境,达到理想的生产效果。韦伯曾在书中指出,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适合资本主义生根发芽的物质条件都已经具备了,但是大部分地区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只有西欧资本主义生根发芽并蓬勃发展起来。韦伯总结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西欧产生了与适合发展资本主义的物质条件相适应的思想,并在西欧大范围的传播开来。当时西欧“新教”盛行,其推行“天职观”和“命定论”。其基本含义就是在世俗中所完成的事物是上帝对人的道德要求的最高形式。人生来上帝就已经决定了他的命运等。正是由于这一教义的普及和宣传,在人们的心理形成了心理基础,人们大都保持乐观的心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救赎,而这一行为从根本上造成了资本主义在西欧生根发芽,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 因此,处理好物质利益和精神因素的关系非常重要,二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人们在教义的引领下,积极进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当今社会,信仰缺失,享乐主义横行,各种时代的产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人们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惰性。因此,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支柱坍塌之后,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变得低下,资本主义经济也就没有安全性可言。 三、摆脱效率困境的探索 (一)企业组织 要摆脱现代企业制度效率困境的问题,首先要从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而谈到企业组织必然要谈到企业组织理论。企业组织理论的核心思想增加企业组织的社会化、集体化因素,将个人不作为独立的生命体而是置于社会中去,使整个经济系统由之前相对封闭的状态转变为更加开放的、自然的系统。 在此理论基础上,人们做了很多的尝试,包括创造出不同的企业结构,它包括无边界结构、团队结构、虚拟结构等,它们都包含着很强的社会性和集体性。它为经营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但是它们所提供的自由只是员工的自由,它是针对现代企业制度效率问题的结构上的有效性尝试,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困境,但是为打破效率困境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所在,它从文化角度审视一个企业的组织和发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企业人的一言一行。从短期来看,企业文化理论可能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但是从长远和整体的角度出发,企业文化理论是非常有效,并历久弥香的方法手段。 该理论将企业所推崇的价值观念、文化理念、情感诉求等等通过企业文化的形式灌输给企业员工,将文学手段融合到企业管理中去。最终能够起到关注企业员工诉求,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的效果。首先,在心理学领域,通过企业文化的统一熏陶,当企业面临某些突发事件的时候,企业员工就会根据企业文化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容易在员工中形成大范围的共识,他们几乎都有着共同的企业理念,因此能够做到绝大多数的企业员工劲往一处使的效果。最后,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公司内部的和谐发展,它在不同程度上联系着每一个人。 四、结语 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不是一天形成的,因此要消除这一困境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不断尝试和磨练,最终得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其次,不同的国家国情不同,要更具本国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能一味地照搬和照用。总之,要解决好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就一定要处理好物质利益与精神价值的关系。既不能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价值,这样的企业不会稳固;也不能只追求精神价值而忽视物质利益,这样的企业只是空想。只有正确处理了二者的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才能真正被打破。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左太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李培林.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J].社会学研究,2001,(6). [3]朱国宏.经济社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芮明杰,等.新经济·新企业·新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