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连锁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王炜江 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 摘要:民营企业决策快速灵活,但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频频出现,分析民营企业的现状及特征,还需从内部环境的建设、风险的评估、控制活动的组织落实、信息的沟通以及监督五个方面来加强内部控制的建设。 关键词:民营连锁企业 内部控制 五个方面 一、引言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30余年,遍布投资、出口、消费三大经济领域,以其占用资源少、社会贡献大的特点而成为国内经济的重要力量,并在世界经济的舞台崭露头角。 与国有经济主体相比而言,民营企业的总体特征仍然存在规模相对较小、组织体制不完善、风险控制水平低等问题,但民营企业组织形式多样,个体特征不一而足,而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独特的企业经营模式,已经在国内的餐饮、商品流通等行业广泛应用。本文就民营连锁企业的现状,根据笔者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国家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指引,阐述国内民营连锁企业的内部控制实务操作的一些观点。 二、民营连锁企业的经营特征及内部控制现状 民营企业大多以家族制的形式建立决策机构,一位核心人员,其他家庭成员分工监督管理企业的其他主要方面,诸如财务、销售等,以便达到决策的集中统一。但一人决策模式其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核心人物对市场判断失误,结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由于连锁分店的快速复制,随之而来的分店管理问题、总部与分部的信息沟通问题、财务控制问题会瞬间爆发出来。员工被动地参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在这样的企业氛围中,单纯依靠家族成员的直接监管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如何打造完整的控制体系,激发员工参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国内“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现状 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推出《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规范”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制订了纲要性的理论,这与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五个层次理论是基本一致的,区别的一点在于国内的“基本规范”对于资本保全方面进行了特别的补充,这也是由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继2008年的“基本规范”之后,为了进一步深化落实内部控制的实施、强化,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三个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为企业的实际应用、管理层的评价以及中介机构的审计提供了较专业具体的操作准则,事实上也为处于内控混沌局面的民营企业指明了方向。 四、民营连锁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五个方面 (一)打造内部环境,扎实控制基础 建立三权分立的组织架构,当前第一批民营企业已全面进入二代接管时期,委托经营以及责权利的分配机制应运而生。老板、管理者、员工三者是企业发展的三个支点,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是代表这三者利益的群体,因此,建立三权分立的组织架构必然是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石。 组织架构是搭台唱戏的支柱,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民营连锁企业须重视员工管理理念的培训,建立统一的识别系统(CIS),统一分部形象策划设计,包括办公环境装修、门头标识、广告、着装、口号等等细则,以统一的思想来指挥统一的行动。 (二)启动风险评估,明确工作重点 民营连锁企业各分点的地域分布离散性决定了其经营风险大过一般概念的企业。笔者曾在一家较大规模的食品类民营连锁企业的管理层任职,这类企业重要的风险评估点是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连锁点食品销售过程中的服务、连锁点的财务管控情况、连锁点营销政策的贯彻到位等方面。食品生产的安全一旦出了问题,则将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这是一级风险防范区域。控制连锁渠道服务过程宜常抓不懈。连锁点的财务管控重点在资金的回笼及应收款帐期的管理,若没有健全的制度管理则将直接带来经济损失。而区域营销政策的落实情况则将影响总公司统一的战略布局,落实营销方案,防止区域窜货是稳定整个市场、保证并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三)落实控制活动,梳理管理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控制活动的七个方面: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对于民营连锁企业而言,缺一不可。 连锁企业在制订管理制度的时候,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以及授权审批控制必须贯穿在管理细则中,连锁点往往是相对独立的业务单位,销售订单按总标的的大小分别需要哪一级审批、销售价格的折扣的力度需要哪级审批、签订合同与执行合同的人员分置、执行合同与收款人员的分离等等细节问题都有必要明确条款。 会计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严谨的管控体系,会计记录的全面性以及借贷平衡的严谨性将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恰当地运用会计系统进行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可以覆盖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以及整个流程,准确的数据统计、及时的报表分析,可以使许多风险或舞弊无处遁形。民营连锁企业应建立适合自身经营模式的报表报送体系,例如以终端销售为主的分部则可以重点突出反映资金状况的报表,如资金收支平衡表、应收款发生及余额表等。 建立分部资产档案是连锁企业财产保护的重要措施,为防止连锁企业的资产转移、变卖、丢失等状况发生,应对连锁点建立资产档案,落实资产责任人、定期盘点、新增资产报批统一申购、废旧资产统一处理等等方式。 预算控制是连锁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又一重要手段。由于各连锁点地利、人和情况不尽相同,连锁点的管控应突出业务开拓灵活、财务管理统一规范的原则。实行预算管理则是有效方法之一。预算模式一般由总公司制定下达全年指标,连锁分部一级管理部门分解指标并下达给二级部门,二级部门具体落实给三级部门。当然,也可以采用几上几下或自下而上的预算编模式。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报批制,对超预算的项目严格审批,禁止随意超预算或部门间任意调整预算。同时预算管控可以使各连锁点的资源综合利用,有效防止资源的浪费。 运营分析和绩效考核对于民营连锁企业的管理来说则是有力的催进器。连锁企业经营模式的特点是布点分散、直面顾客而且数量众多,以规模化的采购、统一的物流配送降低经营成本,而且各个连锁点又是具体个性化的,不同连锁点反映出顾客群体的喜好特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当地民俗风情的异同、政府政策导向的区别等等,整个连锁企业就是一个样本群体,因此在此基础上作有效的运营分析对于区别对待各连锁点的经营策略,因地制宜、挖掘最大潜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根据各连锁点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制订不同的考核目标,则对于激发各连锁点的潜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加强信息沟通,兼顾思想效率 现如今电脑技术和通讯技术充分发展,如条形码的广泛应用、销售时点系统的推广、电子转帐作业系统、电子订货系统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并使决策更加准确快捷,因此,民营连锁企业须加快自身的信息渠道建设,规范公司经营,提高经营效率,发展壮大企业,赢得更大效益。 民营连锁企业的信息与沟通不仅体现在经营管理上采用电子化信息手段,还包括了管理层、所有者、广大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充分的沟通交流平台有利于决策者贯彻经营理念,统一经营思想,获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为打造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团队提供有力保障。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员工管理手册、会议、联欢活动等等形式加强沟通。 (五)开展内部监督,保持健康发展 开展有效的内部监督则是保证控制活动达到长期有效的重要手段。民营连锁企业应设立内部审核机构,加强对控制手段的落实检查,重点检查风险评估相对重大的部门或环节。内部审计部门要不断地关注和评价企业的内控状况,这一评估包括了制度的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以帮助企业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内控改善。 五、结论 随着国际间经济开放及合作的日益频繁强化,民营经济承担了许多与国外资本同台竞争的使命,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特别的经营模式早已被国际经济强国企业广泛使用,这愈显我国民营连锁企业的紧迫性及艰难性,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大势所趋,是使命所然,对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贺志东,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广东经济开版社,2011.1 [2]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讲解,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6 [3]徐玉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