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统计体制与统计执法机制改革研究
陈洪珍 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人民政府 摘要:就目前而言,受地方特色和部门利益的影响,我国统计工作质量一直处于较差的水平,严重制约着统计结果的准确性。此外,我国统计执法机制还普遍存在着数出多门、信息失实等问题,大大降低了统计执法的工作效率,使得我们不得不探索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统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后,系统的阐述了当前我国统计执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促进我国统计体制与统计执法机制不断完善的几点建议,在增强统计质量的同时,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统计体制;执法机制;法律体系;资源配置 前言 为了能够有效的满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改革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有效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统计体制和统计执法机制。例如,我们常常利用互联网来完成抽样调查,不仅有效的扩大了调查的范围,同时也相应的减少了工作量,在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起到了十分有效的促进作用。但是,统计执法体系的建立并不能有效的缓解政府统计调查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统计法制不健全、统计执法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很难缓解统计数据的供需矛盾,致使国民在谈及政府统计工作时,依然是怨声载道。再有就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的影响下,统计的重要意义更加明显,是我们制定科学决策和方案的主要参考依据,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的提升它的实用价值,就很难预测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生存能力。综上所述,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应积极响应改革的号召,完善自身的体制和执法机制,发挥统计学的作用,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准确系数高的信息。 1、新常态下我国统计体制存在的重要问题 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呼声也始终不绝于耳,且日渐强烈。我国现行政府统计体制引发的问题如下: 1.1直接导致地方统计数据不准 近年来。国家统计部门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和改进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制定了《统计法》和严格的工作流程。但是,受地域差异大、数据来源复杂以及工作人员专业知识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收集统计数据时,依然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数据不准现象。 1.2限制了政府统计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为政府服务,为领导服务,这种做法本没有错,但却忽略了统计工作的实际意义,因为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和生活体系决不只是为政府和领导服务,而是为大多数的公众和企业服务。政府统计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从服务方式上,都大大降低了挖掘统计数据利用的广度和深度,继而降低了统计工作的服务职能。 1.3统计过剩 当今政府综合统计中,常常存在着重复统计的现场,主要表现为:第一,在政府统计内部,工业、建筑、房地产、贸易外经以及第三产业等领域的统计,需要做到对所属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情况等内容进行统计,而作为综合性质的人口与劳动工资统计,依然需要统计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统计的重复工作,在消耗大量资金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的效率。第二,由于目前我国的各行政部门依然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各自为政、职责不明等问题,使得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存在的重复统计现象更为严重[1]。 1.4统计的巨大浪费 我国整个社会的统计经费和人力资源并不充裕,大量的经费和人力却因统计组织关系和不和谐而被浪费在重复调查上了,用了数倍的投入只获得了同一个结果。 2、新常态下我国统计执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而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基础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统计数据质量。因此,搞好基层统计执法对于提高基层统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目前基层统计执法检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统计执法的过程中,没有理想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且没有对《统计法》进行有效的宣传。有的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对《统计法》知之甚少,不了解《统计法》的管辖范围,导致对基层统计部门的执法检查有些抵触情绪。 第二,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完成统计执法工作信心。很多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觉得统计工作只要搞好汇总上报即可,统计数据质量不是统计工作人员所能左右的;有的在统计执法中受到一些挫折就放弃执法检查或处理,使统计违法案件不了了之。 第三,统计执法检查的缺乏专业的知识配套,查到问题时不知应该怎样解决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统计执法检查培训较少,大部分统计执法人员只是尽力查出问题,并做了笔录,掌握了一部分证据,但对有些行政法律法规不甚了解,致使无从下手处理、无法结案。 第四,满足于一年一度的大检查,统计执法没有成为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工作。同时,对统计违法单位通报批评或处理罚款的较少,这势必削弱《统计法》的权威性。 3、新常态下提高我国统计体制和统计执法机制改革的应对措施 新常态下,传统统计工作方式迎来了新挑战,倒逼统计工作在理念、思路和服务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要把深化统计改革、推进法治统计建设、加快建成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的现代化服务型统计这三项任务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积极发现和培育推动统计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第一,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新常态下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要着力深化具有支撑作用的六项重大改革,即:深化核算制度改革,深入研究知识产权、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新型消费方式等核算方法,完善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2]。深化投资统计改革,为2016年新投资统计制度全面运行提供可靠基础数据。深化工业统计改革,建立完善先进制造业统计监测制度。深化服务业统计改革,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季度试算制度,推进电子商务部门统计。深化能源统计改革,完善能源、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深化就业失业和城镇化统计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服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 第二,向创新服务要动力。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统计服务要有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和新的手段,精准服务政策制定。要创新分析方法,组织专题调研和快速调查,深入开展新常态下经济运行分析,在提供总量和速度指标的同时,更要关注和反映科技创新、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型金融、民营经济等新的增长点对经济拉动作用,为党委政府定向精准调控提供依据。要创新服务领域,开展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定位实现程度等统计监测评价。跟进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程,主动提供统计服务。要创新服务手段,用好统计网站、统计微博、数据展示平台等新媒体,大力宣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成果,增加公众关心的指标数据。通过联网直报平台、企业客户端向更多调查对象反馈统计资料,更好地发挥统计服务职能作用。 第三,向提质增效要动力。适应新常态,既要做好加法,也要做好减法、乘法和除法。要继续精简和优化统计报表,合理安排统计调查。拓展新型统计体系建设成果,深化在各专业的应用,深入挖掘利用部门大数据的方法、内容和领域,逐步实现第二、三产业全面统计。研究利用部门人口行政记录、网络信息,评估就失业和流动人口数据。完善和严格落实市、区县、街镇乡、部门、企业各级统计工作规范、流程和标准,加强层级监督和考核[3]。严格执行《统计数据质量保证准则》,加强市、区县两级数据质量管理,促进全市统计工作规范统一、提质增效。 第四,向改进作风要动力。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用更严更实的作风来应对和适应改革发展新常态。要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廉政纪律和统计纪律,深入持续整治“四风”、改进作风。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统计业务等加强各层面学习培训,努力培养一专多能的统计复合型人才。继续开展统计业务能手大赛,实施政府绩效管理,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努力锤炼一支对党忠诚、业务精湛、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统计队伍。 四、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传统的统计体制和统计执法机制已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已成为我国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经之路。但是受统计执法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地方特色等因素的影响,在改革统计体制和统计执法机制面临着很多问题,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完善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才能有效的发现当前统计体制和统计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在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统计业务知识[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3(1-56). [2]夏春婉,林勇.国内外政府统计体制的比较研究[J].统计教育,2010,10(36-40). [3]贺建风,刘建平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统计调查体系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叨.统计研究,2010,4(5—10). [4]贺铿,郑京平.中外政府统计体制比较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8(1-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