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牟绍波 许娜 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ZD0801-09-1)。 摘要:实施开放式创新是装备制造业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在回顾开放式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进行了界定,构建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实证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开放式创新;创新能力 一、引言 近年来,开放式创新已成为装备制造业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只有不断提升开放式创新能力才能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地设计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评价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一)开放式创新理论 关于开放式创新的定义方面,Chesbrough教授(2003)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认为企业应该善用外部的技术知识,结合内部的创新资源与市场途径,促进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创造出更高的价值。随后,Chesbrough 和Appleyard( 2007) 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汇集。陈钰芬和陈劲(2008)对开放式创新和封闭式创新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龚敏卿和肖岳峰(2011)认为开放式创新具有边界可渗透性、网络动态性和知识共享性等特点。 关于开放式创新能力研究方面,董黎晖等(2014)从知识管理角度探讨了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构成体系。牟绍波和王相平(2013)从技术、市场、文化和资本探讨了高科技企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陈艳等(2013)将开放式创新能力分解为发明能力、吸收能力、转变能力、连接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吸能力。郭文娟(2014)构建了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 (二)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徐丰伟(2011)基于协同视角,设计了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赵琳和范德成(2012)基于技术创新资源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产出能力构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朱明灿(2013)基于熵值法建立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开放式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吴红霞(2014)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构建了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综上所述,现有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相关研究甚少。基于此,本文在以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界定 (一)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定义 根据开放式创新理论,结合装备制造业企业特点,本文认为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是指企业通过有效整合内外创新资源,促进技术知识在企业内部流动并创造更高商业价值进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动态创新能力,通常由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创新文化等要素构成。 (二)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1.技术能力 技术能力反映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能力,通常由技术引进能力、技术吸收能力和技术再创新能力等要素组成,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技术维度。 2.市场能力 市场能力反映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对产品市场和技术市场的整合能力,通常由产品市场能力和技术市场能力等要素组成,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市场维度。 3.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反映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对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和创新环境的融合能力,通常由创新观念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和创新环境文化等要素组成,创新文化是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文化维度。 四、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在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遵循科学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动态性等原则。在借鉴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设计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五、结论 (1)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是企业通过整合内外创新资源,促进技术知识在企业内部流动并创造更高商业价值进而获取竞争优势的动态创新能力,通常由技术能力、市场能力和创新文化等要素构成。 (2)在遵循科学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动态性和公正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基于技术维度、市场维度和文化维度,设计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装备制造业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实证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 [M].Boston:Hary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3:43-44. [2]Chesbrough, H., Appleyard, M. M.. Open Innovation and Strategy.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7, 50(1): 57-76. [3]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机理与模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龚敏卿,肖岳峰.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1(8):12-19. [5]董黎晖,宋国防等.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提升途径研究[J].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2014(06):39-44. [6]牟绍波,王相平.高科技企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159-170. [7]陈艳,范炳全.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01):24-35. [8]徐丰伟.基于协同的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1(05):26-30. [9]赵琳,范德成.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107-112. [10]吴红霞,刘遵峰等.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生态经济,2013(04):11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