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工业云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周鹏1,2 杨凯3 孙学珊4 魏津瑜3 (1.天津市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 天津300000 ;2.天津市工业与信息化局教育中心 天津300000;3.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天津300000;4.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天津300000)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天津工业云平台演化机理及服务模式研究》,项目标号:TJGL18-042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提高制造业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是首要任务,工业云平台的出现使产业链上的企业协同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将先对制造业及工业云的现状进行研究,然后进行产业链中企业协同发展的需求分析,并针对此对工业云服务模式的进行创新研究。 关键词:协同;工业云;产业链 一、引言 随着制造业向全球化、集群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愈加激烈。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企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自身的发展层面而忽视了企业链的协同作用,进而导致企业经营现状并不理想。分析原因,一方面在于没有考虑产业链内企业群的潜在协作效应,另一方面服务模式不足以支撑整个产业链资源的统一管理,导致产业链的制造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与优化,致使呈现的局面不利于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提高[1]。对市场以及企业的情况进行分析,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传统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化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因此,对产业链企业协作服务展开研究,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上企业之间的优质资源共享与利用,也有助于构建产业链企业之间共担风险和利益共享的新型制造产业体系。 近几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引入,工业云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并在制造业领域开始被广泛应用,工业云以云服务平台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有效的服务方法,用来支撑制造业产业链内企业的业务协作以及制造服务资源的整合。工业云将先进的制造技术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如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使得制造需求与社会化高效、高质资源对接得以实现,并为工业生产提供各类应用服务。从工业企业发展来看,以工业云平台为基础,可以使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得以共享,企业通过在工业云上对大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进而获得更为高效和有价值的服务,实现制造业产业链的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效益[2]。 制造行业的产业链中,企业集群业务的信息交互具有角色类别多样化、协作关系动态化、信息资源差异化等诸多特性,这些特性都为工业云服务平台的构建带来较大的障碍[3]。因此,从产业链服务需求和云服务平台构建的角度分析,怎样运用有效的信息支撑方案和合理的服务模式搭建云服务平台,以及如何运用云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各企业资源,达到大规模的业务协作的效果,是支撑产业链内企业协同服务的关键。综上,本文将在工业云平台的环境下,基于协同视角对工业云服务模式的创新开展研究,以期达到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共享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二、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发展需求分析 制造业中的上、中、下游企业旨在通过工业云平台的协助使不同主体之间达到协同发展,包括信息、物流、资本、人力等主体。这些主体通过建立信息完全、渠道流畅、配置优化、身份特定、规则清晰、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协同体,达到协同管理期望,实现“1+1>2”的协同效果。通过以云平台为基础,促进平台上的各主体的沟通和协调,形成一个完美的服务体系,为制造业产业链提供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灵活的“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协同化服务[4]。因此,制造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需求为: (一)敏捷化协同。在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协助下,使产业链内的相关企业之间实现的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实现企业之间的完美对接,迅速响应订单需求,缩短工作周期,实现企业之间的多方互赢。 (二)网络化协同。为达到产业链协同的服务需求,在资料、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发挥工业云平台的优势,整合优质资源,构建以完成特定任务为目标的服务组合多维网络模型,使需求方有多种选择途径,突破传统模式,通过协同运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三)智能化协同。在工业云服务平台上,所有的数据都会被实时的反映到云平台上,供需双方企业能够实时的从平台上知道最新情况,当发现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可运用云平台进行改善,把云平台上的对接数据改善为“智能”操作,使企业之间能够以最优化、智能化的方式完成任务。 三、协同视角下工业云服务模式创新 工业云服务平台上各主体构成动态协同网络结构,各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决策协同、构成“供给方到需求方”完美对接的“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工业云服务协同管理模式,更好的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则需要更好的完善工业云服务模式。 (一)统筹规划,推动产业资源整合 政府应充分了解工业云平台建设及服务现状,在此基础上,加强整体规划和部署[5]。以产业链各环节及工业云所关联的不同企业之间协同发展为基础,积极建设国家大型工业云技术中心,构建将“互联网+”和装备制造等工业领域相结合的通用技术服务平台,增强统一标准和规范建设,有序整合服务需求和众多信息资源,提高工业云平台的综合服务水平。整体规划布局,加强工业云平台与企业的技术互助与产业分工,避免盲目的局部性和重复性构建,促进工业云平台的发展与壮大。 (二)构建核心业务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的利用工业云服务平台,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协同服务,支持产业链整个业务流程的协同服务,应该将产业链不同企业群之间的采购、销售、售后、物流四大业务主体进行整合,因此,可以将平台分为四种云服务平台,即采购协同、销售协同、售后服务协同、物流协同。除此之外,如果将动态企业群云关系协作模型与云授权控制模型导入工业云服务平台,就能实现对产业链上众多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和信息服务的高效管理,进而采用交互信息流的方式,将与产业链协同服务相关的采购协同、销售协同、售后协同、物流协同各大类业务协作体系进行转化,变成平台软件的功能模块信息交互,所构成的服务体系用来使制造业产业链内的企业群进行多业务协作。 (三)建立工业云服务管理机制 为加强产业链各企业主体之间的协同程度,云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建立协同管理机制达到。其管理机制由协商机制、信任机制、惩罚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组成。协商机制用来避免各主体之间的矛盾,由于各主体之间存在地域、规模以及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导致云服务平台上的各服务主体进行合作时出现矛盾。各主体之间需要相互协商对策,共同制定协作标准与规则,增强主体的协同合作能力;信任机制是各主体更好的协作的前提,平台上的各主体之间虽然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但同时建立信任也必不可少,只有高度信任才可真正发挥智能化作用,平台可以通过设置准入门槛以及信用等级互评考核制度来保证主体的信誉度,保证各主体间可以放心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惩罚机制是维护主体间公平的关键,对于平台内发布虚假信息宣传自己的,或者接受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任务,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重则开除出云平台,并且在主体入住云平台时也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利益分配机制是维持工业云平台的正常运营与管理的保障,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绩效,提升协同水平及服务质量,云平台可以从利益制衡、分配、补偿三个角度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在利益制衡方面确保能力与权利的利益制衡,增强市场互补性,避免出现寡头或垄断的局面,在利益分配方面根据各主体的参与程度进行按权分配,在利益补偿方面也可以说是鼓励,当主体的信用、信誉达到较高等级时,可以从平台获取更多的信息,获取更多的增值效益。总之,只有更好的维持管理机制,才可以促进云平台更好的为产业链协同服务,同时也让产业链获取更大的效益。 四、结束语 在这个服务趋于主导,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的背景下,产业链的发展情况愈加严峻,无法充分高效的运用优质资源,产业结构的调整也使制造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工业云服务平台的出现带来了全新的资源使用与组合创新模式,为产业链的企业协同和资源整合提供了平台。本文分析了工业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地位作用,制造业产业链为达到更大的效益所需求的服务,在敏捷化协同、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协同方面分别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现阶段工业云服务模式的创新对策,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推动工业云与产业链更好的融合,并针对产业链不同的业务体系建立不同的服务体系,从协商、信任、惩罚、利益四个方面建立管理机制,使企业更好的在工业云平台上完成协同服务。工业云平台服务在制造业也会占据越来越重的地位。 参考文献:[1]李斌勇,孙林夫.面对汽车产业链的云服务平台信息支撑体系[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21(10). [2]徐泉,王良勇,刘长鑫.工业云应用与技术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8.24(8).[3]李斌勇,韩敏,孙林夫.云服务平台多层网络协同控制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5.21(5). [4]蒋明琳,舒辉,林晓伟.农产品物流云服务协同管理体系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4) . [5]万伟.多元协同视角下贵州坡地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