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私人定制模式研究
李文思 杨娇 云南农业大学 摘要: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农业加上信息化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互联网企业都积极探索互联网与农业融合。而私人订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这样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受到私人订制服务。企业为更加人性化会推出适合你个人的信息,而个人也会选择自己想要的信息。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私人订制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发展。“十三五”时期,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是加快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创新流通方式,打造新业态,培育新经济,重构农业农村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是必然的,所以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全程托管,包括农业植保、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作业、农业农村综合服务、农业气象等私人定制。 一方面农民可以基于互联网开展农业创新发展,通过“互联网+农户”这种模式,参与代理服务、物流配送等产业基础环节服务。另外一方面消费者可以通过农业信息的私人定制“农户+互联网+消费者”这种模式从线上进行自身需求的定制,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 一、模式的新颖之处 (一)“农户+互联网+消费者”模式 根据现代客户群体的对食物更健康更透明的需求,沱沱工社就应运而生。沱沱工社推崇有机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是有机的健康的,当然有机二字的标注也代表着价格较高。沱沱工社的有机农场通过实时监控技术,把植物的生长信息传到公司系统中再反馈给消费者,食物到了消费者手中之后,只需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知道生长环境数据。消费者通过网络或者手机客户端,对自己的要求进行私人订制,接收到信息之后,农户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属于他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订单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那颗“树”, 随时监控生长情况,也可随时参观,这种私人订制模试,对于消费者来看得到,更为直观更放心,休息时,订制人可以带着亲朋好友一起农家乐,体验劳动快乐; 而对于农户来说,首先解决了产品销路,价格有了标准,不再这么不确定,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二)“供销社+互联网”模式 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聚划算平台首先打造了全国首个互联网定制私人农场。由浙江省供销社与淘宝网聚划算联手打造的“私人订制农场”模式进入人们眼球。全国消费者只需在网上就能拥有这块“土地”。作为地主,用户每个月能够收到土地产出的蔬菜水果,并免费到当地住宿旅行。新颖的是,消费者成了地主之后可以加入“来往扎堆”,实时了解作物生长情况:青菜长多高了、有没有被虫子咬,都能一目了然。阿里方面介绍,私人定制农场分为三种套餐形式,根据面积和时间计算费用。各类蔬菜、大米、菜籽油、水果等等各种农产品都能获得。这种新颖的定制农场模式,一上线就受到欢迎。 (三)乐村淘模式 乐村淘是一个主要针对于农村市场的BtoBtoC+O2O电商平台,依托每个村级店,引导和改变村镇用户的消费习惯,形成一个闭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生态系统,构建新型村镇社区经济生态圈。互联网技术将线上与线下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在村镇零售商与城市供应商之间搭建一条“最短高速公路”,搭建“把商品、服务、信息快速输送到农村,再把农产品、劳动力、农业信息输送到城市”的双向供需平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 乐村淘模式可以概括为所谓“双向O2O”,按乐村淘自己的说法,是要搭建“把商品、服务、信息快速输送到农村,再把农产品,劳动力,农业信息输送到城市”的双向供需平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形成一个闭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现金流”的循环系统。乐村淘通过招募省级加盟商、整合村镇零售网点的方式推进覆盖水平,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村级加盟实体店将城市的工业品输送到农村,让农民买到安全、放心、性价比高的商品。同时,农民可以借助乐村淘平台把当地的农副产品输出,根据平台汇总信息反馈指导农作物的种植,推进订单农业,增加收入。乐村淘的运作模式是直接面向农村消费者和供应商,以批量集中采购为基础(例如,乐村淘专门成立了“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通过建立专门的农副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将农副产品高效输出),以此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城乡之间的沟通和连接,搭建城市和乡村的“双向供需流通平台(双向O2O模式)”。 二、模式的优势 使闲置土地使用起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以此提高当地村民收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行业。促进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缓解、改善留守儿童及孤寡老人等社会问题。 三、模式的问题 (一)个人私售监管的不完善 业内人士认为在“私人订制”商品,消费者订货后,由于不合适想退换时往往会遇到难题。出售方会以“私人订制”商品无法再转售为由,拒绝退换货。在农产品的兜售中,对个人售卖的少量农产品的监管比较少。 (二)委托信任问题 消费者距离的自己私人农场几百甚至上千公里,所以建立这种远程的信任还是十分有难度的。如何通过各种手段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有效建立信任,这是当前中国的生态农业产业链面临的最大问题。当前阶段,信任问题难以得到制度化的解决,想要打造生态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平台,还任重而道远。 (三)冷链物流的制约 对于距离遥远的网购者来说,在目前物流体系下,能否保证果蔬食品的真正新鲜,是“私人订制”农产品瘦腰解决的难题。由于农产品的特性,特别是果蔬产品,物流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流通环节,没有冷链物流的完善,农产品经营的风险会加大,因此就消费者而言,农产品电商的竞争力可能还比不上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而好的冷链物流体系又需要相当大的投入,没有一定规模的电商是建立不起来的。 (四)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 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产量质量不确定性,是否会使农民的利益无法保障。包括农民的工资的分配、农产品价格的浮动性都是对农民的利益的一种挑战。 四、模式的完善方法 (一)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对此监管加强,网购监管平台的监管同样也要加强,要求线上平台销售的农产品提供检疫检验证明等,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管理。 (二)农民收入的保障制度 就供销社而言浙江省供销社提出,土地租金、水利设施改造、工人工资,都是种植避免不掉的成本,这需要消费者来承担。农民作为地主,出租1亩地,每年则能领到一定的的租金。 此外,当地的种田能手,还可以被聘请来耕作这些租出去的土地,按月领薪。互联网方面表示,作物都投了保险,确保保底产出。认购土地的消费者还能免费享受周边农家乐住宿及周边景点门票,城市里的消费者可以在农作物成熟时去当地采摘促进。 (三)完善农产品包装,在认购地域做调整 对于物流方面,为了降低农产品的破损率,对农产品的包装进行改良,像浙江供销社就从最初的普通的牛皮纸盒,到现在定制的具有一个个隔间分装的泡沫塑料盒,即使从三楼摔下鸡蛋很少破损。物流的时间问题,始终是农产品的大难题,不妨从认购地域开始,在保证蔬果新鲜的时间来选择认购地域。 参考文献: [1]项坤宁.新农业转型升级:“互联网+农业”成焦点[N].农民日报,2015-7-30. [2]聂凤英,刘继芬等.世界主要国家农业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9):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