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商业银行 影响因素 应用 创新 国有企业 中小企业 大数据 企业 电子商务

商业流通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商业流通 >

数字经济视角下农产品供应链风险识别与应对机制研究

2024-06-12 17:0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xdsy 阅读:

邱晓君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摘要:消费者和农户处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两端,缺一不可。根据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政府政策将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分为八个大类,并剖析影响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因素,提出稳定农产品供应链的应对机制。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产品供应链;突发事件

一、问题提出

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农牧渔业数字化改造,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物流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2022年5月,《关于支持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通知》发布,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业农村地区的农业农村综合配套设施,提升流通能力和有效供给能力。该方案从“供应链创新及运用”、“智能供应链”、“供应链数字化”等角度出发,促进新型技术在供应链中的整合运用,推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生产要素发展,促进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经营运行方式的优化,切实保证农产品供给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类型

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链条上参与者众多,而且非洲猪瘟、禽流感等多起农业突发性灾害,对我国的农业和社会发展冲击很大。农产品供应链环环相扣,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在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方面是否畅行无阻,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和性质分为以下八大类风险:

1.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

自然灾害频发,各类灾害风险交错分布、相互影响,使我国的农业发展面临很大的难度和挑战。由于地震、暴雨、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很多地区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然而,由于灾情较大,减灾救灾的困难也较大。生产端的农产品供应链风险会导致商流中断,农作物歉收甚至绝产,农业生产投资大大提高,造成农产品供给不足、供不应求、涨价等一系列的连锁效应。自然灾难也会毁坏灾区的零售商店,阻断运输,造成果蔬、粮食等农产品短缺,物价上涨,市场动荡。

2.动植物疫病造成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

疫霉菌、疯牛病、禽流感等动植物疫情严重影响农产品流通和人民健康生活。植物和动物的疾病会导致农业和畜牧业的供应链条出现中断,从而影响到供应链的商流。生物安全最大的威胁在于疾病可能被引入牛群、羊群或任何动物群体中,而该动物群体并未沾染该疾病的先例。疾病的引入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故意性的自然过程,但在2001年9月之后,疾病被故意引入也被要求考虑在生物安全的威胁范围内。因此,针对农场运作和运输过程制定的生物安全议案在现在这个时点比以往任何时间都更加重要。生物安全的丧失会影响到几乎所有种类的牲畜,初生牛犊产生的腹泻症状就来源于较差的卫生条件和外部病原体的引入。

由动植物病害引起的农业产业链紊乱,难以在短时间内修复。畜牧生产者通常需要关注两种主要疾病,大多数生产者非常熟悉的所谓的“生产限制疾病”就是其中之一,它包括了大多数的呼吸道疾病和各种类型的肠炎;另一种疾病则是“灾难性”或命名疾病如口蹄疫、猪瘟或新城疫。比如2018年在养猪行业,企业本已面临产业升级、环保的双重压力,祸不单行,又受到非洲猪瘟的重创,多个省市的养猪企业纷纷倒闭,行业的产量稳定与能力复苏都遭受到很大冲击。2020年新冠疫情之后,农产品出口企业遭受重创,一些国家暂停进口我国部分农产品,订单减少,机器闲置,员工下岗失业;还有的国家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采取更加严苛的检验标准,通关时间延长,增加了违约风险。疫情控制之后,其他国家的疫情加重,我国虽然出口订单增多,但由于运输能力不够、港口堵塞、劳动力短缺等,水路运输的费用在1.5年内飞涨10倍,出口产品成本剧增,企业几乎丧失利润空间,只好关门倒闭,国际农产品供应链受到疫情的重创。

3.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

近几年,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突发性疫情和传染病,而我国在食品和药品方面的预防和监测机制仍然薄弱,防控难度加大。农产品供应链在生产、采购、仓储、配送、销售等各方面的安全性隐患大幅增长,造成了供应链的商流的中断。

2003年的非典疫情引发了畜禽产品的涨价,造成了“过山车式”震荡的两方面冲击:疫情期间,生产原料无法进厂,畜禽也无法出栏,养殖户(农户)的补栏扩产计划受阻,损失惨重。供应链的后续恢复大受影响。在非典暴发之后,交通管制使得物流受阻、人口流动受阻,货物吞吐量大幅下降。

4.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管理是公共危机管理之一,一般包括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严重影响社会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由于社会安全事件涉及面广、性质复杂,已严重地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安全事件的发生,会导致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供给安全问题,阻碍整个供应链的商流活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受阻,供应链甚至会出现混乱和中断,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给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2023新年伊始,英国全国铁路、海运和运输工人工会开始了新一轮罢工,因薪酬、工作岗位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诉求长期未得到解决。英国有近五分之四的铁路服务停摆,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大部分地区铁路服务瘫痪,成千上万吨农产品腐坏、变质,农产品流通进程严重受阻。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区域矛盾与动荡也会给农产品流通带来负面冲击,尤其是中东、非洲、朝鲜等国家。

5.国际争端、物流阻塞造成的供应链安全风险

突发的国际纠纷和区域冲突,不可避免地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冲击。比如,俄乌战争的发生,对世界各国的农业和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世界食品供应链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乌克兰每年10月至5月、8月至11月均为谷物及小麦出口旺季,但俄乌局势不断恶化,黑海各口岸货运受阻,影响了世界粮食供给,进而引发了世界粮食价格上涨。

尽管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在稳定地增长,但是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改善,目前的资源和科技尚且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进口粮食便成为了必然。突发的物流堵塞也属于公共危机事件,会中断供应链。2021年,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影响巨大,不仅水路运输费用飞涨、产品交付无限延期、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就连生产卫生纸的木浆、咖啡豆、家具等都遭遇短期的全球供应短缺。对价值链造成影响的不只有生产中断,还有运输中断,物流受阻延误派送,使得集装箱、仓库包裹的运输效率大受影响,物流集散运输效率严重受损。

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四亿人口的国家,虽然可以实现食物的自给自足,但是它的出口依赖却在持续增长,其中大豆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占到了80%以上,而玉米的进口数量也在逐年增长。当出现大宗农产品物流受阻,就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瘫痪,从而导致供给不足,行业震荡。

6.信息流阻断、网络崩溃造成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

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受阻与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规划管理系统故障、通讯室故障、黑客入侵等危险紧密相连。大量供应商及分销商的信息存储在供应链系统中,使得供应链管理既便捷又迅速,但也面临着安全风险。

农业企业的合同订单、财务帐户、仓储运输、配送等管理功能几乎全部都要经过电子数据安排处理,生产经营实现高度自动化的同时也面临农产品供应链出现瘫痪的可能。例如,世界最大肉食品供货商巴西JBS于2021年5月31日受到网络黑客袭击,导致其在北美洲及澳大利亚的肉食产品生产制造作业停止。这家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牛肉制造商,也是在美第二大猪肉制造商。这一次的黑客袭击导致了公司位于美国的肉类加工企业全部关门,几乎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产量,同时,猪肉生产也出现了停滞下滑。JBS位于美国的全部肉牛饲料工厂以及区域性的牛肉工厂已经全部关门,其它的肉制品加工工厂也都受到了一些影响。一些专业人士提醒道:“鉴于JBS公司的世界范围影响力,如果停止生产一星期以上,必然会造成整个供应链的瘫痪。”

7.金融危机造成的供应链安全风险

资金流是农业产业链中的一种润滑剂,资金流中断将对供应链造成毁灭性打击。金融危机、汇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波动使资金和信贷的流动受阻,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在以往的商业模式下,商业银行往往倾向于挑选信誉度高、规模大的公司来做贷款。然而,在供应链融资中,通常最需要融资的并不是某一条供应链的核心公司,而是比较小型的公司,如上游和下游的供应商和分销商。在农业产业链上,面对生产运营的困境,大量的中小型乡镇企业与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企业因缺乏资金而无法正常运营,利润下降。如果发生了经济危机,那么消费者将会对市场丧失信任,并捂紧钱袋子减少消费,农产品销售价格压力加大,产品供大于求,整个农产品供应链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8.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的供应链安全风险

2000年以来,国际政治不确定指标呈上升趋势。在反全球化尤其是新冠疫情大范围爆发的背景下,农业政策的不确定性愈加凸显。新冠疫情冲击了农业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威胁到粮食安全。虽然我国实施隔离、封锁、中断交通,使得疫情蔓延进程减缓,但也对农产品整个链条的活动环节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另外,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漫长且投资巨大的过程,当农业政策改变时,必然会对其造成影响,同时也会限制供应链主体的偿债能力,并可能造成“惊吓而群飞”的蝴蝶效应,也就是说,出现大量的信用主体违约,必然会对农产品供应链的资金流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造成了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八种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的比较如下(请见表1)。

1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引发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比较

表1  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引发的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比较

三、数字经济视角下影响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因素

1.需求响应能力欠缺,信息平台建设落后

农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比如易损耗易变质、易污染、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抗风险能力弱,再加上消费者需求波动性大,因此就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响应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尽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将大幅度提升供应链的需求响应能力,然而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还处于薄弱、滞后的状态。一方面,农产品供应链的参与主体各自为政,信息网络断层和信息孤岛现象层出不穷,无法顺畅对接各类信息平台,未能实现农产品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另一方面,供应链各参与主体之间在信息平台建设上采用的标准不一致,导致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方面不统一,阻碍了信息平台的建设,导致农产品需求响应能力不足、运行效率低下。比如当前国产RFID标签成本较高,在低廉的农产品上使用则成本过高,对数字技术意识较弱的农户就会放弃使用这一标签。参与主体之间的技术规范是必须的。

2.参与主体关系松散,组织程度较低

一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下,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上、中、下游分别是小农生产者、多层级的中间商、农贸市场和超市以及电商平台。这种上下游分散、中间多层级的“纺锤形”的农产品供应链,组织程度低,经营分散,缺乏专业化管理,不能满足消费者高频次、分散、便利的购买意愿。二是起带头作用的龙头企业数量少,大型农业龙头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对生鲜供应链的整合、组织能力弱。三是零售终端建设不完善。大型商场、超市、连锁便利店和品牌直销店等现代流通主体发育不完善,规模小导致供应链集约化程度低,满足不了消费者对消费安全、购买便利的需求。

3.供应链信息平台分布不均且利用率低,信息共享不足

在过去,农贸批发市场缺乏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支持,RFID、GPS、GIS等智能化技术应用少,农产品交易信息难以互通互联,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信息孤岛”。一方面,农户难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以消费需求为核心的信息供给机制难以形成,农产品流通困难;另一方面,零售商无法使用交易数据进行高效决策,无法识别高价值客户,无法精确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信息利用率低、数据共享不足,导致了农产品供应链的物流追溯能力弱,造成农产品大量积压,质量安全堪忧,严重挫伤农户的积极性,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大打折扣。

4.农产品供应数字化管理人才匮乏

数智”科技的含义包含三个层次,一是人工智能的赋能,二是数字化与大数据,三是“数智化”。科技、互联网和观念的发展进步也对物流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一是人员数量需要精简。传统物流需要大量人工从事货物的包装、分拣、运输、配送等业务,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上述物流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典型的代表如无人机配送。二是偏向于互联网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基础的物流知识之外,还必须掌握金融、大数据等不同知识门类,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都要过硬。三是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大量物流从业者知识水平较低,复合能力不足,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注重理论知识培养,而脱离了工作实际。

四、稳定农产品供应链的应对机制

1.强化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顶层设计

对农业生产流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安全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并对其进行情境化设计,构建不同类型背景下的应急方略。未雨绸缪,对于小概率事件胸有成竹,对于重大复杂的事件有章法、有思路、有能力处理,通过分析各种可能对供应链产生潜在风险的因子,预测可能导致农产品市场出现非正常波动的风险,并有目的地持续改善、评估和监测供应链中的弱点,从而为国家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农产品全链条上,对其进行辨识与预报,并对发生频率高的部分与内容进行记载,对其影响的程度进行分级。评估要站在整个供应链全局的角度,对每一个环节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请见表2),并预先做出应对措施。

2 不同类型风险的影响环节和发生区域

表2 不同类型风险的影响环节和发生区域

频繁发生的突发事件不仅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各环节的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危机类型不同,处理主体也不同。动物疫情、金融危机、公共卫生事件、政策干预危机等由政府出面,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网络黑客危机等由地方政府负责。动物疫病、天灾等造成的供应链断裂,其应对措施主要集中在供应方面生产的恢复,把生产、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协调融合,使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形成一套高效能的应急物资保障系统。

2.强化农产品供应链应急设施设备建设和风险应急协调机制

农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区域性,采用冷藏冷冻技术可以实现对不同季节的农产品的储存和运输,达到调控市场供给的目的。在2020年出现了大约92起农产品滞销事件,其中,柑橘、西瓜、苹果是滞销高发品种,缺少现代的产地冷藏和加工设备是导致农产品滞销的一个主要因素。政府重点扶持一批能够担负重大农产品仓储任务的现代仓储设备,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冷藏车辆的投入,提高利用效益。在重点产地和销售地区,政府建设并开放公益冷藏库作为应急战略储备仓,并补助建冷库、建冷链中心、添置冷藏车,鼓励银行、基金等投资,对冷库及车辆的购置进行重点扶持。

针对农产品供应链的断裂,采取应急管理措施迅速响应。市场监管局以价格监管为主,加大对价格的监管力度,防止物价因为疫情而故意哄抬;商务部负责运输与储存,而农业农村部按照产量的要求,保证供给的平稳,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紧急保障工作,推动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把供应链断裂在突发事件下的响应重心,放在进一步研究闭环链条,以减少生产环节的断裂,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响应,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应该抛弃过去单一环节的思路,构建一个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紧急应对体系,并将其应用到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从而减轻其对整个供应链的冲击,提升其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的性能绩效。

在突发事件中,各部门要进行统筹,保证各环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救灾职责划分到应急管理方案中。政府注重统筹指挥,为相关工作提供政策指导、需求、信息支持和监督,企业注重对生产与流通的安全进行保证,社会组织注重资源的调动与救助。把重要的应急物资生产流通企业和相关社会团体联合,形成紧急指挥组,实现信息共享、有序合作。鉴于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需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引入专业的社会团体,强化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可靠性的引导、宣传、检查和执法。对于物流的效能问题,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采购的形式,将具有较强物流配送实力的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共同参与到捐赠和其它紧急物资的组织和分发中。

3.强化农产品供应链的要素支撑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

在政策层面,要建立一套针对我国企业的供应链风险的应对措施与管理体系。在体制方面,要把握好供应链的重点环节,突出整个供应链体系,达到“平常-危急-战时-平常”的顺畅衔接。在融资方面,要完善应急物资的财政支持体系,加强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设施的常态维护,保证应急物资的安全储备。在人才方面,要加强建设应对突发事件的人才储备队伍,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也曾制定粮食储备应急制度。但是,这些制度都是通过“生产自救”、“人海战术”方式将紧急物资运送到灾区。自改革开放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储备、肉类储备、蔬菜等储备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产品紧急供应系统仍停留在扩大存储品种和规模等方面,虽然已基本确定了中央储备、地方储备各自的职能,但仍存在一定的缺陷。2003年,非典的发生促使我们建立“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的储备,逐步完善了农产品的储备保障制度。2019年底以来,新冠疫情传播快、防控难,严重考验着我国的农产品储备。我国把对小麦、玉米、成品油等物资的储备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建立了完备的农产品储备机制。

3 农产品类型与储备结构一览表

表3 农产品类型与储备结构一览表

新冠疫情的严重危害让政府下大力气加强基本农产品的储备,农产品类型与储备结构一览表(请见表3)。在重大农产品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应及时出手,打开储备仓增加供应,稳定物价;相反,在供给过剩的情况下,则应及时进入市场,收购并储存,以备将来满足市场的需要。要强化库存的管理,确定各品种的周转周期,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所需和战时应急物资的大量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喜才.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风险及应对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22(2):97-107.

[2]李秀娟,朱珈毅.数字经济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3(12):173-175.

[3]姜旭.下好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先手棋”[J].物流时代周刊,2023(11):56-58.

[4]田志宏.疫情冲击全球粮食安全中国粮食安全的底气从何而来[J].人民论坛,2020(17):80-83.

[5]赵晓飞.全渠道模式下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及其效应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23.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