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河北企业践行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5-06-16 22:4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红梅  刘胜花  谌勇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推进河北省企业践行环境保护之社会责任的研究”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HB14JY080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河北省企业践行环境保护状况得出,绝大多数企业的环保意识差强人意;环境投资比例低且资金来源单一;企业从环境社会责任中受益的偏少,特别是能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的企业少,企业的环境收入与支出呈入不敷出的状态;企业披露环境保护信息不规范且披露方式单一。因此,扭转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拓宽企业环境收入的渠道,加大环保投资,出台多种环保奖惩与激励政策等措施改善企业环保现状势在必行。

关键词:企业责任;环保意识;环保投资;环境信息披露

一、问题的提出

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公司在谋求自身及股东最大利益和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企业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既是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是政府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

李克强总理在201435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今年中国政府将“坚决向污染宣战”,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李总理在201535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时强调,“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因此,政府已经把治理雾霾,保护环境当做是刻不容缓的事情,提到了议事日程。

在此大背景下,笔者对河北省部分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做了调查,拟通过数据来了解企业开展外部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改进建议。

二、调查问卷说明

本问卷是首次对河北省各类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状况展开的调查,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推进河北省企业践行环境保护之社会责任的研究”的课题组设计问卷并发放给企业。本调查问卷是从企业的基本信息和企业环境责任现状等两方面进行设计的,共计28个问题,是课题组成员在借鉴大量相关资料和充分讨论修改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无记名书面与网络问卷相结合的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是河北省内的各类不同企业,本次调查从2014920开始至2015328结束,共回收有效问卷38份。本次调查问卷中包括国有企业15家,股份制企业7家,私营企业14家,外商投资企业1家,港澳台投资企业1家。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七大类行业;其中,大型企业5家,占13.16%;中型企业9家,占23.68%;,小型企业24家,占63.16%;上市公司3家,占7.89%13家出口企业,占34.21%

三、调查结果

下文主要是对各类企业环境责任现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方面

1. 企业是否通过了IS014001IS014000认证体系

这是关于环境责任意识方面的第一个问题,调查得知,通过的企业22家,达到了57.89%;没有申请过的8家,占21.05%,还有1家申请没过;1家准备申请;有6家不清楚是否通过了,表明我省企业离真正达到国际环保的要求还是任重而道远。

2. 企业是否设立了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部门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的38家企业中,仅有39.47%的企业设立了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部门;50%的企业有简单的或已经建立了环保与节能降耗等管理制度;71.05%的企业有关于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81.58%的企业有环境治理的目标、方针和方案,结果不容乐观。

3. 企业在执行当地政府环境要求时的达标情况

38家企业通过当地政府环境要求达标的状况较好:部分达标企业占10.53%、基本达标的企业占78.94%,超标完成的企业占10.53%

4. 企业是否考虑供应商履行企业环境责任的情况

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也开始考虑对方履行企业环境责任的情况:调查显示,完全考虑的15.79%;—般考虑的57.89% ;偶尔考虑的21.05% ;基本不考虑的5.26% ;没有完全不考虑的,说明大部分企业都具有了一定的环保责任意识。

5. 企业是否组织过环保活动

在调查企业是否组织过环保活动时,答案是:经常组织的2.63% ;每年组织几次的10.53% ;偶尔组织的42.11% ;很少组织的34.21% ;从来没有组织的10.53%,说明企业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

(二)对外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措施

调查的38家企业基本上都在环保方面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调查结果如下:

1. 企业是否有专门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投入

有专门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投入的26家,占68.42%;没专门投入的3家,占7.89%;不清楚是否有投入的9家,占23.68%

2.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情况

调查情况是:妥善处理生产过程中有害废弃物的占81.58%;项目可行性报告中设有环境评估的52.63%;通过环境保护认证的42.11%;生产经营计划中考虑环境因素的52.63%;采用环保材料的36.84%;资助社会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10.53%;在企业内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47.37%;对供应商提出环境保护要求的39.47%;其他的21.05%

3.企业环保设备投资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情况

企业环保设备投资比率较低。据调查,没有一家企业的环保设备投资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在50%以上 ;投资的比率在30%-50%之间的仅占 2.63%;在10%-30%之间的是31.58% ;超过半数的企业投资10%以下,占比52.63%;根本没有投资的占13.16%

4.企业环境投资的主要来源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环境投资的主要来源情况是:来源于基本建设基金15.79% ;城市建设基金2.63% ;国家拨款7.89% ;国家返还排污费2.63% ;其他自有资金或专项资金68.42%,说明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环境投资的主要来源是其他自有资金或专项资金,其他渠道资金较少,渠道单一。

(三)企业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和频率情况

1.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

据调查统计,企业没有在环境信息网站披露环境信息的 ;通过环境信息报告披露环境信息的15.79%;在企业内部披露环境信息的39.47%;没有披露的和其他合计占44.73%

2.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频率

企业每月披露环境信息一次的占2.63%;每季披露环境信息一次的10.53%;每半年披露环境信息一次的15.79%;每年披露环境信息一次的15.79%;不确定,出问题时披露环境信息的55.26%

(四)企业环境的投入产出情况

1. 企业的环境支出(投入)情况

据调查统计,企业的环境支出(投入)主要包括:旧资产翻新支出52.63%;新建项目环境支出 55.26%;排污支出50.00%;偶然环境应急支出23.68%;违反环保法的罚款支出10.53%;有关环境问题的法律支出10.53%;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员工补贴支出31.58%;环境保护公益事业支出 13.16%;环境责任考核机构支出23.68% ;其他费用支出28.95%

可以看出,企业在环境方面的支出排在前三位的是:“新建项目环境支出”、 “旧资产翻新支出” 和“排污支出”,所占比例分别是55.26%52.63%50.00%。因而可知,新建项目、旧资产翻新与排污的支出是目前大多企业在环境支出上的主要开支项,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环境考核工作中应着重关注这些项目。

2.企业环境费用收入项目(环境的资金产出)情况

据调查统计,企业的环境收入(产出)主要包括: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收入34.21%;企业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获得的减免税收入15.79% ;国家对环境保护成绩显著的企业发放的奖金28.95%;环境治理贷款利率低于正常利率的部分23.68%;转让排污许可证所得收入18.42%;政府发放的环境治理专款28.95%;接收有关环境治理的捐助收入13.16%;企业因安全卫生生产而减免的污染罚款费用18.42%;其他企业赔偿的污染损失23.68%;其他26.32%

上述关于有关环境收入项目中,以“三废的回收利用收入”项目发生的频率最高,其所占比例也仅仅为34.21%;其次是“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奖励”和“政府发放的环境治理专款”这两项都在28.95%左右。从中我们也可以得出,我省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收入以三废回收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其他项目的收入则少之又少。

(五)企业从环境社会责任中受益及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等情况

1. 企业从环境社会责任中受益情况

通过调查,企业从环境社会责任中受益情况是:受益非常频繁的仅占7.89% ;有时候受益的占39.47% ;偶尔受益的占31.58% ;很少受益的10.53% ;从来没有受益的占10.53%

2. 企业享受绿色信贷、绿色采购及环保补贴的情况

企业享受绿色信贷、绿色采购、环保补贴的调查情况是:经常享受(4次以上)的占7.89% ;享受不超过3次的占7.89% ;不超过2次的占18.42% ;仅1次的13.16% ;从来没有享受过的占52.63%,说明企业享受到的优惠较少。

3.企业最希望得到政府支持的情况

为了切实履行企业环境责任,企业最希望得到来自政府哪个方面的支持情况是:税收减免50.00%;融资扶持10.53%;教育培训0;奖励政策39.47%

4.企业如何承担环境责任的情况

企业认为怎样才能让企业承担环境责任,调查得出,企业效益好自然会承担的占26.32%;认为政府应与企业按比例承担环境责任的费用占57.89%;选政府应该鼓励企业承担的占50.00%;认为政府应该强制企业承担的占21.05%;选其他的占7.89%

5. 企业是否满意国家现行的环境政策情况

企业对国家现行的环境政策是否满意的情况是:很满意的13.16% ;满意的47.37% ;一般的36.84% ;不满意的2.63% ;没有企业很不满意的,说明国家现有的环境政策还是基本上能使企业满意的。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省企业在履行环境责任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方面不尽如人意,据目前企业履行环境保护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一)企业环保意识差强人意

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具有了一定的环境责任意识,但环保意识差强人意;部分环保意识是当地政府强制性要求达标而执行的,并不是企业自觉自愿的行为,超过八成的企业偶尔或很少组织过环保活动。

(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措施不足

绝大多数企业环保设备投资占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率偏低;近三分之一的企业没有专门的环境污染治理费用投入;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中,国家强制性执行的,采取的措施比例高,如妥善处理生产过程中有害废弃物的;国家没有强制执行措施的,企业采取的比例偏低,如通过环境保护认证的企业,仅占42.11%;采用环保材料的企业占36.84%,二者皆不足半数;资助社会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的企业更少,仅占10.53%

(三)环境信息披露不规范

企业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单一、不定期披露占主流且频率低,没有披露的企业比重高,占44.73%

(四)环境投入产出呈入不敷出的状态

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收入少,支出高,呈入不敷出的状态,环保收入项目单一。企业环境投资的主要来源单一,大多数企业的环境投资来源于其他自有资金或专项资金,其他渠道的资金很少。企业从环境社会责任中受益的偏少,常受益的更少,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没有享受到国家的绿色信贷、绿色采购及环保补贴。

 五、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调查中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笔者建议如下:

(一)强制扭转企业环保责任意识

企业作为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主体,必须要转变经营理念和强化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企业应自觉自愿的将绿色环保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去。针对上述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等调查结论,说明,加大对企业环保责任意识的教育与培训是刻不容缓的,也是势在必行的。结合国内企业的实际,笔者认为,政府应采取更多的必要强制性措施,强制扭转企业的环保责任意识,如:制定强制性达标要求,强制企业设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部门,强制建立环保与节能降耗管理制度,强制企业定期组织环保活动,定期组织专门的培训与讲座等等,从而树立企业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最大化的观念,达到李总理提出的控制环境污染,治理与防控雾霾的目标。

(二)拓宽环境收入渠道,加大环保投资

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是需要投入的,如果企业的良好环境行为仅仅增加了其生产成本却不能相应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便会严重挫伤其积极性。从调查来看,环境的资金产出项目少,主要集中在三废的回收利用收入项目中,特别是政府对环境保护的奖励和减免税力度不大,因此,导致企业缺乏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因此,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奖励和减免税力度,给予企业更多的相关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企业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节能降耗,通过环保投资改善环境行为,提高生产效益,在外部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促进产品的销售与盈利,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国家应出台多种环保奖惩与激励政策

现在许多欧美国家都在尽量减少运用命令控制型环境政策,而以激励型的环境政策取而代之。我们国家环境保护与治理刚刚起步,因而,相应的法律与制度还不健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与环保奖励及激励政策。我们也应适应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除了运用行政方式如禁止、许可证、生态补偿等,还应该积极运用税收、补贴、排放权交易、环境违法举报奖励、成本收益比较等经济方式进行环境保护。

(四)鼓励企业定期公开披露履行环境责任信息状况

现在在我国只在上市公司报表中要求披露企业环境责任信息状况,而且有关环境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目前仍无统一的会计制度来指导规范,因此,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企业没有披露环境责任信息状况。在有披露的企业中,披露信息不定期,出问题时才披露的超过半数。导致企业践行环境保护状况不在公众监督之下,没有制约,践行效果不佳。

    所以,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企业定期公开披露履行环境责任信息的制度,使企业披露履行环境责任信息状况定期化、公开化,处于公众监督之下,促进企业更好的自觉自愿的履行环保责任。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