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颖 刘园园 李肖钢 浙江万里学院
摘要:宁波港口文化悠久,航运事业对宁波当地经济的增长起到推动性作用。数字经济时代下,对宁波传统航运物流供应链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使宁波的航运物流供应链在新时代能够得到更好发展,本文通过研究航运物流供应链发展趋势、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宁波航运物流供应链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摘要:数字化供应链;供应链生态建设;人才培养;金融创新
宁波舟山港吞吐量连续11年蝉联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港口经济是宁波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是一直以来的大港口小物流的局面没有明显的改变。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时代新标志,宁波航运物流供应链全程服务能力,将成为宁波舟山港提升全球连接力和竞争力,及宁波港口经济和外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为此,本研究团队通过对主要行业协会、服务平台、专业企业的走访调研、抽样调研的方式对宁波市航运物流供应链发展状况开展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调研活动。以准确掌握航运物流供应链发展面临的不足和困难,科学研究和制定加快市航运物流供应链发展的途径,以推进市航运物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一、宁波航运物流企业调研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宁波航运物流供应链的业务经营的影响,课题组对区域内航运物流企业进行了网络问卷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51份。从回收情况看,调研企业中2019年营业收入量级在500万以下的占23.4%,500万-1000万的占14.9%,1000万-2000万的占4.3%,2000万-1亿的占34%,1亿-10亿的占23.4%,量级分布除了全区数量较少的10亿级企业缺乏之外,其他各个量级所占比例跟实际情况较为接近。
从调研企业的经营业务看,各类业务企业都有涉及,其中经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企业比重最高达到85.1%,高端业务企业比率比面上统计数据要高,这反映市内不少国际货代企业正在向高端、新兴服务转型升级。
(一)员工专科以上学历占比高,本科以上学历逐步上升
市内航运物流企业专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超过60%的企业达到了68.75%,超过90%的企业达到了25%。从不同量级企业看,量级越高的企业拥有超过60%专科以上学历的比率越高,特别是1000万-2000万、1亿-10亿量级的企业达到了100%全覆盖。
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较低。本科以上员工超过50%的企业占比仅为18.8%,10%以下的企业占到了16.7%,呈现两头高的特征,500万以下的和1亿-10亿量级的两类企业,本科以上学历员工超过50%的企业数量和比重较高,都超过了25%。这反映500万以下主要是新创立企业,新员工招聘高学历的机会更大些;而高量级的企业新员工招聘量大,也形成了本科以上学历员工量的积累和占比上升较快。调研显示市内有85.4%的航运物流企业都认为本科生员工的比例在逐渐上升。
(二)办公信息化程度高,信息平台应用率低
市内各类航运物流企业根据主营业务不同在办公软件的应用上存在差异,但都有使用信息软件,显示企业的办公信息化程度高。由于国际货代企业比重高,货代软件的使用率相应最高,达到80.4%。
相反,在信息平台的应用上,除了易港通平台使用率接近50%,其他的平台,如订舱平台、拖车平台、单一窗口的使用率都不到三成。同类企业信息平台应用差异大、应用比率低,航运物流产业环节间的息衔接程度低。
(三)服务区域不断开拓,走出宁波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市内近60%的航运物流企业已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向外开拓服务区域。虽然这些企业中有一半企业的国内分支机构只有1-2家,但也反映了区内航运物流企业已经在走出宁波,向外开拓服务区域。其中营业收入量级在2000万以上和1亿以上的企业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的比率分别达到了71.4%和75%。
目前已有62.5%的企业设立了开拓海外业务的相关部门,并有87.5%的企业有开拓海外业务的规划。集中在开设1-2家的占比达20.8%。营业收入量级在2000万以下和1亿以上的企业的比率仅分别占到40.7%和50%,量级在2000万-1亿规模的不到1/3。反映市内企业还处在从开拓海外业务到逐步“走出去”的转变过程中。
(四)疫情对国内业务影响明显,全球供应链管理作用显现
疫情期间,国内直客业务、国内同行业务和全供应链管理能力,分别对56%、40%、28%的企业营业收入产生了影响。其中业绩下降50%以上的企业都这么认为,下降20-50%的企业分别有70%和30%认为国内直客和国内同行业务下降引起的,下降20%以内的企业分别有78.6%和57.1%认为是国内直客和国内同行业务下降引起的。业绩下降的企业认为国内直客和国内同行业务是主要影响因素。而业绩上涨的企业更看重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包括防疫物资采购能力、舱位资源获得能力、海外分支机构落地服务能力,及全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
二、宁波市航运物流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航运物流业领导品牌企业缺乏,资源配置效率低
据中国货代物流排行榜,宁波市航运物流业,与上海、深圳、天津,甚至大连等港口城市相比,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存在较大差距。航运物流业领导品牌企业缺乏,使行业资源整合配置效率低。
以货代物流集聚度最高的鄞州区为例,根据2017-2019年的行业集中度显示,区航运物流业的CR4①和CR8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9年下降的幅度较大,且CR8下降到低于20%水平。这显示航运物流业处于分散竞争型结构,反映龙头企业对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弱,具有竞争激烈,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低的特征。调研显示84.4%的企业认为行业竞争激励,68.9%的企业认为产品同质化严重,这从企业的认知角度,印证了行业结构不够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
(二)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缓慢,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不足
调研显示,有超过60%的企业没有海外分支机构,超过20%的企业仅有1-2家,甚至营业收入在1亿-10亿量级的企业走出去的比率也仅为50%,2000万-1亿量级的只有31.25%。反映了航运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步伐缓慢,或者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较弱,全球化服务水平低。这一方面由于中小规模企业缺乏海外布局的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是部分中等规模以上企业的创始人“走出去”意识不够。
“走出去”步伐缓慢,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弱,成为宁波市航运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调研显示,此次疫情对航运物流企业营业收入的影响,62.8%和46.5%的企业表示国外落地服务和国外通关是疫情期间对航运物流产业链影响最大的两个环节,成为宁波市航运物流企业业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互联网+”航运物流平台公共性差,数字化供应链发展缓慢
数字化是供应链韧性的保障,平台是数字化供应链的基石。宁波市已经出现一批如易港通、易豹、天港通、海空网、大掌柜等报关、订舱、拖车平台。调研显示,54.5%的企业认为现有平台的服务公共性差,信息平台的应用率较低,除了易港通平台使用率接近50%,仅有29.5%在使用订舱平台,不到二成在使用单一窗口、拖车平台等公共平台。平台服务公共性差影响了平台的开放和共享,及平台之间的协同,导致航运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具体订单跟踪困难等问题也不断凸显,阻碍了航运物流数字化供应链的发展。
(四)航运物流金融创新不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突显
宁波市航运物流业主要是轻资产的服务企业,融资能力是企业业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调研显示,超60%的企业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仅有11.1%的企业没有融资需求或融资需求小。宁波市航运金融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航运物流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有了明显改善,只有13.30%的企业存在这个问题,且有50%是年营业收入在5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55.6%认为贷款利率高是融资难的首要表现,成为所有量级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而对于高速发展企业,融资渠道局限,融资方式传统,导致银行授信额度低、放贷额度低的问题成为融资难的主要痛点。
(五)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人才缺成为企业突出问题
宁波市航运物流活跃企业超过2000家,每年人才缺口大。调研显示, 66.7%企业认为“人才缺”是发展中最主要问题;68.9%认为“人才缺”是转型难最主要原因。这反映出人才供给不足已然成为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航运物流业服务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86.7%企业有走出去开拓海外业务的规划,93.2%的调查企业正在努力转型升级。这促使海外市场拓展人才、产品开发和创新人才、全球供应链管理人才成为航运物流企业发展最为紧缺的人才。
本地高校是航运物流业人才供给的主要来源,但是产业企业与高校之间产教融合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人才供给与需求相脱节,人才流动性大成为企业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三、宁波航运物流供应链发展对策建议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认真落实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推进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文件精神,以提高产业能级、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效,围绕航运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目标,结合国内外先进城市航运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建议如下:
(一)推进航运物流供应链生态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1.加大引进新型高端航运服务业态。坚持产业链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瞄准航运物流辅助层的“互联网+”背景下的航运物流新业态,及瞄准航运物流支撑层的高附加值业态,吸引国内外航运优质物流企业落户,争取TOP航运服务企业设立区域性总部或功能性总部。
2. 打造航运物流集聚高地。进一步巩固和集聚货运代理、船舶代理等基础航运服务业市场规模,引培和完善高端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企业。深化行业信用评估业务,打造具有业界重要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航运物流企业信用评估发布及应用平台。推动航运保险定价中心、再保险中心和保险资金运用中心等功能型保险机构建设。积极培育善现代物流市场,着力提高国际资源集散配置能力。
3.构建航运物流供应链生态。鼓励市内龙头航运物流企业整合市场主体,优化航运物流产业链;鼓励龙头企业或平台型企业,强化航运物流产业链企业的协同合作,打造供应链;实现产业要素之间共生、互生与再生,构建航运物流产业生态系统。
(二)加快推进航运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
1.引导龙头航运物流企业向供应链物流服务集成商转型
重点扶持一批创新强、市场潜力大的供应链物流创新平台,发挥大企业产业链资源整合优势,构建国际供应链物流生态圈,延伸供应链服务功能,提供供应链、融资、技术咨询、物流等服务。
2.实施“走出去”战略,塑造和提升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
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航运物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布局全球服务网络。完善跨境电商物流全球供应链服务能力,推进宁波公共海外仓的全球布局,努力建设物流公共平台;引导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开拓中东欧等新兴市场;鼓励大型货代企业在国外直接布点或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拓展海外业务。
(三)搭建一体化航运物流电商平台,推进航运物流数字化供应链建设
1.培育和引进大型公共服务平台。以现有优质平台为基础,培育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大型公共在线订舱综合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技术服务平台的行业服务能力,提高订舱平台的公共性。加大平台引进力度,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或成长性较好的、优质的细分领域平台,
2.联动现有核心平台,搭建一站式数字化航运物流综合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形成高度智能化的,具有网上办事、交易功能的,能够满足物流资源交易、电子支付、融资、保险、信用评估、物流方案咨询等服务需求,营造良好的航运物流生态环境,推进航运物流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提升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
3.推进航运物流平台数据的应用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推进航运物流平台之间的联通融合,提高数据传递速度和效率,制定航运物流数据的种类和容量、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准确性、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及时性、数据的安全性等方面的数据应用标准,及航运物流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分类标准、数据价值标准、数据管理标准等方面的数据技术标准。
(四)加快推进航运金融业的创新发展,破解行业融资难题
1.引导金融机构与航运业的深度合作。设立航运物流产业基金,加大对航运物流产业投入;成立专业的业务功能部门,设立航运金融服务区域性总部和国际结算等功能性平台,与政府合作成立航运与金融研发中心;共同推进航运物流金融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针对性开发和创新航运物流金融产品。
2.鼓励和推进航运物流平台持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以交易为核心,深度介入航运物流交易和数据沉淀,将金融、交易和信息等要素进行整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技术,提供创新性的金融技术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3.推进航运物流服务金融发展的主体创新。培育和引进一批专业型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为航运物流金融提供专业服务外包的机构,积极开展航运融资、贸易融资、仓储金融、保理业务等。支持构建由船东、货主、银行、保险、融资租赁、航运服务机构、评级机构等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参与的航运金融平台。
(五)打造一体化航运人才服务平台,增加高层次人才供给
1.创新航运物流产业学院建设,联合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政府主导,航运物流协会联盟牵头,联动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等在甬本科高职院校,创办航运物流产业学院,开展订单式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2.打造专业人才服务市场,为航运企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搭建高水平国际航运交流平台,建成集中高层人才引进、招聘培训、就业指导、管理咨询、海员外派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航运人才市场,促进甬舟航运人才服务一体化发展。
3.完善航运物流人才政策。用好人才计划、宁波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等政策,面向全球,积聚高端航运人才。设立“航运人才奖”;对航运物流企业和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资金奖励及在本区购买人才公寓优惠;部分人才个人所得税留区财力部分,3年内部分返还。制定财税政策和补贴政策,对重视产教融合、与高校深度合作开展航运物流人才培养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奖励补贴等政策措施,并在办公场地、贷款贴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和扶持。
四、总结
根据调研显示,宁波航运物流供应链在供应链资源配置、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数字化供应链、供应链融资、专业人才方面存在不足。据此,本文认为可以从航运物流供应链生态建设,全球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一体化航运物流电商平台搭建,航运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一体化航运人才服务平台打造等重点方面加强推进,以提升宁波市航运物流供应链快速发展,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航运物流发展特征和要求,以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客户对航运物流服务的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刘慧怡.外贸订单复苏背景下中国国际物流配套能力提升的创新路径[J].对外经贸实务,2021(07):93-96.
[2]赵亚鹏.宁波港航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与路径选择[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8(2):29-30.
[3]本刊编辑部.建设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20(12):20.
[4]王晓光,杨培蓓.航运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设计与效果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1,57(21):241-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