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视角下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建设研究
王琳森 何雨晨 张杨 桂林旅游学院 基金项目:2021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KY0828);2021年桂林旅游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产业结构升级视角下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空间布局优化研究》(项目编号:2021B06);2021年桂林旅游学院商学院学生科研项目“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广西自贸试验区肩负着打造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的任务,对外开放是广西自贸区的重点方向。本文研究了广西自贸区自身制度与对外贸易现状,为广西自贸试验区中外合作的贸易自由化以及制度障碍问题,论文最后提出了建设金融开放生态,改进外资管理,落实片区先行改革权的建议,改进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外资管理;贸易自由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增强其有效性和权威性促进自由贸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的新兴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着于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海上与陆地新通道的重仁。理论界对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也进行了探讨。如左瑞瑞(2017)提出加强电子商务建设与提高口岸效率的对策[1],邓元媛,向金凤(2020)提出优化政务服务流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企业融资便利化、实现信息共享共通的对策[2],潘金娥(2019)提出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两廊一圈”“越南革新2.0”等倡议落实并且相互贯通的对策[3],严善美,刘秀玲,李国鹏(2021)提出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扩大广西出口贸易的对策[4],唐万欢(2017)提出依靠国家发展机制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对策[5],苏建健,杨柳艳(2021)提出回归制度核心,提升开放性的对策[6],基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在扩大开放的重要使命,参考现有研究成果,有必要从其自身的优势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做系统分析,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制度建设策略。 二、广西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的优势条件 (一)地理优势
广西与东盟各国密切相接,处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它与东盟大多数国家水陆相接并且运输距离短,这个区位优势让广西在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广西不仅与东盟各国陆上相连,还有辽阔的海岸线,陆上运输依赖于铁路和公路运输,而海上运输则有庞大的吨位量级港口来支撑船只往来,现有21个大型港口,形成了“自然港群海岸”。广西壮族自治区沿岸港口大多具有水位深,风浪小的特点,且离香港、澳门、东南亚的港口距离近。除了海上优势广西还有8个与越南接壤的县(市),更是拥有12个边境口岸和25个边境贸易便利点。 (二)资源优势
广西自然资源相对富集。一是矿产资源品种多、储备量大、品相高,其中,锡、锰等14种居中国前列。广西水能水力资源丰富,现可开发水能发电装机容量高达1751万千瓦,位于中国前列。海岸线可建深港条件充足,沿海可建设对外港口群。农业资源独具特色,农产、水产、水果、林木等品种繁多,仅水果品种就达700多种,蔗糖年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三分之一;东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许多自然资源均集中在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煤、铜、金等矿产资源丰富。 (三)政策优势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享受多种优惠政策叠加的省区。享受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和民族自治政策以及沿海地区政策等多种优惠政策的叠加,我国也在广西大力鼓励外商投资,是名副其实的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2]。这将大幅度减少企业前期的投资和建设成本,显著提高投资回报。广西针对面向东盟、服务陆海新通道、沿边开放三大特色,两年形成推广4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3项属于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显著。例如广西自贸区政府积极探索促进沿边经济发展新路径。“边境地区跨境人民币使用改革创新”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 “一带一路”推动南宁-河内经济走廊、南宁-曼谷经济走廊直至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推动物流,旅游,贸易等迅速发展[3]。“一带一路”不断推进着各国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为贸易、旅游、物流等提供良好的坏境支持[4]。 (四)合作基础优势
东盟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各国发展相对缓慢,劳动力成本低,地租低,存在贸易结构的互补性[5],中国可在东盟获取资源及原材料,而东盟各国可依靠中国建设基础建设,发展科技,解决就业以及发展本国经济。东盟与中国之间存在发展差异,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在电子商务、物流、交通等领域发展突出。发展阶段的阶梯性,高消费国家对低消费国家进行经济消费,而低消费国家劳动力价格以及原材料价格低廉,具有阶梯型,能促进各国各地区之间友好合作以及经济发展。 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交流渠道,东盟博览会将周边国家与中国各地区的商品以及特色事业集中展示,在博览会上能促进各个企业以及各个领域的合作,为广西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充足的内在驱动力。越南与广西边境建设了大量集散市场,在政府的推动下,可以将多个集散市场集聚,建设大中型贸易圈。越南政府提出“两廊一圈”旨在建设一个自由,涉猎面积广,交易无障碍的贸易圈。泰国政府为广西自贸区合作大力推进进行减税。 三、广西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自贸试验区内贸易便利化程度不高
自贸试验区与东盟各国之间存在贸易受阻,投资手续繁杂的问题。部分口岸的管理体制尚未明确,行政隶属关系有待进一步明晰,法律覆盖不全面,对于自贸区的产业划分以及管理条列,政府动态调整机制不完善,针对性不强。港口审批手续繁杂,目前广西已建成一二类口岸25个,其中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8个,以柳州口岸为代表的管理体制与规划布局以及硬件建设与其它兄弟口岸还有较大差距。虽然港口众多但是货物进港离港效率低,港口基础建设不够完善,自贸区内对货物的分类不够明晰,造成货物在审批时堆积,对贸易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外资进驻片区的制度成本高,投资自由化水平低,政府服务意识淡薄
自贸试验区内没有一个明确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外资管理制度。广西的外资管理制度相较于国内先行自贸区来说问题较大,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短板,也是影响自贸区企业招商引资以及扩大规模的重要原因,且优势产业发展形式过度分散,在中小城市工业发展进展缓慢[6]。政府服务流程牵扯多个部门,流程之复杂,办理事务周期之长,服务流程不够透明,指向性不够明确,产生了企业付出了原本不必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政府相关公职人员职业素质仍有待提高,对于工作流程的不熟悉不了解造成的服务重复,是使得工作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服务意识以及开放观念较为落后,广西政策福利多,但是相较于广东、深圳等沿海省(市),广西的整体开放意识有待提高。 (三)缺乏对外贸易等专业性人才
部分地区人才引进政策以及招商引资政策未能及时跟进,由于区内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大等原因,目前广西自贸区人才引进以及招商工作进展相较于国内自贸区“前辈”的政策支持力度来说亟待加强。此外广西人均收入低,总体工业基础较差,省内部分地区欠发达,对人才吸引力较低。而现如今广西设立自贸区,重点是与东盟各国形成合作以及对外开放建立国贸易港,但就目前而言,区内对金融,电子商务,对外贸易等相关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也是导致自贸区内对外贸易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在边境贸易的发展建设中,发展跨境贸易,对外经济,电子商务等专业性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四)跨境合作经济发展缓慢 广西中小城市工业发展进展缓慢,广西传统优势产业为铝业、糖业、蚕丝绸产业等,工业基础弱,且由于广西为民族自治区,相较于其它地区来说开放程度低。跨境经济合作区并未成功建立,无论是广西边境还是自贸区内都并未成功建立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导致许多交易以及资金引进进展缓慢。2020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较低,据统计,自揭牌至今年9月底,南宁片区累计新增企业6729家,商务口径实际利用外资累计9626万美元。而钦州片区新设企业4551户[7],且主要以贸易、物流、商业服务为主的轻工业,服务业。 四、对外开放视角下完善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建设金融开放生态,构建跨境合作新机制
发挥中越两国高层的引领作用,加强学术交流,同时加强民间沟通并积极引导舆论导向,积极探索深化面向东盟开放合作新机制[8]。构建以中国-东盟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为代表的金融开放生态。加强顶层设计,理顺关系,统筹协调各部门、地方和口岸的职能、功能、利益关系(包括各部门职责范围,口岸功能和权限、隶属关系等)加强两国对口单位的交流和沟通,在法律文件、行政管理体制融通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制定相关产业划分及其服务条例。加快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建设海上贸易新路线对接国际自由贸易协定,着重发展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增强跨境贸易以及跨境物流的活力。 (二)切实落实片区先行先试权,推进外资管理制度改革
赋予部分地区先行先试改革优先权[9],营造改革创新的环境,争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改革创新,坚持目标一致,道路区别。在广西自贸区内寻求特定区域进行外资管理先行试点,联合各部门,各职能单位资源通过试点研究出一套可适用于广西自贸区的统一协调,合理高效的混合新模式,新制度[10]。推行前台一个窗口办理事务,后台多个相关部门联合审批,以减少企业无谓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在后期实行监管工作时要明确监管职责,划分监管范围,联合监管,避免多头审批,让企业与资金更方便进驻自贸区避免出现“走歪路”、“走错路”等情况。自贸区政府要积极与东盟相关产业磋商,依靠政策优势,改进外资管理,在区内创新制度,减少对外贸易事务审批步骤,利用大数据与云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加快资金流通。将服务流程优化,在网上建立相关平台例如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进行制度的公示,将办理事务所需要的文件以及受理部门和操作流程进行高透明度的公示,减少企业本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及资金成本。 (三)实施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
目前广西自贸区内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其中对外贸易,外语人才匮乏。区内应该对相关人才所贡献的各种技术以及理论提供更加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区内人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1]。加强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不仅要在经济上提高薪酬,也要在职位以及生活上提供保障,真正做到“能引人”、“能留人”。广西边境线长,应引进对接东盟各国的外语人才,在区内高校设立人才招聘,可以实行“先引进、再培训”的人才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对于公职人员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将区内的工作环境打造良好,对相关办理人员进行工作的监督问责,做到“一岗一责,一人一责”,防止工作失误以及原有工作人员出现“排外心理”。将一些基本的招聘流程转移到线上进行,扩大招聘范围,再进行筛选,在短时间内做到最大程度的人才引进。 (四)根据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
鼓励部分企业对外发展,将国外企业引流至广西,如热带水果产地的扩大与转移。政府要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推进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将能带动工业发展的大型工业产业如机械,机电等集聚,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将优势最大化。依靠国家政策,加大对经济合作区内的财政扶持,推动区内工业基础建设与发展,并且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12],促使经济合作区内企业良性竞争,保持资金流转高速运行与经济活力。整合广西边境的集散市场,对中小企业进行补贴政策,规范门类,稳定物价,分类管理,提高贸易效率,减少交易限制,给予一定的自由贸易权力。鼓励中小企业以及个体户进驻,将小型集散市场建设为中型自由贸易市场,提升贸易规模。 参考文献: [1]左瑞瑞.东盟四国贸易便利化与广西出口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7(12):67-71. [2]邓元媛,向金凤.自由贸易试验区背景下广西营商环境优化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7):163-164. [3]潘金娥.广西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背景下的中越跨境经济合作:机遇、挑战与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9(06):14-21. [4]严善美,刘秀玲,李国鹏.“一带一路”建设下广西出口贸易发展探讨[J].对外经贸,2021(02):44-50. [5]唐万欢.广西探索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7(36):3-4. [6]苏建健,杨柳艳.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前提动因与驱动条件[J].法制与经济,2021,29(01):96-103. [7]人民网-广西频道,吴明江、黄昱梅.13项全国首创广西自贸试验区发布首批制度创新成果,2021. [8]朱俊蓉,黄爱莲.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广西—东盟跨境旅游合作深化路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06):77-82. [9]王庆德,李海波,吴欣哲.广西自贸区创新实践——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先行示范区[J].中国经贸导刊(中),2020(05):18-22. [10]张晓青,朱汉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资管理改革实践对广西的启示[J].广西经济,2014(08):26-28. [11]光明网-理论频道,李澍.制度型开放:我国新一轮自贸区建设的理论逻辑,2019. [12]胡一帆.中国经济新格局:战略转型及全球重组[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