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生态文明语境下顺德经济转型的路径研究

2015-02-12 22:3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吴红英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顺德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ZZ1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一个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工业重镇的顺德来说,30多年来走的是一条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道路。当前,顺德已进入工期业化中后期,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前生态文明的语境下,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已难以继续支持顺德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通过转型升级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那么,什么样的“转型”才能破解“转型之困”和“发展之痛”并存的尴尬局面,促进顺德经济的持续增长呢?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经济转型   路径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事实上,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一个城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工业重镇的顺德来说,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顺德经济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当前,“顺德人均GDP超过9万元,达到中等发达地区水平,顺德的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土地开发强度达到49%,城市开始从急剧发展向逐步稳定转变,从粗放式扩展向内涵式提升转变。以土地、劳动力等初级要素推动发展的传统模式已走到尽头,经济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和高附加值服务业转型。与此同时,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形态开始从实现小康向现代化转型。”但综合转型过程中,相对应的体制机制却没有与时俱进,全能型、管制型政府特征依然明显,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凸现,造成政府疲于奔命,市场、社会活力倍受制约,“转型之困”和“发展之痛”并存的尴尬局面。在低碳、环保、绿色发展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新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不断出台、环境保护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语境下,顺德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已难以继续支持顺德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顺德经济的发展又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拐点——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相互交融。在这拐点上,相对顺利地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应该成为全区工作之要事。那么,什么样的“转型”才能破解“转型之困”和“发展之痛”并存的尴尬局面,促进顺德经济的持续增长呢?

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推进建设、规范行为、落实目标、惩罚问责,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里的制度,包括考核评价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等。

近年来,顺德在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共建共享幸福顺德的战略目标指导下,以铁腕手段大力推进大气、水环境、固体废物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自20118月实施“美城行动,两年内在环境再造工程方面累计投入48.9亿元。2013年开始,三年内又将投入近100亿元深入推进水、大气、固体废物处理等全方位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整体提升城市环境综合实力。20144月,广东省环保厅和顺德区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具有顺德特色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力争2016年年底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指标要求,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已经形成初步框架,并在创新生态文明制度、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建立生态文化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了33项具体任务。比如,在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方面,提出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高污染行业差别化排污费征收;在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方面,提出了控制零散村级工业用地扩张,培育重大工业产业集聚区,腾出土地复垦复绿;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提出了在顺能垃圾焚烧发电厂原址重新规划建设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实现顺德生活垃圾100%无害化处理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措施对于顺德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作用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措施许多仍处在摸索调试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规范、成熟、完备的制度管理体系。如何才能更好地尊重自然、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科学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走出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基准、以低碳发展为引擎、以循环发展为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具有顺德特色的新型发展道路,就目前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总结。

二、深化改革,进一步转变政职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深化改革包含的内容很广,就顺德来说,这里的深化改革,主要指的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关键,是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以转变职能为中心,政府要找准自身的定位,理清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管好该管的事,削减和下放不必要审批权限,打破全能型、管制型政府,解决政府“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尤其是“越位”问题,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减少和规范审批,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

2009914顺德开启了新一轮的大部制改革。此次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着力探索理顺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理顺部门之间职责关系。通过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明晰部门分工,并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以往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二是理顺政府层级之间的关系。在区与省、市关系方面,积极承接佛山市先后两批下放的614项地级市管理权限,一些部门与省相关部门探索数据端口和业务对接。在区、镇方面,通过试点,大力简政放权。三是理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逐步将微观事项下放给基层和外移给社会,减少了直接管理的成本。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积极探索社会和公民有序参与、合作互动的协同治理模式。通过此番改革,顺德区原有的41个党政部门被压缩到16个,后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根据依法规范和同类合并、扁平管理、科学分权的思路,进一步对大部门职能进行有机整合,将大部门扩至18个。同时,增设区政府政务委员,与区委常委、副区长一起兼任各大部门的首长,并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全区试行部门首长负责制,区委常委、副区长、政务委员分工明确,职责不重叠、不交叉,做到有职、有权、有责。联席会议的决策直接由各大部门落实执行,形成联席会议-部门-业务科室的决策、执行机制,减少了原来的副区长(区委常委)分管和秘书长协调两个环节,实现了扁平化管理。

大部制改革,促进了部门之间的整合,减少了部门的摩擦、扯皮,而实行简政放权,减少了行政成本,老百姓办事情也更顺利。譬如,赋予容桂街道部分县级管理权限,下放第一批316项(方面)经济社会管理权。权限下放后,房地产租赁审批时间从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为1个工作日,宅基地审批从24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另外,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德及时清理了500多项不合理的审批事项,并首次实行商事登记改革,降低各类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大部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而组建的大部门制,其中不少部门首长都是由区委常委及副区长、政务委员兼任。这种管理体制,导致部门权力过于集中,该建立怎样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才能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而部门裁撤合并,又会导致干部的晋升空间相对收窄。在大部分干部晋升看到天花板的情况之下,如何创新组织人事制度,调动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此外,改革对法律法规会有所“突破”,该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来解决。

三、加强顶层设计

经济转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企业这一重要平台,离不开企业家这一主体的务实创新和开拓进取;更离不开政府的正确指引。清人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中说:“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缺乏谋全局的眼光,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事事陷于被动,到处被人牵着鼻子走。因此,各级政府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和决心,敢于对利益群体“动刀子”;更要具有改革的大智慧,具有前瞻意识和全局眼光,方能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排除利益纠葛的干扰,谋求长远的发展规划。

近些年来,顺德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探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的共识,用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的话来说,就是必须以城市化带动产业升级,实现从以业兴城以城促业的重大转变。为此,2011年底顺德正式启动城市升级5年计划,提出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为核心,通过优化城市功能、城市形态、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全面升级,引领城市转型发展。按照城市升级五年行动计划,顺德将打造成兼容大城市产业效率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网络型城市,突出产、城互动,使产业集约布局和城镇错位发展相辅相成。

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发展,这无疑是一个崭新的理论,为顺德经济转型指明了方向。但是,顺德对将来要打造成一个怎样的顺德,显然没有很清晰的发展思路。顺德是一个富有岭南水乡特色和独特人文风情的宜居城乡。拥有中国曲艺之乡、中国厨师之乡、中国美食名城等城市名片,清晖园、碧江金楼、西山庙等古迹名胜,是古代岭南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除此之外,顺德的民俗活动也极为丰富。如顺德龙舟,20137月,作为国内顶级龙舟队伍的顺德龙舟俱乐部乐从龙舟队代表国家队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11届世界龙舟俱乐部锦标赛,取得42铜的成绩并创下该赛事的中国龙舟队史上最佳纪录,获得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高度评价;9月,该队代表国家队前往韩国参加第10届亚洲龙舟锦标赛夺得33银;10月,该队再次披上国家队战袍,代表中国征战东亚运动会,斩获211铜的佳绩,其出色的表现再一次巩固了“200之王的霸主地位。但对于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前并没有完全开发利用起来。有关部门在规划时,应该着眼于顺德特殊的地理环境,把保护城市的自然(景观)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考虑,把顺德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集商贸、水乡文化、民俗文化和人文文化资源于一身的综合性旅游民俗文化商业中心,吸引国内外客流。

四、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而人才则是创新的核心。比尔·盖茨曾说过:如果把我们二十名最聪明的员工挖走,微软马上就会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企业。由此可见,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可以说,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那么,人才从哪里来呢?其一,要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措施,加快引进各类创新、创意人才。引才重要,但留住人才更重要。要留住人才,除了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外,还要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帮助人才解决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对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舍得给待遇,给荣誉、给地位,用良好的机制让人才安心舒心。其二,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要着手建立自己的人才血库,培育各类专门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其三,加大公共财政对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主导,建立公共科技平台,推动企业技术革新。其四,鼓励和引导企业、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投资人才开发,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育模式。

近些年来,为吸引科技人才驻扎顺德,顺德区政府多次出台人才优惠政策。继2011年底出台5年投入100亿元人才开发资本的“人才强区”战略以来,2012年又推出10套人才强区战略的配套政策,与此前发布的人才强区战略构成一套较为系统的“1+10”人才政策,分别从人才引进、项目带动、公共服务、素质提升、平台建设、激励机制、创业扶持以及资金管理等不同方面建立全新的人才政策体系。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顺德也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人才血库。201111月,中山大学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正式签署了建设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及其下设的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合作协议,这个由顺德区政府计划投入4.46亿元,同中山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共同打造的国际联合研究院已在南方智谷顺利落成,首批研究人才将陆续进驻。此外,还先后建立了8个院士工作室,2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大力发展公共创新平台,以推动企业技术革新。据不完全统计,顺德区政府近年来对公共创新平台投入资助资金约3亿元,其中资助资金超过100万元的平台有12家,投入资金额较大的有:广东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1.2亿元,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9000万元,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先进技术南方产业基地3000万元等。201312月,顺德区成立了博士俱乐部、外籍专家俱乐部、职业经理人俱乐部,为顺德各类高端人才的工作、生活、交友、信息沟通等搭建服务平台。这些改革措施和人才延揽政策,为顺德经济实现健康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协调区域发展

2013年顺德实现生产总值(GDP2545.1亿元,人均GDP16778美元,每平方公里产出达3.16亿元,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但值得注意的是,顺德各镇街之间发展不平衡,差距悬殊大。据数字显示,北滘镇2012年地区GDP366亿元,工业生产总值更是超过16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千亿大镇”,而顺德土地面积最大的杏坛镇,2012年仅实现地区GDP138.79亿元,尚不及北滘的一半。两地的发展差距有十年八年。“双面”顺德的存在,影响了顺德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顺德区长黄喜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他也反复强调“统筹协调”的重要性,表示要完善统筹片区发展的工作机制,以大项目的整体策划,有效克服部门局限,打破镇街分割。那么,如何“统筹协调”,打破镇街分割呢?区长黄喜忠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讲到:要建立针对“次发达”镇街的生态补偿制度,还要出台对“次发达”镇街民生事业的支持办法。

当然,无论是实行生态补偿制度,还是加大区级财政统筹力度,强化财政转移支付,都仅是起到“输血”的作用。但仅靠被动的“输血”是很难改变次发达镇街作为“顺德西伯利亚”的尴尬处境的,要想切实有效地改变这种尴尬,还是得靠“造血”。换句话说,区政府要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南部等欠发达片区的区位劣势,再通过各种法律、政策等手段,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龙头产业项目引导到这片广阔的顺德腹地,让它们在此生根、发芽、发展、壮大。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改变“次发达”镇街的落后面貌。

六、着力于经济结构调整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对于当前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顺德来说,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问题与历史的上日本(19731985年的第三次转型和1985年~本世纪初的第四次转型)非常相似,可以说是日本第三次转型和第四次转型的综合,即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及高附加值型转变,改变过于依赖第二产业和出口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结。因此,借鉴日本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经验,有助于我们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迷雾,把握方向,找准定位,走出一条独具顺德特色的经济转型升级道路。那么,日本经济是怎样转型呢?第一,遵循了一套从“劳动密集→重化工业→高加工度组装工业→技术密集与服务业主导”演进的“循序渐进”的产业政策。第二,采取“雁行模式”,将成熟了的或者具有潜在比较劣势的产业转移出去(亚洲“四小龙”、东盟诸国以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第三,让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升级形成良性互动。第四,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由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以较好地解决了能源环境危机。

当前,顺德经济转型与日本经济转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如在产业政策方面,都是要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与服务业主导演进。在发展战略方面,日本的“雁行模式”与当前顺德实行的“腾笼换鸟”也有相似的地方。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都是要由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转变。但是,顺德的经济转型决不能照搬日本的模式。第一,在产业结构方面,与日本相反,顺德轻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重工业比重相对较小。第二,在自主研发与科技改革创新方面,顺德的企业远远落后于日本的企业。第三,两者的产业支撑也不同。

“两家一花”是顺德的传统特色产业,家电、家具产业更是远负盛名。作为全球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享有“中国家电之都”的顺德,家电企业有3000多家,家电产品已从原来的电风扇迅速扩展至电冰箱、空调器、微波炉、电饭煲、消毒碗柜、热水器等,拥有万家乐、美的、科龙、容声、格兰仕、万和、康宝、神州等品牌,空调、冰箱、风扇、微波炉等家电企业开始引领全国家电发展。2012年顺德生产的家电产品销售额已达2100多亿元,约占全国同业的20%2013年顺德家电产业总产值达到了2144亿元,同比增长20.8%。虽然,就目前来说,“顺德家电产能并不过剩”,但是“部分产品是有饱和”。而作为中国现代家具产业开山鼻祖的顺德家具产业来说,其发展已经历近40年,作为全国重要的家具生产与销售基地,“顺德家具企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产品库存过高的现象”,再加上土地、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等因素的影响,顺德家具产业也开始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

在传统特色产业优势渐失的情境之下,顺德经济要想突出重围,必须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方面,要实行产业升级,向产业链的高端环节迈进,大力发展创意设计,化解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心任务。虽然,近些年来顺德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第三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其内容结构也更趋于优化。据顺德区副区长、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局长杨小晶介绍,顺德服务业年增加值已从2006年的374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1156.7亿元。传统服务业比重呈下降趋势,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从2006年的61%下降至2013年的30.9%。现代服务行业则不断局长壮大,增加值从2006年的39%提高至2013年的69.1%。当前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优质的第三产业项目。包括“华侨城文化旅游项目”、“中德工业服务区”、“广东省物联网应用产业基地(一期)”、“慧联家电城”、“陈村国通物流城项目”、“乐从钢铁物流加工贸易二期项目”、“了哥山港区货运仓储物流项目”、“善耆养老院”等。此外,顺德还有4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分别为“乐从大型专业市场”、“广东工业设计城”、“顺德创意设计产业园”和“广东国通物流现代物流服务专区”正加快完善建设。同时,南方智谷也取得了新突破,核心区已有多家大学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落户,引进了28了个创意团队和项目,成立了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广东(顺德)基地等。但是,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仍比较大。据2013年佛山市顺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顺德区三次产业结构为1.753.145.2

从以上数据和项目中不难看出,顺德第三产业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普遍存在的“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占GDP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70%)相比,顺德的第三产业依然是短板。在经济换档期,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工业经济一直比重较低(其增加值也远远低于第二产业),依然是调结构不容忽视的发展瓶颈。

那么,经济结构该又如何调整呢?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强势品牌产业集群。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支撑是基础和根本,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才能集聚人气、提升财气、推动城市的大发展。据20131211顺德区首次发布的《区支柱和特色产业发展蓝皮书(2012年)》显示,当前顺德已拥有涂料、家电、机械装备、燃气具、纺织服装、家具、电子信息、医药保健、汽配、照明等十个支柱和特色产业。接下来关键是要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强势品牌产业集群。比如,作为顺德第一大支柱产业及出口产值最大的产业——家电行业,前几年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或暂放缓,部分家电的增长更是看到了天花板。当前,家电业正面临拐点——从高歌猛进转向调整洗牌。未来,顺德家电要想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引领国际国内市场,必须跳出传统的投资驱动思维的重围,转向创新驱动。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不仅仅指科技等硬件的创新,还包括思想、管理方式、文化等软件的创新。因此,顺德家电企业需坚持高端、绿色、创新和品质的发展方向,积极利用新能源、节能低碳、信息化等先进技术,走出一条自主知识产权、自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三自式发展道路,打造一个集家电设计、制造、物流、金融、互联网、房地产等多位一体的家电生态圈,令顺德这一家电之都在互联网经济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二,大力扶持、培育和衍生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所谓新兴产业,一般是指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专业。就现在世界上所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能推动和加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就当前来说,要激活顺德的经济,除了要巩固和优化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等支柱产业外,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扶持、培育和衍生科研服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物联应用等新兴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制造业往“微笑曲线”两端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来顺德电子商务发展很快。目前,电商产业集群已成顺德经济新增长点。据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顺德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大,位居广州、深圳之后的全省第二梯队前列。现有从事B2CC2C交易的网商超过3000家,电子商务平台10多个,2013年全区交易额近600亿元。而且,依托雄厚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顺德已形成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实体经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电商服务于一体的电商发展模式。

此外,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顺德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并促进城市文化底蕴和居民综合素质提升的产业,包括传媒、动漫、网络游戏、广告、演艺、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它是一种土地占用低、附加值高、效益高的新兴产业。早在2005年,顺德就凭借着孔雀廊等一批文化企业的优异表现,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而且诞生了凤凰传奇、郑源、阿宝等大批知名艺人,并且创造出许多火热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如今,顺德创意产业园成为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顺德动漫文化创意中心和顺德国际广告创意中心,园区内有150多家企业,涉及到影视科研等多个行业。顺德也成为继深圳、广州之后,广东省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区之一。在行业发展上,形成了广告、古玩及艺术品交易、会议及展览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传媒产业、创意设计等六大优势行业。在载体建设上,形成了顺德古玩街、顺峰山文化公园等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推进方式上,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发展机制。

顺德的文化产业虽然得到整体发展,但依然缺乏规模化的文化创业产业集群、资源配置依然不合理,如何提高行业企业的文化创意水平,让文化创意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七、破解土地制约的瓶颈

当前,顺德土地开发强度达到49%,土地利用率已趋近饱和,土地后备资源相当有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供给问题已成为制约顺德下一步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土地制约的瓶颈呢?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推行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改变土地利用布局散乱、农村用地效率低下等问题,为顺德转型升级释放巨大潜力。第二,强化土地规划管控,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但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元特点。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其基本要求是统筹城镇建设用地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统筹增量建设用地与存量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遵循统一规则,建设统一平台,强化统一管理,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第三,进行“三旧”改造,盘活土地资源。为了提高用地效率,2014529顺德区政府批复了《顺德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按照《规划》,全区共划分了“三旧”改造单元194个,总面积8742公顷,占全区面积的10.8%。可以预见,“三旧”改造为盘活存量土地,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空间载体。第四,大力实施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把“腾笼换鸟”和“筑巢引凤”统一起来。关于这一方面的探索,顺德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11224,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正式授牌,截至20149月,合作区入园项目企业共23家,总用地面积约4300亩,总投资额约238.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1家,用地面积约1257亩,合同投资总额约50.8亿元;综合配套项目2家,合同投资总额约188亿元。预计到2015年完成中期2万亩土地开发,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到2020年经济合作区基本建成,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的建立,无疑为顺德破解土地制约的瓶颈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产业迈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八、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英国经济环境学家戴维.皮尔斯首先提出来的。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等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次提到“绿色经济”一词,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为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主张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并首次主张将有害环境和耗竭资源的活动代价列入国家经济平衡表中。而后,“绿色经济”这一理念从学术界逐渐扩展到主流政治当中。随着全球资源、能源、环境和气候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的发展共识,2012年联合国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审议的两个重要议题中,其中一个就是“在可持续发展和扶贫框架下发展绿色经济”。那么,什么是绿色经济呢?就目前来说, 绿色经济这一概念尚未形成一个统一而权威的定义。我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那些同时产生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人类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化或生态化改造;二是发展对环境影响小或有利于改善环境的产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绿色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它包含了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顺德当前正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不能再走欧美、日本高碳版的现代化老路,而应当从顺德自身的实际出发,打造自己低碳版的现代化,而发展绿色经济是其在青山绿水中打造金山银山的重要战略选择。

如何发展顺德版的绿色经济呢?首先,要降低碳的排放。在这一点上面,顺德借鉴了新加坡的经验,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整治。第一,通过“改造一批、提升一批、转移一批、关闭一批”的对策,以腾出环境容量和土地空间,用以发展以高新技术为特色的第二产业、以生产型(如工业设计)和服务型(如旅游渡假)为主的第三产业。第二,是以南方智谷为试点,探索节能、低碳的生态新城建设模式。第三,是以“南方生态谷”为试点,探索将旧工业园改造为绿色生态工业园的建设机制。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是21世纪绿色经济的发展潮流。顺德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每天都会生产出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废物,如何将废物进行循环利用、创造效益,是顺德是否进入绿色经济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在发展循环经济这一方面,新加坡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概括来说就是:严格完备的法律规范+经济杠杆+分类回收+焚化再利用。再次,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环保产业,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总之,在当前生态文明的语境下,顺德要破解“转型之困”和“发展之痛”并存的尴尬局面,既要有敢动刀子、改革自身的勇气,又要有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的决心;既要具备破解用地瓶颈、协调区域发展、善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智慧,还要具备超前的发展眼光,更要有完备制度的保障和产业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经验交流材料——优化发展理念 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区域长远发展核心优势[OL].2013-05-17 

[2]董小君.日本经济转型的经验与借鉴意义[J].行政管理改革.201311

[3]去年顺德家电业产值增两成[OL].南方都市报2014/2/28

[4]产能过剩,行业如何突围[OL].珠江商报2012/12/4

[5]苏立宁,李放.“全球绿色新政”与我国“绿色经济”政策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