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究

2020-02-19 16:5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湖北省为例

刘志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人口学和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人口集聚一方面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有助于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由于大量消耗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根据2012年~2016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做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得出现阶段湖北省的人口集聚仍然有利于经济增长。通过在模型中加入非农产业比,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发现学界认为的人力资本的改善,产业结构的升级并不是湖北省内人口集聚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人口集聚;经济

一、引言

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一直是人口学和经济学关注的重点,有大量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研究。一方面,人口作为一项资源,在较小范围内的集中能促进集中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口过度集中又会因为大量消耗而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从不同的研究对象入手就会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学界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国家的人口集聚的负面效应较为显著。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大城市人口的过渡膨胀,城市规模过大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也已逐渐显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日益加剧,中国似乎正在步拉美国家的后尘。那么中国的人口集聚究竟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呢?中国的人口是否真的进入了过度集中的阶段呢?这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将以湖北省为例,根据2012年~2016年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做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这将有利于探索人口集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机制,对探寻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集聚对经济的影响方面大致持三种看法:人口集聚带来正面的经济增长;人口集聚带来负面的经济增长;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倒U型”。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新经济地理学派普遍认为集聚和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互相促进的,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有利于地区整体经济的增长。Martin and Ottaviano(1999)的研究发现,经济增长与空间集聚是一个相互强化的过程。当创新收益大于通勤成本时,人口等要素的空间集聚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又能降低创新成本,吸引更多的要素集聚。Ciccone and Hall(1996)等利用美国县级人口数据,发现人口密度对劳动生产率呈正向影响。Ottaviano(2006)等通过分析芬兰各大区人口数据发现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Combes,Duranton and Gobillon(2008)则利用法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就业密度对劳动力收入呈显著正向影响。Crozet and Koeni(2007)的研究表明,生产活动的内部空间分布越不均匀,地区经济增长越快。

但也有少部分国外学者认为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Bautista2003)通过工具变量分析墨西哥的32个州的数据后发现,经济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Sbergami(2002)则发现集聚对产业成长或区域经济增长存在阻碍作用。

更为出名的Kuznets1955)在研究收入分配随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时提出了倒“U”形曲线假说,这一理论被Williamson吸收,提出著名的威廉木森假说即了人口对经济集聚的影响呈现先正后负的作用。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与国外新经济地理学派观点相似,国内的部分学者也认为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章元和刘修岩(2008)研究认为聚集经济是内生于经济增长过程的,而且经济增长反过来会影响聚集经济。但是研究集聚,首先是人的集聚,人口集聚会影响到城镇化、产业结构、人力资本、,而这些变量又进一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例如马孝先(2014)研究发现包括人口要素在内的多种要素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范剑勇(2004)等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大规模转移集聚促进了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许庆明(2015)等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集聚状况和产业结构现状,指出加强核心城市人口集聚可以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张同斌(2016)研究指出人口由小城市向大中型城市迁移推迟了大中型城市人口红利的消失,累积的人力资本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与整体经济效率,“人力资本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推动力。陈心颖( 2015) 的研究则表明,人口集聚度上升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研究设计

这一部分主要研究湖北省湖北省人口集聚的现状,人口集聚影响经济的机制,以及本文的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内容。

(一)人口集聚度的测量

人口集聚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口向较小范围内集中的过程,结果。由此,本文参照刘睿文(2010)的研究,利用城市人口密度与地区人口密度的比值计算湖北省各地级市人口的集聚程度。

公式1

本文将人口集聚度按照大于212,小于1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区间。

通过计算集聚度得到表1,发现各市区人口集聚度相对稳定,且人口向武汉地区集聚明显。与武汉相距离较远的例如:随州,荆门,十堰,宜昌等人口集聚度普遍偏低,而人口集聚度相对较高的如孝感,黄冈,黄石等人口集聚度则普遍偏高。

但是通过对比人均生产总值可以发现,人口集聚与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吻合,例如襄阳,宜昌,荆门等人口集聚较低的地级市人均GDP反而偏高。从纸面数据来看出,湖北省内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的正向关系并不明显。

1  2012年~2016年湖北省平均人口集聚度

表1  2012年~2016年湖北省平均人口集聚度
(二)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解释机制

1.人口集聚通过改变年龄结构提供了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较大,而抚养比较低。中国人口集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大量的青壮劳动力向大城市的迁移,通过较低的劳动力价格和社会抚养成本,助推了迁入地经济的繁荣。近些年来,由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人口红利已经不再向以往一样丰厚,中国已经逐渐进入了人口红利的消退期。

2.人口集聚提高人力资本水平

理论上,按照新经济地理学派的观点,由于空间距离的缩短,人口集聚让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成本得以降低,传播速度得以加快,从而产生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劳动力素质,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长见识”。从中国的实际来看,迁移至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相对不愿意迁移的人口具有相对较高的素质和财力,拥有在大城市立足的生存技能,因而人口的集聚能够让迁入地拥有相对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

3.人口集聚能够改变产业结构

产业的结构受人口结构的影响,由于第三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较低,而对人力资本依赖较高,当人口集聚时,城市中人力资本水平对第三产业的限制作用相对降低,从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范剑勇(2004)等研究就发现我国劳动力向东部地区的大规模转移集聚促进了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

4.人口集聚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产出成本

城市的任何产出都需要投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当人口集聚到一定规模时,由于固定成本不变,产出的平均成本就会下降,从而人口集聚对城市产出的边际效益为正。

(三)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1.指标选取

如前文所述,人口集聚能够通过人口红利,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以及规模经济效益等等方式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本文主要研究人力资本,产业机构等变量。人力资本的测算本文采取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数。产业结构则采取非农产业比分析汇总。

2.样本数据

本文选取湖北省的12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2012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本文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湖北省统计年鉴》,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数据均为全市数据而非市辖区数据。

3.模型构建

本文选取湖北省的12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2012~201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本文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湖北省统计年鉴》,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数据均为全市数据而非市辖区数据。本文基借鉴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公式。假定i城市t时期总产出生产函数表示为:

公式2

式中Y为地级市总产出,A表示技术发展水平,K表示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总量。X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其它解释变量诸如非农产业比(sati),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cs)。控制变量将在模型中依次加入,以探索人口集聚影响经济发展的途径。

将上式做对数平滑处理, 故有:

公式3

式中ε为干扰项,一般而言,技术发展水平采用社会知识水平衡量,本文采用政府财政支出中对科研和教育的投入的总和表示,由于教育和科研对经济的影响常常具有滞后性,本文采用了滞后一年的数据。对于资本存量,本文采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衡量。由于在短时间内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较为稳定,本文采用年常住人口代为衡量劳动力总量。因而有:

 
公式4

4.模型的选择

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类型有混合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按照Wooldridg(2000)的检验方法,由于本文采用的大样本,几乎覆盖湖北范围内所有的地级市,不可以看做是随机抽样的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

由于本文的固定效应模型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本文考虑使用加入虚拟变量LSDV法进一步做验证考察,由表3可知,大多数虚拟变量均很显著,即认为存在个体固定效应,不适用混合回归模型。

2 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模型

表2 人口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固定效应模型

3 虚拟变量回归

表3 虚拟变量回归

5.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可知,人口集聚对经济的发展作用仍然是显著的,系数维持在2.5左右,表明人口每增加1%,地区生产总值能够增加2.5%。人口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模型三中,人力资本水平的系数并不显著,且非常小,在未加入非农产业比的模型二中,人力资本水平甚至出现了负数,这说明在湖北省内,人口集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大。

非农产业比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相对显著,说明非农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加入该指标后,人口集聚指标的系数反而上升了。说明湖北省内人口集聚对经济的影响亦不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完成。这也与范剑勇人口集聚会促进产业集聚的论断并不一致。

固定资产和滞后一期的科研教育投入对经济的影响较为显著,但科研教育投入的系数偏小,而固定资产的系数则较大,说明湖北省内经济增长依然主要依赖资本投入,而非技术投入。

四、结论

本文研究的是湖北省内地级市层面人口集聚对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运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引入非农产业比,在校大学生数等控制变量,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湖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从人口集聚度的测算结果来看,湖北省的人口集聚格局与经济集聚格局不一致,这与整个中国的人口经济高度一致的格大局并不吻合,说明在湖北省内反而是贫困地区集中了较多的人口。

从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人口集聚对湖北省各地级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依然是显著的,正向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显示,人口每提高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提高2.5%,人口集聚依然处于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按照时下背景,政府应出台政策大力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吸引人口定居,变人口流出为人口流入。

从控制变量来看,人力资本对经济的效益不显著,而非农产业比则较为显著,由于第三产业受人力资本约束较多的特点,这说明湖北省内经济发展不太依靠第三产业,而是依靠第二产业。

从其他解释变量来看,湖北省经济发展相对较为依靠资本,而较少依赖技术进步。这证明湖北省内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技术进步的效益有待提升,政府应当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从人口影响经济的机制来看,产业结构改善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都不是湖北省内人口集聚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机制。说明模型中不包含的人口抚养比,规模经济等有可能是湖北省内人口集聚影响经济发展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心颖.人口集聚对区域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J].人口研究,2015,39(01).

[2]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04).

[3]刘睿文,封志明,游珍.中国人口集疏格局与形成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03)

[4]马孝先.中国城镇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效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12).

[5]许庆明,胡晨光,刘道学.城市群人口集聚梯度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国长三角地区与日本、韩国的比较[J].中国人口科学,2015(01).

[6]张同斌.从数量型“人口红利”到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兼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机制[J].经济科学,2016(05).

[7]刘修岩.经济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差距[D].复旦大学,2008.

[8]杨东亮,任浩锋.中国人口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2018.

[9]王智勇.人口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对威廉姆森假说的一个检验[D].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