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2018-02-13 22:5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柴永来 江八一农垦学经济管理

基金基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科技计划攻关项目《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变化研究》,课题编号HNK125B-14-06

摘要: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全面推进,我国农业也经历着一系列深刻变化,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的背后,面临着农产品价格封顶,生产成本提升,资源环境影响制约等新挑战。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文章试图基于以往的核算方法,结合可得数据,初步探索近五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为垦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粮食作物;生产;成本

作为人多地少的粮食生产与消费大国,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21%的人口,粮食发展成就无疑是显著的。在粮食十二连增之后,2015年,粮食产量达到创纪录的6.21亿吨,粮食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然而,目前我国粮食进口规模也在大幅增加。高产量、高进口、高库存背景下,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关注。黑龙江垦区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其作用至关重要,农产品成本核算真实性的要求也就更高。从分析粮食生产成本变化情况出发,探索粮食生产成本变化的一般规律,给出减少生产成本的具体对策,是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情况

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粮食的安全程度,逐步加大了对农民种植粮食收益的支持与保护力度,粮食总产逐步增长。自2005年以来,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常年在1000万吨以上,居全国前列,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16年,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和玉米,三者占粮食总产的比重高达98.9%。其中,水稻的播种面积最多,为148.67万公顷,占总耕面积的52%,产量也最多,为1336.81万吨,占粮食总产的64.9%,单产为8992公斤/公顷;玉米播种面积为62.09万公顷,占总耕面积的21.7%,产量为557.60万吨,占粮食总产的27.1%,单产为8981公斤/公顷;大豆播种面积为63.48万公顷,占总耕面积的22.2%,产量为141.30万吨,占粮食总产的比重为6.9%,单产为2226公斤/公顷。目前黑龙江垦区的农业机械化率达99.4%,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方式。

二、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成本核算研究

国内学者对粮食成本核算的各项指标展开了较丰富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按照通常的核算方法,粮食总成本变化主要是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三部分,该种方法适用于一般地区农业生产中粮食成本的核算。由于垦区国有农场农种植业生产方式与经营管理模式与农村不同,是收取地租的现代化的机械耕种方式,因此成本构成必然不尽相同,因此,垦区的成本核算必然有其自身的特点。出于此方面的考虑,现阶段垦区水稻的核算方法,可分为物质服务费和人工成本,物质服务费就是直接成本费用加上间接成本费用,直接成本就是种子费、化肥、农家肥、农药、农膜、租赁作业费、燃料动力费、技术服务费、工具材料费、修理维护费、其他直接费用的加总,其中租赁作业费是机械作业费、排灌费、水费、畜力费的加总。间接费用的核算是固定资产折旧、税金、保险、管理、财务、销售费用的加总。对于人工费用的核算也是直接费用加上间接费用。对于直接费用的核算,就是播种用工、翻整地用工、施肥、田间管理用工、收获用工、其他直接费用等用工的总和。间接费用的核算就是初期生产用工费、经营管理用工费和其他间接用工费的总和。虽然这种核算方法可能缺少对隐形成本、机会成本的核算,对劳动力投入的核算也不够全面,但无论如何,该种方式仍是目前最合理的核算方式。

三、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在核算垦区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各项数据的取得主要靠调研、抽样的方式取得,官方的统计年鉴中,对于农药、农膜等成本项目,因其单价随时因市场因素上下浮动,因而是以使用数量而非以货币加以计量,这为我们的核算带来了困难。基于数据可得性的考虑,这里只能以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农药、农膜及电力的单位面积使用量,对照黑龙江省生产资料物价指数的变化情况,近似表示出成本变化的趋势。具体趋势如图1所示。

黑龙江垦区粮食作物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如图所示,虽然从2011年至2015年,垦区粮食生产成本近似呈现下降趋势,考虑到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的连年走低,现代化大农业的生产方式逐渐普及,耕地面积基本维持稳定,生物肥和有机肥的使用等等,然而,若考虑到人力资本价格水平的提高,粮食定价方面,在进口价格与农业补贴双重天花板约束的严峻形势,粮食生产仍处于高成本时代。

四、降低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成本的对策

提高垦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因素,为此,可以从政府和垦区两方面着手,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粮食生产成本,合理投入生产资料,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收益,激发其种粮的积极性,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一)政府为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采取的政策支持

1.对农业物资生产企业的支持

从生产环节来看,在整个粮食生产成本中,物质服务费用所占的比重很大,降低物质服务费用,才能提高种粮农民的实际收益水平。这样就要求国家大力实施宏观调控,保证生产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化肥、农机具,充足供应服务农业生产的相关物资,因此,一方面要对生产农资产品的企业进行减税、生产专项补贴等政策引导,另一方面要进行价格监督,以减轻厂商生产的压力。

2.对粮食流通体制的改进

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的情况下,若在流通环节又面临“卖粮难”的双重压榨,将极大挫伤农户种粮 积极性。在销售环节,政府首先,要加紧对农资产品市场的监控,杜绝投机倒把、合谋涨价等侵害农户利益的行为,保证市场上农资产品的稳定,减缓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其次,应实行与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以及粮食价格上涨情况挂钩的相应生产补贴;最后,改革现行的粮食生产流通体制为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建立良性的粮食市场竞争机制,保证粮食定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对中间环节的调控

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基础上,为了保障良好的粮食供求,还需减少粮食中间收购、加工的环节,减轻对种粮农民经济利益的压榨。在储备、加工环节,政府也应给予粮食加工和储备企业以支持,强化粮食需求和科学储备。通过政策目标和重点的调整,适当引导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改进粮食作物的加工过程,开发绿色加工产品,将现有补贴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的内涵发展上、用在可持续的长效性投资上。

(二)垦区为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采取的措施

1.增加农业科研投入

增加粮食产量是保证种粮农民收益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垦区耕地的开发利用基本实现饱和,只有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减轻自然灾害的消极影响,提升单位面积产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为此,一方面应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开发、培育、推广新的高产高效粮食品种,增加粮食产量,通是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减害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研发节水技术,研发旱稻等新型品种,在中低产田改造的过程中,争取实现旱涝保收。此外,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制度,为垦区培养优秀农业人才。

2.保证粮食生产规模经营

垦区目前基本实现了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若农户分散经营的话,很多大型机械无法进行作业,则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此外,规模化经营具有更强的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张蕾,章磷,赵连鑫.黑龙江垦区水稻成本核算的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 2015,(6):14-16.

[2]贾兴梅,李平.我国粮食作物成本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评估[J].统计与决策,2014, (6):16-18.

[3]李秀丽,高雅,尹士.黑龙江省粮食成本收益核算及统计体系改进研究[J].价格月刊,2015,(10):31-36.

[4] 陈秧分,李先德.粮食连年增产背景下我国三大主粮的成本变化与差异分解[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6,15(5):500-506.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