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新型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陕西省轻工业的发展
罗娟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线的牵引下,陕西省西安等市愈加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沿途沿线各国互利合作迈上新的历史高度。从长远来看,陕西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些明显和突出的问题,如何通过借势一带一路构想,调整陕西省轻工业产业结构与行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挖掘新动力,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型经济;轻工业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开创性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和宏伟倡议,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战略构想,对于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可以通过丝路的内外带动得以化解,过去发展迟滞的西部将成为新的开放前沿。同时,习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对拓宽中华文化的广度和纬度,深化各国的文化交流意义非凡。这一战略构想是互利共赢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陕西,自习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以来,陕西省主动将发展融入建设“一带一路”大格局中,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率先迈出了新步伐。 一、陕西省轻工产业发展现状与瓶颈 (一)轻重比例失调,经济总量缩小。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非常显著,自2006年以来,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始终徘徊在1:4以内,轻工产业总值不足工业总产值的4%,轻重工业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始终存在。 (二)陕西省轻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从产品结构看,初加工产品和中低端的产品居多,高科技产品、高端产品、品牌产品精细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比例较低,科技含量低,同质化现象突出,品种结构不合理。从企业结构看,企业普遍规模小而散,缺少市场竞争力。从区域结构看,陕南陕北的轻工业相较于关中地区行业发展比较滞后,发展状态不均衡。综上原因导致陕西省轻工业行业集群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轻工业产业园区。 (三)陕西省轻工业整体呈现出人才缺乏,产学研关系疏散。高素质、有战略眼光的企业管理人才和有一定设计水平及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在现有轻工企业中是非常紧缺的,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表现更为突出。另外大多数企业没有与高校及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产学研”作用不明显,导致科研成果不能抢占先机尽快形成产业化链条。 (四)装备落后,研发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轻工行业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五)资源利用率低,污染问题严重。轻工行业生产的集约化、资源再利用、循环生产、清洁环保水平普遍较低。 二、“一带一路”战略为陕西省轻工业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给我国各地尤其是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部5省区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在陕西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中城市群、国家关天经济区等核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脉动和激情随处可寻。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陕西省各地抓好主要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民生环保工程、扶贫开发项目,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深化与中亚地区交流合作为重点,大力推动全省向西开放。在第五届欧亚经济论坛上,陕西省积极倡导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共同发布《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宣言》,形成了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共识。组织召开丝绸之路沿线20个城市市长圆桌会议,省会城市西安与土库曼斯坦的马雷、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等城市建立友好关系并开展交流与合作。 同时,陕西还坚持以交通促交流,着力构建联通中亚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网络。目前,陕西全省高速公路已超过4300公里,形成东西南北的重要枢纽。西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开通运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进展顺利。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口岸已实现“72小时过境免签”,被列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此外,陕西正加快推进新能源、节水农业等9个陕哈合作项目,推动一批陕西优势企业积极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以促进货币流通为目标,陕西举办了欧亚经济论坛金融合作会议和西安(浐灞)金融高峰论坛,加强与国家金融管理机构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沟通联系;启动西咸新区能源金融中心建设,构建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打造中国向西开放的能源交易中心和结算中心;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国银行全球客服中心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证监会、保监会等分支机构已签约入区。未来陕西省将着力构建西安与欧亚各国之间的货币流通平台,加快建设西安金融商务区、西安高新科技金融服务示范园区和西安曲江文化金融示范园区,吸引欧亚国家各类金融机构在西安建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同时,推动陕西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服务机构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共融发展。 陕西省在科研力量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省拥有80所普通高校、102万名在校大学生、1000余所科研院所、22万名科技人员,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点和密集区。伴随“一带一路”良好政策优势及其陕西省高校科研力量和高端人才这一优势,陕西省应大力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教育文化交流。陕西省在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的基础上,又相继成立了西北大学中亚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中亚学院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研究院,现有中亚国家1200多名学生在西安各大学就读和参加培训。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加大企业与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产业化生产,加强企业传统生产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这一机遇,使陕西省轻工产业结构得到质的飞跃。 随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成功,陕西7处遗迹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省应以此为契机,通过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扶持创作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艺术精品,利用西安现有中亚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的条件,积极拓展与中亚各国大学的合作。此外,还将建设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联手打造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 三、结束语 全球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新兴经济体也需要稳定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各国正摸索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模式。“一带一路”构想正是在这种国际经济环境下形成的。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尤其是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非常瞩目。借势“一带一路”战略,陕西省为中国经济新常态转型战略和目标模式的确立,作出自己的贡献。陕西省轻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调整和改革势在必行,而这其实也是一种最好“风险释放”的过程。对陕西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来讲,需要紧紧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战略定位,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欧亚综合经济园区”为抓手,以自贸区建设为核心,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巍.基于因子分析的陕西省轻工业竞争力评价[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6 (01) [2]孙佳欣.浅议陕西科教资源与经济发展的不协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2) [3]邢战雷.层次分析法在陕西轻工业发展评价体系中的应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