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18-01-15 19:5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

赵滨元     天津市信息中心

摘要:《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要素禀赋和发展阶段,提出吉林省可以着力发展的五大产业集群——大农业、大健康、现代轻纺、现代装备、融合型产业集群。从产业结构演化、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政策导向等角度来看,这五大产业集群基本符合吉林省目前资源要素禀赋和发展阶段,可以作为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这五大产业集群并不是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唯一选择,在政策实际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也不必拘泥于五大产业集群架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关键词:新结构经济学;产业结构演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政策

《吉林省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研究报告》是林毅夫团队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系统分析吉林省经济结构的成果,是新结构经济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应用。《报告》梳理了吉林省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目前的困境,比较了吉林省与湖北省、重庆市等兄弟省市产业结构的异同,分析了自然资源、人才、资本、基础设施等要素资源的相对优劣势,提出了因势利导发展五大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并深入讨论了各产业集群、各地市州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报告》提出的五大产业集群遵循产业结构演化的普遍规律

(一)遵循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理指出,三次产业发展遵循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律。由于各产业间存在收入差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2009-2014年,吉林省制造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增长了3.66个百分点,大体呈上升趋势。因此,吉林省目前正在处于第二产业主导向第三产业主导的过渡时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应是吉林省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产业。

林毅夫团队提出的大农业、大健康、现代轻纺、现代装备、融合型五大产业集群中,大农业主要是种植业等第一产业,大健康产业链包含了全部三次产业,现代轻纺、现代装备主要是第二产业,而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这五大产业集群涵盖了吉林省当前主导产业和未来经济增长源泉,基本符合吉林省目前发展阶段对产业结构的要求。

(二)遵循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提出,工业发展规律是从轻纺工业向重化工业转移,从原材料工业向加工装配工业转移,由劳动集约型向资本集约型、技术集约型工业转移。受长期以来国家政策的影响,吉林省工业主要以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为主,而目前吉林的劳动力要素禀赋较为充裕,更适宜发展劳动集约型产业。因此,目前吉林省产业结构体现出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不符的困境,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难免陷入短期增长与长远发展相互矛盾的局面。

林毅夫团队给出的五大产业集群中,现代装备产业属于吉林省目前的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而现代轻纺能够更好的利用劳动力禀赋优势,在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的产业发展初期,更多的需要政府扶持、培育和引进。大健康和融合型产业集群结合了传统支柱产业和劳动力禀赋两方面优势,也是吉林目前亟待突破的产业发展方向。

(三)遵循雁行发展理论

雁行发展理论提出,对于本地没有产业基础的先进产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以先开放市场,待本地需求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扶持这一产业发展。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效应、后发优势和产业竞争力逐步显现,最终实现产业本地化的效果。吉林目前的人均GDP低于京津沪的50%,与除河北以外的东部沿海各省差距也在20%以上,在国内属于中游水平。参考人均GDP大体相当的湖北省、重庆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果吉林省找准适宜发展的产业,应该可以成功跳出新常态下的新东北现象

林毅夫团队提出的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既有基于传统产业的大农业、现代装备产业,也有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融合型产业集群,基本符合吉林省在全国各省市中的相对位置。

二、《报告》提出的五大产业集群契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方向

(一)契合产业结构合理化方向

产业结构合理化要求主导产业选择应符合本地经济发展阶段,适应本地人口需求、资本技术、资源环境等现实情况,为产业结构向高度化、现代化推进提供支撑。2015年吉林省人均GDP达到51086万元,位于全国31省市的第12位,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但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吉林省人口相对较多,适龄劳动人口比重较大。2016年末人口超过2700万,其中16-59岁适龄劳动人口占比68.65%。因此,吉林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报告》提出的五大产业集群中,大农业中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大健康中的食品工业、现代轻纺中的服装纺织等多个行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现代装备、融合型产业集群均依托传统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基础支撑。因此,这五大产业集群基本符合吉林省目前的发展阶段和资源要素禀赋特征,与目前吉林省的产业标准结构相符。

(二)契合产业结构高度化方向

产业结构高度化要求产业结构能够持续自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较高的部门所占的比重能够逐步提高。在具体实践中,产业结构高度化往往意味着主导产业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将人力资本需求高、研发周期短的产业定义为弯道超车型产业。吉林省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普通高校58所,2015年在校研究生5.8万人,在人力资本方面有资源禀赋优势,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本支撑。

《报告》选择的五大产业集群引发广泛讨论,特别是吉林省轻纺工业提振计划受到诸多专家学者质疑,原因之一就在于产业结构高度化不够。从目前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型金融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各地着力发展的重点,此时再提提振轻纺工业,的确显得不够高端。但是,产业结构高度化离不开合理化,必须要以合理化为基础,过度追逐高端产业的后果,可能事倍功半。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禀赋优势已经削弱,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转移,利用本地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获得的效益可能比培育新兴产业更高,更加符合产业发展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三、《报告》提出的五大产业集群符合产业结构政策的总体目标

(一)符合主导产业选择目标

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通常具有增长率高、持续性好、辐射性强等特点。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处于不同经济成长阶段的地区,应选择适合当前成长阶段的主导产业。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根据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方法划分的五大类产业中,领先性产业应当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支持。由于历史原因和国家支持,吉林省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处于全国领先位置,也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

《报告》中的大农业和现代装备产业集群,就是以农副食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为基础提出的,符合主导产业选择方向。政府应当支持这些产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技含量,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益,带动周边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发展。

(二)符合幼小产业扶植目标

出于获得规模效应、先行者优势等原因,政府可选择适当的幼小产业进行扶持。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划分的五大类产业中,弯道超车型、战略型和部分追赶型产业应当作为幼小产业加以扶植。吉林省目前的追赶型产业包括医药、轻纺产业集群,以及食品、石化、冶金等诸多产业集群。

《报告》提出的大健康和现代轻纺产业集群,就是综合考虑了吉林省当前禀赋优势、国内外产业发展变化趋势等因素后提出的。这些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政府可以从中选择适合的产业进行培育。

另外,在当前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吉林省应当紧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大力培育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融合型产业集群,实现弯道超车。

(三)符合衰退产业撤让目标

基于产品需求下降、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加、技术进步缓慢等原因,政府应撤让不符合产业结构发展需要的产业。在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划分的五大类产业中,转进型产业应当作为衰退产业进行撤让。和2011年相比较,2015年吉林省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等矿产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依次下降了1.26%0.81%0.02%。这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产业集群的衰退给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需要在下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逐渐减产增效。

《报告》建议将过剩产能转移作为衰退产业的撤让路径,基本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对于非洲、南亚、中亚诸多发展中国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行业属于中高端产业,吉林省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的良好契机,将这些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延伸产业布局,实现双赢局面。

四、对《报告》的进一步思考与认识

虽然大农业、大健康、现代轻纺、现代装备、融合型五大产业集群,与目前吉林省支柱产业不完全一致,甚至其中部分领域不符合以往对东北经济的普遍认知,但是这五大产业集群符合吉林省目前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可以作为吉林省未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发展方向。《报告》分别对各个产业集群制定了产业发展路径,为产业结构调整落地提供了支撑。

同时,在产业发展规划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中,不必拘泥于《报告》的结论。可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家战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根据具体问题和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工作举措,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区繁荣。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产业政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2]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方向.经济评论,2017(3).

[3]张辉.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下的产业驱动机制.经济学动态,2015(12).

[4]赵昌文.对“新东北现象”的认识与东北增长新动力培育研究.经济纵横,2015(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