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消费态势分析及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对策研究
田静莉 陕西省信息中心 摘要:今年以来,陕西省消费在宏观经济开始回暖的大环境下保持较快增长,发挥了良好的带动经济增长作用。当前消费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同时,在新兴消费服务模式逐渐普及的同时,陕西消费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释放陕西消费潜力,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消费模式;新兴消费;提质扩容 陕西省消费在宏观经济探底开始回暖的时期对经济增长发挥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分析当前省内消费特点、制约消费较快增长因素以及今后发展机遇,提出后期需要重点施策的方向。 一、居民消费呈现全新的时代特征 2017年以来,陕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季度分别增长11.5%和11.9%,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高0.8和0.9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年内均呈稳步上扬走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各月分别增长35%、40.4%、40.5%、43.7%、41.5%,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低34.9、22.2、24.6、21.3、31.8个百分点,网络消费增速在上年的超高速增长基础上出现回调,但年内基本稳定在40%略高的水平。具体来看,我省消费呈现以下特征: (一)功能体验悦享型服务+基本消费备受青睐 消费者需求已由单纯满足基本生活消费转变为追求亲身体验、享受生活型消费,小寨赛格、万达广场等综合性购物商场迎合了消费者的新诉求,通过消费者外出就餐、健身、娱乐等丰富的体验式活动带动百货的销售。近几年来,Ulife西安港进口商品直营店、曼蒂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进口产品直销店纷纷登陆陕西,为陕西居民在家门口购买货真价实的进口商品、亲身体验与国际同步的时尚潮流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生活水准升级型服务+价值消费涨势良好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人口结构调整、网络的普及,实体的电器营销连锁店、各大品牌电器商与实体店资源相结合,纷纷建立起各自的电商平台、移动端手机APP,为消费者提供促销信息推送、商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基本实现了线上线下顾客的充分互动,消费便利程度的大幅提升,促使全省价值消费呈现较快增长。2017年上半年,陕西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中西医药类等限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均实现17%以上的较快增长。 (三)时尚文化旅游型服务+精神消费方兴未艾 2016年以来,宝鸡、汉中、韩城3市及临潼等14个市县区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太白山景区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至此陕西省5A级旅游景区增至8家。旅游服务品质的提升促使2017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6%和28.3%,保持了较高的增速。据测算,国内旅游的消费乘数大约为5,即旅游者每消费l元钱,可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各类社会消费5元左右,可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极具高效带动全省消费增长的潜力。 (四)新型综合型服务+消费设施建设积极推进 2016年以来,陕西谋划建设了一大批商业、物流、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包括京东西北电子商务基地、国美西北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苏宁西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陕南亿丰国际商贸城、秦汉万通立体城市健康城、汉中兴元生态旅游示范区汉文化园区、延安文安驿文化园区、秦岭飞行小镇等项目,带动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领域投资上半年分别增长18.1%、95.3%、19.5%、18.4%。新型综合服务+消费的各类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将为全省居民打造更加便利、优质的消费环境。 二、制约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解析 (一)居民增收长期滞缓势必制约消费增长速度 2014年-2017年上半年,陕西城乡居民收入一直维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85%和78%左右。农村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工收入偏低是长期制约消费增长的短板,农民工月均收入一直在2770元-3000元徘徊。现用最小二乘法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分别进行曲线拟合。 设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Y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1,二者之间变化关系如下: Y1=0.673X1+1160.1 (R2=0.998) 设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Y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X2,二者之间变化关系如下: Y2=0.897X2+60.6 (R2=0.997) 结果表明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长期且稳定的均衡关系,因此,城乡居民收入低,消费也难以有效扩大,较低的收入水平是制约消费能力提升最主要的瓶颈。 (二)新型服务模式与消费产品升级创新不足 一方面,由于没有及时转型适应“购物+体验”的现代消费模式,传统零售商业多表现为经营低迷、客流量下降,本土大型零售商开元商城被收购,东大街百盛、大洋百货、怡丰城、民生等大型商场相继倒闭或缩减门店数量。另一方面,省内市场低端产能过剩与中高端产能不足并存,市场上缺少本地企业生产的高端消费类电子、装饰装潢、化妆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文教体育休闲用品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知名品牌产品。2014及2015年度新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我省入选品牌主要有“德懋恭”、“福乐”、“南洋·迪克”、“西影”等为数不多的28个商标。究其原因主要是省内企业组织经营效率不高,自主研发创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引领消费趋势的能力偏低等。 (三)供给产品的安全可靠性等质量水平待增强 2017年上半年,陕西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产品总体合格率为92%,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全省各级消费者协会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中,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问题占消费者投诉前3名,比重分别为37.8%、13.4%、11.2%。说明陕西本省供给的消费品质量、服务、安全性等方面尚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不利于居民购买力的释放。 三、消费提质扩容的有利因素分析 (一)近两年国家及陕西先后发放政策红包力促消费增长结构升级 国家政策主要包括《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等。我省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实施意见》、《陕西省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陕西省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陕西省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实施方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随着各项政策逐渐显效,将有助于规范消费市场、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居民增收,进而达到扩大消费规模、促进结构升级的目的。 (二)陕西所处发展阶段客观要求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的时期,投资贡献率由前多年的50%-60%降至2014年-2017年上半年的30%-40%;消费贡献率由40%提高至55%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常年低于投资转变为高于投资。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生转变,说明我省遵循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规律,正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变为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新模式。这个时期人的科学文化素养、身体健康素质、思想道德休养以及社会价值观念也全面提升,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生活品质全面提高和人全面发展将形成巨大的消费潜力。而且在经济回暖时期,消费品生产领域一般会随着市场需求的回升而增加供给。这正是我省企业向全国产业链中高端迈进,树立“陕西制造”、“陕西创造”新形象,进而促进全省消费提质增效的大好时机。 (三)人口持续较快增长、承接一带一路战略等要素助力消费扩容 首先,我省对接国家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于2016年出台《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意见》。根据当前生育水平及对今后10多年生育水平的测算,到2030年前,全省每年大约出生人口30—40万人,这种具有成长活性的人口状态,必将形成大量的消费需求。其次,2016年我省出台《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每年提高1.1个百分点来推算,年均增加城市人口40万人左右,预计城镇化率将在2025年以前达到65%以上,城镇人口数量增至2550万人左右;2030年之后,基本保持在70%左右,城镇人口规模将稳定在2760万人左右。一般城镇居民比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强,城镇人口不断扩大将推动消费总量的增加和结构的优化。最后,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一带一路”、陕西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开放的陕西将不断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国内影响力,将会吸引更多国内外的企业来陕投资、定居、工作、学习、置业等,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日益宽松的创业氛围,也会吸纳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留在陕西创业就业,形成具有较强购买力的消费者群体。 四、促进消费提质扩容的对策建议 (一)以提升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占比为重点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一是从创建公正有序市场环境、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开展双创实用培训、完善相关基础配套建设等方面着力营造良性双创生态系统,加快双创富民步伐。二是着力加强投资理财教育宣传、提升居民的财富观念和理财素质,在增加基础性理财产品的同时继续开发创新金融工具和理财产品,切实增强居民购买力。三是在提高基本社保水平的基础上,完善多元化的健康、养老、医疗等商业保障服务体系。 (二)以大力开拓新型服务+消费为重点力争进一步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一是加强服务与消费的有机结合,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商业模式和配套的规范化管理,实现线下物流、服务、体验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诸如东大街、解放路等的转型,打造成为设施智能、功能完备、环境优越、信息互联互通的智慧商圈。二是开发新型服务方式,积极培育发展膳食营养师、净菜服务、厨卫设备深度保洁、上门洗衣、皮具护理等专业化家政服务,助餐、助浴、助急、护理、康复、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上门式家庭养老服务,婴幼儿护理、学生托管接送、宠物照管等全方位社区服务,及各类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三)以关乎民生的关键领域为重点加快打造高质量商品服务供需链条 一是鼓励本省企业在巩固和扩大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优势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品牌的资本、技术、管理等,加快推进中高端消费品、智能消费品、健康保健类消费品、优质旅游产品及服务的研发和转化,打造一批省内、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消费品和服务品牌,满足居民升级的消费需求。二是优先在食品、药品、建材、儿童用品等领域建立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全过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并尽快向所有消费领域推广实施。规范实体和网络消费秩序,着力推动“线上+线下”的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健康、永续地消费,尽可能地将本省居民购买能力集中在省内释放。 参考文献: [1]刘文玲.可持续消费研究理论评述与展望[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2]尹新丹.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研究的理论分析[J].价值工程,2017,(05) [3]海川.新消费催生中国消费新变局[J].新经济导刊,2017(z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