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11-21 22:3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肖长刚 山东英才学院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15WB104

摘要:蓝黄经济区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交汇区域,十二五规划中,蓝黄经济区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使得蓝黄经济区的统筹发展备受社会关注。冷链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区域经济供应链体系、推动区域物流产业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此,蓝黄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冷链物流的全面支持。本文从概述蓝黄经济区与冷链物流入手,对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蓝黄经济区;山东;物流产业;冷链物流

一、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优势

    1.运输体系逐步完善。从当前情况来看,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在交通状况、物流主体方面为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山东省自2010年起,在4年内共投资1673亿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将构建大路网、建设大港口、发展大物流作为着力实施的三大工程,有力地促进了运输体系的完善,推动了现代交通业的快速发展。

2.物流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山东省的物流企业超过了5000家,逐步形成具备行业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该群体包括多种所有制、各类服务模式以及不同经营规模的物流企业。其中,在全国物流100强企业中,山东省物流企业占据22家,包括山东交运集团、海尔物流、山东中邮物流公司等物流企业,同时韩国韩进、丹麦马士基、联邦快递等国际知名物流公司也入驻山东,物流业务遍及船舶、海运、空运、集装箱、仓储等领域,使得山东省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为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劣势

 1.冷链物流资源分散

 在进入全国物流100强的山东企业中,仅有山东荣庆物流公司专门开展冷链物流业务,其他企业只是兼营冷链物流业务。从总体形势上来看,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的市场集中程度较低,物流资源较为分散,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事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呈现出规模小、数量多的现状,大部分企业的注册资本仅为十几万或几十万元,难以形成冷链物流产业的规模化效应;二是蓝黄经济区的物流产业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青岛、淄博等地区,这些地区对物流产业有着各自的规划,纷纷争夺物流资源,从而导致蓝黄经济区的物流资源更加分散,无法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

 2.冷链物流服务模式落后

    蓝黄经济区内从事物流的企业没有将冷链物流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仅有几个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拥有几百台冷藏车辆、较为健全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以及较高水平的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而其他小型物流企业基本没有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几台冷藏车辆和几条短距离运输线路。由于冷链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和服务管理较为落后,从而造成了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产业的整体实力较差。同时,在蓝黄经济区内,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模式单一,缺乏附加服务和增值服务。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以提供仓储、市内配送、冷链运输等基础性服务为主,只有规模较大的冷链物流企业提供配货、分拣、贴标等附加服务,而能够提供采购、库存管理以及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更少。受冷链物流企业自身经营实力的限制,目前蓝黄经济区内的冷链物流企业尚不具备提供流通加工、信息处理、金融服务等高端增值服务的能力。

    3.冷链物流市场欠缺规范化

目前,我国政府在物流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度制定方面,将常温物流作为重点,而忽视了地区经济发展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使得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缺失,直接造成冷链物流市场规范性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冷链物流企业往往利用降低价格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牺牲了冷链物流服务品质,从而导致市场处于恶性竞争的状态。尤其在蓝黄经济区内,大部分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只提供冷藏运输服务,尚未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这些公司常用价格竞争手段,使得企业难以获取较高的利润额,同时也就没有足够的资本投资固定资产、拓展物流网络、提高冷链物流服务水平。基于此点,蓝黄经济区内的部分生产厂家不愿意外包冷藏物流业务,担心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无法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这就使得冷链物流运作既难以保证“质”,又降低了“量”,导致冷链物流市场尚未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4.冷链物流行业绩效偏低

    受冷链物流市场不规范、物流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实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产业呈现出整体绩效偏低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蓝黄经济区内的大部分物流企业业务仅局限在固定区域,没有向周围区域拓展,使物流企业联合、并购的行为较少,难以形成冷链物流产业集群效应。其二,蓝黄经济区内的冷链物流市场处于非饱和状态,从事冷链物流企业的数量多但规模小,各企业均拥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无需采取兼并联合的手段拓展市场占有份额,保持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其三,蓝黄经济区内的一部分规模较大的冷链物流企业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在政企尚未完全分离的情况下,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发展还得受地方政府的干涉,使得冷链物流产业具有明显的地方保护色彩,阻碍了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基于以上三点,蓝黄经济区内的冷链物流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严重影响了冷链物流产业绩效的提高。

二、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标准

    为了改善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的现状,应从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入手,推动冷链物流市场的标准化、规范化运作,为发展冷链物流产业提供有力保障。近几年,国家农业部、商务部等部委相继出台了《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但还是在冷链物流的不少领域缺乏具体的硬性文件和执行标准,尚未形成完善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为此,蓝黄经济区应结合国家发展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从本区域冷链物流发展特点和需求出发,制定出具体的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标准,如冷链物流企业资质认证标准、冷链物流企业诚信体系标准、冷链物流行业服务标准、冷链物流服务接收标准、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准入标准等,统一各项技术指标参数,规范冷链市场运行秩序,推动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加快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建设

    蓝黄经济区应进一步加强冷链物流技术装备建设,改善冷链物流资源分散、服务模式落后的现状,不断完善冷链物流配送设施,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首先,鼓励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建设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冷链运输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冷链物流市场步入良性循环状态。其次,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积极引入自动识别、GPS定位、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系统、EFT技术、EDI技术等现代物流技术,实现对冷链物流业务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同时,有条件的冷链物流企业还应当重视技术改造与升级,引入库房管理系统、自动化冷库技术、无损检测、真空预冷技术、商品化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企业自身装备技术水平,带动冷链物流行业的整体实力提升。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推动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对冷链物流产业的整体服务实力有着重要影响。为此,黄蓝经济区应当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利用优惠政策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提供高端物流服务的能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应重视物流设施建设、物流人才培养以及物流网络构建,同时还应当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实现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化经营,以满足蓝黄经济区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高要求,提高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此外,蓝黄经济区还应当加快建立冷链物流一体化,使生产、加工、销售、储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便强化整个冷链物流体系的组织和管理,使冷链物流上所有的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提高冷链物流的运作效率。

(四)强化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

蓝黄经济区冷链物流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首先,政府部门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对冷链物流的需求,制定完善的冷链规划,根据规划对冷链物流企业提供有条件限制的资金支持和优惠政策支持,如在冷链物流企业冷库建设、关键技术改造、冷藏车购买等方面给予支持。其次,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联合上级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多方力量,成立冷链物流联盟。由冷链物流联盟对冷链物流服务履行监控职能,确保冷链物流的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标准得以贯彻执行,将冷链物流纳入到食品流通的全过程中进行监管。

结论:

    总而言之,蓝黄经济区的冷链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装备、服务模式、市场规范化、行业绩效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但是由于蓝黄经济区拥有较为完善的运输体系和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使得该区域冷链物流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此,蓝黄经济区必须从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加快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冷链物流监管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冷链物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海清,周静,郑真真.蓝黄经济区物流网络节点优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2).

[2]王鑫.山东半岛经济区物流现状分析及现代物流一体化发展研究[J].江苏商论.2010(4).

[3]胡海清,肖长刚,甘信丹.我国公路运输价格指数编制研究——以济南市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5)115-11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