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与湖南实现路径研究
刘贻石 湖南衡阳市委党校图书馆 摘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建成《建议》),鲜明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本文首先全面分析了全会明确的目标要求新在何处,随后如实论述湖南全面小康社会的现状难点,最后结合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科学研究探索实践路径,力争为助推湖南在中部各省中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的目标要求 实现路径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时期,湖南作为中部大省,必须全面把握这些新的目标要求。笔者结合多年党校研究和工作实践,试图全面把握《建议》中对全面小康社会新内涵要义和新目标要求,在分析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尤其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提出新起点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践路径。 一、全面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明确了一系列新表述、新部署和新要求,需要我们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多个背景全面准确把握,确保思维层次高、工作站位准,从洞察全局中谋得主动。 (一)经济方面调结构、促转型、求稳定,实现中高速增长。 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是全会《建议》提出的硬性指标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持“十三五”期间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据初步测算,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在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我国经济在转型中持续下行压力加大的复杂局面下,要将经济增长率稳定在理想水平,在目前复杂的局面下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唯一的办法就是调结构、促转型,求稳定,强引擎。必须准确把握《建议》中促转型的系列引领性要求,牢牢把握基本遵循。 (二)社会民生方面求务实、增福祉、倡共享,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以更务实政策保障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是《建议》中关于社会民生方面提出的鲜明目标。《建议》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人民主体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许多更为务实和具体要求。比如:《建议》》首次明确提出,要更加健全包括就业、教育、文化、住房、医疗、社保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表明人民基本需求的层次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凸显了人们需求的个性化、公共性。 (三)在文化方面育风尚、塑形象、固根本,实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文化方面,《建议》提出了对内、对外两个大方面的要求。其中,对内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培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风尚,二是培育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三是提升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对外的核心要求则是提升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塑造良好形象,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在把握这些目标要求时,有两个背景信息需要重点把握: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社会中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享乐拜金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呈现愈演愈烈的泛滥之势,为应对这一不良势头,亟待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风尚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作为文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第二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建议》将全社会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标志之一,新增了“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的提法。 (四)生态建设方面坚持倡绿色、求长远、可持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储量趋紧、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加重、一些区域生态系统面临不可逆损害的严峻局面。在此背景下,《建议》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提出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这一新的总体目标,将“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理念突出出来。这要求我们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期下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绝不以一时的经济利益去牺牲环境、浪费资源,同时大力挖掘环保产业的经济潜力,实现社会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五)制度建设方面坚持多维度、推改革、去弊端,构建开放有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中经济、民生、文化、生态诸领域的目标,最终要依靠成熟的全方位制度提供法治支撑。为此《建议》明确要求: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到2020年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治、经济、军事、党建等各维度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建议》中关于这一目标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制度内涵进一步扩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军事、法律法规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元素,全部纳入了制度体系当中。二是经济体制改革更加突出开放、放权等特点。要求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又能保障公平竞争,也能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三是更加突出了党的制度建设这个根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必须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制度、纪律检查制度,探索和创新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干部制度、巡视制度、问责制度等,进一步推动党的建设制度化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力量支撑。 二、准确把握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紧紧把握“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分类指导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一个全新的起点,总体上面临可喜形势:一是四大区域起点较高。当前,长株潭地区、洞庭湖地区、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等四大区域全面小康总实现程度均达到80%以上,特别是长株潭地区2015年底已经达到95.9%,洞庭湖和湘南地区也已接近90%,应该说“十三五”开局之年这样的形势较为乐观。二是各市州整体进展顺利。截止2015年底,全省各市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平均总实现程度为87.3%,,其中实现程度最高的长沙市为96.1%,是湖南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的市州。三是各县市区加速推进。各县市区虽然区位环境、资源基础、发展条件等不同,但整体上均实现了加速发展。具体来看,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均进展顺利,呈加速上升态势。相比2013年,2015年全省一类县、二类县、三类县平均总实现程度均提高了10个以上的百分点。 同时,必须看到,全省距离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问题难点不少。一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是最突出短板。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结果来看,目前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方面指标中,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最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充分证明经济发展已成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就拿人均GDP, 2015年湖南人均GDP为4296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低于临近省份湖北省15.4个百分点。尤其是县域经济不强。据湖南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度全面小康考评监测,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平均实现程度在五大建设中最低,为77.3%。在122个县市区当中,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低于80%的就有74个,占60.7%,离国家“双中高”的目标差距较远。二是各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尤为明显。从区域看,四大区域2015年全面小康总体实现程度,长株潭地区达到95.9%,大湘西地区却仅为82.7%,差距达13.2%,而经济发展实现程度更是相差20.3%。从市州看,2015年沙、株、潭、岳四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超过90%,但湘西州不足80%。从三类县市区的情况看,2015年,一、二、三类县(市、区)中总体实现程度最高与最低普遍相差15%以上。三是精准扶贫仍然任重道远。湖南目前共有48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8000个贫困村、400多万建档贫困人口,邵阳、怀化、湘西3个地区贫困人口在50万以;湘西、邵阳、怀化、张家界等四个地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0%(全国平均水平为7.2%),这些地区发展基础薄弱,人均GDP仅为全省均值的48.4%,确保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精准脱贫的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四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统筹兼顾难度大。长期以来,湖南经济结构整体上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仍占很大比重。据统计。2015年,全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高达30%左右,湖南环境质量指数为94.8%。 三、科学谋划湖南在新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路径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笔者感到,必须牢牢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难点,因地制宜,另辟蹊径,各个击破,强力推进。一要紧紧扭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个“强引擎”。扭住经济发展质量不搞、速度不快这个最突出短板,更加突出把发展摆在首要位置,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培育新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引导消费扩张,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依靠创新驱动,构建多点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创新开放模式,拓宽开放领域,打造中部地区开发型经济新高地。二是分类指导推动形成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这个“新格局”。继续坚持分类指导的科学工作方法和“分区域布局、分类别考核、分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四个区域板块全面小康建设现状、增长点和各自特点,加强对区域的分类指导,打造全面推进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试验田”“示范区”。更加突出发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湘西武陵山片区和湘江新区等区域国家战略平台的政策效应,形成新的强劲经济增长极。抓住县域经济这个重点难点,加大扶持力度,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做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尤其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激发发展活力,培育绿色可持续的新增长点,全面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三是全力打好能动扶贫、精准扶贫这个“攻坚仗”。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的主体作用,将扶贫方式从“保姆式”“一步一动”式帮扶向“能动式”“授人以渔”式帮扶转变,着力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造血能力和贫困群众依托自身脱贫致富能力。继续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坚决落实“每个贫困村派驻工作队、每个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要求,精准抓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防治“遍洒胡椒粉”;选优配强村第一支部书记,真正把基层组织建设成带领精准扶贫的坚强战斗堡垒。四是不断突出创新发展战略这个“驱动力”。 把创新发展战略作为湖南全面小康建设的新驱动,着力引导形成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的新局面,不断探索形成创新孵化产业园和军民融合国家队。特别是紧扣湖南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结合“中国制造2025”和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深度实施,着力加强重点基础领域科技投资,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五是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高压线”。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要求,结合湖南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严格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着眼长远忍痛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制定财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不满足标准要求的“两高”企业,严格执行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六是坚持强化法治建设这个“硬保障”。突出建设法治政府、清廉政府、高效政府和服务政府,建立健全量化标准,及时对社会公开,规范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从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加大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吃拿卡要的问责力度。围绕创新改革、转变职能的要求,以规范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 参考文献: [1]肖贵清.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山东社会科学,2016.02 [2]张凤江、张健.当前需求新变化与三个需要关注的社会议.天津社会科学,2015.04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15 [4]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和重点分析.湖南在线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