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转型实践研究
------以牡绥地区为例 杨婷婷 许荔珊 陈君 王立国 牡丹江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文化厅项目。牡丹江市社科联项目,项目编号151117。牡丹江师范学院横向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摘要:文章在国内关于区域转型的相关文献基础上,探究区域转型的内涵及转型模式,分析其区域发展的过程及内在规律,并以牡绥为例,归纳该区域转型的路径及方向。 关键词: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牡绥地区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区域发展,将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整合为同一过程,在推进中、西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同时,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十二五”之后,国家“十二五”规划在第五篇第十八章第二节做了这样的阐述: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重点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和牡绥地区等区域发展”。 牡绥地区区域发展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是牡绥地区从“十一五”跨入“十二五”的漂亮转型,为哈牡绥东区域经济转型注入了长期政策利好。 经济转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具体地讲,经济转型是经济体制的更新,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提升,是支柱产业的替换,是国民经济体制和结构发生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本文所研究的区域经济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即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或从外延型增长转向内涵式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是以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等)为条件的,而集约型经济增长则侧重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我国各地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模式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优先区域,抓住了市场化、国际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机遇,在体制机制改革、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勇于创新,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模式三种经济转型模式。 (一)苏南模式 为实现区域发展方式转型,苏南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转为依靠科技进步的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和高效率的增长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富民优先。富民优先成为苏南人转变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战略。其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通过改制和发展民营经济等途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二是关注增加个人财产及其收入,鼓励创业。三是允许先富的同时关注合作富民,不仅关注平均收入达到小康水平,还重视大多数人达到平均数。 第二,产业升级。苏南是我国工业化最早的地区。苏南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点在推动制造业由低端向高端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外商投资的产业升级是新苏南模式的一大特色。在推进制造业升级的同时,这几年苏南地区又开始了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进程,特别是在制造业向服务业延伸方面形成了新的特色。 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利用外资由过去单纯引资转向突出引入核心高技术,引进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著名公司,突出研发中心的引进和建设。二是苏南地区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方面形成自主创新的新特色。 第四,着力于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供给的主要途径包括:包括,首先推动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小城镇集中,服务业向中心城镇集中,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土地等资源的集约使用。其次,加大转移和淘汰高消耗和高污染工业的力度。第三,推进以信息化为代表的高科技化,依靠高科技跨越高消耗、高污染的阶段。第四,推进环境和生态的建设。 (二)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兴起于 20 世纪的 80、90 年代,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传统的“温州模式”不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温州模式” 突破了原有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限制,企业开始向集团化规模发展。以观念创新为核心,以网络营销为依托,以理性管理为基础,以规模效益求发展的一种新的经营运行模式。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企业集团化,营销网络化,管理理性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创新化。 温州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温州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采取的自由放任的无为态度,成为温州地方政府管理“强市场--弱政府”模式形成的重要因素。 (三)“珠江模式” “珠江模式”是广东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摸索出的一种适合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经济模式。珠江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以外源型经济为主导,主要是由于在改革开放之初,珠江三角洲工业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技术,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发展起来。另外,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香港、澳门地区的工业化基本完,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因此,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接近的珠江三角洲成为港澳资金、技术注入的区域。珠江三角洲的企业的原料、资金和技术大多来自海外,产品也大多外销,所谓“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形成了由广东提供土地或标准厂房,内地提供廉价劳动力,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的要素,而组合成“三来一补”的模式。 珠三角各地方政府为追求地区利益而出现的重复建设,和地区分割造成的产业结构同构化,导致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因此,产生了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协调机制”,主要调节地区利益矛盾,地方政府作为被调节对象。在珠三角地区,协商机制的建立主要在于地方政府财源建设的观念要发生转换,要树立大市场、大财源的观念。苏南模式是在政府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再大力推动内源性民间经济发展,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在经济发展中因为产业层次偏低和逐渐丧失传统制度优势及资源禀赋优势而遇到发展瓶颈;温州模式其实质是一种乡土型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先保护内源性民间投资驱动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由于乡土民间经济的自发性,使得民间资本多投资于低端、低附加值和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珠江模式则是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并适时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目前,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遭遇要素供给制约,地方政府掌握资源的能力在下降。 三、 牡绥东地区经济转型 牡绥东地区主要着眼于牡丹江市、绥芬河经济区域。目前,牡绥地区正处于国家给予的战略机遇和有力条件。“十二五”期间,牡绥地区应不断推动贸易方式多样化、贸易结构多元化,以贸为主向贸工并举转变,推进进出口产品由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买全国、卖全国”向落地加工、过埠增值转变,由灰色清关向规范贸易、一般贸易转变,由以沿边合作为主向腹地延伸合作转变。加快建设加工、商贸、物流、旅游、会展“五个中心”,使牡绥地区对俄贸易加工区真正成为全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先导区。 (一)放大保税区效应,将优惠政策扩展到牡绥地区。加快建设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其政策优势和功能优势,加快推进保税区附属配套区建设,将综合保税区功能逐步放大拓展到整个牡绥地区各个园区,增强整个加工区吸引外资、聚集产业的能力。 (二)全面深化对俄、韩合作,将开放热点向腹地纵深发展。继续推进对俄合作,由口岸向哈牡绥东全域、由滨海边区向俄罗斯腹地、由贸易合作向全方位合作拓展。与俄罗斯开展互办旅游年等活动,全面对接参与海参崴地区APCE会议筹备建设,进一步扩大对俄资源能源开发、科技、文化等多领域合作,推进对韩合作由物流、旅游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面向整个东北亚,打造国际物流“大金三角”。加快口岸改造升级,深化中俄韩物流合作,尽快实现陆海联运大通道常态化、便捷化运营。加快推进“东北东边道”铁路建设,尽快打通连接东北东部“12+ (四)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发挥好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行政效率,逐步建立起公正、透明、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设立综合管理机构,强化在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问题等方面的协调职能。逐步打破区域行政界限,推动牡绥地区行政管理一体化,加强对绥芬河市的支持力度,提升管理层次。鼓励区域间、企业间开展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打破行政性垄断和地区性封锁,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谢涛.珠三角企业面临挑战--论珠江模式的变迁及转型[J].中国国情国力,2010,(10):62-64 [2]陈文理. 地方政府管理模式的制度创新及其作用--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 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J].武汉大学学报,2005,58(1):87-92 [3]王立国、杨婷婷.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战研究[M].新华出版社,2014 [4]杨婷婷.哈牡绥东地区经济转型期金融资源优化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