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基于大数据的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对策探究

2020-08-14 17:4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莹 中国农业银行审计局成都分局

摘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作用。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出台各项政策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但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偏小,缺少担保主体、缺乏抵(质)押物,难以满足商业银行贷款要求。为帮助企业盘活流动资产、有效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解决融资问题,供应链金融逐步成为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的重要金融产品。在这背后却潜藏着金融风险,一旦供应链某环节风险失控,触发资金链断裂,供应链金融业务将随之崩塌。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商业银行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体系,以防范金融风险。本文在大数据基础上,探讨如何发挥大数据技术作用,破解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并提出相关管理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

一、引言

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在很早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提出了很多管理对策,但由于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融资需求不断增大,监管要求不断更新,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风险管理要求。而以往管理对策大多依赖人工,不满足大规模金融数据分析需求,存在效率慢、准确率低、深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一点,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得到了业界关注,研究人员认为该项技术可以取代人工来执行相关对策,解决以往问题,同时该项技术的应用还能对管理对策进行创新,并保障对策应用质量,可见该项技术在处理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问题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与对比

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与其供应链融资模式有密切关系,对此进行分析可以给大数据下风险管理对策设定提供方向与支撑。

(一)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

目前,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1]。下文将对三种模式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1.存货质押融资模式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重点在于存货、质押,采用这种模式的小微企业大多都具备自生产能力,当企业经营者无力还款时可以通过存货来实现还款。在运作当中,因为存货是目前唯一可以用于代替现金进行还款的资产,所以很多生产型小微企业都乐于通过这种模式来实现融资(原因在于通过存货来替代现金,能保障自身资金持有量),且在银行角度上也认为存货是小微企业的最优资产,因此更推荐小微企业使用这种模式,这一条件下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就成为了最常见的融资模式。流程上,存货质押融资模式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银行对小微企业资质进行审查,确认企业有自生产能力,且存有现货;(2)小微企业根据银行要求,将存货产品、原材料、半成品交予监管企业,或由银行指定存放地点进行监管;(3)放款;(4)监督小微企业存货通货量,保障存货质押价值。

2.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一般具有三种方式:(1)应收账款质押融资;(2)应收账款保理融资;(3)应收账款证券化。第一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是目前银行较为常用的一种融资模式,即供货企业以货物销售产生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融资。银行在向供货企业提供融资后,若购货方拒绝付款或无力付款,银行具有向供货企业要求偿还融资的追索权。银行在贷后管理中需关注企业经营收入现金流,确保货款资金回笼。

3.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作用于购货方,是银行向处于供应链下游,需要向上游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所需原材料的小微企业提供的一种融资模式。金融实践中,通常融资企业(购货方)需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以供应商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作为质押,银行通过控制其提货权,防控贷款风险。

(二)对比

以上三种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但三者各有优劣,银行需根据融资用途、押品特点、融资对象在供应链中所处环节等明确融资风险,有必要了解三者的差别,对此下表对三种模式进行了对比[2]

  三种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对比结果

表  三种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对比结果

三、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问题

(一)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风险问题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问题具有三种表现,分别为质押担保目标风险、监管企业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下文将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

1.质押担保目标风险

质押担保目标风险是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最常见的风险,其形式又可以分为货物保管风险、货物延期处理风险。(1)货物保管风险: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的质押担保目标为存货,而并不是所有存货都具有较长的保质期的,因此如果在货物保管过程当中,存货突然发生变质,不再具备质押担保价值时,银行与企业都会遭受风险,即如果企业信用良好,按期还款,而银行却导致其货物变质,使企业承受经济损失,这时银行就要帮助企业承担风险,甚至还需赔偿企业;(2)货物延期处理风险:即使货物有较长的保质期,不用担心货物变质问题,银行在企业未能按时偿还贷款的条件下,也要考虑到如何对担保货物进行处置,如果处置变现困难或变现价值低于贷款前评估价值,银行将面临贷款损失。

2.监管企业风险

在整个存货质押融资模式运作当中,监管企业属于第三方,主要负责对质押担保存货、企业出货量进行监管,因此很多货物都会进入监管企业的管理范围内。而这时如果在监管企业范围内出现了存货缺损现象,则必然导致银行与企业承担风险,这是典型的第三方监管风险表现。如某监管企业在监管一批银行交付的存货时,因为防范措施不到位,导致部分存货被盗窃,以致银行质押物价值不足,同时企业也形成经济损失,贷款将面临一定风险。

3.信息不对称风险

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中,小微企业与供应链中的企业关系紧密,甚至存在关联关系,这一条件下,如果小微企业同供应链企业并无真实贸易背景情况下,进行虚假关联交易,骗取银行贷款,将导致银行承担金融风险,这是典型的融资诈骗行为,而这一行为带来的风险就是信息不对称风险。此外,信息不对称风险不仅会导致金融风险,还会直接损害供应链中其他小微企业利益。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问题

金融实践中,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风险是“虚假债权风险”。即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中,应收账款是主要质押担保目标,银行主要依靠应收账款的未来现金流来避免风险,但如果企业在融资申请时,提交虚假债权信息,就代表质押在银行的应收账款不能产生现金流,银行将丧失第二还款来源。

(三)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问题

在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中主要的风险有两种,分别为“假合同”风险、购货方拒付风险。下文将对两种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1.“假合同”风险

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涉及到融资企业与供应商,融资申请的基本条件就是审核两者的贸易合同,而当两者合谋提交虚假贸易合同时,就可能导致银行被骗贷,形成金融案件。另外,在个别金融案件中,“假合同”风险还反映出一些银行内部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因此必须重点防范。

2.购货方拒付风险

根据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运作流程可知,购货方是第一还款目标,而如果购货方无力偿还或拒绝偿还时,则银行仅能依靠供应商的信用担保和货物的质押担保作为还款来源。因此银行在运作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时,供应商资信和货物变现能力也成为需要关注的风险点。

四、大数据下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管理对策

主要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分析功能、信息识别功能等来执行风险管理对策。下文将对此进行具体分析。

(一)存货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中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上的风险,银行作为风险管理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分析功能、信息识别功能来进行风险管理。具体对策见下文。

1.质押担保目标风险管理对策

首先在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之前,银行可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深度分析功能,对质押担保存货的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主要了解存货属性、所有权、货物来源等情况,如果发现异样则要慎重考虑是否放款。其次在深度分析功能基础上,要借助信息识别功能对分析信息进行识别,判断信息是否与某些风险案例相似,如果相似度较高则需要引起重视。另外,大数据技术应用并不能完全保证质押担保风险不爆发,因此银行还要做好风险防控措施,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小微企业的资产质量、资本、品牌等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同在各方面表现良好的小微企业合作。

2.监管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银行在与监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且将存货交付于监管企业之前,采用大数据技术对监管企业的业务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判断监管企业的信誉、工作质量、内部制度,如果监管企业在任意一方面存在问题,则不建议与此类监管企业合作。例如某银行曾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当地一家监管企业的业务历史信息进行了分析,发现该企业成立以来,曾发生多起存货失窃事件,且可能其中存在内部人员道德风险,说明该监管企业资质不佳,不予合作。

3.信息不对称风险管理对策

面对信息不对称风险,银行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定期分析,确保供应链中所有主体信息的对称。即大数据技术的运作原理为“人工神经网络”,这种网络能够将信息相互对应,并得出各信息之间的关联度,因此通过该项技术可知供应链各主体信息之间的衔接情况,如果衔接不到位则不建议放款,同时运用于贷后管理,要求相关企业及时整改,以免形成实质风险。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管理对策

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管理上,银行可利用大数据的信息识别功能,重点监督应收账款质押手续办理和登记情况,在完善质押登记后方能准予放款。同时,要对企业的债权信息进行分析,通过信息可以判断债权是否真实,如果可疑或确认为虚假信息,则不能放款。此外,银行还必须采用大数据技术对供货商的资质变化进行分析与判断,此举可以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能效,且在风险显现时能起到及时止损的作用。

(三)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风险,在大数据技术下可采用两种管理对策。

1.“假合同”风险管理对策

银行可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判断供应链运作的真实性、贸易背景真实性、监管企业状态等,根据这些信息来综合判断风险大小。贷前调查时借助税务、海关、外管、同业及媒体等信息,加强对相关交易单据、关联交易、交易过程等审核,防范虚假贸易合同。

2.购货方拒付风险

银行在运作预付账款质押融资模式之前,需要确认购货方与供应商之间的真实贸易背景,利用大数据技术核查购货方征信,以及以往购货履约付款情况和经营性现金流等。由于该业务品种依托供应商信用,还应加强对供应商的资信审查,并关注其持续供货能力。同时,加强交货、提货环节风险管理。

五、结语

综上,在三种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下隐藏着诸多风险,商业银行作为风险管理者应当主动做好风险防控工作。而大数据技术作为商业银行管理风险重要工具,通过宏观数据分析,精准提炼,在贷前调查、审查审批、贷后管理等各风险控制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大数据技术在小微企业供应链融资风险中,可为人工综合识别判断风险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增强商业银行风险防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班英策.大数据环境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J].管理观察,2019(20):167168.

[2]付喜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互联网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大数据视角[J].北京金融评论,2016(4):1116.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