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背景下商建中英自贸区的动因研究
陈俊 无锡开放大学 摘要:2016年6月24日,英国全民公投选择脱离欧盟,在此背景下英国的经济未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新任英国财政大臣明确表示了与中国商建双边自贸区的意愿。本文主要具体分析了建立中英双边自贸区的现实和经济动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英国 脱欧 中国 自贸区 一、现实动因 (一)英国公投脱欧后的经贸政策调整 2016年6月24日,英国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全民公投,投票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以微弱优势战胜“留欧”票数,英国将不再属于欧盟成员国。英国公投脱欧是一系列历史和现实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既有英国在欧盟发展问题上根深蒂固的“例外主义”欧洲观,也有欧盟在一系列危机背景下民主合法性危机加剧、功能合法性缺失的推动作用。公投之后,英国将根据《欧洲联盟条约》第50条的规定启动与欧盟就取代欧盟成员国条款的新协议谈判。英国新首相特雷莎•梅表示英国所希望达成的是个“独特”的协议,而不是“现成的解决方案”。英国必须对从欧洲进入英国的移民人数进行管制,同时也为希望进行贸易的人争取积极的成果。可以预见,英国和欧盟在未来几年将围绕脱欧协议展开博弈,而在脱欧之后,英欧贸易关系的不确定性和英国经济形势的可能恶化将成为推动英国积极与欧盟外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展开自贸谈判的现实考量,脱欧之后英国独立自主的贸易谈判能力也成为推动双边自贸谈判的外部契机,所以英国很可能会在正式脱欧之前完成全球范围内经贸政策布局的计划调整。 (二)中国自由贸易战略的新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自由贸易区战略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同时,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要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截止2016年9月,我国已与东盟、港澳、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韩国及澳大利亚各经济体签署了自贸协议,正在商谈的自贸区还包括分别与海合会、挪威、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格鲁吉亚的双边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及RCEP。根据IMF2015年公布的世界各国GDP排名,中国和英国分列第二和第五位,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对英国的成功访问不仅达成了诸多共识和成果,而且开启了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英货物贸易额为197亿美元,2014年该贸易额达808.7亿美元,十年间增长了三倍多。英国贸易立国的传统和中英两国经济互补性是英国积极推动双边自贸协定谈判的根源。英国作为第一个宣布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显示出了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的强烈意愿。此外,英国在全球贸易新规则制定过程中发挥的影响力也必须高度关注。 二、经济动因 (一)贸易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2004年,中英两国正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大大推动了两国贸易合作进程,10年以来的合作让双方互利共赢,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首次突破900亿美元。中英双边贸易比重在中国对外贸易比例中变化并不大,但在英国对外贸易比例中确是进口和出口都不断增加,特别是2014年英国自中国进口的货物额占英国进口总额的9.37%,这个比重几乎是2004年的3倍。与此同时,英国向中国出口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从2004年的1.37%逐渐增加到2014年的5.13%,由此可见,从贸易依存度来看,中英双边贸易对英国的重要性要远大于中国。根据小岛清的出口密集度和进口密集度指标测算出的两国间贸易密集度指标反映出两国经济间的密切程度远低于两国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发展水平,这说明中英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在投资领域,中国对英投资增长更是令人瞩目。2004年中国对英投资存量仅1亿美元,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对英投资存量约414亿美元,特别是2012年以来,中国对英直接投资飞速增长。英国已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投资目的地国,逾500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在英投资也已经成为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对英投资中,中国企业积极参与英国机场、水务和空港城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国核电产业、高铁产业瞄准英国核电发展计划和二号高铁项目,力图将对欧合作第一站锁定在英国。 (二)贸易结构的较强互补性 从英国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来看,近年来,英国向中国出口主要商品的种类基本没有变化,运输设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是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2011年到2013年这四种商品占出口额比重都在70%以上。2011-2013年英国对中国出口的运输设备占出口额的比重分别为25.5%、34.1%和39.6%,英国对中国运输设备的出口份额不断扩大。其次是机电产品,2011-2013年机电产品占出口额比重分别是22.7% 、21.4%和19.2%,呈逐年递减趋势。与机电产品比重相当的是化工产品,其占出口额的比重也在减少。此外,英国对中国出口的部分商品比重走势呈现为降低的现象,但是出口额不断增加,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多样化和中英双边贸易趋势的不断提高。从英国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来看,2011年到2013年英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杂项制品,这三类商品的进口额占英国自中国进出口总额60%以上。中国在英国市场占最大份额的产品是机电产品,占英国市场的比重为15.6%,较位居中国第二位进口来源国的德国高出1.9个百分点。可见,中国对英国出口的产品集中在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机电和轻纺类行业。总的来说,中国主要从英国进口附加值较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向英国出口的产品范围大多集中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附加值产品上。近年来,在原有贸易结构的基础上中英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汽车、航空、通讯、动力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双边贸易中的比重稳步提升,但英国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产品对中国出口比重还比较低,英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并没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中英双边贸易不仅局限于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也将成为未来经贸合作的亮点,英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优势将对平衡中英双边贸易差额起到重要作用。 三、相关建议 (一)尽快启动中英自贸区可行性研究 中英自贸谈判是建立在双方经贸关系稳固发展基础上的,根据英国税务和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中英双边货物贸易额910.3亿美元,同比增长0.3%,中国是英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英国也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一大直接投资地。对于签订中英自贸协定,英国方面态度一直较为积极,现任英国外长、前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以及前首相戈登•布朗都对中英自贸协定表示欢迎,称两国应尽快签署这一协定。英国新任财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明确表示英国正着手与中国讨论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事宜。中国商务部也作出积极回应,表示对与英方商签自贸协定持开放态度,愿与英方就此进行研究。双方应力争在年内先行启动自贸区的可行性研究,内容须全面涵盖贸易投资体制机制、经贸关系现状、贸易投资自由化影响、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等具体问题,并对建立自贸区后的经济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估。 (二)加强政府间合作,深化经贸关系 双方应进一步密切高层往来,引领两国关系发展,挖掘双边关系潜力,保持并加强两国总理年度会晤、经济财经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和战略对话等机制。在深化经贸关系方面,首先应继续致力于扩大双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双方应为双向投资创造公平透明、积极友善的政策环境,致力于解决企业界有关市场准入和法规方面的关切。双方应共同努力,保护在英中国企业和在华英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其次,围绕彼此重大倡议,即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和英方基础设施升级投资计划及“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开展务实合作。再次,进一步加强国际产能、能源和交通领域合作,双方应支持两国企业将中方产能和装备制造与英方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开展互利合作;积极推动民用核能项目和高铁项目的合作共赢。最后,双方应深化在金融领域独特的长期伙伴关系,使其在双方合作中发挥表率作用。双方应支持伦敦积极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继续推动伦敦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双方应支持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就互联互通问题开展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毅、刘慧芳. 中英贸易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山东社会科学.2016(4) [2]金玲. 英国脱欧:原因、影响及走向.国际问题研究.2016(4) [3]英国积极推动中英双边自贸谈判.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