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与地位研究
——基于GVC指数的测度分析 刘莹 陈燕婷 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摘要:本文采用GVC参与度指数和GVC地位指数,从整体、分行业两个维度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与分工地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GVC参与度指数呈“V”型发展趋势,GVC地位指数呈“N”型发展趋势;中国高技术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高,但GVC地位指数低,而低技术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低,GVC地位指数高,揭示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从事加工组装等价值链下游环节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参与国际分工,尚未突破“低端锁定”的困境。 关键词:制造业;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度指数;GVC地位指数 一、引言 当前世界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在新一轮国际格局重塑中抢占高位是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根本支柱亦成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论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国家工业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再工业化”,意在推动制造业的回流和转型升级,将加剧中国国内产业链外移和“低端锁定”风险。同时,随着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劳动力比较优势下滑,我国低端制造业也渐渐失去比较优势。在此双重压力下,研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参与程度与分工地位,探索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对策极具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价值链”一词最早始于Porter(1985)。Gereffi(1999)进一步认为价值链的参与者不应局限于某个国家,应包含全球范围内所有参与产品或服务生产环节的活动,提出“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已成为当前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垂直专业化指标、出口复杂度和GVC指数。针对第一类垂直专业化指标研究,张彬和桑百川(2015)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整体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提高,但发展趋势弱化。针对第二类出口复杂度研究,胡昭玲和宋佳(2013)指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偏低,中高技术产品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要低于低技术产品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邱斌等(2012)研究了中国制造业的行业异质性问题。针对第三类GVC指数研究,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现“L”型发展趋势(周升起等,2014)。王岚和李宏艳(2015)、王振国等(2019)研究表明中国中技术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低技术制造业分别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李正等(2019)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演进主要表现为由低技术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演进。黄光灿等(2018)指出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呈现出上游攀升趋势。郑玉(2020)指出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和中等技术制造业攀升全球价值链的趋势明显。 (一)测度方法 1.GVC参与度指数。一国的出口附加值总额分解为国外附加值和国内附加值,然后用国内间接附加值与出口附加值总额之比和国外附加值与出口附加值总额之比的和来测量一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参与程度,即 GVC 参与度指数。 (二)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发布的2018年版贸易增加值数据库(OECD-WTO Trade in Value Added,TiVA),时间跨度为2005-2015年。根据TiVA数据库的行业划分标准将制造业划分为16个细分行业,再根据OECD的产业技术层次划分方法将制造业细分行业划分为低技术制造业、中低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四个层次,具体分类如表1。 表1 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名称和代码 四、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测度分析 (一)GVC参与度指数测度分析 图1显示,中国制造业整体GVC参与度指数呈“V”型发展趋势,且GVC参与度指数基本保持在0.7以上,表明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较高。2007年以前,中国制造业在GVC参与度指数上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制造业正在深入全球价值链的生产网络。2007-2009年,中国制造业参与度出现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世界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外部市场需求乏力,进而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参与度;2010-201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的GVC参与度指数出现了先大幅上升而后趋于平稳的发展趋势,这与中国不断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发展,利用“一带一路”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生产网络具有密切关系。加快了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主要表现为:中国2010年第一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至2015年仍稳居世界第一。 图1 中国制造业整体的GVC参与度指数 图2显示,2005-2015年四大技术分类制造业的GVC参与度指数都落在0.62-0.78之间,说明四大技术分类制造业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始终是首位参与度产业,其次是中低技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低技术制造业。四大技术分类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的发展趋势与制造业整体的发展趋势略有不同,具体表现为:低技术制造业的GVC参与度指数呈现“V”型趋势,中低技术制造业的GVC参与度指数呈现“M”型趋势等。
图2 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GVC参与度指数 表2显示,“木材以及木材和软木制品”制造业、“其他非金属矿产”制造业、“基本金属”制造业、“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制造业、“化学和制药产品”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和“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制造业在参与全球生产网络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作为中高技术制造业细分部门的“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制造业在国际生产网络中的参与程度提升最大,2015年GVC参与度指数排名较2005年上升4名,这表明中高技术制造业正在积极的融入国际生产网络。而“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制造业、“纸制品和印刷”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安装”制造业、“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排名则出现了下降的发展趋势。其中,“纸制品和印刷”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下降最大,源于我国制造业发展重点逐渐转向发展高技术行业。 表2 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GVC参与度指数排名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制造业部门在16个制造业部门的GVC参与度指数排名;限于篇幅,仅列出代表性年份。 (二)GVC地位指数测度分析 图3显示,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N”型发展趋势,且2015年GVC地位指数达0.252,比2005年的0.111提高了0.141。2005-2009年,中国制造业GVC地位指数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因为中国在承接大量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后,对国内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始进行调整,使中国制造业持续深入全球生产网络。2009-2011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各国进出口贸易受创严重,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因此受到削弱。2011-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GVC地位指数继2009年以来再创新高,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图3 中国制造业整体的GVC地位指数 图4显示,四大技术分类制造业GVC地位指数的发展趋势与制造业整体的发展趋势呈现走向一致的特点。2005-2015年低技术制造业在四大技术分类制造业的GVC地位指数中排名第一,其次是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 图4 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GVC地位指数 表3显示,“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木材以及木材和软木制品”制造业作为低技术制造业在16个制造业部门中排名第1位、第3位,这反映出我国低技术制造业凭借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价值链中拥有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但“纺织品、服装、皮革和相关产品”制造业和“纸制品和印刷”制造业从2005年的第5位、第4位下降为2015年的第8位和第9位,这是由于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渐丧失导致。“橡胶和塑料制品”制造业、“其他非金属矿产”制造业和“金属制品”制造业的GVC地位指数的排名位于第2-5位,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上游。而“焦炭和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化学和制药产品”制造业、“基本金属”制造业的GVC排名在12-16位,处于价值链分工的下游,且其2015年的GVC地位较2005年有所下降。以上制造业都属于中低技术制造业,表明中低技术制造业细分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存在分化严重的问题。 表3 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GVC地位指数排名 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制造业部门在16个制造业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排名;限于篇幅,仅列出代表性年份。 “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2015年GVC地位指数较2005年GVC地位指数下降3位,“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机动车辆、拖车和半拖车”制造业、“其他制造业;机械设备的维修和安装”、“未另分类的机械和设备”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2015年GVC地位指数较2005年有显著提升。以上产业大多为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虽然主要处于GVC地位指数排名的后5位,但大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表明以上制造业正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综上,中国高技术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高,但GVC地位指数低;而低技术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低,GVC地位指数高。总体上看,中国制造业正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并呈现向上游攀升的趋势。但高技术制造业GVC地位指数低,而低技术制造GVC地位指数高,揭示着中国目前仍主要通过从事加工组装等价值链下游环节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参与国际分工,尚未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基于TiVA数据库,采用GVC参与度指数和GVC地位指数,从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维度对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与地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第一,中国制造业整体的GVC参与度指数呈“V”型发展趋势,且GVC参与度指数基本保持在0.7以上,表明我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较高。 第二,中国制造业整体的GVC地位指数呈“N”型发展趋势,且四大技术分类制造业GVC地位指数的发展趋势与制造业整体GVC地位指数的发展趋势呈现出走向一致的特点。 第三,中国高技术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高,但GVC地位指数低;而低技术制造业GVC参与度指数低,GVC地位指数高。揭示中国制造业主要通过从事加工组装等价值链下游环节和低附加值的产品生产参与国际分工,尚未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困境。 (二)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政策建议 为了突破制造业“低端锁定”的困境,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持续创新是产业和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政府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企业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属于自己的品牌及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摆脱“低端锁定”困境。 2.完善制造业产业结构。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业健康发展,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一方面,在发展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时,要做大做强做专,在国内形成专业化的合作分工体系,提升低技术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在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另一方面,在发展中高技术和高技术制造业时,应重点发展产业链上游的核心技术环节,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向产业链上游迈进,从而突破“低端锁定”,增强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3.培养和引进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有助于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应提供优惠或免费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我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相关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培养和引进复合科技创新型人才,增强制造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最终为我国制造业攀升价值链上游环节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4.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深化对外开放。政府应加快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平台,与沿线国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同时,政府还应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提高产品及产业的附加值。企业应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积极参与跨国竞争,提高跨国经营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迈进。 参考文献: [1]Por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2]Gereffi G.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01):37-70. [3]张彬,桑百川.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对升级的影响与升级路径选择——基于出口垂直专业化视角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5(05):12-20. [4]胡昭玲,宋佳.基于出口价格的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3(03):15-25. [5]邱斌,叶龙凤,孙少勤.参与全球生产网络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出口复杂度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57-67. [6]周升起,兰珍先,付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国际分工地位再考察——基于Koopman等的“GVC地位指数”[J].国际贸易问题,2014(02):3-12. [7]王岚,李宏艳.中国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路径研究——嵌入位置和增值能力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5(02):76-88. [8]王振国,张亚斌,单敬,黄跃.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10):77-95. [9]李正,武友德,胡平平.1995—2011年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动态演进过程分析——基于Ti VA数据库的新兴市场国家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9(05):69-84. [10]黄光灿,王珏,马莉莉.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核算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8,33(12):20-29. [11]郑玉.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演化及国际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37(03):6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