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分析与研究
李继展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对策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随着各行各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显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经营小型化和专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中小企业在社会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市场进程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也逐渐显现。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不能快速适应企业扩大的需要,大部分原因体现在公司治理存在一定的缺陷与问题,因此,积极研究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完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分析 (一)公司产权界定与分配不清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产权界定与分配不清的问题。中小企业的成立一般是私人投资或者家族合伙,在成立之初,为了使公司能够正常运营和盈利,一般会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正常运营上,在公司产权界定和股权分配等方面没那么重视。中小企业公司的决策与经营权一般高度集中于投资者,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由于所有权和产权等界定分配不清,企业在重大交易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矛盾与纠纷。随着企业的扩大与企业经营的稳定,在企业的后期发展中,经营者或投资者们会随着业务的发展进行资产的分割,但由于前期产权界定与分配不清,但导致后期矛盾与纠纷加深,这样会因为个人原因及产权原因而制约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度不高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度较低的现象。中小企业成立之初,大部分是由个体经营者或家族成员合伙成立,大部分企业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问题。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大,企业的运营风险也比较大,公司的所有大小事务都是企业所有者说了算,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若企业的管理者的思想战略与执行眼界未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所有者需要管企业大小事务,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有者疲于应付日常事务,而没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公司战略问题,这样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扩大和发展,同时也不利于专业化发展 (三)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决策机制不科学 中小企业存在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现象,主要表现在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决策机制不科学。在正常的公司治理结构中,一般会有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会、监事会等,且这些主体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共同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权利的高度集中,家族式管理模式很常见,这种模式过分强调人权,内部的组织机构简单,规章制度也不健全,企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瓶颈。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股权过于集中,大股东身兼数职,担任着决策的重任,导致董事会和管理层缺乏足够的权限,同时监事会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大部分都是自己监督自己。若股东会不能对市场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反应,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大股东自身素质也有限,个人性格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发展,这样企业的经营往往存在大量的风险。 (四)法律政策扶持不够 目前中小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存在法律政策扶持不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针对中小企业的经营行为与公司治理等还没有特别完善的体制进行保护。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为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对法律政策环境及融资渠道等拓展都有更高的要求。为对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有更好的指导,需要健全法律保障和国家相关政策,这样可以降低相应的经营风险。 三、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产权意识淡薄及缺乏规模化管理思维 我国中小企业经营者产权意识淡薄以及缺乏规范化管理思维,导致企业产权界定与分配不清,为企业埋下了无穷的后患。由于企业前期的产权不清,在后期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产权危机。当中小企业发展至一定的规模,企业内部的争权夺势和剩余利益的分配问题就会成为大的矛盾,随着企业领导人的更替,内部的利益分配与继承更会错综复杂,因为没有明确的产权界定与分配,内部的斗争会影响整个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思维,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当面临新的问题和瓶颈时,经营者们往往会采取以往的思维去思考,导致公司瓶颈难以突破。核心团队成员们缺少科学、系统结构性的思维与知识,这样导致企业难以规模化发展,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做大的原因。 (二)股权高度集中 在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中,由于股权所有者一股独大,股权高度集中,造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统一到了大股东的手里。企业股权高度集中,企业经营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都是大股东指挥,导致这些权利的分离度不高。这样,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董事长、总经理等重要职位基本上是由大股东任命或担任,同时也是自己监督自己,这样导致股东大会形同虚设,非常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要注重分散企业的股权机制,实现中小企业股权多元化,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监督权分离,才能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形式。 (三)内外监督存在缺陷 中小企业由于内外监督存在缺陷导致了组织结构简单,决策机制不科学等问题。中小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好内部的监督作用,这样导致了内部监督的缺失。监督缺失致使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建设,一家独大,决策不科学与不公平。另外中小企业所有权属于核心成员,公司里的核心岗位也由家族成员任职或掌控,员工关系的复杂化导致公司组织架构在形式上是很清晰的,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级不能管理下级,甚至下级干涉上级管理等乱象。 四、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对策 (一)明晰企业产权,优化股权结构 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确保持续稳定的发展,应明确企业产权,优化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中小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将内部产权进行明确界定与分配,投资者确定配比之后,可以将内部产权进行分割,并将产权分给每一个成员,根据产权的多少来确定内部的权利和责任,这样不仅可避免产权不清和过于集中,同时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优化股权结构,吸纳更多的外部力量加入,可以降低家族式中小企业集权和僵化,可以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股权的分散和多元化有助于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散,既防止了一家独大的局面,又有助于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获得提升。 (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制度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建立合理的内部企业治理结构和完善企业治理制度是相当重要的。企业发展到不同的阶段,要适用市场环境,在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和优势,企业自身的治理制度和模式就要相应的改变。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注重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完善企业治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与管理,并建立科学规范的流程和制度来确保各事项的实施。 另外,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还需融入先进和专业的管理思想。中小企业为解决决策层与执行层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来激励经理层管理人员,一方面可以采取以业绩为主的薪酬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可以推行管理层持股激励机制。这样可以促进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关系,经理层的执行与自身利益有关,他们自然而然会又长期的目标去衡量和思考。 (三)落实监督管理 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其他企业,监督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监督可以防范风险并及时止损,对于中小企业最可怕的是权利失控。对中小企业而言,受自身规模和实力限制,原本公司权利就较集中,同时,中小企业不太会有像大公司那样监事会的监督管理水平,即使有也会因为权利的集中而存在形同虚设。因此,中小企业落实监督管理是很重要的,企业内部有监事会,则监事会要担任起相应的职责。若企业内部没有专业的监事会,则也要从核心部门抽调核心人员组成督查小组,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督查,并形成公司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 (四)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市场环境 针对中小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也需不断改善。之前中小企业整体规模不是很大,市场机制不是很完善,这导致中小企业很容易被操作,并有可能做一些投机倒把的事情,从而引发市场失灵。因此,改善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可以作为有效推动力,推动中小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一部分中小企业已发挥其优势,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和资质。但仍需社会的进一步孵化和指引。 参考文献: [1]王伟,王博.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3). [2]黄凯.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研究[J].时代金融,2016(15). [3]胡海群.中小企业公司治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21(05). [4]曾琦.我国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22). [5]廖颢.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6]余雅婷.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创业企业外部治理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7]杨娟.北京远合创科竞争战略的制定及实施[D].北方工业大学,2012. [8]廖颢.我国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9]杨大楷,蔡菊芳.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融资研究[J].经济经纬,2004(1). [10]王宣喻,储小平.私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演变模式研究[J].经济科学,2002(3). [11]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9). [12]吴敬琏.控股股东行为与公司治理[J].中国审计,2001(8). [13]李跃中.优先股、公司治理与产权结构效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4]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 [15]杨亚达,徐虹.对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6]季爱华.上市公司债权治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