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研究
刁昳 北方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牛天勇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验中心 本文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编号:KM201610009010) 摘要:北京高技术产业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对高技术产业甚至是国民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选择现状的分析,发现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主要受东道国环境、本国环境、企业自身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对这三方面因素的深入分析,以期对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时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 高技术产业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不断提高首都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北京作为“中国软件产业之都”,成为全国信息服务中心、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研发基地、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电信枢纽之一。“十一五”期间北京重点发展了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三类产业,实现了“规模增长、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产业集聚”的预期目标,高技术产业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成败会对整个中国的高技术企业乃至国民经济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选择北京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北京高技术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有所帮助。 一、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选择现状 (一)区位选择 北京高技术产品出口地区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香港和美国,接着是东盟、日本和韩国,但是出口金额远不及上述三个国家、地区,可见北京高技术企业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或是与我国地理位置比较接近的国家和地区。北京高技术企业在采用契约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时通常选择技术先进的欧洲、美国市场作为主要的目的地。 (二)产业选择 从产业选择来看,北京高技术产业出口排名第一的为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占整个高技术产品出口的75%,是北京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的主力军。其次是电子技术,约占12%。可见在北京高技术产品出口中以计算机、通讯、电子技术为主,以航空航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为辅。 (三)经营方式选择 目前北京市高技术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大多选择出口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技术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北京高技术企业的国际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华旗资讯、用友软件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企业开始纷纷在境外建设销售渠道和生产基地;以百度、完美时空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企业纷纷到境外上市融资;以联想、京东方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企业为获取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海外并购。 二、影响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选择的东道国环境因素 (一)东道国市场环境 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对于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也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Karakeya和Stahl(1989)在其文章中列举了19中影响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东道国市场环境因素。其他学者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又指出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政府政策、地理特征、基础设施等也会对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产生影响。结合高技术企业的特点,本文认为,对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产生影响的东道国的市场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东道国的市场容量 学者研究发现市场容量是企业进行海外经营模式选择时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于那些市场容量比较大的国家,企业倾向于选择投资方式进入市场,与契约型或贸易型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在充分利用规模经济,降低边际生产成本,进而取得较高的收益。 2、东道国的市场结构 如果目标市场的竞争结构是垄断或寡头垄断型,企业应考虑以契约模式或投资模式进入,以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在当地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竞争,如果目标国家的市场结构是分散型的,则以出口模式为宜,因为这样的市场通常利润水平比较低,因此企业如果投入过多的资源,选择投资型进入模式的话将可能导致企业无法盈利。 3、东道国的要素市场状况 主要是指东道国在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方面的生产要素。当这些生产要素的成本及质量与本国相比具有比较优势时,企业通常更愿意选择投资方式进入目标市场。相反则企业会选择贸易型或契约型方式进入市场。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后新的联想将其全球总部设在纽约,联想将IBM的技术、品牌优势与自身的规模生产优势相结合,不断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 (二)东道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 Root(1987)在其文章中指出四种类型的国家风险会对企业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产生影响。这四种风险分别是政治风险、所有权风险、运营风险和转移风险。国家风险主要是指东道国现有经济和政治环境以及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政府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与收益汇回等相关的问题,甚至可能出现资产被征收等问题。当国家风险比较高的时候企业通常不愿采用投资型市场进入方式,因为这种方式会使企业在面对国家风险时很难从这类市场退出进而遭受损失。学者们的研究表明东道国的限制性政策会阻碍国外资本的流入。面对这样的国家,企业通常不愿进入,或是仅采用非投资等风险较小的方式进入。而对于那些政治体制、经济政策、法律环境比较稳定,国家风险较小的国家则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投资方式进入。 心理距离是指“妨碍或干扰企业与市场之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经济发展阶段等。”这一概念最早由W.Beckerman在其论文中提出。北欧学者借此概念分析揭示了企业在选择海外市场时的先后顺序,通常按照心理距离由近及远进行选择。北欧学派认为当企业选择海外市场时,优先选择与本国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市场条件相近的国家。同仁堂集团在其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基本上就是沿着先香港、再东南亚而后欧美的路径进行国际市场开拓的。 以同仁堂为例进行说明1993年,同仁堂的第一家大陆外合资企业——香港同仁堂药膳有限公司开业,在香港引起轰动。而后同仁堂分别在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开设了分店,随着国际化经验的不断成熟,同仁堂进军欧美市场。 三、影响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选择的本国环境因素 本国环境中主要包括本国的市场规模、市场结构、要素市场状况以及政府政策。当本国的市场规模比较大时,企业的成长空间越大,企业将优先选择国内市场而非海外市场;当企业所处市场为垄断或寡头垄断时,企业如果进入海外市场参与竞争,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通常会选择投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此外当本国的要素市场与东道国市场相比没有比较优势时,通常也会采用投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最后本国政府的政策也会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四、影响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选择的企业自身因素 (一)企业规模 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FDI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换句话说,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在海外越倾向于采用控制程度较高的合资或独资模式(Yu和Ito 1988,Kimura1989)。Leung等(2003)研究也认为规模越大的公司越可能采用股权方式的进入模式而非出口或其他方式。Kuo和Li(2003)则认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资源、抗风险能力及降低成本等方面远不及它们,因此更倾向于采用出口的方式。 (二)企业国外经验 企业的国外经验在选择目标市场及目标市场的进入方式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重点。所谓国外经验指的就是企业对国外政治、经济、文化、市场环境的了解、掌握程度。国外经验通常来自于企业员工的国外生活、工作、学习经历或是企业在当地市场的实际运作(Reuber和Fischer)。当企业缺少国外经验时,就应该就近选择与本国环境相同的国外市场或采用间接出口模式,否则贸然进入不熟悉的市场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缺乏国际经验的企业在国外开展经验时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因此缺乏国际经验的企业通常选择贸易或契约方式进入国外市场。而具有国际经验的企业通常更愿意采用投资或战略联盟形式(Delios和Henisz,2003;Erramilli1991)。 (三)企业的产品因素 当企业的产品相比较于国外市场的产品没有很大的竞争优势时,企业倾向于采用当地生产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这是因为在考虑了运输成本及进口关税等附加成本因素后如果采用贸易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则企业有可能没有利润而言。而对于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产品而言则企业更愿采用贸易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此外从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而言,对于高技术企业的产品,因为产品中包含大量的专有技术,因此企业在国外市场进入方式上通常会选择具有高控制权的独资方式,而非合资、契约方式等,以免企业的专有技术外泄。而对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则企业通常选择贸易型或契约型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四)企业的战略因素 在海外经营过程中采用多国化战略的企业认为不同国别的市场,消费者的偏好、竞争环境、生产条件、目的国政治、经济、法律环境都有所不同,企业要采用不同的竞争战略以较低的成本进入这些市场,同时又不需要太多的控制权,因此这类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许可证或合资经营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相反采用全球化战略的企业则更倾向于采用具有较高控制权的独资经营的进入模式。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通过对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选择现状进行分析,从东道国环境、本国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环境三个方面找出影响北京高技术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主要因素,对于北京高技术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本文并没有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于不同类型的北京高技术企业这些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进行深入研究,这也是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MalhotraNK,Agarwal J,UlgadoFM. 2003. Intemationalization and Entry Modes: A Multitheoretieal Framework and Researeh ProPosi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11(4) : 1-31 [2]PanY,Tse DK. 2000. The Hierarchical Model of Market Entry Mode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1(4) : 535-554. [3]Ranft AL,Lord MD. 2000. Acquiring New Khowledge:The Role of Retaining Human CaPital in Acquisitions of High一tech Firms.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11 (2): 295一319. [4]Shane SA,Ulrich KT. 2004. Technological Irmovation,Product Develop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Management Seience, ManagementScience,50(2): 133一144. [5]Andersen, O. 1993.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Firms: a cri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 209-231. [6]Anderson, E and H.Gatignon,(1986). Modes of Foreign Entry: a Transaction Cost Analysis and Propositions. Journal of Inter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7(1):1-26. [7]Jane W. Lu. 2002. Intra-and Inter-organizational Imitative Behavior: Institutional Influences on Japanese Firm’s Entry Mode Choi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 33(1):19-38. [8]Keith D.Browthers. 2002.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Transaction Cost Influences on Entry Mode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33(2): 203-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