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评价
——基于DPSIR模型 汪丽1 汪传雷2 周雨1 张雨婷1 1.安徽大学商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1 2.安徽大学物流与供应链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 230031 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模式研究——基于DPSIR模型#(202210357261) 摘要:在 DPSI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市配送发展的评价系统,运用模糊评价法和AHP评价法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优选,并结合评价模型、评价对象、影响指标等进行评价,找出合肥市绿色城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加快推动合肥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发挥作用,优化“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 关键词:DPSIR模型;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评价指标体系;合肥市 一、引言 2022年国内交通领域碳排放占比在10%左右,其中公路货运排放占比较高,降低公路货运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1]在“双碳”背景下,城配行业也正迎来一场系统性变革,城市配送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自2017年起,国家三部接连实施了绿色城市配送示范工程,目前已经实施了两批,共培育出46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00个,覆盖中国各大城市,[2]以加速建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系统,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远景。 绿色城配是当前全球都在关注的重要课题,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衡量绿色城市配送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和方法。He、Chen和Liu等人开发了一个三重底线框架,基于三重底线框架,以42项指标衡量城市配送的低碳发展水平。[3]胡云超等基于措施分类,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导、以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后勤需求管理为中心的绿色城市配送发展模式,提出了建立绿色城市配送评价体系的新的思路和目标准则。[4]李弢等从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的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及配套设施、便利通行政策、配送组织模式、降本增效和节能减排等9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绿色货运配送评价指标体系。当前,我国的绿色城配还处在发展阶段,如何对城市的绿色配送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构建绿色城配系统,还需要针对有关指标进行深入探讨。因此,本文将DPSIR模型引入绿色城市配送研究,深入分析绿色城配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合肥市为例,参考《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绩效考核评分细则》[5],通过对几个关键指标的选取,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 AHP方法对其进行优选,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合肥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市配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合肥市绿色城市配送进一步发展,为建设合肥的绿色城配模式添砖加瓦。 二、DPSIR模型概述 1.DPSIR模型概念与要素组成 DPSIR模型是欧洲环境署(EEA)为分析环境问题而开发的一个管理模型,它整合了压力—状态—反应(PSR)和动力—状态—反应(DSR)模型。该模型以一个逻辑框架为基础,根据因果关系组织信息和指标,形成了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因果链(如图 1)[6]。驱动力往往来自于公共部门,例如,经济、私营以及公共预算部门等。驱动因子是导致研究目标发生变化的最直接因素,通常有自然和人工驱动因素。压力是一种主观和客观的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反映了研究主体的一些消极变化。就压力和指标的关系来看,压力是一种隐含的可能的改变。状态是指被研究对象的状态。状态指标的重点在于强调研究目标的基本特性,从而使评价指标的类型存在差异。影响是指研究主体在驱动力、压力和状态三方面的最终作用下所产生的改变,一般都是正面积极的。响应是一种旨在改善研究主体的消极状况,提高研究主体的发展程度的措施性指标。此模型是从系统分析的视角来考虑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将反映一个自然体系的评价指标分为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大要素,而在这些要素中,又包括了若干指标。基于DPSIR模型具有完备因果关系链和闭环反馈系统的优势,本文将DPSIR模型引入到绿色城市配送研究中,深入分析绿色城市配送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构建绿色城市配送的评价指标体系。 2.DPSIR模型的优点和适用性 评价对某一地区新能源物流车应用于绿色城市配送的发展状况,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技术发展水平、交通资源状态、环境保护政策等多个层面,多个因素相互交织,使得评估指标不能用常规方法来确定。而DPSIR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在五个层面上选择指标: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通过区别和分割各个要素,可以将交迭的要素分开,让指标系统得到合理的逻辑解释,使其在经济和环境间有较好的因果关系,同时也可以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且DPSIR模型还使量化定性信息和整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成为可能。近年来,也有很多学者将该模型应用到绿色交通研究领域,因此,这一模型在本论文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7] 三、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 1.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的内涵 城市配送是一种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物流系统。随着新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人口、工业的集聚,住宅、生产性物流等方面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2021年,国内快递运输量达到1083亿件,年均增幅为29.9%,多年来年均增速超过20%。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日益严峻,传统的城市配送模式与环境保护、人民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从而使绿色城市配送得到迅速发展。 “绿色城配”是以现代自动化、智能信息技术及物流配送平台为依托,以城市空间为基础,通过优化城市运输与长途物流配送要素资源的整合,来提升能源和交通的使用水平,促进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绿色城市配送是城市物流的一种延伸,它是一种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物流系统,适应了新时代的城市发展的需要。[8] 2.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的DPSIR要素分析 (1)驱动力因素分析 驱动力因素是推动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的各种内外动力因素的总称,具体可以从合肥市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两大方面来分析。合肥市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人口及工业集聚所产生的“生活性”和“生产性”物流需要不断增加,是推动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的关键。 (2)压力因素分析 作为城市运转的动脉,城市配送车辆的污染物排放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这就要求物流业要降本增效,推广新能源物流车,建立集约高效、低碳环保的绿色城市配送体系。 (3)状态因素分析 状态因素是一定时期内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在驱动力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的一种状态,能通过合肥市末端公共配送站数量、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数量占城市配送车保有量的比例、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等体现。状态”是对“压力”的反馈,标志着合肥市绿色城市配送发展水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9]。 (4)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是指在驱动力、压力、状态三种因素的最终影响下,合肥市城配发生的变化。合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不断增加城市配送中实现节能减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了新能源物流车在城配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合肥市城配行业逐渐朝着绿色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5)响应因素分析 响应因素主要是针对绿色城市配送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因素等,提出的可以推动绿色城配进一步发展的策略和措施,可以从合肥市城市配送与物流基础设施、便利通行政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来缓解综合绿色城配发展中的各种瓶颈,突破状态限制,推动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加速构建“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运输和配送服务系统。 结合上述,从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的DPSIR因子及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建立了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的DPSIR模型框架,如图2所示。 图1 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的DPSIR模型框架 四、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状况评价 1.基于DPSIR绿色城配评价体系 绿色城配基于DPSIR模型的判断是一个多目标的评价,由于 AHP体系结构明确,可以对各项指标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使其结构更为精确,因此我们采用 AHP方法对各指标进行加权计算。 (1)根据DPSIR确定具体指标,构建层次结构 图2 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评价指标层次 (2)构建判断矩阵 将两个具体指标两两依次比较其相对重要性得到判断尺度,由判断尺度得到判断矩阵,依次可以得到驱动力判断矩阵,压力判断矩阵,状态判断矩阵,影响判断矩阵以及响应判断矩阵,进行计算。 (3)指标权重 各个指标在进行层次分析法之后得到各自的权重,基准层五个因素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的权重分别是0.2361、0.0983、0.1979、0.0918、0.3759;所以对于整个基于DPSIR的绿色城配评价的影响大小:响应>驱动力>状态>压力>影响;在驱动力当中影响最大的指标是人均生产总值,在压力当中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城市配送成本较传统配送降低的比例;在状态当中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保有量;在影响当中影响最大的指标是废气排放量较初期排放的降低比例;在响应当中影响最大的是货运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具体指标权重如下表所示。 表1 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评价指标权重表 (4)一致性检验 当判断矩阵大于三阶时,增加了比较判断的复杂度,可能会出现甲比乙相对重要,乙比丙相对极端重要,而丙又比甲重要的情况,这样会使得“一致性”不能被满足,所以要进行一致性检验,当C.I.<0.1时,认为矩阵具有相容性;在基于DPSIR绿色城配评价体系当中矩阵大于三阶的C.I.值分别为0.01、0.05、0.027、0.014;均小于0.1,所以检验是合理的。 2.基于DPSIR的绿色城配指标的模糊评价 同理可得C2=3.93,C3=4.24,C4=4.20,C5=3.99; 最后得到驱动力、压力、影响、状态、响应模综合模糊分值分别为4.26、3.93、4.24、4.20、3.99;该指标体系的总体模糊得分C=4.12,反映了合肥城市配送绿色化发展水平。 (2)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李克特的五级量表(4<C≤5优,3<C≤4良,2<C≤3中,1<C≤2差)来比较,从总体上来看模糊评分为4.12分,说明合肥绿色城配发展水平现阶段总体较为优秀,未来发展趋势较好;而从一级评价指标来看,DPSIR模型的驱动力、状态和影响发展相对较好,但压力和响应指标相对于其它指标来说,发展相对较慢,需要更加注重这两个方面的发展。 五、合肥市新能源物流车绿色城配发展的政策建议 1.驱动力方面 (1)加大对电动物流车辆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适合本土要求的纯电动物流车辆。 应加强对电动物流车辆的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从底盘、悬架、驱动、电池、电控、上装、数据等方面,建立起一条可持续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物流车辆的完整产业链。电动物流车辆的制造与推广,既要重视核心技术,又要将整个电动车的产业链都纳入研究范畴,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系统。 (2)完善政府补贴和路权开放政策 大额补贴是新能源汽车的起步驱动力, 可以推动众多汽车制造商和运营商从传统燃料汽车转向新能源汽车。因此,政府应该制定一项合理的新能源物流车辆补贴政策,同时注重补贴的普惠与公平。 另外,在新能源物流车销售中,公路权利政策正在逐步取代补贴,成为推动新能源物流车销售的重要动力。从补贴到政策路权,实质上就是要释放出某种市场需求,让消费者自己做主,从而扭转以前由政府补贴推动的弊端。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车制造商的实力、产品的技术实力逐渐成为了下一轮新能源物流车的推动力。 2.压力方面 (1)从城配包装、仓储、运输三个方面引导绿色城市配送发展 城配包装绿色化。包装是城市配送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造成城配企业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企业应注重产品的包装,选择可循环使用的物料,以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发展逆向物流,降低物流浪费和废弃包装对环境的冲击。 城配仓储绿色化。在仓库的建设上,企业可以选用环保物料,积极推广装配式仓库和智能仓库,增加设备投资,促进技术创新,支持分拣、装卸等过程的自动化,以提高仓库的利用效率。 城配运输绿色化。合肥市拥有完善的道路网络,城市的物流以陆运为主,公司可以增加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比例,并优化运输线路,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发展监控服务公共平台的功能 建立并推广新能源物流车辆的统一监控服务平台,实现对新能源物流车的信息采集和管理;整合充电设施、维修网点等配套设施,对城市物流车辆进行智能化管理。 3.状态方面 (1)采用子母仓模式,解决城市化进程与物流效率的矛盾。 鉴于城市化过程中物流仓储设施不断向外迁移、城市配送半径增大、配送效率下降、运输费用提高等问题,提出了"子母仓"模式,即把仓库转移到城市边缘,但城市配送中心必须在城市适宜的位置,保证配送半径15公里,配送中心仅负责配送,不储存货物,可以与配送中心按10-20:1的比例配合,每天晚上将次日配送的货物用重型货车运到配送中心,城配车辆在配送中心周边进行配送,减少了行驶距离,也可以适应电动物流车的特性,有效解决城市疏解与物流效率的悖论。 (2)强化售后服务系统,完善充电设备。 物流企业对新能源物流车的需求,必须满足低底盘、大容量、高标准化、充电设备齐全的城市配送特征。如果卸载,可以在卸载的地方进行充电。当前各大城市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电动车服务系统,严重制约了电动物流车的正常运营。所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可以提高汽车和充电桩的利用率,从而实现两个产业的双赢。同时,建立一条快速的新能源汽车售后供应链,提升其可维护性设计,从而大大提升其售后服务能力。 4.影响方面 (1)完善绿色运输管理,以达到节能减排 交通方式不当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因此,应该尽可能地缩短交通距离,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运输路径,尽可能地将汽车装载到最大,减少空载,以减少交通费用,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冲击。 (2)推动新能源物流车在技术方面的创新 现有的物流车性能指标不能很好的适应物流企业的需要。由于我国在新能源物流车领域中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其载重能力、续航能力等方面无法满足城配企业的正常经营需求,不能直接替代城市配送燃油车。因此要支持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推动电动化与智能网联技术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物流车的各项性能。 5.响应方面 (1)因地制宜在适用场景稳健推广电动物流车 针对不同区域的物流服务需求,制订相应的推广政策、通行政策和扶持政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车辆专用充电桩,避免造成电动物流车辆区域减排效果的发挥和资源浪费。 (2)重点支持电动物流车服务产业闭环生态圈的建设 因为电动物流汽车是一种新兴的行业,所以在大力发展电动车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建立一个电池回收、充电、服务、环保等闭环的生态系统,以保证电动物流车的降本增效和发挥绿色物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保华,周琪,李宁海,周瑾,吴金燕.“双碳”目标下中国货物运输体系可持续发展策略[J].科技导报,2022,40(14):65-72. [2]李弢,甘家华,刘佳昆.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评价[J].城市交通,2021,19(02):67-71+79. [3]He Z,Chen P,Liu H,et al.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low-carbon logistics:A case study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56:395-405. [4]胡云超,申金升,黄爱玲.城市绿色物流配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15):56-59. [5]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管理办法的通知:交运发[2022]32号[A/OL].(2022-03-14-)[2022-08-21-].http://www.gov.cn/ zhengce/ zhengceku /2022-03/16/content_5679316.htm. [6]汪传雷,蒋孝成,张岩.基于DPSIR模型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6(02):31-38. [7]田士政,武文,董杰,郭佩芳.基于DPSIR模型的青岛市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22,44(03):149-157. [8]赵胜男,赵澳丽,周艳舒,张盈盈.南通市构建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的SWOT分析[J].物流科技,2022,45(06):44-46. [9]马壮林,高阳,安韬,熊英,马飞.基于DPSIR模型的国家中心城市绿色交通水平测度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生态经济,2022,38(04):85-93+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