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梅倩文 任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湘外经院教字[2022]34号)、《“智旅”——基于智能出行的研究》。 摘要:因自身发展需要,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物联网等当代技术的发展,旅游度假商业模式逐渐向大范围、综合性覆盖转变,产生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发展引擎和新消费趋势。乡村旅游发展为了与时俱进,在这种发展大趋势下,智慧旅游都会成为关注点,全域旅游、特色小镇等新的旅游发展概念和产业模式应运而生,借助科技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度假体验,借助技术比对提升公司服务,逐步形成管理智能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旅游度假新业务,打造智慧旅游。 关键词:智慧旅游;乡村;对策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新兴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乡村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民生活水平。而我们国家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在我们国家旅游业中的实力和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选择乡村旅游,对乡村旅游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乡村休闲旅游是一种现代化、数字化的旅游度假模式,能够充分发挥乡村在自然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优势,并让这些优势成为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深化“互联网+旅游”,构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旅游度假经济发展体系,我们国家旅游业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上半年,我们国家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15亿人次,占全国旅游市场的49%;营业总收入达到0.86万亿元,占全年国内旅游市场支出的30.9%,支出占比大幅提升。智慧旅游借助强大的互联网数据资源和云服务平台融入乡村旅游产业,进一步改善了乡村人民生活水平,智慧化发展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乡村智慧旅游的建设现状 1.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止2021年8月25日,我国有320个乡村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乡村,680个乡村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乡村,199个乡村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乡村,重点村主要分布在新疆、江苏、浙江。新疆有67个乡村被列为全国重点乡村,位列全国第一,新疆是歌舞之乡、瓜果之乡、黄金玉石之邦。新疆有56种全国旅游资源类型,占全国丰富旅游资源的83%。新疆山河壮美神奇、民族风情浓郁,同时旅游景点个数居全国首位,新疆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新冠疫情有所缓解,预计2022年新疆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收入和旅游度假支出将大幅增加。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江苏是我们国家比较发达的省份。地理位置比较好,气候温暖湿润,在农耕生活的时代经济也很繁荣。通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实践和发展培育,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现已从粗放式、复制式到质量提升式的新发展阶段。苏北徐州市贾汪区以“文化兴村、旅游度假富民”为导向,全力发展民俗文化体验游和休闲农庄。18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包含乡村休闲旅游地产产业城市综合体项目。位于江苏省中部的泰州小杨村,从农业生产方式向休闲体育地产产业转型,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且面积较小,旅游并不是上海的经济支柱,上海的重点村相对而言比较少。 结合参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自然地理的不同,中国大致分为西部地带、中部地带、东部沿海地区。从三大区域看中国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东部、中部、西部中国重点乡村占比分别为37.19%、28.44%、34.37%。重点村在东部沿海地区占比最高,从我们国家地理区划分析,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分别占13.75%、8.44%、24.38%。10%、9.06%、17.19%、17.19%,其中华东地区分布最低,华南地区占比较小。重点村在全国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东多西少、南密北疏、西北内陆少于东南沿海的特征。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分布呈现两个高强度区和三个二级高强度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环渤海高密度区,其中包含京津冀周边地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的长三角高密度区域,其中包含江、浙、沪、皖周边地区;以重庆、贵州为核心的次高强度地区,其中包含四川、重庆、贵州等地区;西北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处,逐渐形成了以兰州、西宁为核心的西北次高密度区。重点村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自然资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且大多以省会城市为中心。 2.乡村智慧旅游的建设要求 数据库数据进行资源共享。整合多种数据库数据资源,逐步形成全国统一、通用标准的数据库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做到数据库数据做到资源共享。 产业运行数据化。大力推进旅游度假科技创新发展,构建旅游度假科技发展机制,构建旅游度假产业发展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为相关政府部门搭建国家旅游度假产业发展平台和持续监控运行方案开发,与地方公安、就近交通、统计等部门构建管理流程精细化的旅游度假管控机制,促进达成数据共享,逐步形成旅游度假产业。 市场营销精准化。鼓励热门旅游目的地、旅游度假制作企业借助多渠道广告采集数据,推动工商企业管理精准服务和产品及解决方案个性化推荐,进一步提高工商企业工作效率管理。 行业管理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动相关政府部门数据库数据资源对外开放共享,创设建立旅游度假政务信息公开名录,促进达成资源共享。 3.乡村智慧旅游典型案例 乡村旅游深受人们喜爱,智慧旅游风靡全国,乡村智慧旅游不断涌现,智慧旅游覆盖虚拟景区、“在线预约”、无接触旅游、一机游、一码游、智慧旅游可视化等多个方面。 乌镇是首批做到Wi-Fi360°无死角覆盖的景区之一。外地游客能够进入乌镇直接连接。即使不断切换场景,也能保持网速稳定。乌镇能够提供智能停车系统公司服务。外地游客可借助查看地下停车场外的LED电子屏了解当前地下车位空缺情况。在停车的具体过程中,根据光感应装置点亮的路线停泊,也非常方便快捷;并安装了反向寻车等一连串控制装置,方便外来游客快速寻车。 2019年杭州西湖风景区与高德地图合作推出“西湖一键智慧游”,同时围绕地下停车场、微笑服务亭、公厕、最适合外地游客的观赏点等需求,在地图APP上醒目标注,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体验。此外,景区还配备了紧急呼叫系统,一键救援直连当地公安局分局指挥中心,让急救更及时。 云台山经历了13年智慧景区的建设积累,云台山已与百度、高德、新浪微博、支付宝账号联手,为游客提供直接搜索渠道入口,让外来游客在到达旅游景点前多方位掌握旅游景点相关信息,提前获得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通境外游客与旅游景一站式服务,让云台山服务管理无处不在。 三、乡村智慧旅游与城市智慧旅游的对比分析 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城市智慧旅游依托城市地理环境的优越性和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旅客提供人文景观和丰富的城市自然景观,前往城市旅游的旅客多是因为景点自身的名气和历史文化底蕴;在长久的发展中,周围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已经非常完善;乡村旅游多以结合当地特色为主,主要展示自然风光,人们前往乡村旅游更多是向往其自然风光,希望在旅行在是压力得到释放,智能旅游能够更好的满足他们的个人或者家庭的旅行诉求。同时农村的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不完善,人们来到农村旅游没有办法获取到相应的服务和信息,农村智慧旅游发展空间大。 旅行空间形态也有一定的差距,城市地理空间现对较小,加之发达的传播媒介,在城市的中人与人和人与景点之间的联系紧密,城市依托其地理位置,吸引大量优质人才,发展空间饱和。对于乡村智慧旅游来说,互联网平台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地域特征不可调和的矛盾,公共活动空间和城市宜居空间之间的中间地带是模糊的,这将会有一种复杂的生活方式来进行紧密相连。 旅行带来互动体验不同,城市和乡村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城市智慧旅游的模式更多是给游客带来繁华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乡村智慧旅游会给游客传达自由的感官和淳朴的乡土人情,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参与、交流、互动”的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当时人们的各种生理感官,吸引更多年轻血液追捧和喜爱。借助这种模式,乡村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和传承不会只是昙花一现。丰富的相互交流,给观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也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寓教于乐的数字文化体验空间。 四、乡村智慧旅游遭遇瓶颈 1.产业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完善 从总体上来看,许多农村在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前期缺乏统筹思维,产业布局凌乱,在旅游路线上布局不合理,会导致游客的体验感急剧下降,人们在去过一次之后不愿意再来第二次。同时无法是产业之间相互联动,无法为旅客提供一个完善、便捷的旅行路线,加之人们对于旅游景点的环境不熟悉,使得智慧旅游这类自助式旅游方式难以得到真正开展,在心理上还是倾向于选择当地导游。相对到每个乡村景点来看,周边的配套设施和服务并不完善,即使智慧旅游能够为旅客提供景点信息。但是配套设施的落后会从根本上导致旅客的可选择性小,例如乡村旅行通常没有共享自行车,旅客难以真正的感受到乡村风貌,尤其是公共基础设施的缺乏,如公共洗手间,会给旅客造成各种不适,从而导致对景点的评价差和第二次旅游率低。 2.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缺少文物和景点环境保护意识 游客选着乡村旅游的大部分原因在是基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环境因素,乡村可以给旅客提供一个相对开阔和自由的环境,使得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得到放松,在欣赏文物古迹同时感受自然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但是在景点的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商业化严重,景点缺乏特色.并且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对自然环境的和文物古迹的保护,对一些传统古迹造成难以弥补的破坏。景点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后期的古迹修复也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景点缺乏日常维护,历史文化古迹和建筑年份较长,需要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从而延长使用年限,许多建筑在遭受到破坏或出现破损才意识到进行修复。 3.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营销打造热门景点能力 产品创新不足,不能做到推陈出新,景点信息同质化严重,产品单一,容易导致旅客的购买欲望降低,从而难以维持可持续化发展,目前大部分的游客对乡村休闲旅游全世界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休闲农场等单点产业上,服务和产业缺乏多样性,难以吸引旅客的目光 ;且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容易模仿其热门景点,从而导致景点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在,人们对旅行目的地的确定通常来源为网上种草,善在智慧旅游平台上推出新的独家热门景点,能够极大程度的吸引游客,推动游客加深对智慧旅游的认识,一味推出常规的旅游景点,难以让智慧旅游破圈,失去话题讨论度。 4.数字化能力不足 智能旅游需要一个完善数据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精准的为游客推送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在数字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信息精准触达差、旅游产品服务供需错位、目的地内容讯息不精确等问题,同时,在数据化平台建立是,很难整合多种数据库数据资源,最后形成全国统一、通用标准的数据库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5.智慧旅游营销停滞,人们认知不足 大部分游客对也智慧旅游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游客到达一个景点后仍旧选着传统的旅行方式,中介旅行机构对旅客进行宣传,他们会要面对大量庞杂的信息,旅客难以从中选出优质的信息,从而失去对导致对旅行的兴趣下降,无法从中筛选出感兴趣的项目叠加人们对新兴事物的不信任,在无法为旅客提供到优质的旅行体验同时也会是智慧旅行的经济效益降低。 6.智能服务不到位,产品单一 在平台上搜寻到的景点信息同质化严重,产品单一,会直接导致旅客的购买欲望降低,从而导致难以维持可持续化发展;目前大部分的游客对乡村休闲旅游全世界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休闲农场等单点产业上,服务和产业缺乏多样性,难以吸引旅客的目光 ;且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容易模仿其热门景点,从而导致景点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 7.融合发展人才缺乏,经营主体创新不足。 人才匮乏是乡村智慧旅游发展面临的最主要、最主要的问题。乡村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服务业发展形式,产品如何才能逐渐被市场认可。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国内旅游市场具备较高的敏锐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预想不同的是,乡村智慧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结合是一种新模式、新业态,在构建对于原有产业经济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培训体系中,针对新兴综合型人才和此类产业的培训很少。还不够的是得以整合和促进两者融合推广的市场经营者,大多数乡村旅游融合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项目都是政府一方面考虑创业,依托政府部门的力量,汇集社会资本投资和企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参与度、市场敏感度和外围组织竞争不够激烈,没有办法借助比赛逐渐形成思维性和创新性的产品,无法与项目进行比较。 五、解决措施 1.加强景点的统筹规划,完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 为避免景点周边服务距离较远,产业链分散,各个景点之间距离较远的问题,在景点建立之初,对景点的位置,周围的配套服务,景点的风格进行整体规划,让项目之间形成相互联动,提高旅客的体验感,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够更好的适应智慧旅游的发展,为旅客规划处最优质的路线。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游客的体验感,设立相应的部门对基础设施进行专门的管理和维护,例如景区卫生间卫生、共享自行车的摆放、公共停车场的管理。 2.提高文化保护能力,加强环境保护 引进专业文物保护人才,运用专业化手段,对文物古迹和古建筑进行保养,延长文物的使用寿命;在景点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环境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重视环境监测与资源保护,对旅游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在景点开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 3.加快推进智慧旅游平台的建立,提高其创新和营销能力 智慧旅游建立核心目的是减少资源浪费,让游客在众多庞杂的信息中为游客推出优质的旅游路线,做到资源信息的集中整合,在这过程中不再受到中间机构和旅行社的裹挟。运用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偏好设置,游客可以在平台上找到最受他喜爱的旅游景点;通过创新能力打造热门,提高景点的话题讨论度,加强营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利用热度加强游客对智能旅游的认识,将智能旅游推到大众视野,加强人们对它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创新思维,引进优质的管理性人才,设计开发出优质的旅游项目,吸引到更多的游客,避免同质化项目,提高产品的丰富度。 4.提高数字化能力,统筹联动景区和网络平台 首先,确定从实地旅游的角度,能够借助大数据重新梳理出最合理的旅行时间和旅行路线,让外来游客更好地做到时间安排上的合理化。有效规避某些风险,如堵车、绕路等,减少对时间和资金的成本,进一步提升由此带来的体验;通过食、住、行、游、娱、购相关信息的整合,在制定具体旅行计划时,游客能够借助代办平台提前在线订餐、选择住宿,减少行程的巨大不确定性。一个人的旅程,也能够更有效地规避风险;借助高德、电子导游等,更详细地向游客介绍当地及地区风土人情,让游客有更深入的游览和了解。甚至可以提供在线咨询,借助代理平台销售具备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更有差异化的手工艺品等,让外地游客不用花钱就能买到自己用的产品。出门在外,推动做到依托旅游度假产业链体系的延伸;也能够顺应当今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借助VR等实现云游,让游客足不出户,同时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要。 在数字化管理方面,融合景区现有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景区跨网络、跨平台、跨区域实时精细化、数字化管理,通过大数据,统计游客数据,设置更广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或营销推送,帮助游客具有更好的信息获取渠道。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路线订制,逐步形成全国统一、通用标准的数据库数据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做到数据库数据做到资源共享、对讲和网络互联。 5.加快与政府部门合作 通过政策推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智慧旅游这个行业,优秀的人才能够为行业发展注入的动力。可以为其带来标准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引进优质的管理性人才,设计开发出优质的旅游项目,吸引到更多的游客,避免同质化项目,提高产品的丰富度。 6.提高营销力度,发布大量硬广和软广 新兴事物最初呈现在人们人们视野中,往往会对此有不信任感人们在选择中可能会更加倾向与心理上更加熟悉的路径,这是人们本能的思维惯性,通过广告的方式,能够快速的推进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在下一次旅途过程中,可能会倾向的考虑智慧旅游。 7.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人才作用。 为优化外地人员结构,本地区要积极出台一系列新政策,用优厚的政策措施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参与到乡村智慧旅游发展之中来。相关政策补助引进高素质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用高素质人才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予以技术支撑和信息管理支撑。如果想到达这样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提高地人员素养首先需要加强智慧旅游的宣传,使当地人员充分认识到智慧旅游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投入到乡村智慧旅游的建设发展之中,转变传统的发展意识;其次,要借助一系列线上线下的培训机构,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服务理念。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拔尖人才的供给。在有剪纸、油纸伞、刺绣等传统手工艺的地区,首先确定要制定相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培养计划,打破传统培养模式,全方位升级高级人才培养当代创新人才的途径,从长远来看解决人才稀缺问题。通过有关传承培训课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提升该地区居民的传统工艺水平。借此机会,从某种角度上看来不仅能够提升文化素养,还能够借此机会,在该地区拓展连锁体系,推动发展下游产业链。当然,重点是引进和培养人才,挖掘人才的潜力。一方面,要引进一大批优秀人才,以政府和企业的双重优惠政策吸引相关人才开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鼓励自主创业,发挥人才自主性。另一方面,为原有乡村智慧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和文化创意发展予以相关培训,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乡村智慧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爽,朱思宇,程思琪,陈国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智慧旅游发展研究[J].新农业,2022 (08):63-64. [2] 林舒恩,余若韵,赵如雨,谢淑君,凌雪梅,曹阳.乡村智慧旅游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22(09):149-154. [3] 江梦娇.智慧旅游背景下智慧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西部旅游,2022(08):16-18. [4] 张俞曼.智慧旅游背景下清远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研究——以广东省清远市英德黎溪为例[J].西部旅游,2021(01):51-52. [5] 黄幸娟,罗敏娜.“互联网+”背景下的乡村智慧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1(06):2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