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吴欣凯 郑美丹 韦维 卢佳怡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绿色贸易保护主义一经出现便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许多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切身利益并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依仗其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先进设备大肆在进出口贸易中实施绿色贸易政策。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外贸出口领域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甚至已经超过“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如何突破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限制,维护切身利益,成为当前我国外贸出口行业亟需考虑的问题。本文从绿色壁垒的相关概念着手,针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外贸出口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重点分析。 关键词:绿色壁垒;外贸出口;影响;对策 “绿色壁垒”是一种基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贸易管制措施。回顾贸易保护政策理论的发展历程,从16世纪的重商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幼稚产业保护论、经济危机时期的超贸易保护政策、直至今天的新贸易保护政策,在各个历史进程中,各国政府采用的贸易政策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实现提高本国福利水平的目标,达到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目的。近几年来,绿色壁垒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应用范围也日益扩大。绿色壁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同时也存在大量的不合理之处。为积极应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对绿色壁垒有一个正确深刻的认识,努力发挥绿色壁垒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和创新能力,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和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但不容忽视的是,绿色壁垒削弱了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范围和类型,对主营出口业务实行走出去的企业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失,极大影响了我国在出口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反映出发展中国家技术和设备方面的问题。因此,只有正确认识绿色壁垒并努力发挥这种出口贸易壁垒的积极作用,才能变劣势为优势,促进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概述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在理论界也被称之为环境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健康为目的对国外产品的进口进行限制甚至禁止。绿色壁垒又包含很多种,比如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标准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环境卫生检疫制度等。绿色壁垒是一项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绿色壁垒颁发并实施开始,被广大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到国际贸易中去,利用技术方面的优势,通过环保公约、标准设立和法律法规的设定,进一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出口和经济发展[1]。 (二)绿色壁垒的特点 1.合理合法性 绿色壁垒以保护生态环境、世界资源、动植物和人类健康,促进人类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名,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环境不断更替与需求的快速变化,民众对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商品与服务高度敏感,绿色壁垒的诞生成功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动态,将贸易保护在名义和提法上经过合理巧妙的变化,使得绿色保护主义无论是在国际社会还是广大消费者层面,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具有明显的合理性。绿色壁垒是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但区别于其他非关税壁垒的是,绿色壁垒以国际公约、法律法规和贸易标准为依托展开设定、公开立法,在名义上又具有合法性。 2.广泛性 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从资源保护、人类健康到技术标准、卫生检疫、防污处理再到市场准入、环保包装,其对出口产品从原材料的开采到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都有明确的标准限制,对产品包装设置“环保性”和“安全性”的门槛规定。绿色壁垒在保护内容上十分广泛,涉及领域较多,具有较强的广泛性,其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全过程中必须保护动物资源、植物资源以及人类健康,这更像是一场与发展中国家在多领域对外贸易发展的“公开对峙”。 3.技术性 绿色壁垒是发达国家以自身的科技优势,通过建立一套高科技型的检测系统并结合环保公约、政策法规而形成的贸易壁垒。其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出口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进行监督,对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进行检测,应用过程十分复杂,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保护条例,绿色壁垒在检测过程中又使用了大量具有高科技技术的检测系统,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4.隐蔽性 绿色壁垒的设置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措施相比就具有更多的“隐蔽性”。“绿色屏障”的设定初衷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有限资源和人类健康,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缓慢崛起,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竞争日愈激烈的当今社会,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用以保护本国的进出口贸易;通过繁杂而又多变的检测方法和实施标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进行限制,往往令人难以掌握具体的管理方法和实施标准,具有极强的隐蔽性[2]。另外,绿色壁垒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关税壁垒,从绿色壁垒的名义和实施过程来看,它与世贸组织众多绿色条款相吻合,更容易回避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指责,而达到保护自身国际贸易的目的。因此,绿色壁垒具有明显的隐蔽性。 5.不公正性 一方面,绿色壁垒在相关政策标准的设置过程中,往往是根据发达国家自身的资源、技术条件和贸易需求而设立的,某些条例在执行过程中具有典型的针对性,发达国家用其限制发展中贸易出口,从而保护自己国家产品的生产和发展,这更对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利。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环境的可持性发展,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同时把环境污染的影响转嫁给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水平持续走低。另外,在当前绿色壁垒的执行过程中,一些管理办法带有隐蔽性的双重标准,总的来说,还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用,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 (三)绿色壁垒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1.生态原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大肆猎杀稀有保护动物而谋取利益,更有甚者为了节约产品生产成本,简化环保检测程序,生产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产品;为了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文明,许多国际环保组织、动植物保护组织相继颁发并实施了大量的保护条例,并且被广泛应用到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也就应运而生。而绿色壁垒则更是一柄“双刃刀”,它既反映了消费者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等合情、合理、合法的需求;但同时,它也可能会被一些国家作为挡箭牌来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口。 2.经济原因 绿色壁垒的设定原本是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廉价劳动力成本和丰厚原材料的支持下经济发展水平逐年增高,与此同时,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之后,经济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引起了历经几次经济危机后经济衰退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警惕)。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进一步保护本国产品生产,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技术性优势,通过设立绿色壁垒标准,达到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目的。不难看出,在当前社会国际贸易间绿色壁垒的设立和实施更倾向于限制发展中国家和维护本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原因。 3.政治原因 在当前社会的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形成的发展往往具有多重考虑,除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本国经济保护之外,还体现在政治方面的需要。政治根植于经济,许多发达国家为了本国政治方面的需要,大肆通过经济手段进行经济制裁,绿色壁垒就是很好的借口。因此,绿色壁垒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典型的政治方面需求的原因。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国际贸易顺差额逐年扩大,为一个出口行业繁荣发展的国家,绿色壁垒的设定必然对我国外贸出口行业和经济发展水 平都有较大的影响。然而,绿色壁垒的影响往往具有双面性,既对我国外贸出口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在某些方面,也能对我国外贸出口行业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一)对我国外贸出口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调整我国外贸出口模式 绿色壁垒的设定本质上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壁垒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整我国外贸出口模式,从以往单一的原材料输出型外贸出口模型转为绿色生产出口模式,发挥机制杠杆的作用。我国的外贸出口企业根据绿色壁垒的具体内容,调整自身的生产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降低环境污染、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2.促进我国产品创新 绿色壁垒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产品工艺的创新和科学技术的创新,在当前绿色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绿色壁垒本质上是国际贸易间产品的科技性和先进性产品的壁垒[3],在绿色壁垒机制的条件下,有助于我国企业加大产品创新与研发力度,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先进产品;同时还有利于我国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发展,绿色壁垒对产品的生产过程有着严格的审核标准,只有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相关领域的优胜略汰、产品迭代,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 3.有利于强化我国生态环境法规建设 绿色壁垒是以大量相关法规和政策为依托展开实施的,我国外贸出口行业若想在国际贸易中打破绿色壁垒的限制,必须强化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建设,尽快实现与国际贸易标准接轨。 4.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 虽然在改革开放政策下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企业生产模式得以快速转变,但我国许多企业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以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进行初加工。绿色壁垒对产品原材料的获取和生产过程的绿色环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有助于我国外贸出口企业从产品初加工向产品精加工,从产品制造型向产品创造性转变,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对我国外贸出口的消极影响 1.限制了我国出口贸易范围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国家贸易中仍然以制造业出口贸易为主,但绿色壁垒措施对于绿色贸易标准有了更高的要求,致使我国许多出口产品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例如在2004年,欧盟等发达国家禁止数十种我国农药产品的销售,意味着使用这种农药的农产品也难以对外出口,而且不仅仅是农产品,受到绿色壁垒限制的产品还包括纺织品、化学用品、食品等等。绿色壁垒措施极大限制了我国外贸出口的产品范围,原有的国际市场份额丢失,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走出去”的增长速度。 2.出口产品成本增加 绿色壁垒的实施涉及从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市场销售、销毁处理等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与生态科学的发展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去,使之建成一套完整的无污染、无公害的环境管理体制。因此,产品在流通运输过程中,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所设定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产品“绿色性”的检验、测试、认证等环节,同时,产品的内外包装、出口标签等也会随之进行大幅度调整与修改,随之产生的费用也不计其数。而中间费用与附加费用的增加,会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出口商的经济利益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3.削弱了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壁垒的设定和推行,对外贸出口产品从原材料的来源到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全过程都有极为严格的标准,我国外贸出口行业为了适应绿色壁垒的相关标准,必然产品生产的过程中会增加对于环境保护的检测和鉴定的费用,再加上一些反绿色关税等费用,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成本进一步增加,从而商品价格被动上涨,这就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优势被明显削弱,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影响双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间的竞争日愈激烈,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企业的经济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为由,利用绿色壁垒单方面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外贸出口,由此引发的双边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极大的影响了双边的贸易关系。与发展中国家不同,发达国家在环保水平、环境标准以及节能型成产技术方面有着更高的标准,随着市场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的发展,我国的出口贸易必然会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因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产生频繁的贸易争端,对于我国外贸出口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如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其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组织内部的环保水平、环保标准、环保质量比较相近。因此,发达国家通常会以地区自由贸易的方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包括中国在内的地区以外的商品排斥在外。随着全球经济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中国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而产生双边或多边贸易争端。 5.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方面,与我国相比,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更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环保检测技术,因此,在利用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进行限制的同时,将大量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迁往以我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在利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产业进行打压的同时,也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欧盟、韩国、东南亚、日本等,而他们大多是环境保护的拥护者和倡导者,同时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由于我国产品出口市场相对固定和单一,如若一些国家在某些特定领域设立特殊的“绿色贸易”,则会使该商品的出口立即停滞,严重制约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壁垒下我国外贸出口的应对措施 绿色壁垒对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是来自多方面的,因此在我国开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应当从多方面入手有效建立自己的绿色防线,积极应对绿色壁垒。 (一)政府角度的应对措施 1.加快出口贸易法规建设 首先,相关立法部门应当从绿色壁垒推行的具体内容着手,加快出口贸易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保障安全立法,鼓励清洁生产,强化环境执法,从而规范市场行为,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利用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行为,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环境立法应当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在立法的过程中,相关立法机构应当充分审视我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壁垒相关法规要求,建立健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的法律体系,确保在国际出口贸易中我国企业能够突破绿色壁垒的限制,保障自身的切实利益[4]。 2.加强认证机构建设 为积极应对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我国应当加强认证机构建设,大力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程,在国际认证机构的相关要求下,及时建立起受国际要求认可的认证机构,扩大我国认证机构的认证范围,不断提高我国认证机构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实现与国际先进认证标准逐步接轨。部分有条件的认证机构还应在完善检测技术上“下功夫”,不断提升认证技术的同时对标国际认证机构的发展现状,进而达到国际认证标准,以取得国际绿色通行证的授权。同时应当鼓励我国企业自觉向认证机构的相关标准靠拢,生产出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产品,突破绿色壁垒的限制。 3.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为了适应世界范围内的绿色交易需求,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给以扶持,促进我国产品绿色化生产。同时,落实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利用“3R”法则,使资源和能源得以跨越“绿色障碍”,实现合理利用。我们应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取代高能耗的落后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构,对产业链的全过程,建立我国循环经济的整体框架。在农业和粮食出口商中,必须严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杀虫剂,引导其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农药的使用,并按照进口商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操作,实现产品达标生产。我国政策制定要倾向于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和保护生态合理开发的方式,提高生态环境能力,实现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转化。 (二)企业角度的应对措施 1.加强技术创新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应对绿色壁垒对于本公司产品出口的限制,应当积极加强生产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国际绿色市场调查,创新研发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同时又要积极与西方先进企业学习,掌握在生产过程中绿色生产的先进技术,保证企业的产品能够符合国际环保认证的要求,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产品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攻破技术壁垒,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使得技术标准达到进口国的有关要求,实现出口贸易稳步发展。 2.促进生产模式升级 发展绿色生产是一种兼顾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生产过程资源消耗的现代生产方式。它考虑的不仅只是最终产品,而要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的相对作用。当前的国际贸易间的竞争不仅仅只是产品价格的竞争,更多的还体现在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所谓“绿色生产”,是指在原料加工、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等方面,通过对原料、能源充分利用,达到“零排放”生产目标。因此,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应当切实加强产品生产模式的升级,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专业的人才支持,促使企业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向科技型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发展绿色生产运作模式与经营方式,切实保证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又能实现绿色生产,达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的目标,不断提升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社会角度的应对措施 应加大对环保的普及力度,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观察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可知,其可以建立高标准、严要求的环保产业体系,并且利用“绿色屏障”阻碍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销售,原因之一就是对民众心理需求的追踪与运用。要想增强我国国民环保观念,宣传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开展环保宣传的同时,应于民众心中树立起“热爱自然、崇敬自然”的道德观念,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科学、健康、合理”的绿色消费理念,广泛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民众的绿色消费需求,使民众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在对外经济贸易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上,要着重在国际环保公约和环境保护政策上做文章,使得相关经贸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在我国经贸工作中,环境问题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实际作用。做好外贸与环保情况的有关报导,可以促进绿色理念衔入公司的经营实际,把环保观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从而增强企业经理人的危机意识。 四、结语 目前绿色贸易已然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绿色壁垒的设定与实施,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对于我国外贸出口行业的影响具有双面性,我们在分析绿色壁垒对于我国外贸出口影响时,一方面要客观公正的认识到绿色壁垒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意义,切实根据绿色壁垒的相关要求,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同时又要及时发现绿色壁垒给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根据绿色壁垒的具体要求,调整和改正我国外贸出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打破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限制,使得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顺应绿色潮流,打破“绿色屏障”,提高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媛媛.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营销界,2021(38):193-194. [2]田俊杰.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成因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1(14):54. [3]崔正.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J].今日财富,2020(4):220-222. [4]傅志祥.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2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