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改进措施
唐健 菏泽市劳动就业办公室 摘要:目前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相对完备的软件支撑平台和业务网络,社会保障卡发放基本到位,服务质量提高的同时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社保基金,现状,改进措施 引言: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是将社保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数字化、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基金财务的电算化及“一卡通”服务等。信息化既是提升社保基金管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社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取得成绩。菏泽市经过多年持续的建设投入,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加载了金融功能,实现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领域的应用;电话咨询系统服务范围不断扩展,成为人社部门与广大群众的“连心桥”。 已基本形成以信息网络互联、应用软件统一、数据资源集中管理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支撑平台,业务网络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办事处)和社区,广大群众和用人单位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二)存在困难。社保数据是信息化的基础,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成败长期以来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各部门之间数据信息不平衡,造成数据“碎片化”甚至业务数据与统计数据“表里不一”的情况产生,数据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准确、不正确及重复现象,无法达到“同人、同城、同库”的数据标准,不同险种之间基本信息不统一已经影响正常业务经办和管理,特别是影响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卡的制作与发放。如果这些业务数据不尽快整理审定,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无法形成系统完备的数据资料,不仅工作难以开展,而且以后会更加难处理。信息系统与统筹城乡、覆盖全民、跨制度衔接、跨区域协作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尚未更加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强烈的“方便、快捷、精细、全面”的信息服务诉求。基层平台服务职能下沉不到位,工作制度、信息化水平、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县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任务依然艰巨。 二、改进措施 (一)推进“数字社保”建设。统计数据是支撑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是人社事业发展情况的真实反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统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构建“数字社保”新格局。一严格执行《统计法》规定,随着“数字社保”建设,统计范围扩展到社会保险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方面,这要求特别注重源头数据的采集质量,做到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及时,不断提升统计报表的起报率和准确率;安装应用新版统计报表软件,把统计信息化纳入“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内容,加快统计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努力提高统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统计数据的时效性。二增强统计的快速反应能力,统计数据出来后,要立即组织人员深化数据分析,提供全面客观的统计数据和形势分析报告。以全市人社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围绕社保发展重点课题开展分析活动,提供决策服务。完善综合统计报表制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事业发展情况,三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努力做到一套表、一套数、一套软件、一个口子对外,各专业统计分工负责,统计数据互通共享。四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配备专业统计人员,要明确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关心统计人员的成长进步,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统计调查水平高的统计干部队伍。 (二)着力在充实完善数据库上下功夫。目前菏泽市仍然存在数据库人数不全,项目偏少等一些问题。信息采集工作是信息数据入口,是包括个人及单位基本信息,照片信息及多项业务数据等信息的获取和录入。信息采集工作是一项日常工作,数据库建设是最基本的基础工作,也是基础服务的一项内容,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做到统计数据全面、准确,上报及时,需要拿出专门经费、组织专门人员,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参保人员其信息一定要进库,在采集和录入个人信息时,信息项目要尽量齐全。一些业务必需的项目一定不能少。对以前残缺信息及时采集、审核把关,补录入库。特别注意,信息采集和录入要提高准确率,速度必须服从质量,争取百分之百准确。准确率不高就变成了垃圾数据,数据采集和录入工作量非常大,枯燥繁琐,需要从事工作人员既要细致,又有耐心。 (三)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首先做到人社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优化数据结构,减少重复数据,采集一次数据各部门都可查询、使用;最大限度的实现工商、财政等相关机构和人社部门信息互联。比如单位工商登记信息、人员使用、注册资金情况、职工身份证号码信息等。分置工商、公安、财政与各相关部门的操作权限,通过内网系统或各种软件系统的共享,确保能及时查询、掌握各类参保和未纳入参保单位经营信息,用工情况。通过与工商税务部门数据对比测算缴费基数,缴费人数,对异常数据进行实地稽核,建立单位诚信信息库,对瞒报、漏报单位实行措施并及时予以社会公布;核对参保人员个人信息以及待遇发放情况,在社保基金专用的“核心二版平台“上设立专用核查信息模块,建立完善参保在职、退休人员基本信息远程专用数据库。由民政、司法、公安等部门负责录入权限范围内掌握的参保人员的死亡、判刑、劳教等信息,并报送人社部门备案,社保中心随时更新,实现资源共享,第一时间核查领取待遇人员的享受资格。同时设定信息定期对比时间,专人专管,建立规章制度,明确相关职责和工作流程,做到死亡、判刑、劳教人员基本信息对比、信息核实、业务处理快速及时,提高养老金多领、冒领金额的追讨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全面落实养老待遇享受人员的资格审定,确保基金支付规范管理。同时科学预测养老基金的收、支、结余等运行情况,在确保发放的前提下,及时向财政部门提出基金转存定期的计划,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严格执行社保基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按要求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编制报表,做到日清月结,及时与银行和财政部门对账,做到账证、账账、账表、账款相符,加强财政部门对社保基金的监管。 (四)着力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按照 “统一规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平稳过渡”的原则,实现推进“省级集中”。逐步向国家集中过渡。“省级集中”是将已经整合的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市本级及各县区负责做好数据整合审定工作,数据和系统集中到了省里,系统的应用还留在市、县或者乡镇一级。 (五)确保信息安全。安全是信息系统发挥积极作用的根本保障,要做到系统环境安全、网络运行安全、数据存储安全,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抗攻击性和抗风险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和风险漏洞。加强集评估、防护、监测、响应于一体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建设,防止重要系统业务长时间中断、关键信息大规模泄露等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发生。 (六)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门户网站建设,强化政务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及时将政策法规公布于众,即是民心所向,也是答疑解惑,预防上访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经常更新,制度完备、流程规范,高质量、高标准地进行全面公开、及时公开。积极拓展网上办事、网上查询等便民服务,实行网上申报、缴费、稽核,减少办事流程,探索多渠道的缴费模式,引导缴费职工网上缴费,让职工少跑冤枉路,少花冤枉钱。市县两级机构相互协调,步调一致,将每个县区作为网络的一个节点,形成网络,并保持基层平台网络畅通,深化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应用,为基础服务体系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支撑;升级改造12333系统,扩展12333电话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赵秋成.中国现行的养老保险体系:问题与解决办法[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02. [2]卢纯佶.黄健勇.养老保险基金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劳动,2003.12. [3]赵楠.中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探析[J].企业导报,2010.05. [4]唐玲.胡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J].中国经贸导刊,2010.17. [5]罗碧英.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广东科技,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