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竞争力研究
殷维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是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议题。但如今京津冀发展仍表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作为国家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应只重视经济增长,而应多维协调发展。因此,文章深入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建立了评价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京津冀综合竞争力,最终得出区域内12个城市的排序,发现区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对地区均衡与快速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竞争力评价;京津冀城市群 一、引言 《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首次提出京津冀一体化理念,提出打造“双首都圈”的构想。 2000年以来,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加快升级进程。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实施《京津冀区域规划》。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方案取代“首都经济圈”,成为国家重要战略。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再次提出京津冀一体化理念。习总书记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报告中,多次强调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快可持续科学发展步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然而,环渤海经济圈的城市群仍然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中国的三大经济增长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不同的是,京津冀区域在经济分工与合作机制方面仍缺乏一定有效性,如何引导城市一体化进程健康发展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区域经济竞争力表现为一个地区与其它地区相比下资源配置能力以及竞争资源和市场的能力。对社会乃至国家来说,对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时代的变迁,城市竞争力也产生了变化,需要对区域经济竞争力不断评价与分析。 针对区域发展差距的现状,对京津冀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客观、深层的研究,能够更全面、准确地把握京津冀地区发展情况,发现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更全面、均衡的解决方案,扬长避短,加快缩小差距,形成综合优势,实现错位发展以提高竞争力和整体实力。据此进行重点研究,为京津冀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就区域竞争力展开广泛深入的研究。张广胜(2015)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为出发点,研究物流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物流业总产值占据全国总产值较大比重,物流竞争力水平提高能有效地拉动三大城市群的经济水平。商燕劼和庞庆华(2020)研究江苏省内地区技术进步、城市发展水平和生态效益的耦合关系,认为江苏省城市竞争力、区域创新和生态效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处于更适宜的状态,省内各城市协调度表现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武洋(2018)建立一个测量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集中度的模型,计算地理区域的辐射力。结果表明,北京对地方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需要进一步牵引河北的经济发展,可以从经济辐射、要素流动、服务结构、创新活力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与提升。焦继文和郭宝洁(2015)通过分析包括环渤海、珠三角及长三角在内的三大经济圈的资源在科技方面的聚集程度,探讨当资源聚集于核心地区时对周围地区经济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北京的资源聚集仍未达到辐射当地及周围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广东省资源集聚现象与经济的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联性。上述文献对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的研究较多,对京津冀区域内各省市,如北京、天津、河北等单独省市的研究分析较多。而从更宏观的角度将京津冀区域看作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竞争力较少。此外,区域竞争力的研究多聚焦在经济发展方面,生态效益的分析较少,而生态文明的建设也维持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围绕京津冀城市群,进行了包含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更为深入的研究。 三、基于因子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综合发展竞争力研究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河北省承德、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张家口、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沧州等11个地级市和辛集、定州两个省直管市。京津冀城市群具有北方最大的经济规模,受到了世界的关注。 为深入研究京津冀各市的竞争力,构建合适的评价体系必不可少。在选择指标的过程中,严格遵守简洁、科学、合理性的原则,不仅对取得指标数据进行量化处理,还从指标中选择具有主导性质的因素,从多角度科学反映各城市的发展现状。针对12个城市使用因子分析法,筛选出表示综合发展水平的11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体系构成 选择北京、天津、承德、秦皇岛、唐山、保定、张家口、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沧州等12个市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2个地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因子分析模型,它是一种基于原始变量的矩阵相关性,将复杂变量转化为综合变量的多元统计方法。因子分析法侧重于描述原始数据之间的相关变量。根据原始数据的相关矩阵变量,按照相关程度对变量进行分类。公因子代表每个变量的基本结构。同一组内的变量相关性较强,但不同组内变量的相关性较弱。通过提取公因子并计算因子得分,可以得到每个因子的重要性。根据此类指标重要性可以有效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京津冀未来发展规划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是社会研究的有力工具。 (二)实证分析 1.利用KMO与Bartlett的球形检验 使用KMO和Bartlett的检验,结果显示KMO数值为0.857大于0.6,巴特利球体检验 P值为0,结果小于0.0001,意味着众多共同因子存在于变量中,且变量间的关联性较强,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科学、合理。 2.提取主成分和公因子 使用SPSS软件处理处理选择的11个变量指标,提取结果见表2。 根据总方差分解表,成分1、成分2的特征值都大于1,累计解释了88.67%的方差,包含信息较为全面。根据该结果,做出了对应的碎石图,如图1所示。 根据图1碎石图显示,成分1与成分2部分包含信息更多,之后的图形逐渐平坦化,意味着信息重要性也逐渐降低,因此可以舍弃。 表2 总方差分解表 图1 因子分析碎石图 3.公因子成分分析 使用最大方差法对两个主成分进行正交旋转,可以得到主成分上11个指标的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表3 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每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等10个指标密切相关,因此称为经济发展水平力。第二个因子与森林覆盖率、PM2.5浓度年均值密切相关,因此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力。 4.竞争力评价 各因子的得分系数矩阵可通过SPSS软件计算,显示出京津冀城市群区域综合发展力水平,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得分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每个城市的标准化值乘以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的因子得分系数。下一步,通过加权计算两个主因子的得分,分别除以其对应特征值。将所得数值相加,得到权重。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的评估函数可从上述线性组合的2个因子得出: F1=0.171X1+0.15X3+0.121X4+0.121X5-0.051X6+0.055X7+0.121X8+0.121X9+0.121X10 -0.121X11 F2=0.037X2-0.056X3-0.036X4+0.007X5+0.676X6-0.488X7+0.055X8-0.017X9-0.015X10 +0.072X11 F=(73.477F1+15.21F2)/88.67 其中,F值(综合评价得分)越大,意味着京津冀城市综合发展竞争力越强,F值越小,区域综合发展能力越弱。将京津冀城市群中12个城市的2个主因子进行排序,可以得出区域发展综合竞争力排名,如表5所示。 表5 主成分评估值表 使用因子分析法计算12个城市的得分,根据得分结果排序,排名依次是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沧州、邯郸、保定、秦皇岛、邢台、张家口、衡水、承德。 此外,从经济发展力和生态文明建设力的两个层面可将京津冀区域内的各城市依据发展程度进行由高到低的划分,结果见表6。 表6 区域竞争力维度评价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拥有发达的技术,以优质的资源为支撑;天津的开放度高,吸收资金的能力强,产业结构广泛、合理,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了可持续发展。唐山、石家庄、沧州、邯郸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得益于工业和贸易水平的发展。其中曹妃甸、京唐港作为唐山的港口,发挥着重要作用。唐山在工业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引入了先进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石家庄不仅是河北省省会,同时也是该省经济发展中心。由于上述城市在加快工业和贸易建设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没有同步跟上,工业废弃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造成了环境破坏。相反,秦皇岛、张家口、承德三市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张家口的大气质量水平实现了六年内的最大值。生态环境保护支撑区的发展建设得到批准,然而经济建设方面没有取得较大进展。原因是河北大部分城市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依赖传统畜牧业与种植业。承德地处燕山山脉,境内以山多著称, 2019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9.41%,高于全国36个百分点,也因此被誉为“华北绿肺”。然而,为了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限制放牧等,限制了第一产业的发展。承德的经济建设水平也因此下降。首先,工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其次,承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衍生产品匮乏。再次,交通发展滞后,加大了城市间发展差距。保定、邢台、衡水两方面的建设都远不如其他城市。衡水人口较少,商业圈经济薄弱,城市活力不足;邢台市人口集中度不高,老龄化严重,表明城市人口流入吸引力薄弱,城镇化仍处于上升阶段。保定市缺乏本土企业,难以支撑经济发展。此外,保定与北京相邻,受到强烈虹吸效应影响,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与省会的发展差距也逐渐增大。 京津冀城市群的12个城市综合得分分布在-0.57-2.44之间。其中,得分最高的城市为北京(2.44),得分最低的城市为承德(-0.57)。平均值(M)和标准差(SD)分别为0.33和0.14,说明存在较大发展差异,得分水平较低。根据标准差(SD)与平均分(M)的关系,12个城市可进一步归类为明星型(分数高于M+0.6D)、中庸型(得分位于M-0.6D-M+0.6D之间)和落后型(得分低于M-0.6D)三类。其中,明星型城市包括北京、天津,这类城市体现了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强劲;中庸型城市包括唐山、石家庄,处于适中的综合发展水平;落后型城市则是沧州、邯郸、保定、秦皇岛、邢台、张家口、衡水及承德,该类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有待提高。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京津冀地区均呈现增长的经济状况,但经济规模差距较大,规模从大到小依次为北京、天津、河北。北京在发展中发挥领导作用的模范效应,保持着极佳发展势头。同时天津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京津两市的城市发展水平高,城镇化率超过世界先进国家,河北省却仍旧落后。除了石家庄和唐山两个城市,其他大部分城市都属于落后型城市。 从产业结构来看,北京市第三产业贡献值最高,具有极佳的增长势头。天津占有63.5%的贡献率,形成服务业、工业并进城市。河北省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于其他两市。 从功能定位来看,北京落实“四个中心”建设。科创建设方面,每十万人拥有132项发明专利,技术合同的成交量实现了近5年的最高值;世界交流合作方面,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天津实行“三区一基地”建设,民生方面,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较大;社会保障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显著下降,得益于社会保障机制的日益改善,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有效降低了城镇登记失业率。河北一方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新型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努力建设生态环保区,PM2.5浓度年均值达到50.2μg/m³,同比减少5.8%。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实证分析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模型,定量分析京津冀区域竞争力并得出结论,从而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具体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中心-外围”依然是京津冀的现行模式,北京、天津两市产生较强的循环累积效应和集聚效应。因此可从外部吸收更多人口与优质资源。 京津二市既是直辖市,也是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城市,有雄厚资本作为支撑,这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天津具有较高开放度,政府积极的政策支持有效刺激了消费需求,促成了更好的宏观发展形势。河北省的重要城市如唐山、石家庄表现出较强的经济活力。石家庄的产业模式“4+4”加快了省会城市的高水平发展。唐山市拥有众多港口,设立综合性港区以提供运输服务,极大促进了国内外贸易水平。在第三类城市即落后型城市中,该类城市的因子得分低,尤其是作为第一公共因子的经济发展水平力,由于此类城市第一产业比重更大这一现状,使得产生最少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尽管刺激了劳动生产水平,但同时也带来更为缓慢的经济增长。结合城市地理分布,河北省地级市越接近直辖市,经济政策影响作用越显著,如保定、沧州二市是分别距离北京和天津更近,因此在第三类城市中获得靠前排名。另一方面,临海城市有港口贸易和海洋产业的资源支持,使得沧州、秦皇岛排名也处于中上游,显著高于河北省内陆城市衡水、承德。 (二)建议 1.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共同体建设 京津冀地区要加快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推进城市交通结构网络化、产业结构协调化,不断提升经济建设认识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京津冀地区的服务应不断加强港口运输和贸易功能,推陈出新。在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快企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优势。在经济互惠的前提下,加快生产要素的市场流动与集聚,形成集群和规模效应。作为地理区域的中心城市,京津二市发挥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了周边城市发展,贯通城市间的市场、产业、交通联系往来。对于石家庄、唐山此类发展中城市,要抓住地区特点,促进省市高质发展。城市发展水平不发达的城市,不能盲目跟风。对于一些先进企业可给予一定优惠政策,贯彻好企业创新的鼓励政策支持,加大京津冀城市群彼此之间科技与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力度,鼓励创新、容错的和谐氛围,以实现跨区域的人才流动制度,使不同区域间人才以及管理人员能够保持充分合作与交流,实现创新性技术成果的应用普及化和范围化。 2.遵循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规律 在发展中应该重视自然资源的保护,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环境污染方面,政府要提倡节能,在保证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要注意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合理开采能源和资源,实现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此外,推进法制建设,将自然环境和生态建设纳入法律建设水平,实现京津冀区域可持续有效发展。 3.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布局 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离不开产业集群,经济水平和生产水平先进的大城市要带动辐射周边规模的小城市的产业发展,率先发挥作用,切实实现发展目标,实现产业地理协调。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要加快实现产业的转型与改良,淘汰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淘汰极大依赖借债、贷款或补贴来运作的企业,处置劣势资源。大力扶持新型产业的发展,在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下,对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最后要重视生活性服务业对人民生活的舒适与便捷度,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求,提升服务业品质。 4.重视改善民生 京津冀的优质资源几乎集中在京津二市,而其他地级市面临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此外,人口流动集中在大城市,其它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城市得不到发展保障。为应对民生问题的严峻挑战,应大力支持中小城市企业发展,增强招商引资,激发经济活力,推进城市地区医疗、民生状况的改善,完善体系建设,形成区域间互助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武洋.京津冀资源集聚与区域经济辐射力测算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01):66-69. [2]商燕劼,庞庆华,李涵.江苏省城市竞争力、区域创新与生态效率的时空耦合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0,34(12):9-17. [3]张广胜.物流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5(08):151-155. [4]焦继文,郭宝洁.区域科技资源集聚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24):111-114. [5]王爱虎,房兴超,郭佳.广东省市域经济与区域物流体系协同发展研究[J].工业工程,2014,17(01):91-98. [6]郭海湘,陈丽,刘龙辉,龙维.基于TOPSIS法的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01):69-74. [7]孙莉,王慧娟.“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京津冀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7(70):89-94. [8]王倩雯,曾坚,赵广宇.冀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演变特征与区域发展战略的空间耦合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9(04):76-82+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