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脱贫攻坚下的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2021-09-28 17:0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大理剑川为例

杨香娇 李凤鸣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滇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手工业企业税费问题研究—以剑川县木雕行业为例(2021XY04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剑川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盯高质量脱贫摘帽目标,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为剑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文章主要介绍脱贫攻坚下以剑川县为例的民族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民族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脱贫攻坚;地方经济;剑川

一、剑川县贫困现状分析

剑川县位于“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南端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南丝绸之路经济带上[1],是大理州连接丽江和怒江、通向香格里拉、走进川藏的重要门户,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滇西边境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片区县和云南省革命老区县。县域面积2250平方公里,辖53乡,88个行政村,5个社区,391个自然村,2019年末总人口18.4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其中白族人口占89.9%,是全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以云南文明之源、南诏石窟胜地、中国木雕之乡、白族文化宝库、滇西革命摇篮、生态旅游乐土“六张名片”著称。2019年,剑川县地区生产总值52.72亿元,增长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7亿元,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89亿元,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9.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增长3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3亿元,增长11%;招商引资州外到位资金58.1亿元,增长12.66%,其中:省外到位资金49.21亿元,增长21.4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3元,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88元,增长10.8%;[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06亿元,增长3.42%,各项贷款余额34.39亿元,增长15.01%。

剑川县1984年被列为省级贫困县,1994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1999年列为云南省革命老区县,2012年被列入滇西连片特困地区县,2014年被列为云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剑川县有4个贫困乡镇,46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76031397人。主要致贫原因为:缺技术2981户,占38.41%;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212户,占15.62%;因学致贫776户,占10%;缺资金751户,占9.68%;因病致贫725户,占9.34%;因残致贫714户,占9.2%;缺劳力284户,占3.66%;其他317户,占4.08%2014年至2020年,4个贫困乡镇和46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0.18%降至0.86%

二、脱贫攻坚下的剑川产业类型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的核心,实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剑川县在脱贫攻坚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扎实推动剑川产业发展。

(一)   发展现状

1.木雕、石雕等传统手工艺。剑川木雕、石雕等传统手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2020年,传统手工艺产业总产值近5.76亿元,同时,土陶、刺绣布扎、石雕等旅游产品正在积极开发销售。

2.旅游业。剑川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美丽乡村特色浓郁,沙溪寺登街为世界濒危建筑遗产,石宝山景区是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石宝山—沙溪古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满贤林千狮山、剑川木雕艺术小镇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剑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剑川古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沙溪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截至202011月,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98.43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51.48亿元。

3.烤烟产业。2020年,种植烤烟3.44万亩,收购烟叶9.29万担,烟农收入1.554亿元。

4.马铃薯产业。围绕剑川作为滇西北脱毒种薯基地、云南省马铃薯产业体系剑川县试验站、云南省科技厅马铃薯优质种业基地、云南省脱毒马铃薯百县百园的优势和机遇,依托与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县校合作”的平台,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剑川红”马铃薯为主导品种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2020年种植面积5万余亩,产量10万吨,实现产值1.25亿元。[3]

5.中药材产业。抓住中药材是省定“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的机遇,围绕剑川县“云药之乡”认定品种扎实编制剑川县中药材发展规划,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加工基地。目前,重楼、白芨、金铁锁、灯盏花、云木香、当归等中药材种植面积12万余亩、产值9.6亿元[3],种植面积占全省160万亩的7.5%

6.畜牧业。按照“稳生猪、促牛羊、兴奶业、抓青花鸡”的发展思路,以龙头连基地、品牌拓市场,加大地方特色品种保护开发力度,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壮大。2019年畜牧业产值6.39亿元,2020年预计可实现畜牧业产值10亿元。

7.季差蔬菜、水果产业。剑川依托高原冷凉气候优势,大力发展春蒜、莴笋、鱼腥草、青蚕豆、荷兰豆、芸豆等季差蔬菜和苹果、蓝莓、车厘子等水果产业,季差蔬菜种植面积3万余亩,水果2万余亩,实现产值近3亿元。

8.野生食用菌产业。剑川松茸品质较优,是云南松茸的主要产区和集散中心之一,目前已在剑川查明的松茸、牛肝菌、羊肚菌、虎掌菌、北风菌等166种野生食用菌,每年产量均在28万公斤以上,产值近亿元[3],为山区群众脱贫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9.传统粮食种植。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全县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19万亩,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万余亩,2020年预计粮食产量8.65万吨。

(二)产业扶贫情况

近年来,剑川县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最重要的抓手,不断选优、培育产业品种、壮大产业规模,扎实为全县各族人民脱贫、增收助力。

1.加强组织保障。剑川县成立了由县委、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农村、扶贫、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剑川县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产业扶贫分指挥部,并下设种植业、养殖业、新型经营主体、科技支撑、林业产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7个专项工作组,形成领导组牵头、县级分头行动、镇村合力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

2.明确发展思路。充分考虑剑川气候条件、资源现状、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围绕“县有主导产业、乡镇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产业”的发展目标,对县内各产业进行扶持、发展和壮大。同时,制定《剑川县产业扶贫工作方案》和《剑川县脱贫攻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了产业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产业布局、政策措施、奖补方式、进度安排等,全面指导和引领剑川县产业扶贫工作。

3.组建产业平台。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大力搭建各类平台。一是扎实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按照一个重点产业培植一批新型经营主体的思路,大力推广“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扶贫模式,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基地示范引导、贫困户资金或资产入股分红、电商劳务带动、流转土地、吸收就业等方式,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长期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稳定增收、稳步脱贫。三是培育特色品牌。根据县内重点产业发展情况,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申报工作,扎实推进品牌创建。目前,滇本草药业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剑川当归产品研发和原产地认证,象图志磊农产品种植公司已完成5万亩当归种植基地建设,臻福农产品公司积极开展剑川红马铃薯产品研发和原产地认证工作……全县已累计完成“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51个品牌(其中:无公害39个,有机12个)。

三、脱贫攻坚下的剑川产业取得的成效

(一)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1.结合洱海流域奶牛养殖业转移,引进云南皇氏来思尔万头奶牛养殖和10万亩牧草种植项目,项目总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近3亿元,完成牛舍、主体工程等基础设施和首批1550头奶牛抵达基地。项目采用“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种植户+贫困户”的“1+5”产业扶贫模式,项目达产后将为剑川贡献15.08亿元的社会经济总产值,预计每年可为剑川县增加5000万元税收,项目将惠及全县88个行政村,直接带动52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增收。

2.结合全县中药产业发展实际,投资9700万元建成年产中药饮片5000吨、产值近3000万元的云南滇本草药业有限公司中药材饮片加工厂,该厂产品已通过国家GMP认证和食品生产SC认证,项目实施对全县中药材种植提供销售保障。三是象图志磊农产品种植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党支部+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种植以当归、滇重楼为主的中药材2万余亩,带动1200余户农户增收。四是引进大理英茂种业有限公司、云南农垦天使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剑川,共流转3000亩土地,通过“党支部+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马铃薯种薯订单生产。五是积极扶持发展本土企业发展,帮助剑川臻福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金牛农牧庄园、车记地参厂、剑源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困难、问题,成功打造“剑川红”马铃薯、高山蓝莓、车记地参等一批知名地方优特产品。

(二)农业产业持续发展。剑川县烤烟、野生菌、马铃薯等传统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中药类、季差蔬菜、高山水果、肉牛肉羊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为全县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主体带动成效明显。截至目前,剑川县全县新型经营主体共注册527家,涵盖县内各重点产业,覆盖全县88个行政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7100余户。

(四)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制定《剑川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立足剑川资源禀赋,坚持实事求是、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围绕中药材、马铃薯、特色果蔬、食用菌、芸豆和畜牧业六大产业,对88个村进行优化布局,目前全县基本实现短期见效项目和中长期稳步增收项目相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特色产业相补充的产业布局新局面。

四、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问题

1.技术支撑不够。基础农机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队伍力量薄弱、科技服务的力度和范围不能满足县内需求等因素,致使剑川县产业基地建设标准程度低、设施粗放、栽培管理标准不一,产业发展难以确保稳定实现预期目标。

2.产业培植难度大。剑川县虽然是传统农业大县,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产业规划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生产。

3.利益联结不够。虽然新型经营主体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之间通过基地示范引导、贫困户资金或资产入股分红、电商劳务带动、流转土地、吸收就业等方式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但还没有完全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关系。且部分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有畏难、畏苦、畏累情绪,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性。

4.主体带动不够。新型经营主体除部分老牌企业外,多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自身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品牌效力不高、市场占有率较低,致使带动效力不够有力。

(二)对策建议

1.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一是完善一线农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技术队伍建设,及时、有效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各类产业提供科技服务。二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整合各部门的培训师资,以群众较为接受的方式,重点对农业实用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等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发展意识和技术水平。

2、加大基础投入,做大特色产业。一是完善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通达能力,方便各类农产品运输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二是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方向,合理确定发展目标、方向、重点和规模等,做到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力争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3.强化主体培育,增强带动能力。

1)大力培育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按照当前产业扶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加大对有实力的经营主体的培育和扶持,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化,扎实提升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2)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找准项目与农户的增收关键点、引爆点,在原有“党支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扶贫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等更多的灵活方式让贫困户全方位参与到产业发展中,不断增加经营主体和群众收入。

3)拓宽产品销路。结合“东西协作”“沪滇帮扶”“粤滇帮扶”等平台,积极主动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企业、超市、市场对接,争取将剑川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大城市,不断扩大产品销路。

4)有效激发内生动力。以当前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群众在思想上、行动上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加快广大群众,特别是建档立卡群众积极主动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五、结语

剑川县始终紧盯高质量脱贫目标,按照“六个精准” (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坚持问题导向,举全县之力、汇全县之智,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1]剑川县在脱贫攻坚中取得明显成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特色化、经济化,虽然目前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坚持稳中向前的步伐,经济一定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云帆.稳定可持续剑川书写高质量脱贫时代答卷[N].中国产经新闻,2020-6-5.

[2]赵春祺.不负韶华-白乡剑川追梦前行[N].大理日报,2020-3-6.

[3]李丽琴.剑川县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良好[N].大理日报,2019-8-2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