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京津冀服装产业链的创新与协同发展对策研究

2021-07-09 17:0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汪舒明蕊   麦静  王亚  刘佳怡   陈娇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

摘要:基于京津冀区域服装产业链,首先分析协同发展中产业链的现状。然后,从关联关系的角度出发,借助创新协同的思路对服装产业链在转型升级中存在上下环节间供需矛盾、产业分工过细的现象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借助统一管理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协作重塑产业结构实现合理分工以及在研发生产环节形成差异化产品多元化市场。最后在结合当代科技成果的基础上,对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可持续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创新协同

一、前言

区域的协同发展是有益于各地区间充分利用各自的要素禀赋,加强区域经济持续高效增长的重要举措京津冀地区作为第三大经济圈,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142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打造新首都经济圈、创新区域发展机制的需要201811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在服装行业,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借助政策优势,加快传统服装产业的转移与升级优化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推动京津冀地区服装产业链的价值增值

随着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京津冀服装产业的协同发展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京津冀服装行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20191012日在河北永清云裳小镇拉开帷幕,标志着京津冀服装产业协同发展初步取得了组织保障。通过服装行业委员会的统筹规划,三地能够明确服装产业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共同目标,合理规划三地在产业分工中所处的地位此外,随着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京津冀服装产业分工协作的效率也在逐步提升。

与此同时,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需要更加优化的方面:在服装产业转移重心的过程,出现了服装产业链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服装加工环节,则需要在高档服装加工制造方面加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高的劳动力成本抑制了京津冀地区服装产业链中设计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的发展。这些环节是新时代新的竞争要素,也是现如今京津冀服装产业链中需要强化的部分。此外,服装商务的市场规模和层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链的深度发展。

推进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服装产业链的紧密程度一直备受瞩目。协同发展的关键是其相互间的关联程度。而京津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三者之间关联性较弱,以至于限制了服装产业的发展。北京市作为首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资源、产业基础都相对完善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天津、河北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服装产业的发展也大多围绕设计研发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展开。天津市是北方最大的一个直辖市,位于环渤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位置,充分发挥其北方最大的工业港口的优势和海运条件,为其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和服务。并且天津地区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较大能力的消费市场,在服装创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河北虽然相对于北京天津两个城市的发展相对缓慢一些,但河北省在服装产业的发展中也具有其自身的集散地优势带来的巨大的发展潜力,是京津冀服装产业成果辐射全国的枢纽。而且,河北省内的矿产资源和水能源极其丰富,这些都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优势。由于三地的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的不同,各地之间的优势也能够形成较好的区域间的互补性产业协同要充分利用其要素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差异,促进三地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效益最大化。

然而使得三个地区之间的服装产业链关联性较少,聚合度不强的原因是产业功能定位不清服装产业链环缺失产业链层次较低,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除此之外,京津冀服装产业链中上游纺织研发投入力度欠佳,信息传递上存在断共同导致的供需矛盾加剧,使得研发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转化。这些问题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使得产业链中资源配置滞后现象,也就说明了京津冀服装产业链中高档面辅料仍需南下采购或进口的现状。同时京津冀服装企业间同质化严重也使得产业链无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些都对京津冀地区服装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故本文旨在从协同创新的角度对关联性问题进行分析对京津冀地区的服装产业链转型升级提出见解,助推京津冀地区服装产业链创新和协同发展。

二、文献综述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的协同发展使得企业在优化资源整合配置过程中形成优势互补生产结构的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价值链。由此可见,协同创新对区域内产业的深远发展具有实践意义。区域协同创新实质上是指产业协同,即区域内各参与方基于创新的角度统筹发展方向,发挥特有的优势构建区域产业链,整合关键资源,提高产业内部关联性和协作性,共同创造比各区域独立发展更大的效益。

自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以来,学者们对于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创新也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协同创新是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之间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企业自身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其意义在于相互竞争、制约,相互协同、受益。并且协同创新是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以知识增值为核心,可以让创新主体和资源进行无障碍流动。结合服装产业链而言,协同创新体现在服装企业间的制度与技术的创新合作机制调整产业结构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大体可以归结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搬迁、跨区域设立公司三种(邬晓霞2016)。在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的基础上,基于共生思想、协同学等理论,提出了“一区多园”形成的产业链共生系统的组织模式促进河北省嵌入都市圈产业集群网络,实现京津冀产业联盟式的一体化发展(初钊鹏等,2018)。探索产业协同创新模式的同时,要以相应的组织机制作为产业协同的保障提出通过提高协同发展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性,京津冀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产业协同的制度保障对协调各成员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发挥着巨大作用(刘戒骄,2018)。要建立协调、激励、补偿等机制解决同质化竞争问题,完善京津冀市场一体化进程(周京奎2019)。

在强调京津冀区域协调的基础上,要全面系统地加强服装产业链与外部环境的整体联系与协作,达到互利共进以及持续高效发展的目标。推动区域内服装产业链的均衡发展,京津冀地区服装产业转移工作正有效地推进服装产业的区域内转移有利于其间经济资源与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扩大服装市场规模效应。

而现有研究大多是从京津冀总体产业结构入手,着眼于宏观产业结构来研究京津冀三地各产业间协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则聚焦于服装产业这一细分产业进行探究,结合服装产业所独有的特点,集中研究服装产业链有效的协同创新方案。本文旨在关于京津冀产业协同研究的基础上,从服装产业链这一全新视角,创新性地提出区域共建特色产业园区与产业转移中的区位选择相结合,同时通过服装产业园区连锁式经营来进行园区数量和规模的扩张进一步推动特色服装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强服装产业链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服装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为京津冀服装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以达到优化目前服装产业链关联性目的

三、以“协同创新”视角分析京津冀服装产业链的关联性问题

推动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是促进我国区域化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的要求。协同创新主要是通过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协助,合作共进。近年来,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定可持续的增长状态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经济的增长也带来了民生的改善,整体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特点产业结构进入以工业化阶段,尤以服务型产业为主。与此同时,在京津冀三地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河北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扩大京津冀服装产业的辐射范围,尽可能地带动周边城市发展。通过统一规划产业内集群格局,缩小产业集群水平差距,提高区域经济内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推进京津冀服装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区域产业的高速发展。

就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协同发展现状来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服装产业内部关联性不足、协作性仍需加强、其造成服装产业链难以在区域内有效衔接,以及产业链发展合力不足。由于京津冀服装产业的集聚、辐射效应较低,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进而产生产业链各环节间供给需求、投入产出对接错位,产业关联性、协作性不足等现象服装产业集聚、辐射效应的缺失,导致难以产生在服装企业经营规模增大时,其产量增加的比例超越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的规模效应。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在于,京津冀服装产业发展缺乏增强内部关联性的有效载体。载体的主要作用在于统筹和整合三地服装产业资源,进行生产要素及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增加产业内部关联性和协作性,从而增强京津冀服装产业链的竞争力。

各市场主体在整体发展方向上保持相对一致性,理顺产业链条,破除行政分割和政策壁垒,最大限度地统一区域产业市场。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的产业升级借助区域共建服装产业园区这一有力载体,通过园区中具有产业关联性的各企业有效的分工协作,增强产业链集聚和辐射程度,优化京津冀三地产业协作性使得三地产业链优势互补,相互扶持,实现协同创新发展。

区域共建特色服装产业园区可以作为服装产业链协同发展的有效载体,将京津冀三地服装产业上中下游各企业和厂家,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优化升级聚集到相应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内,打破区域划分和空间限制,降低物流、通信等协作成本。各服装产业园区内整合服装产业链各环节上的企业,聚集多种服装生产资源并进行再分配,加快生产要素在产业园区内的流通速度,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产业园区所包含的企业涵盖京津冀三地的服装和面辅料生产企业,以保证产业园区内部服装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产业链上中下游联系更为紧密,沟通更为便捷,更容易把握各环节的供需状况,实现供需有效对接。降低各服装企业生产成本,增强服装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服装产业链上环环相连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能够更为精准地对接,增强产业内部关联性。

服装产业园区可以服装产业内部信息链断裂的问题得到改善。园区由多个服装企业组成,成立专门管理小组,统筹发展方向,整体分配资源,将园区作为一个单位进行管理和指导。行政区域限制降低,接连信息链,有效对接供需问题并且一步增强服装产业内部关联性在服装产业链下游的营销阶段要进行市场细分,对各消费市场的环境进行考察与研究,明确各区域服装市场层次、偏好等,实现服装供需有效对接,为建立各地区特色服装产业园区提供理论支撑。

相对规范有序的产业集群,可以促使各产业之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资源进行整合配置通过把京津冀的资源再分配,有利于服装产业链的专业化深度可持续发展。京津冀服装产业链的交流体系,可借助相关网络平台组织形成“上线”式产业内的沟通方法。在沟通中实现产业链内外部之间的供需精准对应。由此可见,关联性是服装产业链实现价值1+1>2的推动力。其核心在于把产业链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脉络梳理清晰,保障在各个环节中信息传导畅通无阻且正确有效,提升技术对接的效率

(一)构建交流体系,优化产业转移

对比越南、孟加拉等国加工产业的的劳动力成本,我国的劳动力成本服装加工环节的优势正趋于下降。各地方重视在服装设计、面辅料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升级京津冀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基础上致力于打造一条倚重于时尚设计的服装产业链,有利于推进京津冀服装深化创新。

然而京津冀服装产业中,一些高级面辅料仍需外购,这在无形中增加了交易成本,提高了服装产业链向高尖方向发展的难度。北京作为时尚聚集地从研发、生产、消费方面对服装面辅料及成衣的多元化需求不容忽视。然而,在高端面辅料研发环节仍需更深层次地探索。如今,京津冀服装产业链中存在的相对单一低端且影响力不足的原材料面辅料市场阻碍了服装产业链内技术的有效对接,以致于研发成果无法实现更为优化的转化成果

如今,北京、天津服装产业已经有转移到河北地区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上的转移,而是在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产业园区作为河北对于北京服装产业的承接地,将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转变为双向合作转变,打破原来河北单向承接企业迁移的桎梏,更为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以及稀缺资源,实现区域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缓和利益分配不均的现状。服装产业园区连锁式经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扩大规模的效率较高。

了优化转化成果,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基于“资源整合、区域共享、机制创新”的思路,以“点为基准,延伸成线,辐射为面”的原则,在辐射范围较小的交流平台上构建网络式统一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市场服装设计环节面料需求信息,传递给产业链中上游纺织研发环节,实现定向的技术信息服务。将技术投入方向偏差带来的生产滞后性、库存压力大等现象进行改善。

为了均衡发展产业链环节,制定合理的市场定位方案,从横、纵向均将产品种类进行多元化发展另外,在实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应加强区域内整体的关联性,在促进定点生产稳固发展的基础上谋求协同创新发展。

此外,推动服装产业集群与高校专业群的“产、学、研”结合,有利于产业链在协同中实现技术上的人力资源提升与其间的交流互动,进而促使京津冀服装产业链的专业化深度发展。京津冀服装产业链的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与人才的持撑。为此京津冀地区应加强高校、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等多方交流,为人才提供实习及科研的场所充分发挥京津冀高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开设纺织服装大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与产业园区的就业岗位相对接,提供对于专业人才的政策优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可以在产业园区内设立对接高校的科研实验室等场所,为高校纺织服装相关的科研成果提供资金、研发场地等转化条件。同一园区内对接的各高校可进行合作研发,加快技术创新的效率。

于此同时,结合政府发布相关人才吸引政策对于京津毕业生前往河北产业园区就业提供税收、住房、子女教育等就业红利,实现专业型人才的长远发展,增加产业园区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天津对于人才的虹吸效应解决河北产业园聚集地人才资源缺乏的问题。进而进人力资源随着产业转移实现正向流动。

(二)重视分工形式,提高商贸水平

产业链明确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在京津冀各服装产业链条中有针对性地发挥所长,形成更加专业化的产业集群在分工配合中,服装产业链各部门可提高对应环节的熟练程度,降低平均劳动时间,从而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形成专业化服装产业链依靠分工所带来的技术创新,而分工的实现也离不开市场对服装产业链中的产品需求。因此,一定的分工可提升产业链的经济增长效率,此时结合市场的规模层次进行规划。

现今在协同发展的趋势下,京津冀服装产业链也在分工环节需要创新。因为区域内物质的丰富促使资源的再分配产业链中各部门的细化加大了链之间交流对接的难度,对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也带来了阻碍,最终影响效率及产品质量因此京津冀应加快服装产业链的重塑改造的进程结合纵向一体化战略,以产业链内核心企业为首实施纵向并购合并一些关联性高的企业,以加强链条内各企业部门相互衔接在统一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使得产业间的市场分工转变为产业分工。

并且,创新的分工协作可以减少产业链条长度短,断环和孤环的问题,服装产业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高端产业链条。服装产业链主要包括设计研发、生产加工、销售这三个环节,通过对这三个环节的转型升级,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横向延长产业链。在产业链环节中三地均衡分配,有利于产业链进行细化整合。并且在设计、生产、品牌营销方面形成一条独立完整的产业链条,将京津冀三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产业链中的各环节都有自己独立的内容和功能分区,通过不同环节的链接使得不同的知识通过技术转化成产品,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设计研发环节根据北京、天津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来看,将绝大部分设计研发环节的重点工作更适宜安排在这两个特大城市并且北京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追求时尚的水平和对时尚领域的领悟度以及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更加接近国际化水平。更负有带动区域内产业发展的重任。河北省在发展服装设计和研发的之外,提高科技水平,对于生产加工方面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有效合理的利用了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也带动了河北省经济的增长,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在此基础上,对于产业密集程度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如今的交通方式快速便捷和高新科技的运用,大大的缩短了产品在交通运输上的时间。这一变化,推动了服装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行列迈进。

服装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应考虑到外部环境容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产业链内各部门环节间的关联紧密度,合并一些非核心的产业部门以服装产业链中核心龙头企业为发展前端,创建规范的管理机制,促进各产业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互利共赢。合理的分工会促使区域内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信息的整合创新链的充分衔接。同时提高新型面料研发等科技成果转化率,带动原材料需求增长形成更加活跃的区域发展局面。现今,河北省的土地资源相对于北京、天津两地来说价格较低且面积较广,为产业园区的构建提供充裕且低价的土地资源,降低服装产业园区的建设成本。同时,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区在物流、通信方面更容易联合三地的交流与发展,增强交通沿线一带产业集聚功能,提高交通枢纽及其周边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孙彦明,2017)。

另一方面,为推动各服装产业部门的持续高效分工,京津冀地区致力于逐步服装商贸市场的规模。并结合消费者需求,在流行趋势的基础上开拓中、高端服装市场,改善各层次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同时打造极具京津冀区域文化的服装特色小镇,提升京津冀产业链的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京津冀服装产业链的商务贸易应在线下交易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电子跨境商贸活动,推动服装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与产业园的专业化建设服装产业发展逐渐向智能化、科技化过渡。如今,服装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装新零售模式逐渐成为主流。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创新协同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运用。在京津冀服装产业链下游的销售环节,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渠道销售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科技开拓服装销售市场。目前,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科技水平在全国范围内是较先进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在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广泛程度仍需拓张。因此,将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服装产业相结合,发展高端信息服务业,通过科学技术和创新力增加服装的附加值,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促进消费转型升级。通过运用5G技术,提高服装产业在运输过程中的效率,推动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城市创新能力的高低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北京市应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天津市和河北省在服装领域开拓出一条宽阔的道路。河北省应通过人才引进、科学技术水平引进的方式,提高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链各链环,不断升级、改进服装产业链条,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河北省利用自身制造业的后发优势,为京津两地的发展提供量的后备力量,将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打造成一体,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贡献巨大力量。并且通过大数据分析产业,产业内人才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进而在制定方案时着重提高生产效率京津冀服装产业链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借助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加快消费群体扩建的速度从而推动市场规模和市场层次的建设,优化创意型时尚产业的结构升级,提升京津冀服装产业链的影响力。

将现代化科技应用于服装产业链的生产环节,利用现代工业智能化生产实现服装特色产业园内自动化流水线生产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区转为技术密集型园区,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完善信息链,解决服装产业链上对应环节无法有效对接供需、关联性缺失的问题,根据大数据测算出各环节的规模比例,促进上下游各环节更好地衔接。最终使京津冀服装业链的下游部分的长度与深度得到延伸,最终提升服务贸易水平。

(三)避免产业同质化,打造区域服装品牌

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上升引导生产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优化,促进服装产业链内和行业的发展,拉动各环节收益稳步增长。而集群内的协同作用中,会产生产品研究方向、外观性能相似的情况,营销手段则有同质化趋势。最终导致产业链内产品不良竞争,增加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难度。

京津冀服装产业链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然长期以来区域市场的层次规模有限,产品品类的形成比较相近。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产阶级崛起壮大,个性化定制产品的消费需求有所上升。此为京津冀服装产业结构调整与创新的良好契机,借此机会可以让产业链内产品质量、产能过剩以及产业链均衡发展的诸多情况得到改善。

为此,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应在协同的基础上通过更加密切的交流互动发掘各地方的产业链内在优势。产业内制定整体发展战略实现产业重组形成功能互补的发展体系。因此京津冀服装产业应重视战略的选择,结合现下的趋势以及政府政策红利的走向适时、适度调整参考差异化策略,增加科研投入实现差异化产品的生产制造,形成更加多元的产业链,打破同质化的格局。并且,京津冀应创建区域服装品牌,凸显服装产业链的独特性。各地区充分借助服装产业链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区域内特有的文化与风俗,进行统一协调通过创新研发高端优质的服装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和议价能力。

四、展望与建议

国内需求为导向,一直以来制造加工环节都是我国服装产业的主方向多年的深入摸索形成一定的经验体系,其水平已位于世界前列然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对该环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正有序推进。作为服装产业链的一部分,制造加工是构成链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所处的位置承上启下,至关重要因而京津冀服装产业链在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要注重对服装加工产业的优化改造。

现如今5G技术的出现在国家的政策红利下持续高效发展,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容量与传导速度,提升了环节间的传导效率,助力于经济增长。协同的系统化智能水平表现出强大的灵活性政府工作报告高度关注5G研发在产业集群内的推动作用2019年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中,出现纺织5G智能的应用。其为服装产业链的高效发展提高了技术借鉴。纺织业加入5G的技术,制造加工等生产车间传输的速度加快,可在超低延时的基础上提升作业效率通过远程操作实现大量数据高效率转换协作与物流管理。提高车间作业的生产效率由此可见,加大科研投入不仅适用于面辅料研发环节,低附加值环节同样适用通过技术实现制造加工方式的转变,劳动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5G在服装产业链内的应用,可将生产效率优势提升,可有利于资源从低附加值区高附加值区的转变,提升服装产业链整体的竞争力。并且,在京津冀地区的5G网络升级覆盖强化三地数据的有效整合与交流合作,推进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程度。京津冀地区通过5G与操控平台的结合,智慧物流方式得到扩展。自此提高了运输水平的智能化、可视化同时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也得到提升,这促进了京津冀大数据产业集群的崛起壮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完善全产业链传统产业向高端、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如今,京津冀借助5G技术以及5G技术与其他新技术的融合,深化了数据、技术、资源、人才共享的应用。共同促进三地在产业链个环节的深化改造通过试验区的规划探索推动实体经济与5G的合理交融,致力于打造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性的智慧区域。

参考文献:

[1]胡恩华,刘洪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03):23-26.

[2]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02):161-164

[3]邬晓霞,卫梦婉,高见.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2016(02):84-87.

[4]初钊鹏,王铮,卞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认识与实践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78-184.

[5]刘戒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来源与激励机制[J].区域经济评论,2018(06):22-28.

[6]周京奎,龚明远,张朕.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创新研究[J].长白学刊,2019(02):95-103.

[7]初钊鹏,王铮,卞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认识与实践选择[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6):178-184

[8]宁俊.服装产业链理论分析[J].纺织学报2008,29(07):122-127.

[9]李艳.环渤海地区轻纺市场潜力巨大京津国际商贸港·轻纺城志存高远[J].纺织服装周刊,2009(18):79.

[10]敖利民,唐雯,李向红,高翼强,李瑞洲.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棉纺织技术,2012,40(04):57-59.

[11]苗婧,杨海亮.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产业创新升级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53):95-98.

[12]吴郑宏.中产崛起与服装业的供给侧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7(14):28-30.

[13]王革非.服装产业链发展前端导向[J].上海纺织科技,2019,47(07):59-61.

[14]黎友焕,吴锦梅.协同创新文献综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9(04):1-7.

[15]陈姝霖.专业群对接服装产业链的实效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丝绸,2019(04):50-51.

[16]广发期货农产品组.全球纺织服装产业链转移趋势分析[N].期货日报, 2020-08-05.

[17]进无止境,携手全产业链逐梦未来[J].纺织服装周刊,2019(32):32-33.

[18]杨先花,张杰.创新链视角下区域产业一体化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5):134-136.

[19]孙彦明.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7(09):64-69.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