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动新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齐妙青 潘志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业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 摘要: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分析新疆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快振兴新疆实体经济,带动就业,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的制造业新高地,切实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新疆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制造业;高质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是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任务。 一、制造业在新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这就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内涵,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显著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这是党中央对工业发展提出的要求。近年来新疆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但也存在工业发展水平低、创新能力弱、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等问题。在新时代、新阶段,新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部署要求。 (二)推进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坚强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稳定和发展是新疆工作的两个关键点,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基础,发展是稳定的有力保证。新疆要发展,就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就需要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高度重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解决好新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疆篇章提供强大动力。 (三)推进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迫切需要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稳就业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六稳”之首。工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空间广,是稳就业的重要力量。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大力实施产业惠民,纺织服装产业三年带动就业40万人以上,“短平快”项目累计新增就业17万人。同时,工业在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加商品供给、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者购买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新疆特别是南疆促进就业、推动剩余10个贫困县、16.58万深度贫困人口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四)推进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当前,新疆已进入新旧动能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工业是新疆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的重要领域,我区一批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等优势特色领域在国内成为或保持“并跑者”地位,在太阳能、风能、特高压输变电方面甚至成为“领跑者”。但我区工业发展依然相对滞后,与支撑和保障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要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效益,离不开工业的发展和支撑,需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实现新疆工业由低水平向高质量发展的跨越。 二、新疆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形势,新疆制造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了稳定增长,2018年,新疆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924.8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3倍。PVC、工业硅产能位居全国第一,火电、风电、光伏装机位居全国前列。中泰化学、特变电工、新研股份等已成为全国行业龙头企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石油化工、轻工、纺织、钢铁、有色、建材、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潜力的产业体系。同时我区制造业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解决。 (一)产业发展较为滞后 新疆工业三大门类中,采矿业、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两个原字头、能源型产业增长较快。而延伸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源连、提升价值链的制造业增长缓慢,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呈连年下降趋势,2018年占比54%,较2016年下降4.2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32.8个百分点。 (二)产业体系不尽完善 制造业中大部分重点产业尚未形成集群化生产,产业链较短,产业配套不完善,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疆内大部分制造企业无论规模、产品档次、品种竞争优势都不明显,通信设备、纺织机械等几乎空白,难以形成区域化竞争优势。 (三)产品配套能力较弱 新疆部分装备制造企业零部件协作配套能力弱,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锻造、铸造、大件加工、精密加工能力不足,地产配套产品规模小,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引进的汽车及工程机械等主机企业均以组装为主,核心部件及大部分零部件因批量成本及制造基础薄弱等原因无法在疆内配套,已成为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四)新动能的培育不足 2018年,新疆高端电力装备制造、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仅占工业增加值总比重的12%,且较上年下降。我区高技术制造业占比1.5%,仅为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占比的十分之一(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占工业比重13.9%)。“十二五”以来,我区承接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先后来疆投资,但国内优势制造企业在疆投资建厂的规模效益尚未显现,汽车产业、工程机械等行业产能释放不足三分之一。 (五)创新发展能力不够 技术创新投入过低。规模以上企业R&D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1%,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13%)的一半。新疆制造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因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原因,研发技术创新的支撑体系不完善,缺乏先进制造业发展必须的技术储备,特别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为大企业配套的“专、特、精、新”特色中小企业发展缓慢,导致部分企业产业层次偏低、产品结构雷同。 三、新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 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产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对制造业的支持,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制造业升级改造。用好政府产业基金,推进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社会资金等有效整合,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制造业领域,以市场化方式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在高端电力装备、新能源装备、纺织服装、煤化工、生物医药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推动财政资金、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设立重点产业发展引导基金。 (二)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关键技术、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引进平台型企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着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储能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汽车、智慧安防产业。围绕重点行业推进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引导企业由设备更新为主向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结构调整总体改造转变,实现产业升级由单个企业改造向整体产业链的配套改造发展,促进新疆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迈进。 (三)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加强产业发展竞争力 围绕研发设计、质量技术基础、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共性需求,推动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工业基础领域新技术新产品首台套、首批次推广应用,推动基础材料企业、零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战略协作。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办法,吸引、留住、用好人才,在子女入学、职称评定、户籍转移、社会保障、配偶工作、住房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围绕产业发展实际,利用疆内外高等院校、职业技工学校及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培养一批企业基础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四)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引领新疆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构建智能制造新体系。围绕“中国制造2025新疆行动方案”、“新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提供更多信息化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同时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战略,发展共享经济,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发展。 (五)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弥补产业链发展空白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营造市场化、法制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间,提高便利性,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更接地气、更具实效。完善制造业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检查督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根据新疆产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制造企业,积极利用区内外展会,组织特色专题产业链招商活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布局延伸下游产业链,引进和培育大型和成长型制造企业,重视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有利于本土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