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 邓敏 严佩升 昭通学院
基金项目:昭通市第九届(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课题(zt2019002),课题名称:新时代昭通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利用研究。
摘要:在2012年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即“十三五”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指出了经济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前提,正式将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列为了我国的国家政策之一。昭通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发展也随之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负担。本文对昭通市目前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科学化的经济发展方案,推动昭通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图分类号:F124;X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33-0000-02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广受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了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好坏。现阶段我国一些地区还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做两个不相干的个体,为了经济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昭通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科学的经济发展现象,使昭通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冲击,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新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十三五规划》以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发展就已经脱离了传统不科学的相处模式,新时期背景下,经济发展的首要前提是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识,二者再不是相脱离的两个个体,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要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才能够响应《十三五规划》的号召,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双赢之路。《十三五规划》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强调了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加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要贯彻《十三五规划》的绿色发展理念,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系,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
在传统观念中,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独立的个体,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着制约关系,要想保证经济事业的飞速发展,就难以顾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造成很多企业、工厂的违规排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摒弃这种错误的传统思想,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完成《十三五规划》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目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提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确立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一体化关系。
二、昭通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昭通市是云南省重要的城市之一,与昆明、大理并列为三大云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地处云南、贵州、四川的三省交界之处,临于金沙江岸,是云南向其他省份流动的重要枢纽,凭借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为经济事业发展提供了基础,然而随着经济事业的发展,对昭通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造成巨大困扰,严重影响了昭通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以经济发展为主的传统思想还没有完全改善,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昭通市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以及水资源等等,因此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对于自然生态资源的利用,造成了很多企业和个人的传统错误思想根深蒂固,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对于自然生态资源的无节制开采与不科学运用,还有一些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等等,都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面对这种情况,昭通市的相关生态环境工作单位,要充分普及新时代的绿色发展理念,宣扬《十三五规划》的内容,提升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帮助人们进行传统思想的转变,加强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进而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
第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校开展的必然前提,然而目前昭通市相关职能部门,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机制并不完善,造成了监督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频发,使生态环境监督工作能以落到实处,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的不到位,使得很多工业产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阳奉阴违,偷偷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第三,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开发的现象,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昭通市是以农林牧渔作为第一产业,是当地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部分居民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然而在自然资源开采的过程之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不科学现象,开采过程毫无节制,没有经过实地的科学调查,使资源开采过度的现象发生,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科学的资源利用方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并且能够推动经济发展,新时期背景下,要充分确保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三、昭通市新时期背景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策略
昭通地处云南东北端,自古就是出川入滇的重要通道,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与丽江、昆明是云南文化的三大发源地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昭通市下辖1个县级市,11县,常住人口553.7万,地处辽阔,林业用地面积高达1813.6万亩,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34.98%,具有丰富的农林产业基础,对昭通市的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重要基础。
第一,要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绿色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十三五规划》中重要的经济发展理念。近年来,昭通市立足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理念基础之上,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经济模式,贯彻“短能脱贫,长能致富”的生态产业发展要求,大力推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发展与建设,2017年昭通市成功完成46万亩的退耕还林还草建设,2018年实现98.8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呈良好的上升态势,基于前两年的经验,昭通市政府提前申报并启动了2019年度退耕还林还草任务计划67.66万亩,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退耕还林,9月底完成退耕换草,大力推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以苹果种植业、花椒种植产业、天麻产业以及草食畜牧业作为新时期昭通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多元化发展林业经济体系,立足我国《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第二,要结合时代产物,对现有经济结构进行调整,进行经济模式创新,推动生态产业发展。新时期背景下,昭通市的经济结构要进行调整,将第一产业的重心转移到生态产业发展中来,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发展经济为目的,进行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推动昭通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2018年,昭通市政府筹集资金7320万元,对当地的低效竹林产业进行经济政策补贴,推动了24.4万亩竹林的改造,以竹产品作为昭通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截止2018年底,全市范围内竹林种植面积共计280万亩,全年竹产业的经济产值高达17.3亿元,大大推动了昭通市生态经济产业的发展。基于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昭通市政府做出新的竹产业发展计划,到2020年,要实现竹林产业67万亩的新增基地建设,经济产值要达到37亿元,为昭通市经济发展提供生态产业支持。
第三,以可持续性作为昭通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性。经济发展是人们生存的重要保障,然而经济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产值的增加,而是以经济产值增长为基础的全面发展。昭通市森林蓄积5142万立方米,生态植被覆盖率高达86.21%,根据2018年生态林业经济产值数据报告,2018年林业经济总产值102.9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14.87亿元,林业经济产值增长16.9%,证明了昭通市生态林业经济体系的发展潜力。基于此,昭通市政府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推动我市退耕还林工作开展,投资16.37亿元,全面造林141.24万亩,大力推动昭通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通过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运用,累计提供了11365个林业经济就业岗位,实现了昭通市近六万人的脱贫工作,通过林业经济发展,为昭通市人均五年提供了1607元的现金补助,大大推动了昭通市经济事业发展的同时,有效改善了昭通市的生态环境,落实了我国《十三五规划》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道路。
四、结论
《十三五规划》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昭通市作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重市,要严格执行《十三五规划》的指导,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昭通市的生态环境建设,保证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黎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No.439(05).
[2]葛和香.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探讨[J].南方农业,2018(21).
[3]许泽宏,李鑫.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何以兼得 ——《环境保护法》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J].人民论坛,2017(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