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联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机理研究
徐晓雪 李庆 河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 基金项目: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课题名称:河北省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研究,项目号:19455314D 摘要: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为顺应全球化发展浪潮,我国开始逐渐迈入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行列,其中产学研联盟作为一种关键性的战略举措,不仅是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校合作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手段。然而,产学研联盟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仍然面临着多方挑战,亟待突破障碍的束缚。因此,本文立足于对产学研联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进行展开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产学研发展,提升社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产学研联盟;区域经济;发展机理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31-0000-02 时代变幻不停,处于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期,强化产学研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有助于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产学研联盟是产学研合作衍生出的新兴事物,是产学研合作的升华形式,对区域协调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产学研联盟的形成与发展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过程,其自身的运行体系与产生的运行效果将直接作用于联盟自身与外部环境,由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绩效水平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机构应该不断强化产学研联盟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分析产学研联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机理 所谓产学研联盟,即是指由区域企业、高校集群、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紧密联合,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形成集群效应,以便于获取外部资源,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技术创新的一种联盟形式。在产学研联盟的过程中,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为了达到共同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司其职,优势互补,组成了一种合作的关系结构,主要覆盖了知识资源、技术资源以及经济联盟等,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型的必要渠道。下面对产学研联盟的内在机理进行展开分析。 (一)战略联盟合作模式 战略联盟模式,即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着共同目标追求与实力对等的机构,为实现占有更广阔市场、使用共享资源而制定的战略目标,并签订相关的契约协议等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一种多向流动合作模式。就产学研联盟来说,联盟中的三个主体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战略目标一致,并且各自具备一定的优势与丰富的资源,采取牵动协议的方法促进共同发展,是一种战略联盟的典型范例。与市场中常规性的战略联盟不同,产学研联盟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覆盖了高校、企业以及研究院等,并且每一主体之间的资源与优势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产学研联盟采取战略联盟的模式,使得各个主体的优势发挥,并促进了技术创新、市场开发以及人才之间的合作,为区域经济的开发夯实基础,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联盟产生的协调效应 采取产学研联盟形式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即是指三者形成的整体效应大于各部门独立产生效益的总和,即实现“1+1=3”的效果。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所产生的协同效应,主要是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环境条件以及营业项目等,主要表现在:其一,强化了企业研究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科研院所之间的良性分工与合作,有效降低了科研的投资,避免出现资金耗费的情况;其二,联盟内部的相关主体交流密切,利用资源共享、协调战略、联合供应商谈判、垂直整合等方式,促进实现联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借助于产学研联盟方式产生的协同效应,能够极大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绩效。 (三)运用网络理论 从网络理论的层面来说,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若形成网络型组织形式,则能够不断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发展企业的价值链。网络理论绝不是指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形成严格化的层级结构,而是整合企业内部松散的组织。这既提升了组织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充分满足产品技术周期短、市场竞争激烈的需求。在产学研联盟结构中,网络结构有助于促进企业的防御与配合,并提升各个组织的自律能力,协调组织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共同交流,进而提升各个主体对外部环境、技术条件以及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促进区域内部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协调合作,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知识管理的应用 当下,对于产学研联盟问题,有专家从知识管理层面分析了这一问题。何谓知识管理?即是指企业为了整合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共享知识资源而提出的新渠道,知识管理主要借助于各个主体形成的集体智慧来提升企业创造能力与生产能力等。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工作:完善知识库的建立,保证知识资源丰富;增强企业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以资产管理的方式管理知识;构建知识内部环境结构。在产学研联盟的合作过程中,知识转移过程作为至关重要的环节,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主要借助于知识创造与知识转型实现联盟,并提升整体效益。而知识,作为基础生产要素,同样提升了区域经济生产的总值。 (五)组织学习提升竞争优势 企业在产学研联盟过程中,开展组织学习是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提升主体自身的学习效率,参与产学研联盟中的相关成员应该选取合适的合作伙伴,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加强与成员之间的信任与交流,使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恰如产学研联盟的概念本身一样,产学研形成主要借助于成员优势达成合作共赢的局面。因此,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之间应该加强互相学习,不断提升各自的竞争实力,进而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 以上论述通过五个角度对产学研联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探究产学研联盟的实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产学研联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因素 不得不承认,产学研联盟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需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基础,并且发展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存在外在因素,也存在内在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外部因素影响 产学研联盟的生存与发展运行都依赖于一定的外部环境,它不仅为产学研联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信息、制度保证以及共享资源等,同时成为产学研联盟实现价值的重要基地。现阶段,外部环境中对产学研联盟产生制约的因素主要有: 其一,若想确保产学研联盟的正常运转,则应该完善政府法律法规体系。产学研联盟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其必须在受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才能够正常运行。然而,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期,科技、教育层面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而产学研联盟与经济体制、教育体制以及科技体制等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产学研联盟在实际的发展中难免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教育体制、经济法律、科技体制等影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正常合作。除此之外,知识产权法规的不健全,同样影响着产学研合作联盟的正常发展。 其二,缺少合适的中介机构。产学研联盟的实现,既要确保存在共同利益目标的相关主体,同时中介机构的介绍与撮合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联盟之中,通过中介机构能够极大地促进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效降低产学研联盟的合作成本,减少了合作信息搜索时间与谈判成本等,进而极大地提升了合作效率。尤其是处于信息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企业、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存在合作的可能,但是由于缺少中介机构的介绍,导致三者错失合作良机。现阶段,虽然我国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政府中介机构或者非政府中介机构等,但是对满足我国区域经济与科技教育发展的需求来说,仍然较为欠缺。 其三,政府主导不利于联盟运行。由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较为特殊,并且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等都是以政府为主导,我国产学研联盟大多数属于政府主导联盟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产学研联盟之中的形成发展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对一些区域产学研联盟进行控制。这种问题的出现,使得产学研联盟无法实现市场化,甚至难以契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导致联盟的运行机制死板,无法激发联盟的运行活力。因此,地方政府也难以通过产学研联盟而实现地方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内部因素的影响 其一,缺少完善的合作机制。产学研的正常运行需要以完善的内部机制做保障,包括利益分配机制与风险协调机制等。事实上,产学研联盟的协调工作程序复杂,但是现实情况是缺少政策支持与动力制度,导致产学研联盟只能停留于某一阶段的成绩层面上,并未实现系统性的合作体系。这种缺少科学性的机制削弱了科研工作者与企业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其中,收益分配不完善导致高校、科研机构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不利于后续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二,产学研合作水平偏低。在产学研联盟中,成员之间的合作水平直接决定着联盟的发展情况与水平。但是大多数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层次较低,企业的资金调动、管理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等偏低,而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发水平较低,种种因素导致产学研联盟合作无法产出高质量的市场产品。此外,一些产学研联盟甚至缺乏创新机制,严重限制了产学研联盟的成果研发,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其三,缺少核心技术企业与科研人员。一些产学研联盟中,其本身缺少具备竞争实力的产品与技术,同时企业与科研人员的整体水平较低,导致缺少高水平的科研领导人,难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使其产品与研发技术等都难以在市场立足,导致产学研联盟的整体实力较弱,无法促进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产学研联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举措 (一)对产学研联盟内外环境建设高度重视 所谓产学研联盟是一个以环境创新为基础的创新联盟,其中包括在技术、产品、管理和市场等多方面的创新。环境创新包含两方面,分别是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创新。关于产学研联盟内部环境的创新,指的是完善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体系、调整内部组织结构、推动联盟理念和文化体系的构建以及优化产品机构等过程。而外部环境创新指的是在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完善市场治理方案、构建相应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相关措施。 (二)利用区域优势提升产学研联盟竞争力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产学研联盟想要实现获取超额利润、占据市场制高点的目标,则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创造对手无法具备且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优势。就实际情况而言,产学研联盟的核心竞争优势即是在相应的技术与产品方面。尤其是借助相关联盟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发展方向和优势学科产出的优秀成果,这将为产学研联盟造就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再者,产学研联盟塑造的核心竞争优势,需符合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规划和科技发展特征,如此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区域发展的各类资源,还可能与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三)政府应合理发挥调控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产学研联盟的规模日益壮大,但联盟存在的相关风险并未消失,且由于市场盲目性的影响,不能够发展的同时保证联盟的高质量,这就可能会导致部分社会资源不能够物尽其用,甚至会出现浪费的现象。此时,政府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干预,对产学研联盟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加以控制,使联盟的发展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而非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总而言之,产学研联盟因区域经济发展而产生,而后必须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而服务。因此,在开展产学研联盟过程中,政府应该进行全面的宏观调控与科学管理,营造出积极的外部环境与工作氛围,并充分挖掘联盟成员的主动性与投入积极性,切实解决产学研联盟存在的内部问题,促进产学研高水平发展,以实现借助于产学研联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费玉婷,张晶.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煤炭,2018,44(10). [2]陈国生,杨凤鸣.契合地方经济发展与产学研协同教育的新建本科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4). [3]刘宇陆,陈浩淼.产学研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模式创新[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02). [4]抚顺市望花区政产学研联盟.搭建人才服务平台 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抚顺市望花区政产学研联盟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18(04). [5]张颖,徐迪威.区域经济政产学研协同服务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8(06). [6]张晖.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高职产学研模式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11). [7]李慧.集聚全球科技资源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广州技术运营服务产学研联盟侧记[J].金卡工程,2017(04). [8]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 产学研联盟与特色小镇建设高峰论坛[J].中国科技产业,201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