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梧州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
谢凌剑 广西梧州商贸学校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职〈酒店礼仪〉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广西梧州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梧州乡村旅游的对策。 关键词:梧州;乡村旅游;SWOT分析 一、前言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游玩、休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推进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区域经济自身竞争的优势、劣势,所处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为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提供清晰的判断和直观的思路。本文通过对广西梧州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提出发展梧州乡村旅游的一些建议。 二、广西梧州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高星级乡村旅游区贫乏,开发潜力大。从2012年到2016年,广西梧州市辖区内先后取得的星级乡村旅游区(示范点)有:藤县石表山休闲旅游景区(2011年)、蒙山县“水韵瑶寨”(2014年)、岑溪吉太乡村旅游区(2014年)、万秀区仙人湖生态旅游区(2014年)、藤县桃园湖乡村旅游区(2015年)、苍梧县仙迹桃花岛(2015年)、茂胜有机生态茶场(2016年)和藤县格木泉香樟园农家乐(2016年)共8家。从上述资料,可见梧州高星级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很慢,可开发的潜力还有很大的空间。 2.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可塑性强。梧州辖区包括两市三县(梧州市、岑溪市、苍梧县、藤县和蒙山县),位于广西东部,地处中国岭南的地理中枢,在北回归线之上,北回归线穿城而过。梧州的地貌,丘陵起伏,群山连绵,极少平地。辖区内有山有水,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丘陵高山并存。梧州乡村旅游在全球生态日渐失衡的当代,特别是与环境污染严重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严重缺水的北方地区相比较,有其潜在的巨大生态价值。乡村旅游可塑性强,可开发成“游山玩水”:游山---岑溪天龙顶山地公园风景区,景区内有海拔1200多米的丹霞山峰---天龙顶,天龙顶半山腰是海拔1000米之上的高山草甸,山连着山,还有延绵近数十里的断层崖壁等。集高山、河谷、原始森林、大型水库、沟壑峡谷、溪谷瀑布为一体;玩水---主要通过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沿江风景带的改造、装饰西堤路防洪堤,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理念,展示“鸳江秀水世无双”的南国山城水都风貌及苏轼、秦观等客游梧州、藤州传奇,整理编撰古今骚人墨客赞美梧州山水风情故事,展现西江人家水上文化。 (二)劣势分析 1.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梧州乡村旅游区主要分散在岑溪市、苍梧县、藤县和蒙山县,地域分散不集中,大多数景区地处偏僻小山村,公路等级低,道路小,弯路多,不平坦,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有的景区连水泥公路也没有,更别说高等级公路直接前往景区,极大的限制了景区的可惜进入性。除旅游交通不便外,景区内通信设施也不完善,信号不好,有时打个电话也打不了。还有接待服务也跟不上、景区环境卫生差等远不能满足旅游发展的需要。 2.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加强。在藤县石表山休闲旅游景区、蒙山县“水韵瑶寨”、岑溪吉太乡村旅游区和苍梧县仙迹桃花岛四大乡村旅游区中,以及后来推出的茂胜有机生态茶场和藤县格木泉香樟园农家乐等精品景区,通过景区多渠道、多途径的不断宣传,目前已成为梧州乡村旅游的拳头产品,在辖区内虽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在辖区外拥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非常小,根本无法吸引区外、国内旅客。 (三)机会因素分析 乡村旅游是旅游发展新趋势。2006年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中国乡村旅游年”,乡村旅游的发展是中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拓展了旅游资源,丰富了旅游产品,刺激了旅游消费。因此,乡村旅游在整体上增强了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2016年8月18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在河北张家口市召开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进一步肯定了乡村旅游在减贫困、惠民生、稳增长和调结构的重要作用,部署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要全面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要深刻认识到乡村旅游是“青山绿水”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最好方式。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成为扶贫开发的生力军。结合梧州辖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状况,乡村旅游是今后大力发展的主方向。 (四)威胁因素分析 无论是市区还是县城,各景区都在打出发展乡村旅游的牌子,而且提供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服务模式差不多是完全一样的。就算不是相同的,也是相似的,大同小异,没有自己的特色,更谈不上独有的吸引力。正是因为辖区内每个乡村旅游景区的相似性,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区域的可替代性,这是乡村资源自身的最大缺陷,使乡村游资源价值大打折扣。乡村旅游开发也容易雷同,游客只要游览过一个景区,就知道其他景区的是怎样的。由于乡村旅游产品的相似性,区域间相互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目前,广西梧州经济发展在一定时间内还不能跟上潮流发展的步伐,经济的发展滞后致使辖区内的乡村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快速大力发展,旅游整体规划没有长远和具体的方案,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不够。因此,与邻近地市的贺州、玉林、桂林、柳州、南宁、北海相比,竞争压力特别大。而且,与贺州黄姚、桂林阳朔、柳州三江等广西知名度高的乡村旅游景区相比,也存在着被替代的威胁。 三、广西梧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改善配套设施,加强基础建设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受属地政府综合经济实力所影响,加上大多数景区处在边远的小山村,如果不取得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很难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好。应充分借助上级主管部门的作用,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一是提高交通基础建设,建设通畅道路。景区如果交通不便甚至闭塞, 游客无法进入, 就算拥有世界最好的旅游资源,也难以开发和发展。争取城乡一体化, 积极促成城乡公路建设,共同建设进入通道,共同担负费用, 可获得成本优势;二是不断提升接待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挖掘当地乡村特色产品,建设配套的酒店,增强旅游区的乡村特性。加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力度,优化旅游人才队伍结构,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礼仪培训,确保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有保证。改变以往为节约成本,随便聘请当地居民当导游的不良习惯;三是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每到不同地方旅游,总会想购买当地的特色产品作为纪念。应加大力度开发一些具有乡村特色的特产和纪念品,以增加旅游区的销售收入和扩大影响。 (二)打造绿城水都,建设美丽乡村 梧州是一座有着21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城,位于珠江上游,处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有着"百年商埠"和"小香港"之美誉。根据梧州市政府“对接大亚湾经济圈,打造美丽绿城水都”的旅游定位,在不断加快现有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和完善的同时,积极打造突出以“水都”为特色的龙头旅游景区。首先是以“梧州古城”为理念,进一步整合龙母庙、骑楼城、白云山、四恩寺等景区,提升档次,丰富内涵,将其培育成市区核心旅游区;二是努力促成以长洲水利枢纽和沿江岛屿、沿岸风光为主要内容的浔江群岛(百里画廊)项目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支撑“水都”理念的龙头景区和西江黄金水道上的标志性旅游区;三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藤县象棋镇道家村、岑溪市南渡镇吉太村、龙圩区大坡镇等为旅游名镇(村)。 (三)整合优质资源,实施品牌战略 梧州乡村旅游不能只定位在“游山玩水”上,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层次,赋予乡村旅游更多的内涵。首先要提高乡村旅游的感受, 参与、体验是乡村旅游的一大特点, 让游客在游山玩水中:上山放牛羊,下地干农活,上树摘蔬果, 下河捉鱼虾;其次是丰富乡村旅游产品的内容, 尽可能多地综合不同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和农业资源要素, 以不同的产品组合,吸引不同的游客,不断增加景区的旅游收入。三是不同景区对外宣传旅游产品时不能只宣传自己,相互拆台,突出自我。应该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和相互促进。毕竟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要让旅游者所接受,必须通过宣传,才能取得实效。只有把辖区内所有景区进行整合,统一口径宣传,实施品牌战略,梧州乡村旅游才能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旅游综合实力才会更强。 (四)开发精品路线,建立营销网络 建立营销网络,首先要在主要客源市场建立营销联盟,组织当地大型旅行社、交通运输公司和航空公司作为营销同盟,共同销售当地乡村旅游产品;其次要建立横向联盟,加强与周边的贺州、玉林和桂林等城市的区域旅游合作,主动与广东的肇庆、云浮、湛江、信宜等城市开展乡村旅游区域合作,打造乡村黄金旅游线路,建立无障碍旅游区,借周边旅游资源发展当地乡村旅游;最后我们要制定乡村旅游营销战略。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开展全方位营销活动。建立以互联网为平台、信息技术为手段进行旅游宣传、咨询、预定等营销活动的旅游信息化应用系统,使旅游目的地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加大乡村旅游宣传促销投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旅游博览会、节庆活动宣传梧州乡村旅游。并逐步实行网上咨询、预订和结算等服务,最终结合梧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品牌,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参考文献: [1]郭焕成.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M].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4. [2]莫维冰,王学良.旅游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以梧州市为例[J].企业研究,2010,(10). [3]何文,石汉葵.加快发展梧州旅游业之我见[J].桂海论丛,2006,(1). [4]梁春艳,崔超.基于竞合理论的城郊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 [5]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政策法规处.广西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工作手册[M],南宁: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