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化旅游模式的探索
周子渝 四川农业大学 摘要:文化与旅游结合模式是当今社会继承并弘扬文化、发展地区旅游业的潮流之一,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四川省迅速发展的“文旅结合”产业模式,以阆中古城为例,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其成功的原因,从整体上提出目前此种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四川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改进建议 近年来,全国总体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消费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于是,除基本生理、安全需求之外,对放松身心的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就愈加强烈。旅游业在此种经济增长形势的助推下快速成长起来。四川省地大物博、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纵览全省,地区之间的文化类型既有相似的地方也各有特色不同之处,旅游线路众多,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在四川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深入了解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四川省文旅结合产业模式的现状加以分析,这为四川省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依据。 一、 文化旅游产业相关概念 (一) 文化旅游 肖宏在《旅游纵览月刊》中详细诠释了文化旅游的基本含义: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旅游活动;而从产业的角度考虑则主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求而提供的具有针对性的、侧重于文化要素的旅游产品及服务。 (二) 文化旅游产业 目前学术研究界对于文化旅游产业没有一个非常明确具体的概念。笔者认为,文化旅游产业就是以见识历史遗留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旅游目的、以旅游服务者创造的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让旅游者们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 二、 四川省文化旅游资源情况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腹地,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物资丰饶、风景秀美,自古以来就被誉为“天府之国”。不论是历史著名人物,还是文物古迹都遍布全川,其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文化发展历史、类型多种,极具特色。各地区文化的融合与差异致使四川省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多种宗教、民族文化构成了四川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为四川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薛江伟先生在《四川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到: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星堆、金沙遗址等文化遗迹记录着悠悠的古蜀文明;杜甫草堂、武侯祠、太白故里带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足以见得,遍布四川的世界文物遗产数不胜数。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都与著名历史人物有密切关系;黄龙溪古镇、锦里、柳江古镇仍存留着民居建筑;卧龙自然保护区、雅安碧峰峡基地因大熊猫而受世界注目;峨眉山的佛教文化、青城山的道教文化、藏传佛教文化、摩梭母系文化等都是值得反复欣赏游玩的文化旅游资源。 三、 影响四川省文化旅游的因素 四川省文旅结合模式是“文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带动了全省第三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其的因素众多,仅对最突出的几个因素做出讨论分析。但可以肯定的是,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追求愈来愈强烈,而文化是几千年中国文明精神的载体,了解文化就是追求精森层次的满足。而这恰好促成了文化旅游的诞生。 (一) 地理因素 四川省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地处长江上游,东邻重庆市,南接云南声、贵州省,西衔西藏自治区,北连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除了四川省各个地区、市州之间进行文化旅游方面的交流,其他几个省市的游客来四川省旅游也是非常方便的,因此良好的地理优势成为文化能够对外传播的基础,也是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如果处于特别偏僻的地方的话,就会影响和外界的交流沟通。 (二) 经济因素 近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GDP每年增长率都在7%以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越来越接近。人们的腰包鼓了,自然不会只满足于基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了,人们会想要追逐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所以人们愿意更多的投入金钱在旅游消费上了,并且大多数人们会选择由著名风景胜地的地方旅游,感受文化的气息。因此,经济助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 交通因素 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建成和在建里程超过了860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更高达57%;建成ETC车道1272条,用户数量突破180万、同比增长65%;全省具备条件的211个三级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联网售票,票务APP和微信购票平台上线运行,试点发售电子客票。不论是自驾出行旅游,还是乘坐高铁、火车、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旅游,四川省拥有的西部发达交通枢纽都让人们的出行是非常便利的。 (四) 文化因素 提到东北,人们想到的就是“二人转”,而提到四川,“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就浮现脑海。四川省的文化渊源实在太悠长,上至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巴蜀文明,相伴着中国文明传承下来,人们对于这些文化的好奇驱使了来四川欣赏感受文化的魅力。 四、 阆中古城文化旅游模式的探索 为了更好的了解目前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2017年2月笔者亲自前往古城阆中做了一次实地调查,进一步了解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模式现阶段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 阆中市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 在阆中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文化旅游局紧跟指导、勇于攻坚,紧紧围绕“把阆中建设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这一核心目标,着重抓好文化活动、品牌营销、市场监管等基础工作,成功创建为全国文化先进市,成功举办了“农民艺术节”“万人健身广场舞”“风水文化国际论坛”三大特色活动。在有效的工作进程下,阆中市每年的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不断增长,2016年1月至10月,阆中共接待游客8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1%。 (二) 阆中市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 民俗文化节日不突出。 为了宣传和继承阆中当地的传统文化,多举办特色民俗活动是推动文化传播的有力方法。但是,目前阆中市每年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没有特别突出、让人印象深刻的,虽然部分程度上让人们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以及部分了解了传统文化,但是很大程度上只能传播给阆中市当地人民。必须要着重打造三到五个特别突出的节日或活动才有利于文化广泛传播给阆中市外人民。 2、 旅游路线不明确 全市现存有古城1.78平方千米的历史街镇和200余处自然人文景观。如此多的文化旅游资源,如果不专门为游客打造几条精品旅游路线,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并不熟悉当地旅游线路状况的游客们来到阆中只能去到两三个地方游玩,也就无法体会到文化阆中的魅力了。 3、 游客满意度有待提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游客对阆中市总体印象满意率仅为75%。其中对停车、住宿、餐饮、购物的满意率偏低,这对阆中市旅游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相关单位应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服务行业人员培训,完善服务态度,切实提升阆中旅游游客满意度。 五、 目前四川省文化旅游产业模式的发展建议 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文化旅游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这足以见得政府部门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力支持。为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 统一整体规划,帮扶落后地区 政府对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大力支持的,但是针对四川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太广、各地区发展不协调的特殊情况,需要整体规划、统一协调。有的地区经济较发达,地方政府用于打造文化旅游的财政支持就比较大;但是有的地区本身较落后,虽然存在许多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当地政府却无力投资打造,更上一级部门可以针对具体情况实行“一对一”帮扶,专门划拨用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经费,以文化旅游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 增强游客体验,推进体验式旅游发展 作为文化载体的形式,以书画、器具、食物、戏剧、建筑等为主,传统的文化旅游方式就是简单的鉴赏书画、品尝美食、参观游玩,没有更深入的体验,游客们就只能吃吃喝喝看看,不能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目前的基础上,为游客量身打造一些体验项目,例如:现场体验制作美食小吃、观看喜剧演员涂抹妆容,更可以用高科技VR、MR技术进行虚拟现实的体验,可以增强游客们的心灵震撼。 (三)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 全面优化城镇环境、积极配置各类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多项政民互动功能。在交通方面,完善内外交通,进一步改善旅游景区的通达条件;在餐饮方面,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和“林家乐”供游客们体验美食;在住宿方面,平民化、有质量的优质特色酒店需加快进驻;在购物方面,以不强制消费、不随意抬价的正规商圈去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 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力度 现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只用传统的到各地进行宣讲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式不一定会有太大成效,因为信息的受众范围太小。但是,如果采取目前流行的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方式进行宣传,效果就会很不一样,因为现在大众对信息电子化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每天都沉迷在手机的世界里,只要通过新媒体用合适的方式和大众进行互动会产生很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宏,杨春宇,宋富娟.文化旅游概念与[J].旅游纵览月刊。2013(09) [2]薛江伟.四川文化旅游现状及发展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8(3) [3]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16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情况》.201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