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茧丝绸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刘清云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通过对淳安进行实地调查,本文主要讨论淳安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和发现产业目前存在综合利用不强、比较收益下降、从业人员种种问题,产业发展遇到转型升级关键期。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体制创新为主要动力,推动蚕桑产业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充分发挥“产业叠加”优势和“乘数发展”效力。结合茧丝绸定位及资源禀赋条件,充分依托千岛湖旅游、千岛湖蚕茧等现有知名品牌,着力推进淳安茧丝绸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 关键词:茧丝绸;产业融合;一、二、三产;农业旅游;工业旅游 一、引言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特征,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且趋势越来越明显。20世纪60年代Rosenberg(1963)提出了技术融合(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的概念。产业融合现象知道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收到关注,英国学者塞哈尔(Sahal,1985)和意大利学者多西(D0si,1988)的研究认为,产业融合起始于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某一种技术范式向不同的产业扩散,促使这些产业出现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生产业融合。在90年以前,产业的边界十分清晰,存在不同的分割市场,提供功能各异的产品和服务,相互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纵向的市场结构。随着,产业的企业并购频频发生,产业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传统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面临挑战。 二、茧丝绸产业现实基础 (一)淳安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趋降 淳安种桑养蚕规模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进入21世纪,实施“大田革命”及“蚕桑西进”战略,逐步形成了威坪镇、汾口镇、姜家镇、浪川乡和梓桐镇五大优势蚕桑产业带。至2014年,全县桑园76974亩,蚕茧产量4192吨,蚕茧产值达17857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4.17%,占全县GDP0.93%;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了15.06%、46.73%、19.52%、42.08%、51.05%。全县23个乡镇中,年产茧量超过500吨的有咸坪、梓桐、浪川;超过250吨的有唐村、汾口、郭村、姜家;超过150吨的有界首、中洲、临岐。全县年产茧量25吨以上的村有30个,15至25吨的村有45个。 (二)淳安茧丝绸产业优势 1、专业分工明确 目前,全县有桑园面积近8万亩,建有省级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3个,市级都市农业蚕桑示范园区9个、蚕桑科技示范基地2个。全省有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有杭嘉湖绍区域茧丝绸产业集群,形成了从栽桑、养蚕、收烘、缫丝、织造、染整、开发、设计到成品生产完整的茧丝绸分工链。明确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淳安茧丝绸产业特色化发展。 2、生产基础良好 第一,蚕桑产业集聚度高。目前全县蚕桑生产虽然分布于10个乡镇,但80%以上蚕茧产量集中在威坪,蚕桑生产是威坪、梓桐、浪川、汾口等乡镇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第二,蚕桑生产面广量大,从制种、培桑、养蚕到缫丝、销售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第三,从业人员众多,经济效益总体较好,目前尚无一项产业能与之相比或全面取代。 3、文化底蕴丰富 淳安栽桑养蚕历史悠久。在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新安(今淳安)人就已大面积种桑,提倡“毅中取于邱岭”。南北朝梁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新安(今淳安)县令徐漓“劝课农桑 ”。隋代的《随书》卷二四“食货志”记载:新安(今淳安)“一年蚕四五熟,勤于纺织”。南宋《严州图经》记载,自宋代以来,养蚕业便成为淳安县农民的主要副业之一。清宣统元年(1909)原淳安筹办织锦传习所。民国17年(1928)5月,原淳安县设立建设委员会,将养蚕业作为首要职能。民国19年,在遂安县城北门外建立桑业传习所。 (三)茧丝绸产业劣势 1、综合利用不强 由于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造成蚕桑资源的综合研发和利用能力不强,影响了产业的整体效益。农民种桑仅限于养蚕,桑叶、桑皮、桑枝、桑地未得到充分利用;收茧后主要用于烘茧、缫丝等初级加工,缺乏注重发挥蚕桑产业在后续精深加工、生态环境、文化休闲等多方面的功能。 2、从业队伍不足 由于传统的蚕桑生产“苦、脏、累”,农村青壮年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专业学校招生大量减少,农村栽桑养蚕、良种繁育、收烘缫丝生产等多个环节新生力量补充明显不足,从业队伍老龄化趋势突出,素质下降,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减弱。劳动力的老龄化与短缺,使蚕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3、保护传承不力,互联网+融合偏弱 茧丝绸保护与传承不力,茧丝的双重属性所带来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其认识还十分有限;茧丝绸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两方面还十分欠缺;挖掘茧丝绸文化内涵以助推产业的综合绩效,与新兴产业形成战略互动,探索与实现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等方面还未形成共识。 三、茧丝绸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转型升级,提升发展现代蚕桑业 加大蚕桑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投入,加快推进蚕桑业功能拓展和多业态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综合体蚕桑业,借鉴台湾休闲创意农业发展经验,以蚕桑基地建设为载体,以蚕桑文化项目为抓手,进一步拓宽蚕桑业功能,融合蚕桑产业发展,高标准推进现代蚕桑业综合体建设。依托“名水、桑园、古村”,全县计划实施现代蚕桑业综合体工程。 (二)创新驱动,优化传统茧丝绸工业 大力推进淳安缫丝业向一体化、分类化、文化化迈进,鼓励传统丝厂开展工业文化旅游和推进工业旅游,针对淳安不可多得的缫丝工业文化,遵循“保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原则,灵活置换工业遗产的部分功能,融入茧丝绸历史文化游、厂房建筑景观游、缫丝工艺技术游,构成特色茧丝绸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淳安茧丝绸文化软实力和城市品味。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N.Technological:Chang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 :1840-1910 [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63,(23):414一446. [2]Muller,M,and Tan.Z.(1997),China in the Information Age:Telecommunications and The Dilemmas of Reform[R].Westport,Conn.praeger. [3]马健.信息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经济研究,2003(2) [4]周振华.信息化通讯业的产业融合.经济学动态,2002(6) [5]李美云.国外产业融合研究进展.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12) [6]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经济评论,2012(5) [7]赵钰,张士引.产业融合的效应、动因和难点分析.宏观经济研究,201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