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培训效果分析
------基于广西百色市培训学员的调查 陈青 百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质量状况调查研究》(15MBZ045)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要:通过统计分类抽样方法,对广西百色市雨露计划培训学员进行回访,得出大部分学员对雨露计划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部分学员对培训单位的配套设施、培训资源整合和培训内容选择方面也有异议;学员通过培训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但在理财规划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缺陷;学员家庭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家庭收入逐年增加,基本实现脱贫;他们中部分人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少数人当选为村干部。今后雨露计划的实施要注意整合资源、创新模式、精准实施,实现精准扶贫。 关键词: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满意度;经济效果;百色市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是我国14个特困连片地区之一,它包括的贫困县(区)有:广西29个、贵州45个和云南17个,其中民族自治县34个、老区县34个,总人口有3400万,国土总面积22.8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居住着壮、布依、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大石山区、革命老区、边境地区于一体的三省交界地区。由于涉及的地区范围广阔、人口众多、环境恶劣、经济基础极其薄弱,是全国扶贫工作的“硬骨头”。 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中心--广西百色市,辖12个县(市、区),到2016年6月底,拥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1个天窗县,有68.2万贫困人口,17.25万户,754个贫困村。因此,扶贫成为百色市当前“最大政治任务、最大民生工程、最大发展机遇”。 一、缺技能: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形成的主要原因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是由于贫困人口缺少获得和享有正常生活的能力,缺少获取正常收入的能力。这部分人一般人力资本不足、收入较低、有重大疾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自身能力的缺乏所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也认为;人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家庭贫富的关键因素。并认为人力资本的增加比物质资本的增加对农业及整个经济的作用重要。人力资本的形成关键在于教育,包括普通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教育形式。 我国学者杨晓军(2013)利用中国 1993—2010 年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 农户人力资本投资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并且他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教育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效应。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方面的原因,也有人为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方面的原因但主要原因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劳动者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因为当前中国农村的收入来源很大部分是靠农民有一定劳动技能后进行劳动力转移获得的,劳动者是否具有劳动技能是能否实现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二、拔穷根:国家培育三大精准扶贫品牌之一--雨露计划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国良2013在全国雨露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所说: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12年,全国共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35.55亿元用于雨露计划。其中,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补助资金6.52亿元,补助贫困家庭中、高职在校生84.14万人次; 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49.99亿元,完成转移就业培训 921.9万人,转移率达到90%以上;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资金10.92亿元,培训1235.48万人次; 村干部或致富带头人( 创业培训) 培训资金3.84亿元,培训77.47万人次; 其他培训资金5.16 亿元。调查结果显示,经过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的贫困劳动力与未经培训外出务工的相比,平均月收入高400元以上。 百色市将雨露计划的培训任务委托给百色职业学院,百色农业学校、百色商业学校。其中农业技术培训和农业经营管理的任务主要由百色农业学校来完成。百色农业学校自2010年至2015年一共培训了6425人。具体人员见表1. 表1 百色农业学校自2010—2015年雨露计划培训人数
该校根据百色市贫困地区的特点,结合国家的扶贫政策,依托当地的产业布局,利用自身在畜禽养殖与加工、林果与蔬菜种植与储存、中药材栽培与加工、农业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技术优势,对贫困地区的学员进行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三方面的教育。他们按照 “市场导向、农民意愿、转移方便”的原则,积极探索适合农民的“就近培训、就地转移”等培训模式,通过采取“四个结合”即教师讲课与声像教学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习与考试鉴定相结合的办法,确保教学质量,对学员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如牲畜养殖加工技术;水禽养殖加工技术;芒果、荔枝、柑桔、火龙果等亚热带水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有机茶叶、名特中药材生产技术;无公害蔬菜规模化种植栽培技术;农机加工与制造技术;电子装配与应用技术;电工电焊技术;服装加工技术;宝石加工技术;家用电器维修技术;建筑、餐饮、酒店、家政服务技术;以及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贸易等经营管理能力。学员们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培训,一般能够掌握一门农村实用种养技术,成为具有一定现代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技能的初级人才。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三、观效果:“雨露计划”培训学员的回访 雨露计划于2005年5月启动试点,2006年10月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2010年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2013年完善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2014年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全覆盖试点,2015年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全面推广。迄今为止,雨露计划已经历11年了,国家投入资金很多,究竟效果如何,为了弄清楚这一情况,本课题组于2015年申请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质量状况调查研究》(15MBZ045),于是开始了艰难的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课题组成员历时三个多月,对课题所涉及的广西百色市及河池市、云南文山州、贵州黔南州及黔西南州等20多个县进行实地调研,下面的研究结论只是其中一部分阶段性成果。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采集 1.问卷内容设计, 根据雨露计划培训的目的、对象和内容,课题组参考了国家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借鉴魏毅、彭珏(2012)的研究成果,从雨露计划培训学员对培训单位的满意度。培训后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员对社会的影响三个方面设计三大类指标,每大类指标又分别设计一系列相关二级指标。如表5、表6、表7 。 2. 数据采集 本文通过分类抽样和采用实地调查及电话访谈的形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课题组成员与2016年4月15到4月25号对百色农校2010--2015年培训的6425名学员按照培训类型不同分成五类,即“劳动力转移”培训、种养骨干培训班、“第一书记”培训、水库移民培训、果树工培训。然后在这五类中分别按比例5%随机抽样,共得到320样本,对着320个样本进行实地调查及电话访谈,得到有效问卷 292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91% 表2 研究样本不同类别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通过表1按比例计算得出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过程 1.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对抽样对象进行统计发现,从性别构成看,如表3所示:男性有243名,占 83.2%,女性49名,占 16.8%,男性占绝对优势,说明在当今参加雨露计划培训、扶贫脱困的中坚力量中,男性是主体,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表3 抽样对象的性别构成表
数据来源:通过统计计算得出 在年龄结构中,如表4所示:以 18—45 岁年龄段的培训者为最多,有252名,占 86.3%,其次为18 岁以下年龄段的培训者,他们主要是一些初中毕业生,而年龄在45 岁以上的比例不高,他们主要是一些村干部和技术骨干;从文化程度来看,以初中生及高中生这两个文化程度为主,累计249名,占 85.3%,其次为大专生; 表4 年龄构成表
数据来源:通过统计计算得出
2. 调查对象满意度分析 学员对培训业务的满意度调查主要包括对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过程的安排、培训资源的整合、培训师资的构成,培训设施的完善以及培训服务的周全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调研的,调研得到的结果统计如下 表5 抽样对象满意度调查统计表
数据来源:通过统计计算得出 从上表可见,被调查的292名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整体满意度达到满意以上人数是286人,只有4人认为是一般满意,2人认为是不满意,总体满意率为97.9%,总体不满意率为0.7。说明雨露计划的实行在百色市是很成功的。各分项满意率统计中,培训满足学员学习需求的程度、培训目标设置与定位、培训课程和活动安排、培训资源的满意率分别是96.2%、97.6%、97.6%、96.9%,说明学员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安排等均很满意,培训方式、方法选择和授课指导老师水平的满意度分别是97.2%、97.6%,不满意率均为0,说明学员对教师的教学很满意。住宿条件与服务质量、用餐与服务质量满意率分别是88%、86.3%,这些指标较低的原因是该校没有学员招待所,住宿在外面,往返学校较为不便,另外学校用餐不许提供白酒,爱喝酒的学员不得喝酒,对于农村来的部分学员不习惯。通过分析,发现学员对培训师资和服务态度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对教学内容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教学安排较满意,但是对培训配套设施有一点不满意。这需要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培训单位基础设施。 3.调查对象综合素质和经营效果变化分析 培训学员综合素质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对学员思维观念和脱贫致富能力的变化来衡量的,对学员经营效果变化主要是通过对学员生产规模的变化、家庭收入年均增长率以及家庭是否脱贫来衡量的。调研得到的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 抽样对象综合素质和经营效果变化统计表
数据来源:通过统计计算得出 从上表可见,被调查的292名学员,学员思维观念的变化方面,脱贫致富意识显著增强的有151人,有增强的137人,两者之和288人,达到98.6%;脱贫致富非常有信心的165人,有信心的124人,两者之和285人,达到98.9%;思维方式和视角明显改变的155人,较明显改变的132人,两者之和287人,达到98.3%。在脱贫致富能力变化方面,生产劳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预测能力、理财规划能力方面有提高的人数分别为241、 232、 235 、216,分别达到82.8%、79.4%、80.4%、73.9%。生产规模的扩大1~ 2倍有124户,2~ 4倍有132户,分别达到42.4%、45.2%,两者之和达到87.6%。家庭收入年均增长率达50%~ 100%有112户,100%以上的有146户,分别达到38.3%、50.0%,两者之和达到88.3%。家庭是否脱贫方面,尚未脱贫12户 占4.1%,已经脱贫280户,占95.9。 通过分析,发现学员通过培训后,思维观念方面得到较大的变化,普遍具有较强的脱贫致富的意识和信心,思维方式和视野明显改善,脱贫致富能力方面,绝大部分具有生产劳动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预测能力,但理财规划能力相对较差,主要是他们还保留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生产规模也普遍扩大扩大1~ 4倍,家庭收入年均增长率绝大部分达到50%以上,绝大部分农户实现脱贫致富,达到国家雨露计划实施的目的。 4. 调查对象产生的社会效益分析 雨露计划的实施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并通过培养一帮村干部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一大片农户致富。衡量调查对象产生的社会效益,我们通过设置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情况、社会地位的变化和是否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三个指标来衡量。调研得到的结果如下表7所示: 表7 抽样对象产生的社会效益变化统计表
数据来源:通过统计计算得出 从上表可见,被调查的292名学员,学员带动农民脱贫致富10户以内的有115人,带动10~ 20户的有142人,带动20户以上的有7人,没有带动的只有28人,共有90.4%的学员起到带头脱贫致富的作用。在社会地位变化方面,有86人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占抽样调查总数的29.5%,有62人成为村干部,占抽样调查总数的21.2%,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有216人参与,占抽样调查总数的73.9%,没有参与的只有76人,占抽样调查总数的26.1%。 通过分析,发现学院通过培训以后,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有90.4%学员都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培训学员有的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有的成为村干部,多数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起到“脱贫一户,带动一帮”的作用。。 四、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实施的思考 作为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三大扶贫三个精准扶贫品牌之一的“雨露计划”,与扶贫小额信贷和易地扶贫搬迁这两个品牌有其特殊之处,扶贫小额信贷在于换穷业,易地扶贫搬迁在于挪穷窝,而“雨露计划” 在于拔穷根。目前,雨露计划扶贫培训的工作重点由以下四大工程构成:一是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助学工程,二是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三是贫困家庭劳动力扶贫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工程,四是贫困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工程。 针对课题组对百色市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学员的回访,结合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的任务,通过对学员对培训工作满意度、学员自身的变化以及对家庭和周边农户产生的影响,笔者得出以下思考 (一) 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弥补资金的不足,使培训效益达到最大化 在回访中,学员普遍对办学条件和配套设施有意见,对教学资源和内容也有异议,主要就是目前我国培训资源的分配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实施雨露计划、对劳动者技能培训的机构主要有三个部门来完成,它们分别是人社局、农业局和教育局。其中人社局是雨露计划实施的主体。培训资源分散是雨露计划实施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一是培训资源分配与实际拥有的培训能力不相适应,二是劳动技能培训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分离导致培训工作效率低下,三是新兴职业工种尚未纳入技能培训体系。因此,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使培训效益达到最大化是当今雨露计划的当务之急。树立以教育部门为主体的培训机构管理体制;劳动技能培训要联合职业教育,实施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劳动技能培训要联合残联开展残疾人培训工作;劳动技能培训要联合组织部开展“农村干部培训”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 (二)创新模式,确保雨露计划与时俱进 回访中,学员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安排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因此,雨露计划不能只按照传统运转模式运行,即不能靠通过扶贫办或人社局委托职业中专或职业学院办一些短期培训班,翻来覆去的教一些电焊工、修理、种养殖等技术,然后发个证书就匆匆了事,应该考虑扶贫的艰巨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工业园区、东部地区对口扶贫情况、新兴经济体的特点和国家产业升级调整的需要来安培培训内容,要考虑短期和长期结合、技术和思维结合,本地落后经济状况和外地先进发展经验结合,来创新培训模式。 (三)精心组织,确保在时间安排和教学组织上更符合学员要求 根据培训学员回访得知,部分学员认为雨露计划的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因为培训单位是一些中职或大专学校,他们由于在每学年开学或期末工作比较忙,所以一般把雨露计划培训时间安排在每个学期中间,即5、6月和10、11月这段时间,但是这段时间有刚好是农业生产最忙的时间,农民几乎没有时间来学习培训。即使来了,也安心不了,不能学很久。还有学员也反映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不能把大部分些时间放在教室内讲解,要更多地去生产现场学习,去成功的基地或单位学习。 (四)精准实施,提高雨露计划的精准度 国家提出的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雨露计划作为中国扶贫工作的三大品牌之一,也应该符合精准的目的。对学员回访中可知,目前的雨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走过场、粗放管理的现象。表现在该学的学员没有来,不该学的学员被迫来,该学的内容没有学,不该学的内容被迫学,该作为实施主体的单位没有经费和职业鉴定权,没有实施能力的单位却拥有大部分经费和职业鉴定权。怎样做到精准实施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一是要实现雨露计划培训对象的精准性。必修直接瞄准农村贫困户,直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这类农户中间选择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有脱贫致富意识的热来培训学习。二是要实现雨露计划培训内容的精准性。必须根据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产业,不同人群来安排培训内容,整合培训资源,是学员学有所获。要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引导性培训、岗位培训以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内容。三是要实现雨露计划培训监管的精准性。必须依靠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监管制度对雨露计划对象落实、资金配置、事项实施、过程跟踪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要制度确实可行的政策,为精准监督提供政策依据,地市县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上级政策精准执行,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执行监管。 参考文献 [1]广西百色市扶贫办. 百色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Z].2016.07. [2]李实.阿玛蒂亚·森与他的主要经济学贡献[J].改革 ,1999(1). [3]汪三贵.在发展中战胜贫困——对中国30年大规模减贫经验的总结与评价[J].管理世界, 2008(11). [4]杨晓军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3(4) [5]广西区扶贫办 广西农村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Z].2016.06. [6]百色市扶贫办 百色农村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Z].2016.08. [7]王国良:《在2013 年全国雨露计划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8] 魏毅、彭珏 “授人以渔”:赋能式扶贫开发效果分析[J].农村经济,2012(2). [9]王金艳 雨露计划扶贫培训探析[J].理论学刊,2015(8). [10]曹绍云、胡桂永关于吉安市“雨露计划”的调查[J].老区建设,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