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对策
谭异敏 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摘要:本论文从四个论点分析了完善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六个构成要件;浅谈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运行条件和内在机理;在论述过程中, 提出并分析了改进和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 改进完善我国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实现市场经济活动真正向区域经济功能性的转变,是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发展,冲破地方垄断封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各方面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合作机制;经济合作 一、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改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需要缩小区域经济之间差距 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是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性目标。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年以来, 随着我国东部中部地区发展速度的提升, 虽然西部经济发展的步伐也在加快, 但西部与东中部的发展距离有不断拉大的趋势。虽然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基础条件等人文地理因素使得东中西部发展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 但任凭差距逐渐拉大,将不利于东中部地区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甚至不利于21世纪整个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首先需要西部地区的政府和人民转变观念, 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解放生产力,发掘经济潜力,奋起直追, 抓住发展机遇, 艰苦奋斗,这是西部开发得以成功的基础也是第一步。不仅如此,西部开发需要东中部的大力支持,这种支持,不可能再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 政府进行干预,用无偿调拨物资,更不可能仅靠中央政府源源不断的优惠政策, 仅凭东部以中对西部的道义支持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我国已基本完成初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新历史条件下, “逆市场经济运行”的办法既违背经济规律, 也会挫伤东中部地区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性, 怎么办? 需要通过中央政府的区域经济政策创新建立一种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用制度创新的办法来谋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这种制度创新就是完善区域经济的合作机制。 (二)改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需要扩大对内开放,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有区域就有区域利益, 有区域利益就有区域利益保护的要求, 有区域利益保护的要求就会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和措施。实事求是的看, 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反映了各级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必然要求和做出的实际努力,另一方面又导致地区之间无序竞争,争投资、做项目,重复建设、价格大战等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多年来,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各地方政府之间实际上一直在进行着政策博弈,以求得地方经济的更多发展空间。因此,只凭中央政府三令五申的规定,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弊端。怎么办呢? 需要建立一种既有制度约束又有利益驱动作用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三)改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需要维护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地方保护主义的最大危害还不在于其恶性结果,而在于它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抵制和阻碍作用。地方保护主义从根本上说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否定和排斥,它保护落后,抵制先进,使资源的市场配置变成行政配置,使市场经济变成市场不经济, 它只顾及一时一地的经济利益而不考虑长远的区域经济利益,逐渐形成技术壁垒,贸易壁垒等。这是一种既在表面上利用市场运营机制又在深层次上破坏市场运营机制的十分有害的东西。为了将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为了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有必要完善既有利于市场经济原则发挥作用,又要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发展区域经济积极性的机制,形成双赢局面 这就是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四)改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需要应对改革攻坚的形势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农村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各项改革都正在向纵深发展, 而且进入了一个攻坚阶段, 传统经济体制的顽症已经成为困扰我们宏微观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瓶颈。各自为政、相互封锁是改革难以深化、问题积重难返的重要原因;扩大交往、拓展空间是解决改革难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看到,将现存的地方经济改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已成为深化改革的关键和前提。经济改革需要时间,也需要足够的空间,唯有经济合作关系的延伸才能为改革赢得回旋余地,赢得空间。由于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矛盾不是一个能很快解决的简单问题。所以,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用新的区域政策和规范的制度性安排推进区域经济的有效合作, 是深化各方面改革的现实选择。放眼世界经济, 有许多难题都是通过国际合作机制来解决的,我们当然可以借鉴。 (五)改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需要适应“引进来”和“走出去” 战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决策。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需要我国的企业做强做大,需要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对外开放越来越明显的条件下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多半是那些有极强实力的外国跨国公司,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差异,加之长期的地区封闭和地方保护, 我国的区域间经济实力很不平衡,在应对越来越开放条件下竞争时, 亟需用经济的航空母舰或联合区域舰队去国际市场经济的大海中拼杀。如果国内各地区之间还是各自为政,相互排挤,内耗严重,就会在全球竞争中失去主动权和竞争力,最后丧失的是整体的竞争力,对哪个区域的发展都不利,更不用说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因此, 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通过区域联合一致对外, 是增强我国在开放环境下竞争能力的客观要求。 二、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政策的变迁历史与局限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劳动地域分工与经济主体追求地区比较利益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改革前的几十年,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与地方缺乏追求地区比较利益的动力和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尽管20 世纪50年代、60年代中央曾组织过地区经济协作与支援活动,但这种类似搞运动的办法既不能持久, 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应当承认, 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中央宏观区域政策的引导下, 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发展很快,成效卓著。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的局限性去解决。 三、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构成要件 多年以来, 我国不同区域在中央的宏观区域政策的协调下, 通过制定,采取某些程序、规则和组织制度来调节、管理以及控制区域间的相互经济关系,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总结区域经济合作的经验, 完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下六个健全和配套的要素 第一,区域经济合作的政策;第二,区域经济合作的组织; 第三,区域经济合作的章程;第四,区域经济合作的项目; 第五,区域经济合作的特区;第六,区域经济合作的指标。 四、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的改善 在区域经济活动中,合作是有风险的, 风险来自两个不对称, 一是信息;二是利益,区域经济合作是一种互动行为, 互动是有条件的, 条件由两个内容组成, 一是要有合作动力, 二是要有对非合作行为的约束。以上四个方面构成了经济合作机制顺利运行要解决的四个问题, 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设计就应按照四个相关联的思路展开。我们把区域合作机制的内在构建概括为信息交互机制、利益补偿机制、评价激励机制、行为约束机制。 (一)区域经济合作的信息交互机制。 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巩固, 首先需要各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信息上的互动关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政策或决策信息。 (二)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补偿机制。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 作为制度交易博弈的行为主体, 各方关注的都是自己一方的现实和未来利益。中央与地方,东部与西部,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应该做出一种制度安排, 把区域合作建立在中央对地方、一区域与另一区域的利益互补的基础上。我国东西部之间、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合作, 由于优势不对称, 这种合作关系中的动力也必须来自中央或上级组织利益补偿的政策供给。 (三)区域经济合作的评价激励机制。 中央政府要强化对区域合作关系的支持力度。为了从根本上打破地区封锁的格局, 中央政府首先要用政策手段对区域合作给予鼓励和支持, 比如, 对区域合作项目的投资给予工具性政策的倾斜,对跨区域的产业给予目标性政策的扶持, 对跨区域的企业给予工具性政策的优惠, 对跨区域的合作开发给予制度性政策的肯定。这一切将成为区域合作的原动力。同时, 对于积极推进区域合作的部门和领导的政绩评价也应通过量化指标予以认可, 以鼓励区域合作, 保护区域合作, 推动区域合作。 (四)区域经济合作的行为约束机制。 为了防止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保障区域经济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 需要建立一种区域合作的行为约束机制。 五、基本结论和对策建议 建议国家给予具体的政策措施进行支持, 各协作区应根据各自发展条件和发展需求制定有关支持政策, 重点应放在为企业跨地区发展和生产要素区域性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上。同时,应加强政府服务功能, 充分发挥各级经济协作机构的政府职能作用,重点抓好规划、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组织和宣传商贸活动等工作。积极加强法制建设,要提高区域合作规划的指导作用,逐步制定有关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的规范法规和法律条文,督促鼓励区域合作组织制定、签署并执行有关合作协议。要鼓励学术界和有关管理人员就国内外区域合作的理论和实践,以及中国东西合作对策继续加强探讨和交流。 参考文献: [1]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 年版, 第1 卷 [2]周永亮著.中国经济前沿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5 月版 [3]樊勇明著.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年1月第1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