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我国西部传统农区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制度保障研究

2015-08-02 21:4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徐大佑 万文倩 贵州财经大学

资助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联合基金课题(课题编号:黔科合体R[2010]LKC2028号)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传统农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开始了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变迁。但存在的问题是与之相适应的有关农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在西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制定适宜的制度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对农业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对确保西部农业现代化健康稳定地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现有制度的需求因素和外部需求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立和完善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制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传统农区 农业现代化  制度  保障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地广人稀,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发展的潜力巨大。自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传统农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新方向。但也存在着与之相适应的有关农业制度建设明显滞后的问题。在西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制定适宜的制度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对农业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对确保西部农业现代化健康稳定地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一)制度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凯恩斯创立的经济学理论对一些经济现象很难做出解释,而以罗纳德·哈里·科斯(Ronald HCoase)、道格拉斯.诺斯(Douglas CNorth)、奥利弗·威廉姆森等学者为代表人物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开始在经济活动中崭露头角,并引发了一场经济学理论变革。在此之前的经济学理论将土地、劳动和资本定义为生产的三大要素,新制度主义学派则认为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有了制度才能发挥功能。新制度经济学派更注重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对经济现象解释能力显著增强。舒尔茨认为制度是指用来规范人类行为的规则,这些规则涉及人类的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North(1990)将制度比作社会中游戏的规则,更为正式地说是人为设计的形成人类相互作用的约束。

(二)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

LanceNorth(1971)将制度分为两种制度: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指用于特定交易制定的合同或者各种安排。在西部农业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制度安排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如果缺少了合理的制度安排,那么西部农业现代化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外界环境的变化可能引起一些原本高效的制度安排效率降低,这时就需要进行制度变迁或创新。North将制度变迁定义为“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可以看出,制度变迁实际上是对制度框架的创新和被打破,制度创新和制度改进都属制度变迁的范畴。目前我国西部农业制度安排的作用已经充分释放,要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就应对现有的制度安排进行调整和创新。而西部农业现代化过程本身就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变迁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关键所在,适宜制度安排有利于完成对传统农业改造。因此,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度来协调各业、各部门和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才能使农业现代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制度变迁需求因素分析

(一)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现有制度需求分析

根据课题组对贵州十三个县及地区的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调研所得的调研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发现现有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制度安排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这些问题和缺陷不仅制约了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发展进程,更重要的是也严重制约了西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提高。不适宜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发展的制度安排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农业土地制度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需求

    据调查显示,目前西部传统农区绝大部分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单一的产权结构,但它仍是以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为基础,并没有触及农村产权的核心——土地制度。因此,无法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对产权制度所提出的要求。

    2、现行农业经营制度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需求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设计的,尽其最大的潜能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目前西部农村很多地区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对西部农业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的提高已经产生不利影响,应及时调整农业经营制度,推动现代农业经营模式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3、现行银行农村信用贷款制度不能满足农业经营组织发展融资需求

根据我们的调查,农业生产大户的生产资金来源中,37%来自于个人(合作社或公司自有资金),32%来自银行或信用社贷款,这两者占据主导地位,累计比例达到69%;农业大户希望获得政策支持方面,金融信贷扶持排第二位。由此可见,农民贷款难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民的投资规模一直难以上升,造成了很多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和经营模式扩产融资困难。这一方面因为农业生产的经营风险较大,回报率又比较低,另一方面是没有从法律上明确农业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致使农民因没有法律依据而不能向银行借贷来扩大生产规模。   

4、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无法解决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后顾之忧

   农村医疗保险在西部普及较为缓慢,农民生病看病的费用是一个很大负担。土地就具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但仅仅土地保障是不够的,农民的就业渠道和空间有限,很难放弃自己的土地,这致使农民倾向于小农经营模式。

    5、现行户籍制度阻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市化

目前全国都在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农民即使在城里有比较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也不愿放弃农村的土地和地籍,现行户籍制度阻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城市化,不利于农业经营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创新。

(二)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制度变迁的外部需求因素分析

1、农业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传统农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一方面农村市场的规模得到不断扩大,农户资源配置的自由度不断提高,这使得农民看到进行规模生产的现实意义。同时,农业技术的进步、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等使西部农民看到了进行更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从而衍生出对相关农业制度的需求,还有对更大规模的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也希望减少务农收入与非农收入之间的差距,而对农业基础设施、科研进行投资,制定农业保障制度可以降低务农风险,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农户对收入心理预期的提高

在改革以前,我国西部农户改善生活状态的愿望与当时的经济体制形成重大冲突,由此形成农户极低的收入预期。改革开放以后,西部农业进入了一个高增长期,农民的收入心理预期不断提高,而农民的收入并没有按农民预期那样快速增长,政府希望保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对变革现有的农业制度产生了一定的需求。

 3、农业政策和其他制度安排的变化。

前两个因素归根结底上是因为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引起的需求变化。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对自然环境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的依赖性都比较大。因此宏微观层面上的农业政策调整对农业制度变迁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一个农业制度的变迁会常常会引发另一个农业制度的失衡,从来产生农业制度改革的需求。一个鲜明的例子是户籍制度的放开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使得之前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显出极度不适应,从而诱发对农业制度变革的需求。

三、建立和完善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保障制度的建议

从以上我们对现有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和外部需求因素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看出仅仅几项制度变革已经无法满足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制度需求。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的制度安排与设计,应围绕农业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投资、融资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及户籍制度等多层次多方面展开,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同时建立和完善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制度还应该注意结合我国西部传统农区农村的实际状况,走出一条适合我国西部农区实情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的道路,逐步建立适宜的的现代农业制度。因此,要对西部农业制度进行较大幅度调整才能满足西部农业现代化经营的需求。对此,我们提以下几点基本对策建议。

(一)完善现行农业土地制度,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

    土地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便利是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特点,而当前西部的农地制度阻碍了土地经营权的流动和重组,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应该尽快对西部的农地制度进行变革,内容主要是明晰土地所有权主体,将经营权、所有权与承包权分离开来,制定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土地经营权重组,以土地经营使用的收益为目标,形成新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调整。具体政策如下:

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来鼓励农户有偿转让或长期租赁自己的土地使用权,集中各种类型农户的土地,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其次,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代理制,建立相关组织来接管农户希望转让的土地,由其代为打理,这样就解决了农户既不愿放弃土地承包权,又不愿自己耕种的难题,从而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最后,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建立农业股份合作社,将农民的土地以股份的形式投入合作社,同时分配给农民有较高收入的非农就业岗位,通过就业换取土地,这样既扩大了农民收入来源,又加快了土地转让。

(二)优化现行农业经营制度,推行土地家庭经营制改革

农业经营组织的多元化、经营模式的规模化需要农地作为资源及生产要素的流动与转让。优化现行农业经营制度,主要是针对土地家庭经营制进行改革,即在保留的基础上逐步地改革西部农村现行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出让机制,允许农户在承包期内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有偿转让其土地使用权,以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追求、农业经营组织的多元化创新、农业经营规模的适度化创新。这一措施有利于高效配置农村土地这一生产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而在农业经营制度层面支持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

(三)建立农业投资制度和融资制度,解决农业现代化经营所需资金

    许多农业专业大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有进一步发展和扩张的欲望需求,但由于相应的金融支持不到位而无法继续下去。这就需要政府担起健全西部农业投资和融资制度的责任,给予农业现代化经营组织更多财政支持,在经费资助和信贷政策上对农业现代化经营组织有所倾斜。此外,还应制订相关税收优惠者政策,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经营组织的扶持力度,解决农业经营组织和模式创新资金,从而在资金层面支持农业经营组织和经营模式的创新。

(四)健全现行农业保护制度,构建西部农区现代化经营组织支持保护体系

农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地基,并且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因此政府在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中应扮演起保护者的角色。对制度安排进行调整需要有整体观念,既要从宏观上对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规划,有要在微观上对农户经营组织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既要保护龙头企业,又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支持和保护,更要对二者进行协调,构建好西部农区现代化经营组织支持保护体系。

(五)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参与农业现代化经营组织的后顾之忧

当前土地依然是西部农区大部分农户生存、就业和社会福利的唯一支柱,这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非常不利。因此需要加快农村社会保障改革步伐,采取相关措施来确保农户由依靠土地转为依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政府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社保资金,优化农村居民的社保机制,提高西部农业自保能力。农业保险作为一项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政府应给予支持和补贴。

二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归根结底是农村居民的公民权问题。因此,应尽快对农村居民的户籍和就业制度进行改革,保证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就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待遇是相同的,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农村社保问题。

三是扩大就业面,提高农民自我保障能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从根本上消除农村居民的贫困问题,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和支持农业现代化经营。

参考文献:

[1]Ostrom ,Elinor.An agenda for the study of institutions.Public Choice. 1986

[2]North D.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Lance Davis,and D.L,North.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American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1971

[4]康芸,李晓鸣,试论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0.

[5]曹执令编,农业工业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01

[6]洪银兴,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学动态.2008.

[7]李瑜著.中国农户经营组织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徐大佑,孙永菊.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发展调查报告[J],市场论坛,2010 (1)

[9]解艳波. 创新农业经营制度[J]. 江苏农村经济,200212

[10]张耀辉,陈和,蔡晓珊编著.现代农业知识干部读本[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

[11]D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刘守英,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12](美)科斯(CoaseR.H.)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