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构建 跨境电商 信息化 财务管理 互联网 发展策略 内部控制 目录 发展现状 大数据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思路的再探讨

2023-08-30 16:1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吴君妮  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

摘要:如今,国企高负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被很多领域重视。在完整的负债结构体系当中,国家银行贷款是核心内容和方式,实际的数额非常大,且不具备足够的资金偿还能力,从根本上导致一定规模的不良债务模式出现。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理论研究领域和工作实践单位已经针对国有企业债务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研究机构和工作机构已经针对国企债务重组这一课题进行探索,并采取了有效的方式和策略。本文主要针对“企业、银行、财政间实行债务转换”的主要方式和思路进行深入探索,主要研究如何将一些国企欠贷转变为长期国有债务。

关键词: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思路

基于企业-银行-财政间债务转换这一课题,本文指出的主要拒绝建议是和财政机构工作人员对于“最后的晚餐”的怀疑相统一的。比如,一些研究人员围绕吴晓灵等的观点,认为,这一“债务大赦”最终的收益人不仅包括商业银行,还包括承担债务风险的国企。在一晚上这么短的时间里,双方都轻易地摆脱了巨额债务,卸掉了身上的历史包袱,之后也会多次产生这样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借贷行为。财政管理机构往往不容易使得人们相信之后不会再次执行类似的计划和方案。还有一些研究工作者在实际的探索当中,认为针对以上所说的“债务转换”,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财政管理负担。具体来说,不仅会使得财政机构频繁向银行借款,还会导致企业注资获取的最终资本金,不能获取相契合的效益,增加财政管理难度。笔者觉得,上面这些质疑都是非常有道理的。前者会涉及体制管理上面的内容,后者会涉及技术上面的内容和问题。与此同时,如果可以配套解决好相关核心问题,消除相关影响因素和越过相关障碍,就可以找到比较明晰与合理的“债务转换”思路,且比较之下可知,“转为银行持有的长期国债”是最好的途径。

一、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的基本设想

要想顺利实现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我们可以将一些没有还贷希望,以及破产等的国企欠贷的一些甚至全部,转变为我国银行内部现存的10年到20年的国债,这种国债是具备长期性的。这里所谓的“转换”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一是要针对欠贷国企等对象进行严格甄选和鉴别,只要是通过别的方式消除债务风险的,以及可以做清盘处理的,都必须排除在外。二是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合理设定转换规模以及具体的转换流程,我们也可以采取分步处理的方法。总之要想确保这种转换顺利和成功,我们不仅要联系多元化的体制创新和改革,还要实现机制调整和结构优化,使得这种“债务大赦”真正成为“最后的晚餐”。

二、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的主要方法和路径分析

(一)配套相关措施,消除国企债务风险,促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

在如今的国有经济体系当中,还存在一些自带垄断属性以及战略属性,以及附属于原材料生产体系的大规模企业,是无法参与到竞争活动当中的,也没办法进行实际意义上的市场化存量重组。但是,我们在进行战略性改组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些企业,且要从根本上做好对其的市场指引和预算管理工作,比如转变其以往的“大而全”等方式,采取专业化联合组建方法,创建新的企业集团,从社会入手,减弱其生产功能,并在行业领域进行反垄断,制定好针对经理等工作者的盈亏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员工岗位责任制。具体在对这些大规模企业做改造重组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其内部框架,形成系统的企业组织体系。因为我国企业资本金体系已经存在,所以它没有制度性问题,操作性问题其实是贷款负担大、无法正常破产、无法正常兼并等,导致企业在经过制度改造之后,也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无法完成全过程任务。若我们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贷款转国债”措施,则能够在实现企业制度改造的基础上,摆脱前往贷款的负担,将以往的贷款金额,和财政投资产生的资本金相平衡,应结合如今的企业制度管理要求,承担应有的收益责任。这样,我们不仅可以摆脱现存的企业困境,还可以规范之后的企业组织和产权制度。

(二)加大国债手段调节力度,完善财政、货币政策体系,消除银行资产不良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和完善基于间接管控的广义调控制度和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必须从改革创新入手,形成可以满足间接调控要求的政策工具。在这里,我们应该知道,国债不但可以有效筹集政府收入,还可以起到规范调整的作用,是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和有效调控中不可缺少的。在如今的市场经济背景下,银行可以进入公开化市场,采取持续买进卖出有价证券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扩缩信用,有效调控货币供应量,还可以消除总需求突发状况。所以,银行内部一定要具备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进而确保后期交易正常进行,避免出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不到位的问题。在一部分市场经济类的国家和地区,国债在中央银行总资产中占有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但是我国还严重缺乏这一国债。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银行调节工作的有序开展,也不利于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其实早在19964月,我国人民银行就进行做出了公开市场操作,即使规模不够大,但也是一个开始。通过采取“贷款转国债”的措施,往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银行资产当中国债占比小的问题,且可以有效实现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目标。根据上面所说的设想,“贷款转国债”,是指增加专业银行资产当中的国债比重,而对于中央银行来说,不仅要适当吸纳一定的国债,还可以将财政部门对中央银行借来的资产转变为国债,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行的。将那些不好收回的贷款转变为国债,利用金融工具解决资产问题,不但能够解除负担,转变运营现状,还能够提升企业信用度,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另外,我们不建议将贷款一次性全部转变为国债,是因为这样能够建立健全这种转变过程中的约束机制。

(三)处理好财政、银行负重问题,减小冲击波

通过“贷款转国债”,往往能够转变为多年分期偿还等的长时间国债,有效解决好企业财政以及银行方面的负担问题,明晰企业-银行-财政关系,促进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1]。第一,结合这种债务自身来说,往往需要几十年之后,才对银行还本付息,如今认为比较大的资金,之后会降低比重,产生的冲击力不会很大。而对于哪些基于中央银行以及地区财政部门的负担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最初贷款企业下面的隶属,根据企业投资立项效果,以及“拼盘”下的机构份额来处理。第二,长久来看,我国银行资产当中所占的国债比例不仅不会减小,还会有一定幅度上的增加,对于财政还本付息来说,是会越来越小的,这种新债还旧债的模式,不但有利于财政自身的发展,而且所产生的压力是非常小的。第三,如今,国债发展很快,中央财政债务也有所增加,已经被很多部门和地区强调和关注。但是,如果我们要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必须知道其中的关键点不是国债增加和其占比过高,而是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增高。而实践表明,我们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增加国债平均期限,深入挖掘国债发展和转化的潜力。在我国当前的国债债种当中,长期国债的占比是非常小的,其实际的平均期限也不够长,而实现企业贷款到长期国债的有效转化,往往可以有效利用这里所谓的潜能发挥和空间,不会对我国财政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第四,财政在国家当中占有的地位很高,是主要的理财部门,但与此同时也是全部经济领域当中损失和账务的承担主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国有银行,它们的资产亏空以及呆账,主要核心主体都是财政人员,及所谓的“出资人”。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将暗账翻成明账”,这属于一大账务处理过程,不会增加财政亏损,且可以通过违背市场经济发展的途径,处理好那些国有企业-银行内部的业务暗账,进而要求他们制定内部新的约束制度和规范。

(四)加大配套创新、改革力度,保证“最后的晚餐”

“贷款转国债”,其实可以从根本上处理好国企和银行内部的一系列债务问题,属于一种多管齐下的解决措施。若其他相关配套工具和措施可以运用得上,这次所谓的“债务大赦”,就会顺利变为“最后的晚餐”,这种方式产生的实践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在这里,所谓的“最后”两个字,其实也是人们怀疑之处。本文认为,即使有可能没有办法确保“最后的晚餐”,但是其也是“债务转换”过程中的最大的难点,这一创新和改革,其实比以前成熟得当,只要保证相关配套到位、改革到位,就可以顺利实现。这里涉及五大原因。第一,我国社会经济创新与改革背景下的市场经济发展目标已经很清晰了,而且也变得越来越深入人心,总体趋势是不能改变的。第二,企业创新与改革的核心目标,即创建和制定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企业制度,已经很完善和成熟,且在“抓大放小”要求和战略性改组要求下,我国国企改革已经被提上日程[2]。将我国专业银行转变为所谓的商业银行,已经有了非常明晰的改革目标和方案,其内部约束的增强也出现了很多发展迹象。第四,不管是国企,还是专

业银行,所谓的和市场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产权制度以及财政管理结构已经形成。第五,如今,我国人民改革创新的力度加大,决策得到了优化,相关配套也已经很成熟,且已经有效解决了国企工作人员下岗之后的生活压力问题。所以,如今不能在最初就是失去“最后的晚餐”的实现信心和积极性,而应该从配套优化和改革入手,增强自信心。不过,将这一点放在执行“债务转换”思想的重要位置上,对计划必须仔细考虑,一旦决定实施,就必须以“最后”这个字作为最明确的条件,断绝企业和银行对“再来一次”的希望。与此同时,企业、金融、投资等相关体制改革也要紧跟其后。今后,必须用符合市场经济的标准,对“转换”的企业进行必要的政策支持(在“战略重组”中,这些公司的规模肯定会缩小)。一旦有“再来一次”的迹象,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用破产来消除债务危机,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使得积压已久的局面再次发生。

(五)基于行为市场化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创新与改革

当前,我国的投融资制度改革问题,主要在于改革盲目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失误、投资效率低下等深层问题。其本质是对我国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造,使得企业的投资和转化行为更加有序、有效。

1.区分政府投资与国企投资

盈利性的投资以利益最大为动力,以创造真实的资金为基础,是价值的不断增长。许多的盈利项目都是通过“无形之手”来调控的。盈利性的投入是一种商业活动,而不是一种非政府的活动,因此,政府的退出会给国有资本在有利可图的投资领域营造一个独立的市场空间。

2.完善国有资本投资体制

国有资本的投资,即国有企业的投资,也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首先,要对国有资本进行有效的改造。营利性投资的主体应当为公司法人,其投资决策、融资、自负盈亏的能力和机制等三个要素。其次,要构建风险防范机制。风险的大小、投资的成败关系到公司的利益,关系到公司的兴衰,关系到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的力度。这与前面提到的国有资产经营的人格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三,要健全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机制。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够成熟,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进行银行间接融资,而银行贷款则是资本市场的主体。但问题在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信用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进一步发展信用市场,促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发展很重要。同时,推动商业银行的市场化发展,实现其独立的审贷目标,仍旧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

3.基于五大创新进行金融改革

基于“五大创新”进行金融改革,是指通过金融立法、金融政策、金融制度、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的创新进行改革,制定出严密围绕“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原则的一体化金融企业制度和体系,尤其是要快速实施金融五级分类模式,制定和优化呆账准备金制度,从根本上增加银行内部的抗压能力[3]。四大国有银行要采取多种方式实现集约化经营目标,一是要建立健全精简机构管理机制,二是要实现人员合理分流,尤其是针对清退临时工的分流管理,三是要从根本上避免盲目支出,四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营运成本,五是要打击一系列金融犯罪现象,强化集约化经营,增加盈利,创建出良好的经济市场金融环境。

4.完善社会投资及管理制度

我国应该尽早制定投资法律法规,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中心,确保投资主体利益。以注册准备制取代现有的审批制度,不论是宏观管理、资本市场、投资行为,乃至投资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要依靠投资法,在产权制度的变革之后,形成一个有效的、有序的投资体系,使银、企之间形成独立的、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制约的市场主体[4]。企业的经营和投资在其财产所有权的约束下,会趋于合理、规范,并在内部激励和外部的竞争环境下寻求最大程度的利益,实现自己的财富最大化,进而能够有效地抑制新的坏账出现。

(六)加快债务转换,处理存量资产,降低金融风险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存量不良资产,往往需要我们杜绝两大倾向性方案。第一,我们要消除所谓的银行不良债权转股权,实现不良资产,比如企业贷款资金到企业实际投资的有效转换。这一方案已经在我国《商业银行法》当中得到了明确,明确拒绝银行做出股票投资的决定,尤其是在如今我国资本经济市场还不够优化,已经股份制改革不够成熟的背景下,这种方法是不太可行的[5]。第二,我们要经过所谓的金融中介,比如所谓的投资银行以及专项基金等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债权债务转换和使用,这样就可以将中介银行发行出来的债券筹资,转变为一定意义上的不良债权购买,最终转变为控股投资。这样的方法好像是可以运用的,但是面对一定的资金来源问题。这部分企业很多都是出于亏损状态的,如果没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专业担保,中介机构往往得不到资金回报,也不会收回所谓的社会资本。但是,只要具备所谓的政府专业担保,就在一定意义上代表获得了财政部门的参与,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这种方案复杂化。要想有效管理银行和国企之间所谓的不良债权和债务负担,我们可以有效实现所谓的财政银企债务转换。在目前我国大力推进产业资产结构调整、产权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转变,可以有效地降低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也可以减轻并购中的公司所面临的各种困难[6]。实行这种转变的思想是,将一些无力偿还、无法破产兼并的国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转为商业银行手中的长期债券。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国企的负债压力,促进国企的战略转型与资产结构调整,同时也使我国的国库券持有量有所增加,从而改善了我国的资产体系和结构,也为央行在开放的大范围内进行金融政策实施提供了依据,与1998年上半年财政部对四大国有银行发行2700亿特种国债以补充国有银行的资本金的财政政策相契合,这对促进金融制度、金融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7]

在实行转型时,首先要对公司进行严格的筛选,凡是可以用其他方式来化解债务危机的公司,包括可以清算的公司,都应当予以剔除;二是整体协调、设计、安排转换的总体规模和具体实施步骤。“债务转换”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机制转换、结构调整以及相关政策之间的协调程度[8]。对银行投向第4类国企的贷款而形成的不良资产不在“债务转换”之列,根据“抓大放小”的政策,扭亏无望而无法生存的第4类中小型国企只能通过兼并、重组、拍卖或破产的方式处理,其造成的银行坏账只能由银行用呆账准备金冲销[9]债务转换只能用于前三类国企,重点是效益不佳的部分第3类国企,主要是指无力还贷又无条件进行资产重组、但有望扭亏或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的一部分第3类国企。其他不能进行债务转换的第3类国企也只能同第4类国企一样处理可以进行债务转换的企业的负债可分为二大部分:合理需要的负债(企业正常经营周转时的负债)和呆账性负债(包括历史上企业经营亏损应予冲销而未冲销的呆账和由于政策性因素亏损、承担社会福利负担等形成的各种财政性呆账)[10]。公司所要求的合理负债是不需要进行债务转化的正常负债,而必须进行债务转化的则是公司的坏账。对这一大类企业的坏账,必须由政府来负担,并转变为政府对银行的债务。政府可以通过发行长期的特殊债务转换债券,来抵消这些不良资产,从而改善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同时,可以减少企业的债务负担,减轻企业的负担,并最终实现经济复苏和发展。

三、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的粗线条测算分析

由于一些情况和因素的影响,如今我国还没有比较完整而权威的信息和数据,我们可以先根据一些假定前提,针对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做出所谓的粗线条的测算。如果如今我国国企来自银行机构的总的不良贷款达到了4000亿元(这个数据比较靠近大部分研究人员的估算数值,且笔者这里所说的“选择与甄别”实施完成之后,能够采取的“贷款转国债”措施占50%,那么转换之后所实际增加的国债规模总数值为2000亿元,再加上之前具有的原始国债余额之后,我国国债总余额达到了6000亿元,和我国1996年最终产生的GDP8.8%,以及1997年,根据8%增长率计算得出的GDP8.2%[6]。实际上,这部分债务是形成和产生于之前的,转为国债这个过程中,其实就是账务管理和处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不会对之前的预算管理和债务存有产生很大影响和限制的。对于这2000亿元国债,如果等到10年后,实现了一次还本付息,那么根据单利10%计算的话,最终总计需要的数值达到了4000亿元。如果根据单利5%计算的话,最终的总计数值为3000亿元。如果将1996年当作第一年,也就是起始年的话,之后经过10年的时间,最终的GDP年均增长会达到10%左右,财政收入届时所占有的比例达到15%,那么2006年国家财政收入盘子达到了26400亿元[11]。在这里,所谓的30004000亿元的还本付息额,其实是和年度财政收入的11—15%相当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达到了财政可负担的还本付息极限。如果我们从35年的时间入手,解决这笔钱的还本付息问题,那么一年还本占比例不到财政收入的3%。所以,如果我们针对这笔国债,将相对应的平均期限规定为15年左右的话,往往不会产生很大的还本付息压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银行-财政债务转换,即所谓的贷款转国债”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也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我们必须明显这一转换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而从企业、银行和财政部门三大方面入手,不断优化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配套方案,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转换辅助配套措施,并进行粗线条测算,得出最合适的转换时间点,保证这三大机构的有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博娟.债务融资工具受托管理人的信托困境与路径转换[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6):93-102.

[2]蒲云.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1.

[3]李雷.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J].农村实用技术,20212):7-8.

[4]王周伟,陈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测预警研究——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回归模型[J].金融管理研究,20202):1-25.

[5]张岳松,宋丹丹,陈彪.基于可协商的可转换债券和企业资本结构[J].中国管理科学,2020289):1-11.

[6]魏巍,夏连虎.地方政府债务对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基于动态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的检验[J].商业研究,20201):53-65.

[7]张赛赛.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债务创造及风险传染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9.

[8]梁晶晶.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区制转换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9]黄昱然,卢志强,李志斌.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金融差异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于非线性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18403):1-12+124.

[10]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课题组,周学东,李文森.刚性兑付、债务风险与货币政策传导——基于信用风险向流动性风险转换的视角[J].金融纵横,20161):13-27.

[11]邹杨.中外企业不良资产债务重组方式的法律比较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