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构建 跨境电商 信息化 财务管理 互联网 企业管理 发展策略 营销策略 内部控制 目录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国有省级旅游集团降低负债率提升投融资能力的路径研究

2023-08-29 15:0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肖伟 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国有省级旅游集团作为国有资本在旅游业的布局,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文旅行业主力军和引领者的战略使命,是践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级文旅产业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是优化旅游服务供给、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的重要依托。但受旅游产业投资回收期普遍较长、整合前基础资产运营情况参差不齐,资本积累能力不足,以景区、酒店等为核心业务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投入较大,资产周转利用效率较低,叠加疫情影响,当前国有省级国有旅游集团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在深入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通过降低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负债率,提升投融资能力,对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增强核心功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国有省级旅游集团;国企改革;负债率;投融资能力

一、引言

旅游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旅游具有其他产业无可比拟的综合带动作用。随着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小康社会标配、美好生活必备。近年来,各省纷纷提出旅游强市、旅游强省和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等战略,同时普遍组建国有省级旅游集团,作为落实文旅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据统计,全国省级(不含港澳台)主要国资旅游集团已达31家,部分还处于持续组建、资产重组和深化改革过程中。

二、部分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负债现状及成因

有发债记录的13家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资产负债率平均68.7%,尤其是部分资源禀赋突出、运营能力领先、行业知名度高的省级旅游集团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已接近或达到融资极限。同时,考虑到受疫情影响,行业普遍性亏损带来的负债率仍在持续走高,以及尚未披露的部分省级旅游集团情况,整体判断,国有省级旅游集团的负债情况实际情况不容乐观。从投融资能力看,13 家国有省级旅游集团中 6 家主体评级为 AA,其中 2 家展望负面的省级旅游集团,近年来已再无持续发债记录。

1 部分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资产负债情况及收入构成(单位:亿元)

表1 部分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资产负债情况及收入构成(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1.数据由笔者根据公开信息整理;2.天津市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安徽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数据为2020年末/20201—12月数据,其余为2021年末/20211—12月。

究其原因,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金投入不足

国有省级旅游集团注册资本普遍偏少,且注资方式多为存量资源整合的方式以股权或资产出资,资产流动性总体偏弱,导致企业组建初期资产负债率就偏高。同时,旅游资产证券化率偏低,近年来旅游上市企业屈指可数,已上市企业也普遍面临较大业绩压力。13 家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资产证券化率仅14%,已上市的再融资不足,导致缺乏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

(二)资本积累能力不足

从业务结构来看,除对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的索道、交通、演艺、地产等旅游项目毛利率较高外,其他业态整体毛利率偏低,特别是省级国有旅游集团营收结构中贸易业务占比较高,而该等业务通常盈利能力较弱。如山西文旅集团业务占营收比重85%、毛利率仅 1.52%,福建旅游集团贸易业务占营收比重 51%、毛利率 2.68%,河北旅投集团贸易业务占营收 94%、毛利率仅0.02%。从行业形势来看,疫情暴发以来,以人的空间位移为基础的旅游业受到的冲击影响最大,众多旅游项目呈现歇业停业或低水平运营态势,亏损较为严重。受收入大幅降低及财务费用、折旧摊销等固定成本侵蚀利润影响,13 家省级旅游集团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全部亏损。资本积累能力不足,导致企业为维持正常经营及保证项目投资的负债动机强烈。留存利润中,部分企业系常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累积而成,未形成直接现金流入,对风险的缓释对冲能力有限。

(三)资产运营效率不高

13 家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资产结构来看,重资产投资特点较为明显。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通常为土地使用权)四项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在 40% 以上,较高的甚至接近 60%,显示景区、酒店、文旅项目等对资产占用较大,部分在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导致资产流动性偏弱。从行业特点来看,旅游产业投资回收期普遍较长,景区、酒店等项目投资建设期相对偏长,项目运营难度较大。有的企业在组建过程中承接的资产质量参差不齐,不同程度存在低效无效资产,如有的企业还存在储备土地或项目用地难以有效盘活利用,旅游地产项目因为区位原因难以快速去化回现,“两非”“两资”清理处置未清仓见底。如 13 家国有省级旅游集团总资产周转率中位数在 0.2 左右,较低者不足0.1,显示资产周转效率普遍不高。剔除各旅游集团盈利能力普遍较低的贸易业务后,旅游资产整体周转效率预计更低。

三、关于国有省级旅游集团的几点认识

根据长期对省级旅游集团的实践认识、行业分析、走访调研和专业研究,笔者对国有省级旅游集团发展大胆提出以下几点规律性认识,以供探讨。

(一)当前国有省级旅游集团的旅游主业属性主要体现在要素聚集程度和资源禀赋上

13 家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营收结构分析发现,除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旅游收入占比超过 80% 以上以外,陕西旅游集团、南京旅游集团旅游收入占营业收入超过 40% 以外,中位数仅 11%。由此可见,营业收入中是否主要为旅游收入并不必然成为省级旅游集团主业定位的关键指标。反之,是否具备景区、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等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基本要素和具有较强辨识度的旅游资源成为省级旅游集团的显著标志。如提到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优质旅游资源便总能与相应省级旅游集团建立强相关联系。换言之,旅游主业在全部营收中的绝对占比并不改变公众对省级旅游集团的整体形象感知。

(二)贸易和房地产业务作为国有省级旅游集团重要营收支柱和常见商业模式具有普遍性

13 家国有省级旅游集团均有房地产或文旅小镇、园区等类地产业务,有 11 家拥有规模化的贸易业务,地产和贸易业务成为国有省级旅游集团主要业务来源成为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由于过去景区等旅游项目开发平衡的主要方式为土地整理或地产开发,地产业务成为旅游开发的附属产品或产业链延伸,具有合理性 ;另一方面,通过批量化、快周转的贸易业务成为提高资产流动性,支撑投融资能力的现实选择,具有必然性。

(三)旅游产业的公益性和功能性属性影响其自身盈利能力客观使得国有资源倾斜支持成为可能

作为发展历程不长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具备较强的公益属性,如作为旅游基础设施投入的先行者和旅游项目打造的先导者,承担较多的基础设施投入、民生就业、产业扶贫等社会责任,旅游产业高资源吸附性和高资本性投入,使得国有省级旅游集团单纯旅游项目依靠自身独立盈利的仍然为数不多。但鉴于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独特的综合带动作用,客观上,需要国有资本为主的省级旅游集团发挥作用。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下,通过资源和政策支持链主和龙头企业复苏带动社会投资成为可能。

四、深化国有省级旅游集团改革,提升投融资能力的对策建议

降低国有旅游集团负债率,提升投融资能力,以适应深刻演变的市场需求和正在恢复发展的产业趋势,进一步优化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当前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此外,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肩负着引领行业标准、提振市场需求、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必须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省级旅游集团。基于此,在深入分析当前行业现状和痛点的基础上,结合深入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重大战略部署,研究解决省级旅游集团负债难题,打造或提升其投融资能力,既是破解国有省级旅游集团投融资瓶颈的紧迫任务,又是着力推动省级旅游集团高起点布局、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强化资本约束,完善债务预警机制

一是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要根据资本承担和吸收风险损失的能力,以项目实际资金需求为基础,综合研判现金回流进度、节奏、规模、期限和资金市场行情,合理举借债务,力求债务资金与项目需求和投资回报相匹配,与项目承担能力和财务承受能力相适应,坚决防止过度借贷、短贷长投、期限错配,增加项目再融资风险。

二是完善债务预警机制。定期跟踪分析、动态研判,及时利用政策窗口期,有序开展债务置换,降低融资成本,合理延长债务久期,提升债务偿还保障能力。要突出“一利五率”指标体系,强化资产负债率监控,合理设置债务预警线、监测线,对超出资本承受能力的债务及时管控,通过合资合作、降低投资规模等方式降杠杆减负债。

三是规范债务资金使用。要加强源头预防和系统治理,严格根据财务承受能力确定投资规模,审慎开展融资创新,审慎选择融资渠道、融资品种,有效管控融资成本,严控表外负债、多头借贷、隐性负债问题,防止债务无序扩张,过度累积。可根据省级旅游集团资产形态、运营质量、资金需求,探索酒店资产、现金流稳定的景区入场券等资产权益进行 CMBSABSREITs 等融资,以实现提高资金周转效率,盘活存量资产目的。要强化现金流管理,加强资金调度,确保资金规范筹集、有序使用、借贷有度。

(二)强化重组整合,促进资源资本聚集

一是深入推进专业化整合。积极争取省级政府加快推动关联性强、协同性高的涉文化旅游类业务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方式,将资源向省级旅游集团集中,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降低过度竞争、无序竞争、重复建设,打造代表省级文旅产业形象的主业更聚焦、结构更清晰、能力更突出的省级旅游集团。优先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酒店、宾馆、疗养院、培训中心、物业资产等通过改革改制,纳入省级旅游集团管理,加快推进省级符合政策导向的文化经营类资产、体育类资产、商务类资产与旅游集团重组整合,进一步夯实省级旅游集团形象定位,做实龙头企业的资本实力,推进文旅融合、体旅融合、商旅融合发展。分类推进省级及各区县政府投资建设的文旅项目按照资产甄别要求,成建制整合、折股或划转至省级旅游集团统一运营。建议省级政府支持将机关、事业单位楼堂馆所等物业交由省级旅游集团统一管理,将符合政策要求的会议会展、差旅管理等业务交由省级旅游集团所属旅行社等经营主体承接。

二是探索创新特许经营权。鉴于旅游产业回报周期长,经营规模有限的行业特点,参照先进省级旅游集团的经验做法,依托属地优势资源禀赋和旅游产业需求,积极争取粮油贸易、地方特色商品贸易、规模性零售企业、通道性贸易业务整合,以提升企业整体经营规模,通过贸易业务周转快、流量大、链条长,动态平衡传统旅游业经营规模整体偏小、季节性强、波动性较大的不足,在保证合理利润水平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提升企业整体资产周转效率和投融资能力。可优先考虑将省内国有企业有渠道优势、货权保证、成本优势的物流园区、空港园区、保税港区业务交由国有旅游集团承接。

三是协调补充补偿性业务。从总结新冠肺炎疫情对省级旅游集团冲击影响来看,为对冲省级旅游集团应对突发风险和市场波动的能力,防止单一主业可能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和集中度风险,建议省级政府在符合既定政策的条件下,参照四川省、陕西省等成熟经验做法,将公益性文旅场馆、体育设施、公园绿道、涉及文旅项目整体打造的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交由省级旅游集团作为代理业主承接,以支持省级旅游集团形成更多符合市场化原则、有利于分散风险、具有稳定器作用的补充性、铺底性业务来源。四是深化资产证券化发展。对政府整合注入的资产,省级旅游集团应着眼未来上市标准,提前谋划上市路径,扫清政策障碍,分类选择承接主体和承接平台。如实施重资产轻资产分离改革,对影响上市进程的资产权属设立重资产持有平台,对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权由管理平台持有,为景区、酒店等管理业务规模化输出、专业化考核、市场化拓展奠定基础。

(三)强化运营提升,盘活提升资产效率

一是聚焦主责主业,加快推出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国有省级旅游集团应着眼于国有资本“三个聚焦”要求优化布局,加快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领域,当务之急要落实不以房地产为主业国企退出房地产市场政策要求,顺应房地产市场长期趋势,清理清退占用资源较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的房地产业务,聚焦旅游主业和优质旅游产品供给投资布局。要破除规模迷信,找准贸易业务、供应链管理业务的价值点和核心竞争优势,防止没有真实贸易背景或商业实质的“走单式”业务,防止仅仅为做大营收规模,做靓财务报表,贸然切入货权、资金不受控的业务领域。防止收益与风险不匹配,以贸易为表象、以出借资金为目的低盈利、高风险贸易业务。谨慎介入过往无基础、当前无优势、未来无前景的新领域新赛道,充分考量试错成本和试错风险。要加快适应出游需求的变化趋势,持续推动旅行社综合化运营转型,尽快转变旅游集团业务结构中传统旅行社收入支柱的业态定位,在地接、新零售、定制化旅游上寻求转型突围。要适应社区景区化、公园景区化等生态环境治理新格局,加快探索景区街区化、景区园区化、园区社区化转型,优化景区收入结构,丰富场景体验,培育消费业态,降低门票依赖。要着眼于微度假目的地定位,淡化旅居空间属性,持续推动“酒店 +”探索创新,提升酒店核心吸引力。要坚持创新制胜工作导向,深入推动智慧文旅发展,提升景区、酒店等规模化业务输出能力,形成以数据量为支撑,以智慧化为手段的一体化服务标准和解决方案,推动实现“数字赋能、数治赋能”。

二是分层分类盘活,激活存量资产效益效率。要加快推动国有省级旅游集团储备土地、闲置土地通过开发利用、引资合作、收储变现等方式盘活,加快推进“半拉子”工程续建改建、探索社会资本招商合作。充分利用景区、酒店等文旅项目的林地、场地等空间资源,因地制宜、一企一策制定盘活策略,通过微改造、巧利用、精提升等多种方式打造体验项目,营造消费场景。要对未能确权入表的资产,尽可能利用《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等系列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支持,加快完善确权登记、产权移交、评估入账等手续。要开展存量资产大起底大排查大治理,全面梳理资产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及时发布招商信息,优化考核机制,树立按亩产论英雄的考核导向,建立以资产坪效为核心的考核指标,集中优势力量,持续攻坚销号,推动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让存量资产动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发挥最大效益。要深入推进控股不控权及长期不分红的参股企业专项治理,通过清算解散、破产清算、股权处置等方式出清止损。要深入开展处僵治困专项行动,推动停产歇业、长期不盈利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果断“拔管断奶”、清理处置。要坚决压缩管理层级,降低资源内耗,提高决策效率。

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专业化整合市场化运作。要着眼于有效解决同质化竞争,推动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深入开展集团内部资源专业化重组,推动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规模效应,放大品牌效应,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行质量,形成强强联合、资源协同、共赢发展格局。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公园绿地、桥下空间、场地资源、工业遗址、文体场馆、码头岸线等公共空间,在不影响公众使用、公益用途的前提下,以特许经营权的方式授权省级旅游集团运营,一定年限内维持原有财政预算支付方式和规模不变,以防止其快速、过度逐利化、商业化倾向,同时充分发挥旅游集团产业优势,打造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彰显城市品质,丰富文化内涵,满足市民需求的旅游产品,真正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共治,推动资源向资产转变,不断拓展省级旅游集团可运营资源,拓宽业务来源,提升投融资能力。

五、结语

当前,我国文旅行业加速恢复发展,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文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定位没有变,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迎来难得的战略机遇、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在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中,将国有省级旅游集团的打造、重塑、提升作为优先事项,加快优化国有省级旅游集团资本布局,改善资产质量,提升投融资能力既适逢其时,也必将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1]苏文龙.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省级国有旅游企业减负债路径探究[J].河北企业,20191):82-83.

[2]徐敏.关于降低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资产负债率的思考——以某国有企业G集团为例[J].市场周刊,20206):117-118.

[3]肖伟.“资产凝视视角下的旅游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以“乐和乐都”资产证券化项目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21.

[4]陈咏英.旅游业投融资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J].财会通讯,20126):91-95.

[5]黄兴孪.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动因与绩效研究[J].厦门大学学学报,200911):44-47.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