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图书出版的供给侧改革
2016-09-24 22:41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次
周炜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科技图书出版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出版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解决科技图书出版“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和“好书不少垃圾更多”的现状,其核心是保证和创造有效供给。只有针对科技图书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供给方找原因,提高出版效能,才有可能做好供给侧改革,切实提高我国出版产业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文章针对科技图书出版行业,对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以及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科技图书出版;供给侧改革;有效供给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表示,供给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减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供给侧改革不仅意味着一个供需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的形成,而且意味着服务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悄然到来。作为服务业之一的出版业,特别是科技图书出版业,同样存在着供给跟不上需求、供需不匹配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赋予科技图书出版的新机遇,将决定着科技图书出版业在将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
一、科技图书的出版现状
科技类图书由于内容本身的性质,读起来没有社科类图书那么轻松,包含大量的公式和图表,只有认真研读、仔细思考才能很好地消化和理解,读者会要求较高的阅读舒适度。因此,目前科技图书的出版仍以纸质书为主。纸质书的优点是可以在书上做笔记,便于反复的复习和理解,真正实现读者通过购买科技图书,深入熟练的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目的。虽然部分出版社尝试着转变思路,将科技类图书数字化,试图借助互联网的搜索平台,使研究者可以通过在线查阅、搜索等功能检索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然后定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图书,再通过在线付费下载的方式获取该图书,从而达到节省时间、提高科研效率,实现数字阅读的目的。然而这种对于科技期刊出版相当成功的模式,移植到科技图书的出版上,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鲜有成功的案例。
虽然科技图书出版没有很好的适应数字化出版的浪潮,但却依靠自身的特点成功的存活了下来。在2015年的图书市场分析会上,开卷数据发布了《2015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该报告称,2015年我国出版新书品种20.2万种,其中,科技类图书新书上架品种为2.53万种,仅次于社科类,在各类别新书上架品种中排名第二。在销售码洋方面,科技类图书分别占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总码洋的6.67% 和9.98%。由此可见,科技图书在图书市场中仍占有较大的份额。
二、科技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科技图书出版不存在问题,不需要改变。恰恰相反,由于错过了通过数字化出版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机会,导致科技图书出版本身的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90% 以上的出版机构都涉及科技图书出版,而且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科技图书呈现出放量剧增的趋势。但由于科技图书出版的规范缺失,专业化程度低术,导致出版的科技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科技图书出版行业乱象丛生。
(一)出版图书品种同质化现象严重
我国的科技图书出版产业长期以来习惯以传统的生产要素,如技术要素、知识要素、人力要素、资本要素等驱动发展,简单通过增加图书品种和印数提升码洋,通过增加人力成本提高出书频率,通过建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等,造成产业数值全面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各项生产要素的同比增加,而要素的增加份额却没有纳入同比范围。生产要素的急剧扩张导致了科技图书出版行业严重的无序竞争,不仅不同的出版社之间存在竞争,同一出版社的不同部门,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编辑人员之间都存在选题方面的竞争,从而导致了出版产业目前的这种作品多但精品少的发展现状,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有高原,无高峰”。
对于科技图书出版来说,拥有优质的作者资源和出版内容才是在行业内立足的不二法门。没有优质的内容,再强大的技术支撑,再准确的市场数据,也无法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求的知识产品。因此,建立优质的作者资源,掌握前沿的学术动态,是解决科技图书同质化的重要途径。
科技图书的作者大都是专家、学者,他们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代表了学术领域的主流思想,充分利用科技论文、各种科研基金的支持情况以及各高校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等可以帮助编辑对自己负责的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筛选,主动与该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权威专家联系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科技图书的出版夯实内容来源优势。
(二)库存高企与断版现象频发共存
我国每年出版物品种均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年均出版图书近45万种,新书近25.6万种,居世界第一。但是,高品种只带来高码洋,却没有带来高收益。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报告显示,2004年以来的10年间,出版业库存只有2009年出现过一次下降,其余多年库存均呈上升趋势。2015年,相关行业零售数据监测数据显示,相较于全国45万余种图书品种,实体书店上架率较低,而上架图书动销率也基本保持在20%-30%,最畅销图书也低于40%。
一方面同质化的图书库存积压严重,每年有大量印好的书籍卖不掉,库存大、退货多、回款难;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库存过多,科技图书的印数普遍偏少,增加了科技图书出版的成本,也导致一些优秀的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图书,由于对其销量估计不足,出现断版现象,且再版困难。
科技图书出版业作为特殊行业,要对产能和库存进行科学的分析。数量多、质量低肯定不行;质量好、数量少也不行。因此解决库存问题要进行综合考量,首先从源头抓起,调整产品结构,一要正确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建立高水平的作者资源,精选选题;二要面向市场,出版机构在坚持导向前提下,积极面向市场加以调整,让市场说话,让读者说话,根据读者的需要进行选题策划。
其次要加强渠道建设,解决渠道不畅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发行渠道远比几十年前进步得多。但是对满足13 亿人的读书需求来说,还有很大差距。这里不仅是生产不能适销对路,供需错配;还有本来质量不错的图书,只是由于渠道不畅,送不到读者手中,造成大量库存积压。可以考虑打造专业化的销售渠道,根据不同类型图书不同的发行特点,如科技、科普、教材、教辅等,各有自己的细分渠道。
另外,利用大数据系统进行图书评估,确定合理的首发比例也是控制库存的有效途径。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集团过去15年累积的进发存退的详细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建立了一套印数评估体系和二维首发模型。对于一版一次新书,其首印量和首次铺货根据长期销售数据,以及二维首发模型表(二维指地区和二级营销分类)形成首印图书评估体系,发行中心按照旗下22 家出版社的自身要求,根据不同版别、类别确定合理的首发比例。果麦通过大数据每天实时掌控市场情况,各地销售人员每两天上报销售数量,这为其按数据备货控制库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5年果麦造货码洋达到3亿,常态库存码洋1650万,不到总量的1%。
(三)信息滞后
我国出版产业虽然已完成了转企改制,但是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一定距离,市场化和现代化水平还较低,这使得出版社与实体书店产业链上下游信息脱节、书店与读者市场脱节,从而难以有效判断出读者需求,延长了供给时间,加大了供给成本。
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为解决信息滞后问题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信息之于信息社会就如燃料之于工业革命,是人们进行创新的力量源泉”。呈指数增长的信息量使信息稀缺的窘境一去不复返,大数据时代的第一个转变是: “利用所有数据, 而不再仅仅依靠一小部分数据”。随着大数据分析工具的不断开发,出版业的“供需错配” 问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合理解决。
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拥有海量的数据获取能力。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标准的发布,为科技图书出版单位获取海量数据提供了相对便利的途径。业内人士认为在线信息交换(ONIX)是自国际标准书号(ISBN)之后最重要、最成功的国际书业贸易标准。它以出版者、传统书店、网店、发行单位、物流、图书馆和管理者等为用户群,形成出版物信息交换公共服务平台;以出版系统、发行系统、网店系统、图书馆系统,形成数据交换平台;搭建出版物现代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同时建设全国可供书目服务平台,第一时间向市场传播图书产品信息,动态更新图书产品可供应的状态。从而使在根本上解决信息滞后成为可能。
三、科技图书出版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十三五”期间,加强科技图书出版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出版产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本行业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是适应科技图书出版产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供给侧改革不是全面性改革,其核心是保证和创造有效供给,保证有效供给的关键一是供给的质量,二是供给面。各行各业都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具体到科技出版行业,是“有高原无高峰”的现象和“好书不少垃圾更多”的现状,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都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有效供给依赖对需求的准确判断,供给侧改革不是从需求侧入手,而是从判断需求入手,满足需求入手,也就是从供给方找原因,从我们自身找原因。
鉴于此,只有针对科技图书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供给方找原因,提高出版效能,才有可能做好供给侧改革,切实提高我国出版产业的影响力、传播力和竞争实力。
结语
事实上,解决出版产业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关键不在于用迅速攀升的图书品种来满足低层次的阅读需求,而是以高质量、高品位的图书来满足读者不断提升的文化需求。应用全新理念,在供给侧开发新的阅读潜能,激发读者新的兴趣,创造新的阅读空间。
因此,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精心组织实施“十三五”重点出版选题,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力作,走出一条稳健踏实的路子,为出版事业及出版产业的持续发展做贡献,是每一个编辑应对自身进行的“供给侧改革”。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社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 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J].现代企业,2015(12):卷首语.
[2]李晓晔.“供给侧改革”与出版创新[J].出版发行研究.2015(12):卷首语.
[3]周书灵.出版产业供给侧改革政策解读及其误区[J].编辑之友.2016.6::014-017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
热点阅读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