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促进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李小清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在全球市场的磨练下,慢慢地成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活跃力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众多人员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企业,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而随着“工业4.0”概念的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中国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如何在这次革命中抓住机遇,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是目前中小企业都必须密切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制造企业;工业4.0;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一、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的现状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是国内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2014 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就超过20%,连续多年居首,我国已跻身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 然而,随着劳动力优势逐渐弱化,“中国制造”正在遭遇空前的危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质量效益、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持续发展等方面差距明显,甚至处于价值链底端。虽然我们的产品物美价廉而畅销全球,但是一直属于大而不强。“Made In China”的背后更多依靠的是规模和成本的优势。随着全球工业化生产的浪潮在互联网、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技术影响下再次掀起,这些优势已经逐渐消失殆尽,现阶段中小企业面临问题实在太多: 1、实体经济增速降低,加大中小制造企业生存压力。 2、劳动力、土地、房租、资源环境等成本上升较快,挤压中小制造企业生存空间。 3、中小企业融资难,国有大银行看不上中小企业,民间融资成本又太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4、中小企业承担较大的税负压力,减负面临财税体制“困境”。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已经由企业呼声变成社会各界共识。 5、受制于创新能力不足,原先的生产经营成本优势也逐渐丧失。 6、现代化工业生产要素先天不足,譬如质量意识薄弱、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企业整体生产管理的精益化、信息化尚待培育。 7.如何加快企业的技术积累,培育创新的人才队伍,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阻碍了目前中小制造企业的发展,中小制造企业必须解决这些问题,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已起 工业4.0最初是在2013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一些工业组织提出的概念,之后迅速受到全球重视和热捧。在中小制造企业云集的中国,“工业4.0”的概念也备受追捧,被各地政府列入工业转型升级的方案当中。 众所周知,“工业1.0”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工业2.0”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实现了“电气化生产”,“工业3.0”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和空间科技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实现了“自动化生产”。那“工业4.0”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工业4.0就是一场德国人挑起的“科技竞赛”,结果就是要实现“定制化生产”,并且定制周期短,生产方便快捷。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生产、销售和消费各环节联系起来,实现生产、监测自动化的智能工厂就是未来的大趋势。 那这种工厂的核心技术是什么呢?答案是:满足这种定制化生产的机器设备;能够使这种机器具备自我完善的系统;谁能监测并追踪这些海量数据,然后进行归纳和分析,谁就能掌握世界的脉搏。“工业4.0”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以上三个问题。也就是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智能制造是大势所然,也必将成为未来产业发展聚焦之所在。谁能抓住这种新趋势和新特征,谁就掌握了产业的未来。
三、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小制造企业的应对策略 1、所有中小企业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迎接这场革命的到来。 智能制造水平决定未来我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作为我国制造业的主体,中小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如果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力资源进行劳动密集型生产,不进行任何的技术革新或者不引进最先进的技术设备,迟早会在这场革命浪潮中被洗礼进而被淘汰。 2、有实力的企业应该进行自主研发,进行技术创新,进行智能化改造。 智能化改造不是仅仅引进单个机器人或者智能设备,而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管理运营等有效衔接起来,逐步提高整体的智能化水平,最终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统。当然,企业不能盲目地进行智能化改造,既要量体裁衣,又要量力而行,要将智能化改造作为一个渐进式的演变过程,从最急需的阶段入手,逐渐改进。同时,也要注意借助政府的力量,积极争取试点示范;注意学习同行的经验,避免走弯路。 3、注重人才培养,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中小企业需要培养一批具有研发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人是创新的主体,所以一定要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氛围,积极引发大家的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的活力和激情。另一方面要重视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学技术人才,以便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储备。 4、校企合作,促进技术开发和运用。 产学研合作创新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形成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叠加和互补,推动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支撑自主创新的配套资源,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独立完成重大创新项目的研究开发,更无力承担创新失败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因此,加强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在相当长时期内都是我国中小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方式。 5、企业管理也要跟上时代,要进行管理创新。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最大限度地发挥。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进行动态管理。 加强企业对信息的管理,建立“流动性”组织,使信息在企业中传递的速度和时效加快。 建立企业的战略管理,要能把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变化趋势,找准技术、市场切入点,选择正确的发展途径与战略。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当技术创新完成以后,企业就需要在市场上把技术通过知识产权工作做到更强、市场份额最大,需要利用知识产权作为帮助赢利的产品,这时就会涉及到了专利的保护。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专利的布局对企业也是及其重要的。企业需要借助产业和技术领域的支持,判断出哪些新出现的专利有可能会在未来被产业化,从而提前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6、注重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随着互联网广泛应用到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正在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时刻在发生着变化,企业组织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才能顺利地成长、发展,避免僵化甚至死亡。企业要不断的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才能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和更人性化的体验,从而让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成实际商业价值。对中小制造企业来讲,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7、另外,在政府方面,也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要转变政府对中小制造企业的指导思路,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重点落实好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和再生资源利用等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形成普遍性的激励社会资源参与创新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创投领域,完善各类创新专项资金投入标准和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深化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依法提高行政效能,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提质增效。在对待中小制造企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项立法中,明确政策导向,着力营造透明、公平、开放的经营环境,提升中小制造企业创新参与度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构建工业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从创新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等方面着手,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密切关注国家层面金融改革动向、盘活民间资本、规范民间融资,有序发展城乡银行、社区银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积极构建专业性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增加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比重和规模,适当提高中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 总之,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关系国计民生的中小制造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冷静思考、精准转型的思维和模式优化的能力。中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成功转型;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正是中小企业健康运营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管克江,寄望第四次工业革命[J],中国中小企业:环球视角,2016,(4) [2]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规划(2016-2000)》(节选)[R],轻工标准与质量,2016,(4) [3]曹百奎,无锡“工业4.0”发展现状及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J],创新科技,2016,(1) [4]彭瑜,中小制造企业如何走向智能制造[J],视点,2015,(10) [5]张洪国,智能制造生态链: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J],互联网经济,2015,(5) [6]沈坤荣,美国再工业化与江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江海学刊,201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