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薛群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摘要:随着国际国内经济与市场的发展,我国三大产业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从一个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逐渐转变,但通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数据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远不如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何使中国经济增长从资源消耗型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以期为经济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性指导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驱动 一、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亟需得到相应的调整,尽管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主导下,我国经济结构得到了相应的调整,但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仍不理想,这说明我国的经济仍主要依靠能源、资源消耗等进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不足。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现状,进而结合前述分析结果,提出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转变的措施。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国内外经济学领域已经给出了诸多相关理论定义,本文所述的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指剔除如自然资源、劳动力等资本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形成的产出增加。其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要素主要包括出口拉动、国家政策、研发投入、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国际投资、组织创新和生产创新等。 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们更倾向于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整体运行的指标。著名的经济学家索洛等人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定义为技术进步率,即在生产经营中,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三大产业发展速度稳定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GDP总值从1978年的3650.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36138.7亿元,约增长了近174倍,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GDP总值从2000年的99776.3亿元一直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步伐。2000年我国第一大产业GDP贡献值为14716.2,第二产业GDP贡献值为45326.0,第三产业GDP贡献值为39734.1;2014年第一大产业GDP贡献值为58336.1,第二产业GDP贡献值为271764.5,第三产业GDP贡献值为306038.2,由中国年鉴201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三大产业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 (二)三大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从我国三大体经济增长情况来看,我国的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显著。各大产业随着国际与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着趋于合理的结构调整与优化。从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来看,从2000年到2014年,我国第一产业的GDP总产值增长率约为296.40%,第二产业的GDP总产值增长率约为499.57%,第三产业的GDP总产值增长率约为670.21%,第一产业增长情况远远落后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同时,我国第一产业1990年贡献率为40.5%,第二产业贡献率为39.6%,第三产业贡献率为19.9%,截止到2014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第一产业贡献率趋于逐年下降趋势,到2014年第一产业贡献率为4.8%,第二产业贡献率则是先下降后上升,到2014年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7.1%,第三产业贡献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没有第二产业增长速度快,2014年第三产业贡献率为48.1%。这导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三)第三产业趋于优化,但增长缓慢 从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我国第三产业GDP产值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但其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从1978年到2014年间,第二产业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增速超过了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相对缓慢的发展速度,制约了我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第三产业目前为止为我国提供的劳动者就业率要远高于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同时,第三产业中包含的信息技术行业、金融行业、保险业、邮电通讯业等属于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它代表着我国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意味着第二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情况,使我国的各大行业随着市场发展的要求,摆脱依赖于消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经营局面,走向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产能的阶段。 四、中国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转变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长效率相对低下,在我国GDP总值中占有重要生产力的第二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能源与劳动密集进行产业推动,使我国的经济增长以依靠消耗能源、破坏生态环境等为代价来进行低效率的增长。要将我国的经济增长从能源消耗型向技术推动型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我国的经济在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下,趋于科学、合理、平衡地发展。主要做法为:第一,继续大力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重新调整我国经济布局,精简国有企业内部机构,淘汰落后发展产能,积极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等。第二,加快建设服务性政府,转变政府职能,让“看得见的手”合理施展。第三,继续推进价格体制改革,保障市场机制在土地、矿产、森林、能源等重要生产要素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在第三产业中包含的信息技术产业、通讯产业、金融业、物流仓储业等都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行业,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同时,第三产业所代表的餐饮、旅游、房产等服务业是体现国民消费能力及拉动内需的重要指标。当前,第三产业中为生产者提供生产性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仓储物流、法律咨询、金融理财企业等,与生产性企业融合后能极大地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帮助制造业发展高端产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毕业于海外优秀学府以及国内著名高校,政府及企业应建立人才引进机制,畅通人才引进渠道,让专业性人才用专业化知识为第三产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专业性的知识与技术指导,同时进入企业专研技术研发,申请更多的技术及产品专利,并不断帮助企业延伸价值链、提高营销水平、创新管理活动等,促进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及盈利水平,用高端产能促进我国GDP增长总值。 (三)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当前,我国城市拥挤,农村土地荒废,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等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城市拥挤,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交通拥挤瘫痪,降低工作效率;农村大量土地无劳动力耕种,土地荒废;留守儿童无人看管,教育问题堪忧,导致农村人口通过培育下一代智力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几率较小。这些问题都不利于我国经济平衡发展及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城市发展需要农村劳动力参与,但要均衡发展我国经济,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率,必须平衡农村与城市发展情况,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措施,一方面运用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另一方面增加农村人口就业率。充分发挥第一产业生产效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形态正处于改革攻坚区,国企改革、市场体制机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都已经列入日程,但有效提高我国经济增长情况,使其从能源消耗型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型,必须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大创新强度,重视人才的引用,重视管理的创新,重视城乡协调发展等,只有通过高效率、高水平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年鉴》201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 [2]聂丛笑,第三产业增速慢于GDP增速,需警惕发展陷入停滞[N].京华时报.2011年7月26日 [3]张荣凡,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宏观经济.2014(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