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宏观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宏观经济 >

我国居民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价

2015-11-05 22:0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胡鹏举 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可持续消费”是现代消费方式的发展方向。论文基于可持续消费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构建了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SPSS因子分析模型,计算了不同省区可持续消费的综合得分,计算结果表明,山东、广东、江苏等省区低碳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名列前茅,并提出了促进可持续消费发展的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可持续消费;发展评价;因子分析;指标体系

引言

产业革命以后,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实行鼓励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物质享受”、“及时行乐”、“拜金主义”、“不消费就衰退”等消费思想开始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虽然这种贪婪的消费方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但却导致了消费的不可持续性,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耗竭。不仅给当代人的生存发展造成威胁,也危机了后代人的利益,人们开始反思这种消费行为的科学性。可持续消费问题日益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两会期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中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环保目标,要求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进程,倡导全社会形成文明、绿色、低碳的集体消费理念,抑制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的实现。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消费规模的微弱增长,也会给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大关,城镇常住人口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农村常住人口。我国城镇居民作为个人消费主力军的地位越来越明显;而且与美国、德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居民在选购商品时,对生态环境因素的考虑较少,对于绿色产品的消费和消费后垃圾的处理等方面的意识还很淡薄。因此,从现实和国家规划两个角度出发,建立我国各省区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意义重大,体现在:(1).帮助政府部门分析消费经济政策实施的利弊所得,建立健全可持续消费的管理体系,更好的揭示我国各省区消费领域存在的主要矛盾;(2).引起消费者对可持续消费的关注,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合理的的消费方式。

一、 文献综述

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她认为可持续发展不仅能满足当前人的需要,还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形成威胁。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可持续消费理论奠定了基础。

吕福新(199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可持续消费是在超越狭隘短浅消费意识的基础上,以真实、有益、超功利为特征,以可持续为目的的“节制型”消费。杨家栋、秦兴方(1997)认为可持续消费包括四层含义:一是符合代际公正原则和代内公正原则,二强调可持续消费是个动态概念,三要求适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四对政府政策层面提出要求。曾一昕(2007)从适度的原则角度,认为可持续消费应该注重的是适度的消费规模、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对于建构可持续消费模式,我国许多学者根据可持续消费的现状,提出改变传统消费模式,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唐平华、刘云(2000)从转变人们消费观念和政策的实施两个方面进行思考,构建了可持续消费模式,并提出了4个建议:提高公众的可持续消费意识;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的制度;加大对可持续产品开发的投入;完善可持续消费相关法律、建立可持续消费的管理体系;。郑文生(2004)分析了技术、社会与心理、法律、经济和制度等因素对消费模式的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步伐。解振华(2007)指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能源消耗基础上的,但是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伴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与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缓解这种矛盾就必须发展科技、节约资源,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杨艳琳、陈银娥(2007)分析了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多种途径,认为其中制度性问题最关键,并提出要构建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正式的制度安排和非正式的制度约束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赵国平(2011)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构建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进行了探讨。

徐瑞蓉(2007)在其博士论文第五章叙述了居民可持续生活消费,认为我国在这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唐丁丁(2011)认为居民是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三大主体之一,是未来实现可持续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可持续消费市场的真正驱动力。赵国平(2011)从三个消费主体——政府、企业、居民的角度,探讨了对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构建。李祝平(2012)对湖南省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湖南城镇居民可持续消费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 实证分析

本文拟采用201331个省区数据进行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价,并构建如下指标体系:

1:可持续消费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说明

消费经济指标

x1人均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处理的名义GDP/总人口

x2人均实际收入

(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总人口

x3金融机构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x4人均实际消费

(城镇居民实际消费+农村居民实际消费)/总人口

x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x6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x7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x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x9城乡实际收入差距

根据泰尔指数计算所得

消费环境指标

x10清扫保洁面积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x11废水排放总量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x12废气排放总量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x13废物产生量

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

x1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x15废物综合利用量

一般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

x16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

中国统计年鉴直接获取

注:指标计算所采用的价格指数均以2005年基期

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属于逆指标,如果不对其正向化处理,即取倒数,那么会影响最终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而影响各省区2013年可持续消费情况的评价。如表2

2KMO和球形Bartlett检验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713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1021.719

df

120

Sig.

.000

KMO检验用于考察变量间的偏相关性,取值在0-1之间。KMO统计量越接近于1,变量间的偏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实际分析中,KMO统计量在0.7以上时,因子分析效果一般会比较好;而当KMO统计量在0.5以下时,不适合应用因子分析法。由表2可知,上述指标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如表3

3:公因子方差

 

初始

提取

x1

1.000

.949

x2

1.000

.980

x3

1.000

.956

x4

1.000

.974

x5

1.000

.984

x6

1.000

.999

x7

1.000

.902

x8

1.000

.999

x9

1.000

.926

x10

1.000

.886

x11

1.000

.964

x12

1.000

.907

x13

1.000

.877

x14

1.000

.967

x15

1.000

.941

x16

1.000

.784

公因子方差表示各变量中所含原始信息能被提取的公因子所表示的程度,可见几乎所有变量的共同度都在80%以上,超过90%的占了大多数,因此这几个公因子对16个变量的解释能力是较强的。如图1

图1:碎石图

1:碎石图

碎石图可以粗略的帮助我们观察选取了几个公因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准则,大概是提取了3-4个公因子,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确定公因子个数。如表4

4:解释的总方差

成分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合计

方差的 %

累积 %

1

7.874

49.213

49.213

7.874

49.213

49.213

5.560

34.748

34.748

2

4.361

27.255

76.467

4.361

27.255

76.467

3.905

24.406

59.154

3

1.668

10.422

86.890

1.668

10.422

86.890

3.470

21.690

80.844

4

1.092

6.827

93.716

1.092

6.827

93.716

2.060

12.873

93.716

从表4中可以明显看出,提取4个公因子是非常合适的。初始特征值栏表示未旋转的成分矩阵,旋转平方和载入表示旋转后的成分矩阵,虽然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特征值有所改变,但累积的方差贡献率是不变的,达到93.716%,远远大于80%的临界值,进一步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很好。如表5

5: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成分

1

2

3

4

x11

.936

.100

.157

.234

x14

.916

.290

.107

.180

x5

.909

.233

.235

.218

x3

.889

.327

.190

.150

x10

.863

.140

.292

.191

x7

.826

-.108

.364

.274

x1

.209

.950

 

 

x9

 

.939

-.191

 

x2

.265

.937

-.114

.140

x4

.277

.930

-.149

.101

x15

.209

-.130

.936

 

x13

 

-.145

.923

 

x12

.366

-.137

.868

 

x16

.442

 

.752

.147

x6

.340

.132

 

.929

x8

.340

.132

 

.929

               注:图中的空格表示因子载荷小于0.1时,系统会自动略去该数值

因为在未旋转的成分矩阵中,各公因子的因子载荷大小不一,区分不明显,不利于因子命名,所以这里不再输出该结果,直接报告旋转后的结果。本文采用的是最大方差旋转法,它使各因子保持正交的状态的同时,方差差异达到最大,从而方便对因子的解释。

x3x5x7x10x11x14在公因子F1上有较大的载荷,表明F1与这6个变量的相关程度是最高的,涉及经济、环境两方面,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命名为可持续因子,回顾表4,可持续因子对可持续消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最大,也就是说,它最能影响我国各省区的可持续消费发展水平。

公因子F2x1x2x4x9上有较大载荷,从人均实际GDP、人均实际收入、人均实际消费、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方面反映我国消费经济水平,可命名为经济因子。

公因子F3x12x13x15x16上载荷较大,主要从废气排放总量、废物产生量、废物综合利用量、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方面描述消费的环境状况,可命名为环境因子。

而公因子F4x6x8上有较大载荷,表现为实际利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方面,因而可命名为价格因子。

总之,我们可以将消费经济指标和消费环境指标中的16个变量用可持续因子F1、经济因子F2、环境因子F3、价格因子F4来描述,其贡献程度依次递减,使得影响我国可持续消费的因素更加清晰明了。政府制定促可持续消费的政策时,应更多从可持续角度出发,同时也不能忘记价格因素的作用。如表6

6:可持续消费综合得分

地区

FAC1_1

FAC2_1

FAC3_1

FAC4_1

综合得分

排序

北京

0.042

2.550

-0.938

-1.364

0.275

9

天津

-1.010

2.153

-0.416

-0.457

0.027

14

河北

-0.123

-0.007

2.725

-0.449

0.521

6

山西

-0.874

-0.049

2.391

-0.331

0.171

10

内蒙古

-0.779

0.598

1.664

-0.799

0.142

11

辽宁

-0.105

0.511

1.119

0.702

0.449

7

吉林

-0.434

-0.087

-0.595

0.015

-0.319

24

黑龙江

-0.631

-0.196

-0.252

1.547

-0.131

18

上海

-0.674

3.118

-0.583

1.030

0.569

5

江苏

1.736

0.565

0.414

0.341

0.933

3

浙江

1.102

0.862

-0.336

0.698

0.651

4

安徽

-0.103

-0.571

0.334

1.108

0.043

13

福建

-0.279

0.438

-0.011

0.870

0.128

12

江西

-0.492

-0.546

-0.184

0.929

-0.24

20

山东

1.689

-0.003

1.683

0.704

1.112

1

河南

0.912

-0.643

0.829

-0.335

0.317

8

湖北

0.541

-0.428

-0.395

-0.087

-0.014

16

湖南

0.391

-0.681

-0.496

0.651

-0.058

17

广东

3.724

0.095

-1.110

-0.569

1.071

2

广西

-0.540

-0.768

-0.446

1.716

-0.268

21

海南

-0.847

-0.518

-1.263

0.558

-0.665

29

重庆

-0.365

-0.257

-0.847

0.591

-0.317

23

四川

0.808

-0.724

-0.357

-0.144

0.009

15

贵州

-0.781

-0.980

-0.290

1.057

-0.467

25

云南

-0.315

-0.723

0.213

-0.429

-0.315

22

西藏

-0.585

-0.955

-1.356

-1.202

-0.945

31

陕西

-0.082

-0.452

-0.016

-0.385

-0.205

19

甘肃

-0.493

-0.914

-0.560

-0.411

-0.607

27

青海

-0.663

-0.486

-0.292

-2.184

-0.74

30

宁夏

-0.657

-0.475

-0.661

-0.953

-0.651

28

新疆

-0.112

-0.429

0.031

-2.419

-0.478

26

上表中综合得分的计算公式如下:Score=(34.748/93.716)*FAC1_1+(24.406/93.716)*FAC2_1+(21.69/93.716)*FAC3_1+(12.873/93.716)*FAC4_1。至此,2013年我国各省区可持续消费发展水平一目了然。山东、广东、江苏位列前三名,可持续消费水平较高,其他省区应向它们看齐;我们湖南处于中等位置,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西藏和青海可持续消费程度最低,我想是因为两省地处西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物资资源匮乏,加之以少数民族人口居多,消费习惯偏保守,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

三、 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评价了2013年我国各省区的可持续消费发展水平,发现山东的综合得分最高,其次是广东,再之后是江苏,三个地区有个共同的特点:人均实际GDP在全国名列前茅,自然它们的消费经济也是领先于其他省区的。但是可持续消费强调的不只是消费经济,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三个省区很好贯彻了十八大的战略要求,注重消费经济和环境齐头并进。至于像西藏和青海这样的西北落后省区,可持续消费水平较低属情理之中。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拟提出两点建议:第一,继续发挥山东、广东和江苏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其他省区迎头赶超;第二,适当照顾西部地区的可持续消费发展,引进人才和资金,宣扬健康消费的理念,尽量保证不拖全国后腿。

参考文献:

[1]李群.属性区间识别理论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数学的认识与实践 , 2002, 1.

[2]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9.

[3]周梅华.可持续消费测度中的熵权法及其实证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 12

[4]汪玲萍,刘庆新.绿色消费、可持续消费、生态消费及低碳消费评析.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