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赵方钦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很强、合作领域广泛并且发展潜力巨大。中德贸易对于双边、中欧、甚至G20等多边框架来说都意义深远。本文采取历史分析法和综合研究法通过对两国近年来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两国的经贸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两国的贸易、投资额还有双方的进出口结构,其中分析两国贸易结构时用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旨在通过探讨中德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前形势如疫情、“一带一路”等分析中德双边贸易现状,提出兴利除弊推动进中德贸易顺利发展的方法及建议。 关键词:中德贸易;贸易壁垒;贸易结构;互利互惠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德之间的贸易顺利发展。德国的技术和中国的市场、德国的品质和中国的速度紧密嫁接,中德两国各展所长、携手共进,两国的双边合作进入了快车道和提速期,新成绩、新进展、新亮点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当前正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和中德关系继往开来、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期,双方都应该更加积极地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努力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不断为全球经济复苏增添动力。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自中德两国建交以来,双方的贸易往来变得十分频繁。两国都是世界经济大国和制造业大国,有着改革世界经济治理体系的类似理念,双方也都坚定地支持贸易自由和投资便利化,两国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互补,因此中德双边合作可以说是具有天然的“磁性”,是创新合作的“黄金搭档”。近年来,两国积极的政策规划的实施和对接都进一步为中德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是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也同样存在着种种阻碍两国贸易发展的因素。分析研究双方的贸易发展和经贸关系,深入探讨影响两国贸易顺利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就需要结合新的时代背景,还需根据相关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充分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推进中国贸易顺利发展。 (二)文献综述 现如今国际局势动荡,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中德关系的发展也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国内外都已经有很多学者从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研究了中德贸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分析了两国经贸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此外,随着中德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发生变化,学术界也开始针对两国贸易中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的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并对中德经贸合作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然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各国都在经历前所为有和难以预料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全球贸易自由化以及技术升级换代加速,在此情形下研究两国双边经贸合作还应该要进一步深入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影响中德经贸关系顺利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因素,总结面对各种新的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和机遇的方法和对策建议。本文利用国内外统计资料对中德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当前两国贸易发展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对未来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进行阐述和研究。研究中德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两国经贸合作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并提出兴利除弊促进两国贸易顺利发展的对策,有利于双边贸易向一个良性的趋势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有重大意义。 二、中德贸易现状 (一)中德双边贸易发展顺利 自2016年以来中国就一直都是德国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与此同时,在销售、利润和投资方面中国也一直是许多德国国际企业的前三大市场之一。同时中德两国之间的贸易交往占据了中欧贸易的将近三分之一,是推动中欧贸易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德两国以及两国人民都受益于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的友好发展,与此同时中德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也推动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德贸易以及德国技术出口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引进机器设备的同时也引进相关的技术。扩大中德贸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技术贸易,而德国就是最大的技术引进国家。德国拥有高资本、高技术水平和高产业水平,因此对外贸易很大一部分是由制成品构成的,多为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构成以及产业特点决定其产业内贸易和全球化水平很高,并且商品的主要的竞争优势集中体现在高端制造业上。而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来说我们整体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来说还不够平衡,生产制造技术也较为落后,因此当前我们出口的商品还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 (三)中国双方互为投资对象国 当前在欧盟成员国中累计对华的实际投资位列第一位的是德国。我国从欧盟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是德国,占据了欧盟对华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中国企业给德国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资金还有更大的市场,同时中国市场如今越来越开放,营商环境也一直都在不断地改善,这就给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创造了新的更大的机遇。近些年来中德两国间的经贸合作与投资相互促进补充的格局也日益显现出来,中国的全球贸易格局中德方的战略地位的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且近年来我国的金融、保险等服务业领域也越来越开放,这也将进一步促进德企在华投资的意愿。 三、影响中德贸易顺利发展的积极因素 (一)高层交往密切提供了贸易需要的政治环境 两国高层多年来往来都非常密切,中方和德方的领导人高屋建瓴、一起勾画未来蓝图,这就使得中德合作能够一直都保持在中欧合作的前列。2020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来访中国,这也是默克尔执掌德国政坛14年以来第12次访华,两国领导此次会面达成了多项共识,双方在经贸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另外,两国都已承诺要保护知识产权,在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座谈会上,双方就5G通信技术、自动驾驶以及数字经济等诸多领域议题达成共识。与此同时,2020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默克尔总理三次通电话,指明了要进一步深化中德经贸合作的方向。而在2021年慕尼黑安全会议视频会上默克尔总理也提出要支持中国提倡的多边主义。然后在七国集团视频首脑峰会上双方也再一次提出了要通过加强多边主义和国际组织来应对疫情气候变化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等重大的全球性共同问题。中德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两国之间良好的关系和经济领域的优势互补,也是中国一直以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结果。两国企业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实现合作共赢,促进了中德经贸发展格局的形成,也满足了双方的市场需求。 (二)人文交流频繁为贸易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 首先中德两国在地理上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和安全威胁,彼此之间也不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同时两国都支持经济全球化、推崇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都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决维护文明多样性。德国的外交方针受到经济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并且推动着中德贸易的顺利发展。德国本身的经济体系就是十分多元化的。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也为中德贸易顺利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德国的人口仅仅有8000万,地域也并不辽阔,因此德国一定会支持多边贸易,他们需要世贸组织。 (三)经贸合作优势互补创造了无限的商机 德国的制造业水平很高,在全世界都颇具竞争力,最具典型的就是汽车制造业。现在,德国工业开始实行“4.0”模式,主要是要实现智能化的制造业,继续提升制造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正在转型升级和更新换代,最终是要达到工业现代化。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先进的科技能够帮助中国进一步提升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来自德国的很多企业也都十分青睐于中国物美价廉的机电产品,而且近年来中国的纺织品、家具、玩具等产品在德国市场上也备受喜欢。德国拥有十分发达的工业技术,产品优质,资金雄厚,但是缺乏原料和能源,因此十分依赖进口,此外还有很大比例的产品外销。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地大物博,自然和劳动力资源都非常丰富,并且生产成本低廉,市场广阔,因此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的互补性很强。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就使得两国在经贸合作方面愿意克服各种摩擦。 (四)“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德贸易的合作发展 目前中国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中欧班列,它将大量的贸易货物运输于中德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发展,这也使得中德经贸合作前景光明。德国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中最大的域外出资国,同时德国的企业界也一直在关注并且十分希望可以抓住“一带一路”中蕴含的商机,目前两国在亚投行、中欧班列等领域已经展开了积极的深入的合作,并且成效也已经十分显著。作为中德共建“一带一路”中最具成效、德方经济界中最具“实感”的项目,中欧班列为德企开展对华贸易提供了新的物流方案。作为渝新欧铁路的两个端口,中德两国之间的贸易联系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同时德国也借此成为了中国陆路运输商品销往欧洲的主要的集散地。德国先进的技术与中国广阔的市场优势互补,在这一层面上“一带一路”倡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制造以及经济贸易等领域又进一步推动了双方之间的合作,给中德贸易的顺利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扩大了中德经济合作发展的空间。 四、影响中德贸易顺利发展的消极因素 (一)国际政治动荡不安增加了不确定性国际局势风雨大作,保护主义、逆全球化不断抬头。英国脱欧、难民问题以及恐怖主义等都使得中德经贸合作面临着不少挑战。与此同时现在的国际市场变化多端,无论是在文化、技术还是政治方面,都对德国的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样在贸易方面,中美贸易摩擦也对德国产生了十分大的伤害。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包括德国在内的欧盟国家受到了美国优先以及一些美国舆论的影响,开始出现了一种“泛国家安全9化”的倾向。再加上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席卷全球,信息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地加速融合和进一步的创新应用,所以全球的制造业也即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革,甚至还可能会重塑全球的产业竞争格局。 (二)贸易壁垒的存在阻碍了双方贸易合作的深化 从产业结构来说,在制造业和化学等德国传统优势工业领域,中国出口产品对德国本土产品形成有力的竞争,因此德国加大了中国企业进入德国市场的难度,并且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难以达到德国相关的标准,出口德国产品常面临被召回的风险,此外中国在德国的收购计划也受到重重的阻碍。从政策上而言,欧盟对中国采取了很多反倾销的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德国一直都把欧洲政策视为对外政策的核心,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等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总之德国出于增强本国商品竞争力和保护国内市场优先考虑原则,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了一系列贸易限制措施,使两国贸易壁垒不断增多,阻碍了两国贸易合作进程。此外,德国作为欧盟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国之间一直都保持着巨大的内部贸易,再加上其关税同盟的排他性,都严重地阻碍了中德两国进一步拓展贸易合作关系。 (三)新冠疫情的冲击带来暂时合作的困难 全球贸易正处于由新冠引发的疲软背景之下。由于疫情的蔓延和国家所实施的防控措施,中德之间的贸易合作难以避免要面临经贸活动减少、人员流动严重受阻等的严峻挑战。据德方报道,活跃于中国的德国企业正在从新冠疫情中复苏,但是许多企业仍然还没有恢复到之前的水平,全球业务的限制以及某些行业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成为了企业的负担。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了消极影响,各个国家的国内外贸易都严重受挫,虽然中国正在逐渐恢复,但是疫情期间所造成的损失使得中德两国都需要时间来弥补,而很多政策、合作方案也被延误,两国贸易发展的速度也因此有所放缓。 五、促进中德贸易顺利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积极因素 1.积极维系两国友好关系 中德两国应该首先要尊重对方和坚持五项基本原则,秉持互相尊重、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的精神,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不断健全完善高效的协调机制体制。双方都要积极主动化解经贸合作中的摩擦,要尽快形成协调解决贸易纠纷的机制,秉持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原则,共同推进中德关系的友好发展。 2.继续加强人文交流 新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的合作机遇和风险挑战,中德政府和企业应该继续依托于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等重要合作沟通机制,两国之间互相尊重、平等对话、互利互惠,携手实现合作共赢。两国的领导人应该探寻更多的人文交流的交汇点,两国人民应该有更多关于彼此的了解。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国际贸易合作的顺利展开,然而信息不对称以及如今语言、媒体等的壁垒使得不同国家的人民互相之间的认识参差不齐。解决问题摩擦、化解矛盾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交流,因此中德两国要继续加强人文交流对话,积极寻求互助合作,坚持扩大开放,共同维护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的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贸易秩序,以不断推进两国贸易的顺利发展。全球发展潮流需要中德两国彼此信任,求同存异,巩固和加深两国的贸易合作,这样才能够携手应对当下以及将来的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 3.深挖贸易潜力争取更多的商机 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不断升级,与此同时产业转型的步伐也不断加快,德方企业可以抓住这个时机通过进一步扩大本国的优势商品服务的对华出口而大有作为,但是同时德国也确实需要进一步放松对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以此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在两国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中国应该努力优化改进本国的贸易商品的结构,还要加大力度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成熟,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德两国还要继续扩大双向投资,虽然近些年来两国的双向投资一直保持活跃,但是目前两国双向投资的存量规模还相对较小,因此扩大双向投资的潜力十分巨大。两国都应该为双方的投资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在安全审查、金融监管等方面都要提供更加公正的待遇,这样才能确保中德之间投资合作的顺利发展。 4.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深化经贸合作 中德两国合作多年,双方历经了经贸、技术以及金融财政等方面的贸易合作的重要阶段,全方位合作水平也得到了不断地提升,两国之间存在广大的亚欧经济区域和国家,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双方“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光明,未来中德两国要积极地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展开更多的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在继续做好中欧班列等项目的同时,两国企业也可以在推进泛欧交通网络、跨境电力运输等领域发展合作。中德要抓住当下的政策带来的便利和契机,利用好时代和政策创造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加深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与此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发挥中德各自优势、实现共赢的重要途径,那就是三方合作。此后,两国可以通过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新路径,来共同实现优势互补。另外两国还应该将“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德国“工业4.0”战略有机结合,大力推动双方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2+2”合作模式,共同构建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之间的“高架桥”。 (二)克服消极因素 1.取信于人不为国际政治的变化所动 虽然国际政治动荡给国际贸易合作和中德双边贸易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然而在经历各种国际风险挑战时其他国家一定会看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决心以及中国的发展潜力,尤其是此次疫情危机,也一定会让各国看清中国的实力和大国担当,以及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度难关的精神品质,德国也不例外。此次新冠疫情虽然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德之间的贸易发展,但是中国正在迅速得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成为了这个疫情肆虐的年份里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因此不管国际形势多么复杂,两国还是应该以发展为重,只有合作才能应对如今和将来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挑战。而我们主要应该做的是取信于人,让对方知道我们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我国的外交应该以诚待人,发挥主动精神,以求两国敞开心扉,加强互信寻求稳定的政治环境,共同探求双方间的政治关系的良好发展。 2.练好内功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 中德贸易壁垒严重阻碍了两国贸易的顺利发展,虽然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制止德国及欧盟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但是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实力,发展是硬道理,如果我们出口的商品质量过硬、技术领先,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回来寻求合作,德国和欧盟也不例外。其次由于近些年来在中国对德的出口商品中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就引发了一部分产品在德国市场上的竞争,刺激到了其贸易保护主义,给中德贸易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中德两国除了要继续开展货物贸易外,还应该注重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交往。中国应该进一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加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同时积极学习德国优质产业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改进完善核心技术的研发,加速我国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智造”的进程。同时我们也应该借鉴德国的“工业4.0”战略,同时注重学习德国先进的智能制造业,进一步推进我国在2025年实现工业化强国的目标。在当前这个阶段两国的利益交汇点越来越多、相互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双方要抓住时机,趁此机会积极加强创新发展战略对接,有效地发挥智能制造等合作平台的作用,以此来进一步加强在两国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合作。 3.采取积极防疫治疫措施 疫情给全球经济都带来了冲击,中德贸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多多少少收到了影响,虽然疫情带来的困难是短暂的,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因此减速甚至降速,而且恢复还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还是要积极应对,共同采取防疫措施,构建防范治理体系,携手抗击疫情,尽快解除这次危机,使经济贸易的发展步入正轨。除此之外中德两国还应该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抗击疫情的同时,两国在医疗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合作方面也蕴藏新的契机。事实上,进出口贸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而疫情的特殊时期也刺激了一些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因此面临新冠肺炎疫情,两国也可以积极开展医疗物资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人员和货物的跨境流动提供便利。另外因为疫情的影响,在线交易等数字经济领域得以飞快发展,这就给中德两国的数字经济的合作带来了新的合作契机,也给双方在投资、科技创新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都创造了长期合作的机会。两国当下应该积极采取防疫抗疫措施,疫情是暂时的,双方要携手共同推动两国贸易长久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寇佳丽.中德经贸未来可期[J].经济,2021(04):108-110. [2]单莉萍.中德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与不平衡分析[J].营销界,2021(02):37-39. [3]刘栩畅.新形势下推进中德经济合作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20(15):48-49. [4]LiJiajia,ChandioAbbasAli,LiuYucong.TradeImpactsonEmbodiedCarbonEmissions-EvidencefromtheBilateralTradebetweenChinaandGermany.[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2020,17(14). [5]宣善文,王赫.中德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13):155-158. [6]秦彦强,刘瑞涵.中德甘薯贸易现状及互补性分析[J].农业展望,2020,16(06):94-97. [7]陈乃斌.2020年1~4月中国与德国双边贸易情况[J].中国海关,2020(06):66. [8]石建勋.中德经济关系稳步提升科技合作前景广阔[J].中国财政,2020(06):72-74. [9]石建勋.中德经济关系稳步提升科技合作前景广阔[N].中国证券报,2020-01-02(A03). [10]亚历山大·库利茨.中德对外贸易结构及政策比较[J].家族企业,2019(12):91-92. [11]余欣.中德经贸合作发展的新机遇、新挑战[J].对外经贸实务,2019(09):17-20. [12]中德贸易和投资现况[J].进出口经理人,2019(09):27. [13]冯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德汽车产业内贸易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9. [14]杨文烨,张阿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德贸易发展的新机遇---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7):70-71. [15]冯晨,张军.中德贸易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07):58-59. [16]胡越.中德贸易关系发展及新机遇[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03):50-56. |